书城哲学周易智慧
17037800000047

第47章 处世智慧(29)

释例:虽然古语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关键还是在人。易学论天(包括天地),主要是讲自然界的规律,易学论人,则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人与其事物不一样,他有复杂的思维能力,他有智能,所以只有人才能与天、地配成三才。

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效法自然规律,所谓要“推天道以明人事”。如谦卦有“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这是教人效法天道,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好的品性。

旅卦说:“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这是教人效法,谨严礼仪法度,正大光明,治理好国家。由于天人之间有共通规律,所以人道可以效法天道,如人的道德行为,生活习俗,以至于社会制度,治国方法,用兵原则等等,都可以效法天道,按照自然规律进行。但八卦在效法天道的同时,大量论述的是人谋之事,讲人的地位和作用,讲人的成就,讲人的努力,即所谓谋事在人。

人的努力表现在几方面:第一,干卦强调“自强不息”。第二,系辞还强调“穷神知化”。第三,系辞还指出“裁成相辅”。即言要有所作为,遵循自然规律,从而与天地协调;又要在遵循固有的基础上,加以辅助、节制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人类的要求。

当然,卦辞、爻辞只体现了他们对事物判断的可能性,每一卦辞和爻辞都不把问题表示得绝对,都是大概如此。必须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即要触类引申,举一反三,善于联想,善于归纳出原因,以便于去改变环境,趋吉避凶,这就是谋事在人。

事物的变化是由大量随机的、偶然的因素作用的结果,当变化参数达到一定的阈值即临界点时,或趋好,或趋坏,或成或败,意念的法码会使“天平”倒向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是说人的行为和努力,成事在天是说人的意念和期盼。前者是有形的,外在的,后者是无形的,内在的。有些人比较在乎意念的力量和作用,有些人并不是不在乎,而是尚未意识之,或尚未领悟之,或尚未实践之。

意念是把一个人所有的精力、气力都向一个点上凝聚,把意念的信息刻划在内心,并转化为某种信息场、意念场向外传递,去影响相关的人与事,甚至能使客观对象的行为向对意念者有利化的方向转移。

意念的效果与意念者的修炼水平、专注程度相关,与意念者对宇宙和人生本质的领悟深度有关。一个人期望每件事都能够如愿以偿,心想事成,单靠意念的力量是不够的,它需要不懈的追求和努力。

当念力与努力交互时,幸运之神就会伴随你左右。意念的力量是神奇的,只要你深信之,它的力量就会变得更神奇。

幸福绝不是天地鬼神赐给的,但其灾祸和痛苦却不是公由个人造成的。祸也好,福也好,一切都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自然灾害、大规模战争可能无法抵御,但个人的幸福、祸患都要靠自己去追求、去抵抗。要顺其自然,就得面对现实,相信“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灾祸面前能自持,经得起、顶得住,摊上了,听天由命,慨然以对,寻死觅活不值得;幸福突然来临,也不必太兴奋,乐极生悲。

在福与祸这对矛盾中,要做到顺其自然,就得想得开,看得透。有时候想开点,看透点,就是福;想不开,就是祸。福也好,祸也好,仅仅就是一念之差,一时冲动,自己毁了自家的幸福,招来了杀身之祸。

在幸福与灾祸这对矛盾关系的处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幸福的标准定在一个合乎客观实际的位置上,总的期望值可以很高,可实践起来万不可以一步登天,要懂得和学会“积”,积小成大,积少成多,逐渐积累。一个个小的满足,就会积累为一个大的幸福;眼前的目标实现,就会逐渐实现一个长远的永久的目标。期望值越高,对实现状况越不满意,心情就会越浮躁,轻者伤身劳神,重者招来横祸。

其次,要善于寻找自我平衡。什么事摊上了躲不过,就得往处想、往前看,别钻牛角尖、死胡同。就拿教子而言,孩子还小,未来政治家机会弥补,就算儿子成不了大器,也可能成个小器;还有大器晚成的,何必要一棍子打死?

谈恋爱也是这样,就算终生遗憾未遇到知音,你还有别的事可弥补人生的缺憾。美满幸福的婚姻可遇不可求,何况幸福的内涵是广博的,绝不仅指爱情的弥心称心如意。再说:“强扭的瓜不甜”,绑成夫妻也不会幸福的。一切都顺其自然,看其发展,切不可浮躁强硬。再者,要摆脱愚味,掌握科学,别太固执。要全身远祸,就得学点本领,盲目追求与愚极蛮干,必然闯祸。

人类掌握了科学,像地震这样的天灾就可以预报预测,提前做好防范;个人学点常识,也中抵御杀身之祸,比如家庭急救,路遇危急病人就不会慌乱。心气太盛,太讲究个人面子,最终只能落下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下场。如果女儿一辈子不回家,他们则一辈子灵魂不安,备受煎熬。假如那孩子偶然闯出点名堂,对他们更是莫大的嘲讽。还是顺其自然,“吃点亏好。

墨守成规还是标新立异

原文:系小子,失丈夫。

释义:倾心随从于年轻小子,则会失去了阳刚方正的丈夫。

释例:有一种人,他们死死抱住以前的规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们顽固地认为:“这个方法5年前有效,现在当然还有用。”在他们眼里世界是静止的。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死守现状,从不付出,这种人是永远没有出头之日的。这其中很多人,你若想劝导他,他还会冷哼一声想反过来劝你呢。他们几十年守着同一个失败的模式,用唉声和叹气苦苦地度过了一生,他们总是慨叹命运的不公,总是埋怨机遇的偏心,总是从外在找借口,从来就没有真正反省过自己,从来就没有将自己的恶习改变过一丝一毫,从来就没有为自己的人生从正面做一点点建设性工作。

对于只会死撑的人来说,任何时候,生意都是难做的。因为经验与认识束缚了他。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同一个地方有两个报童。

第一个报童很勤奋,每天沿街叫卖,嗓门也响亮,可每天卖出的报纸并不多,而且有减少的趋势。

第二个报童肯用脑子,除去沿街叫卖外,他还每天坚持去一些固定的场所,先给大家分发报纸,过一会儿再来收钱。地方越跑越熟,报纸卖出去的也就越来越多。

第一个报童很奇怪,为什么他卖得多而我卖得少,我比他卖报的时间还长呢?他向第二个报童请教,当他得知第二个报童运用了“先看报,后收钱”的办法后,对第二个报童很是佩服,他决定把这个地区的生意让给第二个报童,他不想抢第二个报童的生意,另谋职业了。

同一个地区,同一份报纸,读者也是有限的,但是有的人遵循着老方法,先给钱后看报,结果越卖越少;有的人肯动脑子,打破常规,“先看报,后收钱”,读者是跑不了的,钱却收回来了。

同一份职业,不同的脑袋决定了不同的口袋。

艺术大师毕加索指出:“创造之前必须先破坏。”破坏什么?传统观念和传统规则。正所谓不破不立,只有拥有敢于挑战规则、打破常规的脑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摆脱危机,才能获得无限商机,最终使自己的口袋装得满满的。

总之,谁因循守旧,谁就会被淘汰出局。

19世纪中叶,美国加州传来发现金矿的消息。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纷纷奔赴加州。17岁的农夫大维也加入了这支庞大的淘金队伍。越来越多的人蜂拥而至,一时间加州遍地都是淘金者,金子自然也就越来越难淘。不但金子难淘,而且生活也越来越艰苦。当地气候干燥,水源奇缺,许多不幸的淘金者不但没能圆致富梦,反而葬身此处。大维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发现黄金,反而被饥渴折磨得半死。

一天,望着睡袋中一点点舍不得喝的水,听着周围人对缺水的抱怨,大维忽发奇想:淘金的希望太渺茫了,还不如卖水呢。于是大维毅然放弃淘金的努力,将手中挖金矿的工具变成挖水渠的工具,从远方将河水引人水池,用细沙过滤,成清凉可口的饮用水。然后将水装进桶里,挑到山谷一壶一壶地卖给找金矿的人。

当时有人嘲笑大维,说他胸无大志:“千辛万苦地赶到加州来,不挖金子发大财,却干起这种蝇头小利的小买卖,这种生意哪儿不能干,何必跑到这里来?”大维毫不在意,不为所动,继续卖他的水。哪里有这样的好买卖——把几个无成本的水卖出去?哪里有这样好的市场?

结果,大多死撑的淘金者都空手而归,而改变方向的大维却在很短的时间靠卖水赚到6000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既然淘金无果,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赚钱的策略呢?

一个人如果没有具备适应变化的脑袋,必将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拥有财富。

你为什么是穷人,这是你必须正视的现状。由此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你就可能发现原来方向不对,有人说得好:“换个方向,你就是第一。”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一个方向,千军万马都一样的思维,一样的行为,是群盲,就像羊群一样。

许多人终其一生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一生碌碌无为,就是因为舍不得放弃机会成本去冒风险,结果到老时无限悔恨。

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甲骨文”的行政总裁、世界第四富豪艾里森对此就有着深刻的理解。在美国耶鲁大学300周年校庆时,艾里森应邀参加典礼。当时,他当着耶鲁大学校长、教师、校友、毕业生的面,说出一番惊世骇俗的言论。他说:“所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的师生都自以为是成功者,其实你们全都是loser(失败者),因为你们以在有过比尔·盖茨等优秀学生的大学念书为荣,但比尔·盖茨却并不以在哈佛读过书为荣。”

艾里森却又接着说:“众多最优秀的人才非但不以哈佛、耶鲁为荣,而且常常坚决地舍弃那种荣耀。世界第一富豪比尔·盖茨,中途从哈佛退学;世界第二富豪保尔·艾伦,根本就没上过大学;世界第四富豪,就是我艾里森,被耶鲁大学开除;世界第八富豪戴尔,只读过一年大学;微软总裁斯蒂夫·鲍尔默在财富榜上大概排在十名开外,他与比尔·盖茨是同学,为什么成就差一些呢?因为他是读了一年研究生后才恋恋不舍地退学的……”

艾里森随后话锋一转,“安慰”那些自尊心受到莫大伤害的耶鲁毕业生,他说:“不过在座的各位也不要太难过,你们还是很有希望的,你们的希望就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学习,终于赢得了为我们这些人(退学者、未读大学者、被开除者)打工的机会。”

这番话令全场听众目瞪口呆,艾里森是不是太狂了,居然敢把耶鲁大学那些骄傲的师生称为失败者。是的,艾里森的话非常之偏激,但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却异常的深刻,世间有几人能够明白。我们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可能会有一种强烈的“身份荣耀感”,或以出生于一个良好家庭为荣,或以在大公司工作为荣,当然,不能说这种荣耀感是不正当的,可是,当我们正陶醉于自己的所谓的“成功”时,我们已经被真正的成功者看成了失败的人。

人生是被一个又一个亮点照亮的,而为了创造新的亮点,就需要你随时放弃你正在拥有或曾经拥有的荣光。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其实就是把机会成本变为零甚至负数的策略,结果反能赢得战争。

人只有把过去的成功当作新的起点,才可能有更上一层楼的机会。一个人如果很有潜力与抱负,而现在又有点不大不小的成功,那么此人今后能否干出一番更大的事业,就取决于他敢不敢把现有的机会成本从主观上降低,甚至降低至零而做出新的选择。否则庸常生活会悄无声息地剥离成功者身上的光彩,消解他的英雄气,最终掏空了他的激情和想象力,使他变得萎缩、卑微和庸俗。

力不足不宜论技,技不熟不可论道。征服天下易,征服自己难。天自潇洒随己意,人又何故负今生?——在金钱面前多多理性地考虑一下成本,对你肯定是大有益处。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鼠目寸光——选择了一片树叶而放弃了整片森林。

有的人的财富装在脑袋里,有的人的财富装在口袋里,能让财富装满脑袋又能从口袋掏出财富的人才是真正的富翁。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贫富。做事先做人,做人做观念。观念变人就变。先知先觉是机会者,后知后觉是行者,不知不觉是消费者。

今天,许多人在苦苦工作、苦苦挣扎,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依然固执于陈旧的观念。他们希望事情都能原封不动,他们抵制任何变化。那些失去了工作或房子的人总在抱怨技术进步,或是埋怨经济状况不佳以及他们的老板,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症结在于他们本身。陈旧的观念是他们最大的包袱,也可以说是最大的债务。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意识到已有的某种思想或方法在昨天还是一种资产,但今天却已经变成了负债。

有天夜里,一支美国海军舰队在海上航行,观察哨发现正前方有灯光,可能是迎面过来的船只,便报告给舰长。舰长下令:通知对方,让他们改变航线,否则有相撞的危险。可是,用“灯语”与对方交流过后,马上观察哨又来报告说:对方传来的信号是,让我们马上改变航线。舰长一听就火了:“什么?岂有此理!”舰长不可一世地说:“告诉他,我们是美国舰队,命令他必须改变航线!”这样的“命令”发出后,得到的回应是:“我是灯塔,请你立刻改变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