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智慧
17037800000049

第49章 处世智慧(31)

在环境许可的情况下,请尝试支持、爱戴你的上司。站在他的立场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对方其实也有许多不得已的苦衷。无论遇到任何工作上的困难,不可过份依赖上司的帮助,避免与他发生任何正面的冲突。尊敬你的上司,你会发觉对方慢慢开始接纳你的意见。

争取老板的器重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人认为“比其它人做更多的工作,例如超时工作”是最重要的。其实并非如此!新一代的雇主可能有另一种想法:工作并不算繁重,却要超时才完成,太低能了吧!

所以要使老板对你另眼相看,最实际的是除在工作上尽责外,还要学懂每一个程序的进行,了解公司的立场;注意你的上司如何做他人的工作,怎样与主层行政人员沟通,在其它部门又担任什么角色。当你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时,老板又岂会忽略你呢?

欲得天下,人心不可不得

原文:虽盘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释义:盘是大石头,桓是草木,这个现象,是一块大石头压在土地上,这土地就不能利用了,但土地的草木怎么办?从石头的旁边长出来了。桓则是草木虬结的现象,这样的草木从压着的大石旁长出,就是盘桓的现象。

后来在文学上,描述老朋友见面,陪着玩几天,就说“盘桓几日”,就是表示友情虬结不清,逗留一番。在这里是说初九这一个阳爻,代表生命的生发之根在下面,上面虽有那么多阴爻像大石头一样压在上面,可是这个要生发的根,永远是压不住的,终于要盘桓出来。

这种现象是好事情,可是需要时间,需要等待,不可急。利居贞的居,就代表站稳在那里,慢慢地等待,很正地等待,不能动歪脑筋,不能走邪路,等到石头外面的草木成林了,变成观光石头,可以供游人野餐了,更大一点可以利用了。

所以孔子说,虽然是虬结不清,但以整个卦象来讲,中心思想是纯正的,行为是纯正的,那便没有问题,不正就成问题了。但是如果这个卦象,以人生政治的道理来讲,以贵下贱,这是很难做到的。

释例:中国历史上做领导人的有四个字“礼贤下士”,对人有礼而谦下,向不如己的人请教,就自然得到群众的拥护,自然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大得民心。何以叫“以贵下贱”,在《系传》里讲过,阳卦多阴,阴卦多阳,这个屯卦,是阴爻多,阳爻少,只有两爻,物以稀为贵,而这个时候,最怕傲慢,所以说建侯的事业,革命的事业,要以贵下贱,便大得民也。

《史记》里记载过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传略。说马援小时候不喜欢四书五经,但习武非常有兴趣,刀枪棍棒样样都通。马援的哥哥知道要把弟弟往科举的路上扯,是毫无意义的,便同意他习武。马援长大后,自己去开辟一块地方,养马,种植,有点像现在的农场。后来,生产了许多粮食,他就把它分给朋友和当地人。到了起兵为国时,马援一呼百应,很快就成为将领,而且屡立战功,成为西汉时期不可多得的一员猛将。

马援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能够立言,说话有人相信,能组成队伍。他之所以能够立言,是因为他仗义疏财,救助困危,有德。

在拜金主义猖獗的现在,重建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至诚至善,已是刻不容缓。勇挑重担,乐善好施,知恩图报,善于与人相处,等等,这些都是美德,都应该提倡。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古往今来无不例外。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批中国封建皇朝开明君主的清明统治,到夏桀、商纣、秦二世、隋炀帝、和李隆基的亡朝统治,直至当今世界的每一个执政党治国安邦的成败得失均能得到印证。忆往昔,秦国由于商鞅变法而深得民心,受到广大百姓的热烈拥护支持,使变法服得成功,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秦始皇一系列的巩固统一措施使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社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

但是,由于秦始皇因修筑长城而滥用民力,抓走壮丁以修长城,弄得人心惶惶,再加上秦朝赋税沉重,法律严苛,刑罚残酷,特别是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使得民心向背,进而激起陈胜、吴广的农民大起义。虽然到最后起义失败,然而民心的丧失也使得秦朝走向衰亡。再看曾“风华”一时的强盛的唐朝,自唐太宗因重视黎民百姓,能体会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刻蕴意,所以体恤百姓,减轻徭役,使百姓安居乐业,进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强盛局面。

但唐玄宗后期一味贪图逸乐,用人不当,政治昏暗腐败;与此同时,激烈的土地兼并与藩镇割据战争使百姓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加之高额租税、连年的自然灾害,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农民无所生存只能反抗给他们带来沉重负担的唐皇朝,唐皇朝在农民起义下土崩瓦解。不望远,再观近的。清朝后期,外国侵略者把中国当作一块肥肉,都想割一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大好的中国河山受尽百般蹂躏,大片国土沦为殖民地。不甘受辱的中国人起来反抗无能的清政府,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完成了推翻中国封建皇朝这一使命。纵观史事,仁者几何?凡暴君不外乎江山让人,朝代被覆,甚至于身死他手;凡仁君不仅深得人心,受民爱戴,更能巩固千秋大业。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所谓仁者无敌,即笼络百姓,将心比心。

论及仁者,我认为三国时期的甚多英豪皆可冠以此名。无论是刘备,曹操,还是孙权,三者都深得人心。

刘备也曾是位无名百姓,他对百姓疾苦的了解可谓切身。当他成了蜀军之首,蜀国之君,也无时不考虑着自己的百姓。对手下的众多才将,刘备视如己出,待之以礼。这也是他成为一代帝王,得以与另两国对峙的重要因素。

曹操,不必多言,他是公认的枭雄。人知曹操爱才如命,凡是人才,曹操皆诚心相迎。无论是叛军之才,还是败军之将,曹操无不投以钦佩爱惜之情。曹操的势力得以壮大,是他对将之仁的成就。孙权,对百姓的关心与刘备不相伯仲。正是他对民之仁,使得东吴日益强大。民心相向,东吴能扮演“三国鼎立”之一角,正是于此。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者将流芳百世,而否者将遗臭万年。这一不变的真理主宰了众多伟大人物的命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仁者是也!

然而,历史终究过去,它留给我们的除了它的辉煌,更宝贵的是经验及教训。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作为后人的我们,不仅要得到这些经验教训,更要悉心鉴之,只有如此,才能自我进取,推动历史的进步,成为史上的主宰者。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不一定得到天下,但若我们是得民心的仁者,我们将得到比天下更珍贵的东西。

装饰光润,心悦诚服

原文:贲如,濡如,永贞吉。

释义:装饰得光泽柔润,永远坚守正道,便可获得吉祥。

释例:人们犯错时,最受不了的是大家对他群起而攻之,因为这伤害了他的感情。他也许会承认错误,但无法接受这种批评方式,这将使他对领导、对同事充满敌意,一旦有机会,他就有可能以牙还牙。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批评取得效果,就决不能使别人反对你。一定要记住,你的目标是取得一些好的效果——如使对方回到正确的航向上来,而不是去贬低他的自我。即使你的动机是高尚的,是真心诚意的,也要记住,对方的感觉也在起作用。当其它人在场时,哪怕是最温和的方式也很可能引起被批评者的怨恨,不论是否辩解,他已感到他在同事或朋友面前丢了面子。

因此,对于一些过失,只要他认识到错了,就没有必要当着全科室的人要求他作出公开检讨,而只要在你的办公室里,一个人面对面跟他谈,就足以使他反省了。任何具有上进心的人都不愿犯错误,这从他个人角度也是如此,何况你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他改进工作,而不是贬低他的人格。

实际上,你是否奉行这个准则也是对你批评的真实动机,至少是对你的批评艺术是一个很好的考验。人们有句口头禅:家丑不可外扬。其中道理想必你明白。总之,不要在其它人在场时对别人进行说教,无论是批评孩子,还是同事朋友,或是下级,要把批评的范围尽可能缩小——当然以有助于被批评者承认并能改正错误为限,否则就流于迁就了。

对此,你只需扪心自问:我的批评是真心诚意的?还是出于个人动机?其次,如果出自诚心,那么观察你批评的效果如何,得到什么样的反映。有此两端,就可以测试出你的批评艺术水平了。

富贵功名到了极点要谦虚

原文: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

释义:人到了最高点的时候,不要自满,再加便会溢出来,所以大有卦下受之以谦卦。

释例:人一旦强大了、富贵了,就该注意了。大有大的坏处。

弱小就要受气,落后一定挨打。一人、一团体、一民族乃至一国家,怎么能不希望强盛壮大呢!然而一旦真的强大了,也未必把持得好,也未必把持得住,所谓大有大的难处,并不轻松。

十八年的媳妇熬成婆,一旦黄袍加身,说话算数,会不会一反常态,作成作福,鱼肉弱小,也很难说。

天下不亡于柔弱,而灭于强盛,如秦皇、项羽、闯王、天王、罗马帝国、拿破仑、希特勒。由强盛到败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强盛而不能守持贞正之道。

《大壮》卦辞强调“利贞”,《彖传》又说“大者正也”,以“贞”“正”自我约束,王而不霸,刚而不猛,强而节用,更不能自恃强壮而胡作非为,行邪恶暴戾之事,这便是居强盛而可以善处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壮》卦所反复强调的核心原则。

九三爻辞讲:“小人用壮,君子用罔”,一贬一褒,再鲜明不过地指出了对待“大壮”的两种基本态度。恃强行暴,必为暴杀。强盛而能以贞正药之,庶几乎可望长治久安。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陆贾老是在刘邦面前唠叨《诗》《书》,刘邦不耐烦了:“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唠叨《诗》《书》的人对马上得之的人一本正经地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无暴不可以得天下,得天下而依然以暴行之,则足以乱天下、亡国家。所谓“马上”,乃是武力强盛的象征;而工作重点由“马上”转变到“马下”,则是变强盛的武功为圣明的文治。

起于弱小,终于强壮。从事物的发展和转化来看,强壮确实并不是什么好事。然则人之为人也,弱亦忧,强亦忧。

与《周易》提出制衡强壮的“贞正”原则不同,老子提出的对策是避刚就柔,避实就虚,避强就弱,即所谓守柔守雌,通过权衡和控制,竭力不使自己处在强盛这个十分危险的位置上。他的根据是:“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他的结论和方略是:“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这似乎比《周易》来得更彻底,但是同样比《周易》更难做到。

中国社会周期性的饥荒、动乱乃至天翻地覆,使这个民族的精神十分敏感,以至于在这种持续不断的刺激中变得愈来愈脆弱,有时简直就是有些神经质——看似有常却无常,得也患,失也患,不管做什么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从国家社稷到个人的生命和生活(几乎谈不上财产所有权)都缺乏真正的安全感。

这种揪心的情节我们在阅读《周易》的过程中时时都能感觉到。《系辞》论《易》,一开首就直指本心:“圣人设卦现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这里所举出的“象”,没有一个不是令人揪心的不安之象。惊慌的精神在“象”与“象”接成的一个个孤岛上盘旋栖居,栖居盘旋,可是到头来他依然找不到立命安身的地方。《系辞上》说:“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