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智慧
17037800000053

第53章 经商智慧(3)

《易传》中所说的“数往者顺”是指从震四到乾一为阳升;而“知来者逆”则是指从坤八到巽五为阴息。所说“天左旋,地右转”则分别是指自乾一至震四、自巽五到坤八,正说明天地运转的整体法则。关于四时与四方亦作出了规定。天之阳为兑主春分,巽交天阳而阴生主夏至,艮为在地之阳主秋分,震始交阴而阳生主冬至;离为日,日升表东方,坎为月,月起表西方,乾南而坤北。

再进一步讲,《周易》六十四卦也突出地表现出整体性特征。《序卦》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甚至每一卦的卦体也显示出整体性结构。

伏羲八卦对于时空的统一性规定正反映了思维的整体性特征。而且,“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天、地、人三材尽有。太极思维要求人们观察分析任何一事物或任何一个人时应首先将其视为一个整体、看做一个系统。因而,任何事物都具备一般特征,任何一般又离不开个别,既没有脱离一般的个别,又没有离开个别的一般。太极思维应用于现代经营与管理,要求人们应善于整体驾驭。

第一,经营网络自成系统,自上而下,由总统分,防止挂一漏万。

若干个经营子系统隶属于一个经营母系统。母系统离不开子系统的支撑,子系统离不开母系统的统领。只有上下一致,整体和谐,才能共创经营业绩。

第二,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在经营的过程中,各分支机构要注意从整体利益出发来开展各项业务,不能只顾局部的集体利益或个人利益,要知道没有整体利益就没有局部利益的道理。作为经营主管者在强调维护整体利益的同时,也应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全体经营者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出最佳效能。

第三,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眼前利益往往容易引起经营者的首先关注,若经营者鼠目寸光势必将采取杀鸡取卵般的不良措施,其结果是前功尽弃、半途而废,更谈不上获取长远的利益。例如只看到一时的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只注重提高产品数量而忽视质量,只维持已有客户关系而不注重开拓新市场,如此只能坐吃山空。

第四,全面掌握市场信息,坚持适销对路,注重培育畅通的销售渠道。

精明的经营管理者,总是能从市场全局出发,不放过任何一条市场信息,不忽视任何一个经营环节,适时地改进各项经营策略,从而保持经营渠道畅通、市场经久不衰。

第五,以“生生不息”的发展眼光指导企业经营与管理。

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必须着眼于本企业的“过去一现在一未来”的发展全过程,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直到销售的每个环节出发,去制定经营策略,设计科学工艺,生产合格产品,并及时占领市场。而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孤立的,应互相照应、互相协调,求得健康的、整体的发展。

另外,太极思维亦要求经营管理者要在整体经营实践过程中以圆满的、和气的姿态对待自己的同事和部下,讲究太极完整,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刚柔并济,阴阳和谐,不偏不倚,发挥每一个人的“太极”思维,以求经营管理事业生生不息,繁荣昌达。

在这里,需特别分析一下由太极思维推出的系统论经营与;管理方法。太极思维的整体性特征内在地包含着系统性原则,整体性不可排除联系性。所谓联系性即是事物内部和外部的联系、直接与间接的联系、现象与本质的联系、形式与内容的联系、偶然与必然的联系、对立与统一的联系等诸多关联性因素的统一体。这种联系性表明了事物的系统性存在。而事物的系统性存在又要求我们以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系统的而不是分割的、统一的而不是单一的眼光去观察、研究和分析问题。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理论物理学家、曾提出耗散结构论的普利高津在一次演讲中曾说:“西方科学对自然的看法是确定论的、精确的和解析的,而中国文化则是一种整体的或现在我们叫做系统论的观点。”显然,他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性思维持肯定态度。现代经营与管理自成系统,因而必然存在着经营与管理的系统论方法。

将《周易》的太极思维和系统观输入到现代经营与管理之中,进行方法论指导,将大有作为、天地洞开。我们都知道,战后的日本一方面吸收西方的经营管理理念,另一方面又采纳了东方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当然包括易学精神的精华,建立了“天、地、人、仁、义、礼、智、和”等崭新的经营理念,使得日本经济飞跃发展,跃居世界前列。这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系统观念应用的成功先例。

分析现代经营与管理的系统论方法,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其一,以“人”为核心的“三材”系统论方法。

在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组合系统中,“人”是企业的核心,企业是人的企业,尊重人、重视人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共同理念。“易”之三材即天、地、人,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就事业的三大方面。若将“三材”与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构成要求相对应,则可以分出机构、机制、规定、员工、资产、信息、时间、资金等诸多方面。其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这已被现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实践所证实。

其二,注重“买一卖”市场对立统一系统的平衡状态。

市场的供需关系即买卖关系决定了市场的平衡状态,经营与管理者必须注意研究和掌握这种状态,并将其作为企业行为的向导。阴阳两仪是太极的两面,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也是对宇宙万物及现象的高度概括,阴阳的平衡状态决定了事物的存在、发展与消亡。事物运行宜“用中”,不可偏废,“执两用中,中和为常道,中和可常行”。因而,企业经营亦应时刻关注市场运行状况,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

其三,增强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人文化成”意义。

《周易》最早提出“文化”即“人文化成”的原典性范畴;太极思维的系统性也启发人们不能仅仅把经营与管理局限在社会经济领域之中,更应把它放在社会大文化的背景之下去进行,并且逐步建立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的、高水准的经营文化。以人文来化成“经营”应是对传统的、狭义的经营方式的“消解”,亦应是经营学研究的“革命性”进步。

总之,太极思维首先是一种整体思维,要求经营管理者善于做到整体驾驭。同时,它还是一种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又是一种富含灵感的特殊性思维。这种思维对于现实生活世界的作用是至高无上的,用心体悟,将受益无穷。现代社会的经营与管理受到现代工业理性的制约,有待于通过掌握和运用先人留给我们的这种宝贵财富,找寻富有革命性成效的、超越传统模式的、富有文化底蕴的经营管理新理念和新天地。

《易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的相互作用构成万事万物存在的机理,由此体现了易学中的阴阳思维。阴阳之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阴阳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无时无刻不处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之中,双方各以对方的存在为己方存在的条件;万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宇宙万事万物无论多么复杂、有多少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势,无不包含阴阳这两个方面,反过来讲阴阳可以包含万事万物,阴阳可以包容万千。

其二,阴阳之交决定了事物的变化与发展。事物由小变大、由简而繁皆取决于阴阳之道;正是由于事物阴阳的相互渗透、互补和此消彼长这种相反而又相成、斗争而又统一,构成了事物生生不息的发展过程。

其三,阴阳标识着事物的性质。“阴”通常表达着宽阔、柔弱、深沉、晦暗、内向、向下、虚空、冷静、封闭等;“阳”通常表达着激烈、刚健、积极、明亮、外露、向前、扩张等。这两种相反的趋向互为作用,其结果表现出事物的存在现状与性质。不同的阴阳属性必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阴阳思维是太极思维的进一步延伸。作为一种理性思维,它重在强调阴阳之道的和谐统一与辩证对立,有着极强的统摄性和包容性;作为一种系统性思维,它力图用阴与阳的对立统一来说明宇宙万物的生成与动因,有着极强的一般性与概括性。阴阳思维把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化繁为简,归结为阴阳两大类,提出阴阳之道是宇宙的根本法则,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世界万物及其现象的运动规律,不失为我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精髓之一。

阴阳思维要求人们在思考和研究事物存在、发展、消亡的时候,必须坚持阴阳辩证法,通过阴阳之间的相反相成,来说明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根源。它对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把握事物,揭示存在的本质,理解事物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经营与管理若能贯之以易学的阴阳之道和阴阳思维,注意把握阴阳的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法,经常保持“太和”状态,将会收到不可估量的效能,正所谓“盛德大业至矣哉”。

第一,经营管理者自身要具备“刚柔并济”的素质。

“刚柔并济”向来是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系辞上传》云:“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对于一个经营管理者而言,有刚有柔才能成就事业。又云:“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恰当地发挥自己的“刚”与“柔”的不同方面,使之相推、相荡、相摩,就能不断实现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的各项指标和任务,引发企业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刚”的方面可以包括如下品质:刚健、不屈、积极、主动、无私、无畏、聪慧、团结、敢于负责、以理服人和善于管理等;“柔”的方面可以包括如下品质:关爱、细心?温和、宽容、沉着、耐心、无为而治、以情动人和讲究艺术等。“刚柔相济”正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要宜“刚”则刚,宜“柔”则柔,一刚一柔,一主一从,其结果必然形成一种相互亲和、彼此融通、积极向上的氛围。

第二,善于运用和处理企业内部诸方面的力量和关系。

阴阳思维十分重视考察事物内部及诸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内在阴阳双方相推相荡的结果。《系辞上传》说:“乾坤,其易之蕴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说明阴阳双方的相推、相荡是世界一切变化的内在根源或根本原因。经营一个企业或运营一个单位、城市甚至国家,都应注意运用这种阴阳思想。

首先,要注意分析内部矛盾关系,看哪些是主导的、刚健的、积极的一面,哪些是从属的、阴柔的、消极的一面,并注意分辨出各自的力量对比,以便于有针对性地作出决策和对策。

其次,要注意把握、协调、引导对立双方的矛盾关系,把阴阳双方的对立统一状况控制在有利于发展的最佳状态,即尽量实现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协调一致的“度”。就一个企业而言,即是要着重培养和协调内部诸方面的力量关系,从培养“人”、管理“人”的角度,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通过科学机制的形成来激活并敦促企业以良好的、健康的速度发展。

第三,善于区分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的阴阳方面和关系。’这最能体现“易”的功夫。如果在生产与销售过程中阴阳混淆、阴阳颠倒,企业终将破产。正所谓“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没有了矛盾、没有了阴阳,谈何存在!一个企业概莫能外。

如何确立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阴阳关系呢?答案是要善于“理阴阳”。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生产要顾涉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市场是准绳,能力是限度,制定生产任务和目标必须注意阴阳平衡,否则“过犹不及”。若把握不了这种阴阳平衡关系,则可能导致或者生产过剩、供过于求或者生产不足、劳力闲置、供不应求,这都不利于发挥企业的最佳经营。只有把握好阴阳平衡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各种潜能,实现企业。的最大利润。

在世界经济全面市场化的条件下,销售不仅仅要完成推销任务,还应反馈市场状况,为企业发展提供可资决策的素材。这其中也有一个阴阳区分与把握的水平问题。一要客观地反映产品在市场中的“供求”关系,把握市场的阴阳状况;二要科学地预测市场发展态势。在深入地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开发和提供技术先进、足质足量、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保持企业的良好发展势头。

第四,善于亲和同行,凝聚人心,成就盛德伟业。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天地相交,阴阳通气,万物兴隆。正如《彖》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小到一个单位,大至一个邦国,只有大家亲和保合,团.结一致,保持大局无隙,才能兴旺发达。尤其是作为执政者更:应抱有远大政治理想,善于亲和同行,总揽全局,体察人心,:即如《彖》所言“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从而达到“水之·依地,地之承水”的亲密无间。这是成就盛德伟业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经营与管理者若能体悟这种阴阳之道,运用阴阳思维去调整和驾驭各种人事关系,保持企业的稳定与发展,是何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