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智慧
17037800000052

第52章 经商智慧(2)

第二,建立科学化管理模式。

“数思维”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之一,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往往利用数来整理自己的内容体系,表达思维的程序。“数思维”对于现代管理的启迪之一即应是突出“科学化”的地位。《系辞上》有一组关于天地之数的精确表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倘若现代管理能仿效此天地之数来构筑现代企业及其经营,也会收到神奇的功效。尤其是现代管理者,在自己的思维活动中,要力求使自己的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认识与实践相一致,真实地反映无限变化的管理世界。

第三,建立动态化管理模式。

“数思维”即“运数比类”的思维方式,其重要主张为“极数通变”。《周易》揭示天地之数、大衍之数;乾坤策数等,无非教人们要做到“极数通变”。“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正说明了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客观逻辑。现代管理受此启迪,即应建立动态化管理模式。在对管理对象的各种管理要素做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善于激活管理对象和管理要素的积极方面,同时保持现代管理者思维的各种动态性——发散性与收敛性、纵向性与横向性、静态性与动态性、反馈性与超前性,从而使得现代管理对象所包含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以及各种形态得以健康地、有效地运行。

变易思维体现着易学精神的真义。生生之谓变,正说明世界变化的普遍意义。变易思维正是对世界变化的普遍意义的一般性概括。掌握变易思维对于现代经营与管理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它可以指导人们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变易者,言生生之道,变而相续。”东汉郑康成的这句话体现着他对宇宙、社会、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正是对变易思维的恰切表达。

变易思维要求我们以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它认为:宇宙万物、社会人生无不生生变衍;阴阳五行、八卦六爻无不变动不居。从时间上讲,世界进展具有一种绝对不可逆转的连续性;从空间上讲,万物变迁具有一种无限扩张的广延性。

经营管理者在观察、分析和对待各种具体的经营事务时,必须善于从经营本身的规律出发,以辩证发展的眼光做出正确的、科学的经营战略决策,并适时而变地不断修订各种策略,以沿承和保持经营管理的不断成功。反过来,如果经营者思想保守,缺少变易思维,正如固步自封、画地为牢,其结果将导致经营惨败。

经营者以变易思维进行战略决策和动态管理,具体地讲,可以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动态的、辩证的思维和眼光,制定灵活的、可行的经营计划,避免头脑简单、思想固执、自以为是和孤傲自赏。《周易》“观卦”借举祭祀之例说明要以变化的眼光、从具体情况出发、不能一概而论的道理。古时祭祀,都是先灌酒后献牲,“盥而不荐,有孚颐若”,用做祭牲的俘虏被打伤了,不宜用于献神,因而不能荐献。

第二,要善于进行经营机制的革新,不能卤循守旧。特别是在目前,我国正逐步实现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企业正面临改制,现代企业制度正逐步实施。因此,进行经营机制的革新尤显重要。《周易》革卦以战争为例贯穿“变”的思想主线,说明“变”的重要性。“革言三就,有孚。”言者,靳也,指马胸带。原先马胸带未束紧,马跑不快,因而战败,后来把马胸带绑了三匝,马车飞奔,打了胜仗,捉到了俘虏。

第三,要注重研究外部市场及环境的变化对自身经营管理的影响。“关起门来过日子”是不会长久的。目前,我国即将加入WT0,这将对国内务行各业产生严重冲击,我们不仅应着眼于国内市场的变化状况,更应着眼于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当今时代,世界市场的变化特点是多元的,变易思维也正是要求我们以“变”为世界第一公理。因此,经营管理者必须知变、善变、适变、权变、顺变,只有掌握“变”的枢要,才能在市场中求生存、图发展、站稳脚。

值得注意的是,《周易》的变易思维是指“变”与“不变”的对立统一,并非认为“瞬息万变”是事物发展的全部,相反,它亦十分重视“不变”的重要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变”、“稳定”、“和谐”等同样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经营者在必要的时候适度保持“以一贯之”的经营方略,求得“以不变应万变”的效能也有重要的现实性启示。变易思维内在地包含着“变”与“不变”两个有机的联系方面。变易思维强调“变”与“不变”的对立统一,既是运动变化,又要和谐变动,这是自然社会的基本法则。

也正因为这种思想,和谐成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正如孔子讲“仁”也首言“和谐”,和谐的时代才产生兴旺的历史。所谓历史上的“少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都是一种和谐施政的结果。著名西方学者哈肯教授曾指出“协调导致有序”;英国哲学家汤因比也说:“当今人类已掌握了可以毁灭自己的技术手段,同时又处于极端对立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营垒,最需要的就是古代中国哲学的精髓——和谐。”

孔子的中庸理论也正得益于这种变易思维的辩证法。“中”即取中,不偏不倚,无过而无不及,亦即叫哈到好处”;“庸”即平,指平易、平素、平常、平时等。

受此启发,现代经营管理者在掌握变易思维时必须防止走极端,认为只要不断“变”就会经营成功,那同样将导致挫折与失败。经营管理者在掌握变易思维的辩证法时,必须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宜变则变,宜和而不分。

“和”是经营文化的最高原则,具体可解释为“和谐”,它贯穿着经营的全过程。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买卖市场两方都应以“和”为基础,求大同存小异。大家的利益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需相因、相互依存、互补互益的关系。

其二,阴阳平衡,刚正不屈。

阴为阴柔,阳为阳刚;阴阳平衡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刚正”恰是中庸、中正。对于经营者而言,应做到刚柔相宜,应将《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体悟,时刻自励,自觉地贯彻到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去。

其三,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变易思维并不仅仅停留在“变”与“不变”的统一上,而且内在地包含着事物在这种对立统一中的“圆圈式”前进。它认为宇宙万物总是处于永恒的循环往复的进步过程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总是周而复始的。《吕氏春秋》中也曾讲到这种“圆圈”现象。当然,《周易》是对这种思想的最早表述,“周”字之解释也包含“周环”、“四周”、“循环”的意思。《易传》中有言“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则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经营者最富启发意义。经营需不断开拓市场,新旧更替是应有之事,抱残守缺只能贻误企业发展,开拓与进取是经营管理的生命线。

由此可见,《周易》的变易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关于“变”与“不变”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这也正解析了“易”的几个层次,即变易一简易一不易。

《周易·系辞上传》第一章就强调简易之理。从“乾以易知,坤以简能”起,说明万事昭明公开,易知且简而能。又有“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最后提出:“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易者本身包含易简之义。那么,何为简易?这是指在纷繁复杂的事物及其运动过程中,总存在着一般性的规律与简洁明了的本质,人们应注意发现之,以利于在复杂之中求得简易,并找出一般的、通常的、适宜的解决办法。经营者在错综复杂的现实关系中,既面临着尔虞我诈的商务关系,又面临着四面八方的信息网络;既经受着内部机制的多种限制,又经受着外部环境的诸多约束。这种状况恰恰需要经营者善于求得简易,即做到理清商事、去粗取精、内外协调、上下沟通,做到不被复杂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被眼前的暂时状态所困扰,而始终明见本质、统领全局,这是一种非凡的“简易”功夫。当代许多著名的学者特别强调“简化”的重要性。

“不易”是指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事物的根本法则。东汉郑康成提出了“易即不易”、“不易者,言天地定位,不可相易”的绝妙论断。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不易”可以包括许多方面:

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不可易。公正无私、从善从德、凛然大义等中华传统美德是应永恒保持的,不可有见利忘义、见钱眼开、欺行霸市、乘人之危等有悖于“君子黄中通理”之事。另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也始终是不易的。

二是自强不息、刚健不阿的精神。不管处于何种境地都应不断创新与发展,做到“处逆境而不法,遇挫折而自强”。

三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不可易。作为经营者应遵纪守法,决不做违法乱纪之事,要深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的道理;应学习和掌握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要学习市场经济理论,以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规范自己的经营策略与实践,避免盲目性、机械化,尽量少走弯路、少遇挫折。

四是当代人们对产品、商品的价值需求与目标是不易的。这种价值标准是人们经历了长期的生活实践而形成的,具有长期的稳定性,作为满足市场需求的经营者必须遵循这种价值标准的不易性,例如,人们追求产品的小型化、简便化、耐久化、节能化、美观化;自动化、安全化、环保化等等。把握了这种价值标准的不易性,以利于经营者适时调整生产和经营产品类型,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是经营成功的首要原则。

变易思维应用到现实的企业经营与管理中将收到显著成效,有些应用可能是非自觉的。有报刊披露上海第二毛纺厂实行“动态管理”,由原来“弱不禁风、贫病交加、生产滑坡、效益下降、人心涣散的企业”茁壮发展成为全国同行业的巨人,还拯救了12家大中型企业,使1万多名亏损企业的职工安居乐业。其“动态管理”在于提倡不断创新,而且“让大家有经济头脑”,厂长万德明的一席话概括了其动态管理的精义:“世界在变,世界的经济结构也在变,……作为一个管理者,就是要不断调整管理战术去适应形势。”

《周易》是一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机、远究天际、近取人情的“大书”。它是通古今之变、阐人生之道的大学问。易的要义就是变,变易思维也就是《周易》的最高方法论原则。经营管理者如能体悟变易之道即可达到无为而治、无往不胜的最高境界。正如《系辞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经营管理者只有掌握变易思维,进行动态管理,坚持“变中不变”、“有所变有所不变”、“以不变应万变”,把握“适时而变”、“应时而化”等的辩证法,才能在千变万化、风雨交加的市场竞争中寻得恒久之道。

《周易·系辞上》指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又说:“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这些文字在阐述宇宙生成图式的同时,既表达了一种高明的太极思维方式,又涉及到掌握这种思维方式对于进行经营管理、成就社会大业的现实意义。

那么,何为太极思维?

《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宇宙一元的两面——阴与阳,天地阴阳形成整体。太极即阴阳未分时浑沌的广大之气,太极之变,即成阴阳,阴阳相摩而生天地,天地之变而生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之变而生天、地、水、火、风、雷、山、泽,是谓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八卦。由八卦相重而产生六十四卦,又三百八十四爻,以此来容括万物、涵盖万象、统贯天地。这正是太极进化的逻辑结构。因此,太极思维首先是一种整体思维。

“太极”表明了宇宙的本原式本体,它又与两仪、四象之间相互涵蕴,浑然一体,正如朱熹所言:“自太极而分两仪,则太极固太极也,两仪固两仪也。自两仪而分四象,则两仪又为太极,四象又为两仪矣。”朱熹所言表明了“太极”与万物的关系,太极生化万物,但又不独立于万物,而是寓于万物之中。唐代易学家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也将太极看做一个整体,即“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的浑然整体。这启示人们,太极思维具有整体性特征。

先天八卦即伏羲八卦,极高妙地表明了太极思维的整体性特征。《易传》中曾就八卦的位次排列借以说明整体的时空定位,“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四个对立的卦组“两两相偶”,正如邵雍所言“乾坤定上下之位,坎离列左右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