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百科
17041500000080

第80章 科技人物(4)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过着清贫的生活,提取镭的艰苦过程也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妇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请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他们把诺贝尔奖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上。他们把镭应用于医学,用它来治疗癌症,为医学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06年4月19日,皮埃尔因车祸逝世,居里夫人忍痛继续研究,1911年她再次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1934年7月4日,原子时代的先驱、镭的“母亲”——居里夫人与世长辞。人们不会忘记她为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杨振宁和李政道

杨振宁是安徽合肥人,1922年9月出生,现为华裔美国物理学家。1942年他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获学士学位,1944年获硕士学位。他于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并于1955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1966年他成为纽约州立大学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杨振宁对理论物理的贡献主要集中于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领域。在粒子物理学方面,其最主要的贡献是1954年他与R.L.密尔斯共同提出的杨-密尔斯场理论,这开辟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现代规范场理论打下了基础;另一个贡献是1956年他与李政道共同发现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为此,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后杨振宁多次访华并任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致力于促进中国物理学的发展。

李政道1926年11月生于上海,是世界著名华裔美国物理学家。1945年他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师从物理学家吴大猷,研究近代物理。他于1946年进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并于1950年获博士学位。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短期工作后,他又在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院工作两年,1953年转往哥伦比亚大学,1956年升为正教授。1960年他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并于196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第一任费米物理学讲座教授。1956年,李政道与杨振宁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结论。195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的吴健雄,用实验证实了杨李两个人的理论结论。为此,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以后,他对某些弱相互作用中发生的破坏时间反演不变性现象的解释,作出许多重要贡献。李政道曾协助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造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同步辐射装置,并多次到中国访问讲学。1980年以后,他发起组织美国几十所主要大学在中国联合招收物理学研究生,为培养中国青年物理学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医学技术的探索者

扁鹊

扁鹊行医塑像

扁鹊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渤海郡莫(今河北任丘)人,他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年轻时扁鹊曾向长桑君学医。作为一名民间医生,他经常往来于齐(山东)、赵(河北)、秦(陕西)、周(河南)等地行医。相传他在秦国为秦武王诊病期间,被秦太医令李醯所杀。扁鹊医术高超,精通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常根据行医所在地的病种需要“随俗为变”,如在赵国治妇科,在周国治五官科,在秦国治小儿科等。扁鹊擅长诊法,在望诊、脉诊方面尤为突出。《汉书·艺文志》中虽载有《扁鹊内经》9卷、《扁鹊外经》12卷等,但是这些大多为他人托名扁鹊的著作。

华佗

华佗,字元化,是我国东汉著名的临床医学家,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早年他曾游学于徐州一带。因为他兼通数经,通晓养生术,沛国相陈珪和太尉黄琬先后荐举或征召他出来做官,都被他拒绝了。华佗一生主要在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一带行医。汉丞相曹操患头风病久治不愈,华佗以针刺法治疗,立见成效,因此曹操想留他做侍医,华佗不愿从命,托辞回家不返,后被曹操杀害。华佗医术高超、全面,陈寿的《三国志》上载有华佗治疗的二十多个病例,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妇产科病、小儿科病、皮肤病、内科病等等。华佗尤长于外科,他创制了麻沸散,并能够施行全身麻醉下的手术治疗。他还长于养生,发明了模仿动物动作进行医疗体育锻炼的“五禽戏”。华佗生平著作众多,均已亡佚,今传《中藏经》、《华佗神医秘传》等,皆为后世托名之作。华佗弟子中有名可考的有吴普、樊阿、李当之等,吴普著有《吴普本草》,李当之著有《李当之药录》。樊阿则善于针灸及养生,相传他服用华佗所传的长寿方——漆叶青黏散,活到一百多岁。

孙思邈

孙思邈(581—682年)为京兆人氏,是我国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其卒年102岁,跨越数朝,堪称奇人。

孙思邈小的时候,体弱多病,因此他发奋学医。他天资聪明,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广泛接触各种学术知识,而且还精通佛家经典,为中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孙思邈对中国传统的医学有深入的研究,同时对民间的药方非常重视,并终生致力于临床研究。他不但精通内科,而且还擅长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以及按摩、卫生保健、饮食治疗、老年养生等等,他有24项成果开创了中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

他编纂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医药学著作,是中国医药学史上的重要典籍。其中,医学巨著《备急千金要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对唐朝以后医药学的发展和日本、朝鲜等国医药学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孙思邈不仅具有高超的医术,而且具有高尚的医德。他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常常警示自己“人命贵如天”,孙思邈同时又是一个出色的炼丹化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他时刻以其所编著的《丹经内伏硫黄法》一文中的记述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孙思邈用氧化砷治疗疟疾,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这也是他的首创之一,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氧化砷的方法早1000年。后来这种方法经阿拉伯西传,在欧洲曾有较大影响。他的一生以治病救人和著书为己任,为我国和世界的医疗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推辞做官,但他仍然获得统治阶级的赞赏。唐太宗李世民曾称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李时珍像

孙思邈的医术、医德和开拓精神已成为后世医学家竞相学习的榜样,他为我国古代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时珍

李时珍于1518年出生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南),他是我国明朝卓越的药物学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医药学家之一。

他幼时常随父亲上山采药,帮着加工药材,于是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便热爱自然,热爱医药,喜欢阅读如《尔雅》、《菊谱》以及有附图的医药书籍。

李时珍长大后成了一名医生。在医疗实践中,他对历代医药书籍,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唐本草》、《开宝本草》等进行了广泛的阅读研究。他发现旧“本草”非但不完善,甚至有很多错误,便立志要把旧的药书加以整理补充,写出一部分类更加详细的药物学著作。

1552年,李时珍开始编写《本草纲目》。他给自己的著作确定了名目和体例,便开始进行工作。

1556年,礼部命令各地推选医学人才集中到北京,以补充太医院的缺额。湖广保送了一批著名的医生,李时珍也位列其中。李时珍到了北京后,进入太医院。这里丰富的藏书和来自海内外的各种药物,使他获益匪浅。

编纂一本规模宏大的药物学著作,单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最使李时珍感到茫然的是许多药物的形状和生长情况在古人的书籍里往往模糊不清,有的甚至互相矛盾。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李时珍终于认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途径便是深入民间,采制标本,进行实物考察。

1565年以后,李时珍的足迹踏遍了蕲春一带的山山水水。他穿上草鞋,背起药筐,拿上药锄,带着必要的书籍和笔记本出发了。凡需调查研究的药物,他事先写在本子上。他先寻找当地产的,再解决难以寻到的,遇有不认识的草药,他就向当地居民请教。为了采制有价值的标本,彻底弄清楚古人所述的各类药物,李时珍登山梁,下河谷,踏原野,去水乡,足迹遍布湖广、江西、江苏、安徽等省。

经过大半生的潜心研究,1578年,李时珍61岁时,《本草纲目》经过三次大的修改,终于编写成功了。在整整27年时间里,李时珍阅读了八百多种书籍,走过了几万里路,请教过上万人,记下了几百万字的笔记。《本草纲目》共52卷,一百九十多万字。全书把药分为16部62类,记载药物1893种。此外,该书还载入药方11096个,并附有动植物图1110幅。这部书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博,是古代任何一部“本草”书所望尘莫及的。

《本草纲目》刊行后,立即风靡全国,人们争相传阅。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本草纲目》也深受世界各国的重视。西方人将其称之为“东方医学巨著”。

1593年初秋,李时珍逝世。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现在仍是医生们经常参考的医药书籍之一。英国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更把这部书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施莱登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1804—1881年)是细胞学说的创始人之一。1824—1827年他在海德堡学习法律,并在汉堡做过律师,后来改学植物学,于1831年毕业于耶拿大学。1850年他任耶拿大学植物学教授,通过研究植物显微镜下的结构来描述和命名新品种。施莱登根据他多年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组织结构的结果,认为在任何植物体中细胞是结构的基本成分;低等植物由单个细胞构成,高等植物由许多细胞组成。1838年,他发表了著名的《植物发生论》,提出了上述观点。该文刊登在1838年出版的《米勒氏解剖学和生理学文集》上。德国动物学家T.A.H.施万将此概念扩展到动物界,从而形成了所有动植物均由细胞构成这一科学概念,即细胞学说,并将这一概念首次载于1839年发表的施万所著的《动物和植物的结构与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一文中。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对生物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施莱登也认识到细胞核的重要性,并观察到细胞核与细胞分裂有关,他还描述了细胞活跃的物质运动,即现在所说的原生质川流运动。他是首先接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德国生物学家之一。

南丁格尔

1820年5月12日,佛罗伦萨·南丁格尔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旅居意大利的英国商人家庭。她聪明伶俐、才华横溢,而且非常富有爱心。

由于家庭条件优裕,因此南丁格尔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的父母为人善良,常常帮助穷人。在他们的熏陶下,南丁格尔从小就产生了要为穷人、病人服务的想法。后来,渐渐长大的南丁格尔开始思索一些社会问题。一次在与姐姐谈心时,南丁格尔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觉得我们现在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想为众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终于,南丁格尔对父母吐露了自己的愿望:“从小我就梦想将来成为护士,陪伴在病人的旁边,照顾他们并减轻他们的痛苦,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使我感到幸福与快乐。”

父母听到南丁格尔的话,顿时惊呆了。因为在当时所处的时代里,女孩子外出工作就会被人看不起,不管你的理由多么神圣、多么崇高,凡是到社会上工作的女性就不会被人尊敬,而在当时所有的行业里,护士被视为最卑贱、最污秽的工作。但父母的反对除了让她感到心情沉重外,并没有动摇她的决心。

1851年8月,南丁格尔到“知识妇女疗养所”任监督。虽然,她只在开塞威特受过三个月的实际训练,但她曾经参观过许多医院,也读过不少医疗卫生方面的书籍,因此对于医院的改革很有信心。她提出了许多革命性的建议,如为病人装设紧急呼唤铃,用升降机运送病人的饮食等。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了。舆论呼吁英国的妇女挺身而出,发扬英国人自我牺牲的精神,到战地医院为受伤的士兵们服务。南丁格尔的心被震动了,她自愿要求奔赴前线去照料伤员,陆军部勉强同意让她负责护理工作。1854年10月21日,南丁格尔带着38名护士组成的医疗队向前线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