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人员第一本书
17063100000020

第20章 权力管理:是指挥棒而不是打人棒(1)

○管理者权力就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对下属施行的强制性的影响力和制约力。

○民主原则是新管理人在工作中处理与员工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新管理人要注重法制,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加强法制建设并严格依照法律和制度来进行管理。

○廉洁原则,就是指新管理人在运用权力时,要奉公守法,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运用权力更好地为公司服务。

○称职的新管理人知道,他的工作就是帮助本单位的其他人,使他们的合理的权力欲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才能得以发挥,而不管这种权力欲望是来自职位因素,还是非职位因素。

○如果新管理人自身没有这种权力崇拜的气息,那么周围的势利小人也就难成气候,权力崇拜也就不会有市场。

○新管理人对权力进行管理,是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有宏观的调控机制、微观的管理手段,还要讲求技巧。

○新管理人对权力的管理,实质上是对掌权人、用权人的管理。

○“有令必行”是管理工作的通则;反之,在执行过程中,命令被打了“折扣”,必定达不到如期的效果。

○高明的授权法是既要下放一定的权力给部下,又不能给他们以绝对受重视的感觉;既要大胆信任,又要有一定的牵制。

○一个成功的新管理人应该懂得“一个人权力的应用在于让他们拥有权力”。

○让权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新管理人切不可小视,以为把权让出去就可以高枕无忧,退居二线了,所以一定记住让权归让权,但主见却不让,只有拥有主见,才会有权力。

○红萝卜倒生根——新管理人向下属授权之后,有时要防止下属“越权”。

○新管理人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该使用强制性的必须使用强制性,该使用非强制性的就必须使用非强制性。

1、对权力首先要心中有数

权力是指权力主体(领导或管理者)凭借自己所拥有的权力,从而使权力客体(被领导或被管理者)服从于自己的一种社会力量。再说得具体一点,是指一定的法律、法令、意志和威望、影响力。

管理者权力就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对下属施行的强制性的影响力和制约力。管理者权力至少包括以下三种要素:①管理权力主体。即行使管理权力的个人、机构或集团。②管理权力客体。即管理者权力的作用对象。③管理权力主体作用于管理权力客体的中介,包括作用的目的、方式、手段、格局、结局等。

对权力的本质,我们应从两方面来把握:其一,无论在何种原因、何种程度上,权力是存在于人们之间的一种支配与服从的社会关系。其二,无论在何种原因、何种程度上,它是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控制力量。

如果从权力的合法性出发,它分为三种:其一,法定权力,它是建立在相信统治者的章程所规定的制度和指令权利的合法性之上,是合法授命进行统治的权力,又称理性——法律的权力。其二,传统权力,它是建立在一般的相信历来适用的传统的神圣性和由传统授命实施权威的统治者的合法性之上的权力。其三,魅力型权力,它是建立在非凡的献身于一个人以及由他所默示和创立的制度的神圣性、或者英雄气概、或者楷模样板之上的权力,又称超凡权力。

权力又可分为职务权力与个人权力。

职务权力的影响范围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即受任期时间、权限的限制。个人权力则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是超时空的,可能流芳百世,也可能遗臭万年。另外,职务权力只能存在于正式的社会组织之中,个人权力既存在于正式组织中,也大量存在于非正式的社会组织中。

职务权力的权限是确定的,作用一般变化幅度很小。如果把有职无权用“0”来表示,职务权力的充分行使用“1”表示,职务权力的作用幅度就是在0~1之间波动。个人权力的作用程度则因人而异,是不确定的,作用变化幅度很大,并且有正有负。

职务权力是通过制度、命令等强制性的方式、外部的压力来发挥作用。个人权力则不是外力强加的,而是权力客体对他人所具有的令人信服的威信、影响、声誉等的向往,是发自内心的感召力。职务权力的影响效果大多使人敬畏、服从,如果不服从就有一定的后果,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或直接、间接。而个人权力是使人信服、信赖,虽然个人权力也希望他人响应,但响应下否取决于权力客体的自主选择。2、掌握用权原则

新管理人一定要掌握好以下的用权原则:

(1)民主原则

民主原则,就是指新管理人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走群众路线,听取员工的看法,发挥集体新管理人作用,实现民主决策。

民主原则是新管理人在工作中处理与员工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新管理人与员工:最基本的关系,是权威和服从的关系。

新管理人要遵循民主原则,首先要有民主意识。贯彻民主原则的基础和前提是民主意识,较好的民主意识对新管理人遵循民主原则会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新管理人要遵循民主原则,就要有平等意识。新管理人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应该把下属视为朋友,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不摆架子,不打官腔,充分尊重员工的权利,在新管理人与员工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了解,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新型的关系,把员工对自己的服从性和自觉性结合起来。

(2)依法原则

依法原则,就是指新管理人要在法律、制度、政策规定的范围之内,正确地运用权力。

新管理人要注重法制,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加强法制建设并严格依照法律和制度来进行管理。任何管理都是对一个单位的管理,都是对一个群体的管理。管理就需要法,若离开了法,单位本身也就难以存在,群体就难免解体。管理一个国家需要有国法,管理一个单位也需要有规章制度。一个群体只有在一定的规则之内行动,才能保证单位的完整性、稳定性、正常性、和谐性。既然法是一个系统存在和发展的保证、正常运转的规则,那么作为掌握一定权力的新管理人,在行使权力中,首先就要注重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遵循国家的法律、政策的同时,对本单位需要规范的问题用明文规定出来,明确允许怎么做,不允许怎么做,作为规章制度,用以约束下属,也作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依据。

遵循依法原则,还要求新管理人要依法用权。新管理人职位有高低,权力有大小,但是无论职位多高,权有多大,都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都必须在法律、制度、政策规定范围之内行使权力。

(3)廉洁原则

廉洁原则,就是指新管理人在运用权力时,要奉公守法,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运用权力更好地为公司服务。

权力是为了完成各种不同职能而被赋予的,它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工具。凡是掌握一定权力的新管理人,都有圆满、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无责任的权力,也没有无权力的责任。责任与权力是伴生物。

坚持廉洁原则,不以权谋私,不是一个深奥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重在行动、贵在自觉。评价一个新管理人是否廉洁,不是看他定了多少条措施,做过多少次声明,而是看他在行使权力中做得如何。一个新管理人只有排除个人主义、心杂念,不打自己的“小算盘”,才能坚持廉洁原则。

坚持廉洁原则,就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新管理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制约着权力的使用。人们在从事各种职业活动中,思想和行为都应遵循道德规范和准则,这就是职业道德。

3、表扬下属,调节他们的权力欲望

身为一个新管理人,应该鼓励、支持、帮助其下属取得成功。新管理的成功直接取决于其下属的成功。只有真正关心自己的下属,才会使他们增强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道理很简单,他们不想干就会消极怠工,有的甚至干脆“跳槽”不干了。在高效性的管理活动中,精明的新管理人只有帮助下属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称职的新管理人知道,他的工作就是帮助本单位的其他人,使他们的合理的权力欲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才能得以发挥,而不管这种权力欲望是来自职位因素,还是非职位因素。

想要鼓励下属取得成功,首先必须加强培养教育,这种教育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单位的效绩,但是,对他们本人成长的重要性更大;现在有些年轻人,由于忽略了做人的基本常识,因而不但在工作上造成“负效应”,而对自己也是莫大的损失。人,都是有上进心的,对自己的成长总会寄于希望和关注,新管理人要想不断教育下属成为有利于社会的人,就要设法多方了解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工作情况,这样就会产生有针对性的引导。如果具备这种处处为下属着想的观念和行动,就会感动下属的心,把他们的权力欲望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来,从而促进他们不断成长。

鼓励下属取得成功的最好方式之一是表扬。遗憾的是,有些新管理人却不愿采用这种方式,特别是不愿把表扬贯穿到平时的工作中去,这种情形必须注意加以克服。一个新管理人应该经常想一想,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对正在工作的下属说,“你确实干得十分出色!我佩服你把工作做得这么好!”作为新管理人,理应对下属的工作成绩给予恰到好处的表扬。演员演出之前为什么那样一遍又一遍地刻苦训练,夜复一夜地背台词,就是为了使演出取得成功,得到有欣赏力的观众的认可和掌声。虽然如此,你还得诚心诚意地表扬下属,公正客观地表扬下属,否则,虚心假意,乱吹一通,或故意贬低,这不仅收不到理想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采纳下属的构想也是调节下属权力欲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除了某些野心家之外,一般来说,人们希望取得权力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多做点事情,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建议能够付诸实践。你采纳了他们的构想,相应地就等于他们的权力欲望得到了满足。

新管理人采纳下属的构想,既可以调节下属的权力欲望,又能满足下属积极进取的心理。同时,对可能实现的构想勇于采纳,这也是构成管理权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无论在单位或管理活动过程中,都必须鼓励下属提出构想、勇于探索,并热心支持,助其实现。

就某种意义来说,权力是一种支配和控制别人的能力。它不仅包括我们一般理解的职位权力,还包括一种职业权力,即利用其职业之便所控制的那部分资源去调动和支配别人的能力。下属的权力欲望除了表现在前者外,更多的则表现在后者。因为职位权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人人都能获得。下属成员不管他的权力欲望多么强烈,主观条件多么优秀,但最终得到职位的毕竟为数不多。而未得到职位的大多数人中,有些又不太甘心,于是就转而把这种欲望倾注到自己的职业中去,形成了一种权力泛化趋向。

作为下级,有时由于认识、觉悟、攀比等原因,难免在权力问题上(主要反映在职位级别上)产生一些想法,表现出不恰当、不切合实际的权力欲望,这需要新管理人加强教育,予以正确调节。

4、把崇拜甩到一边

所谓权力崇拜,就是指一种惟权力是尊、惟权力是从,把权力看作高于一切的力量,盲目追随甚至试图谋求它的一种社会现象。

权力崇拜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角落。只要有权力存在的地方,就一定伴有程度不同的权力崇拜。权力崇拜的对象是权力,离开权力就不可能产生权力崇拜;同样,如果一个人一旦失去其特有的权力,对这种权力的渴求与膜拜也就会随之消失。

随着科学的发展、理性科学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人们察觉到一个英雄人物的生死与否并不能给社会带来深刻的变化,而是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能对社会起着重大的影响。但想要改变社会结构,又必须在社会结构中占据一个举足轻重的职位,这样,职位崇拜也就出现了。这是真正意义的权力崇拜。

如果某个新管理人只想高高在上,高人一头,那么,这就是其自身有权力崇拜观念的表现。因为,这种人就是用实际行动向人们暗示:他正因为是当了“官”、有了权,所以就该这么趾高气扬,别人对他就得非低三下四,俯首贴耳不可。这种人也是在向人们或明或暗地显示着这样一种欲望:他的下级理应对他的地位和权力臣服、崇拜,因此他的周围产生一些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徒是很自然的。这种人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当然也是要搞权力崇拜、唯唯诺诺的了。如果新管理人自身没有这种权力崇拜的气息,那么周围的势利小人也就难成气候,权力崇拜也就不会有市场。

5、管权,学会放风筝

新管理人对权力进行管理,是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有宏观的调控机制、微观的管理手段,还要讲求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