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听心理学家讲述修心智慧
17066500000014

第14章 聆听内心的声音(2)

长途司机、全职家庭主妇和整天待在家里的老人都处于轻微的感觉剥夺状态。有些司机在漫长的行程中由于得不到外界刺激,对单调的路面产生了错觉,看栏杆是路,看树是车窗上的标签,或者看到实际不存在的东西也来个急刹车,于是酿成了交通事故。

有些家庭主妇每天只需买菜做饭,遛遛狗、看看电视,由于长时间缺少跟外界的交流,很容易产生焦虑、多疑等负面心理,整天就会猜疑丈夫跟哪个年轻女孩出去玩了,有些严重的甚至还会捏造出一些子虚乌有的故事栽在丈夫头上,这种“幻想”让人哭笑不得,严重的话还会影响家庭和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给专职太太们最好的建议,就是要保持自己的爱好,养养花、种种草、上网看看新闻、学学电脑,或者去报个外语班,都能避免感觉剥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

许多父母出于保护孩子的主观目的,很多事都不让孩子去尝试,不让玩水是怕他把衣服弄湿了,不让玩沙是怕他迷了眼睛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不会使孩子感到被保护,反而把孩子体验外界的机会给剥夺了,这不仅不利于他们身体和智力的发展,还会对其心理和性格造成影响。这种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孩子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由于幼时不断被阻止,长大后也失去了和外界联系的欲望,他们大都不爱运动,性格内向,初入社会时会比同龄人有更多的不适应。

因此,不要以为和这个世界少一点接触,就可以清静多一点,烦恼少一点。当你把自己闷在一间与外界隔绝的房间里时,世界也会变得苍白、孤立,看似空空如也的大脑实则充满了幻想,空虚、绝望这时都会乘虚而入。所以,多制造一些新鲜感,多寻找一些外界的刺激,人生的经历才会丰富多彩。

听到手机铃声在响,其实什么也没有

把手机放到包里,隔不了多一会儿就听见手机响,取出手机一看却根本没有任何电话;走在街上,感到手机在振动,拿出来才发现根本没有短信也没有电话。类似这样的情况困扰着许多人,是自己的耳朵出什么问题了吗?还是感觉器官有毛病了?

其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幻听,它是指在没有相应的外部声音刺激作用于听觉器官时,产生的一种歪曲或奇特的听觉。引起幻听的原因有心理因素(如过度精神紧张)、身体某部疾病或药物作用等。幻听跟耳鸣不一样,耳鸣的声音感觉是频率和强度基本平稳,而幻听则声音感觉毫无规律。

心理学家认为,幻听是大脑听觉中枢对信号进行错误加工的结果。我们生活在一个满是声音刺激的世界里,正常人对不同的声音都能给予合理的加工,而一旦人错误地加工合成这些声音时,如把过去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混淆在一起,内心的声音跟外界的声音混淆在一起,就会产生幻听的现象。

现实生活中一般人的幻听都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如工作压力太大,精神过度紧张等,当情绪积压得不到释放时,就可能引起幻听。如今社会竞争激烈、节奏很快,人们都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也导致幻听现象普遍存在。幻听的产生还与职业有关。媒体、销售、咨询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需要频繁使用通信工具,电话铃声对他们而言往往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或是一个主动找上门的客户,手机24小时待机是工作需要,强烈的心理暗示就会诱发幻听。在网络发展迅速的今天,年轻人中还出现了QQ幻听,这是由于他们用QQ聊天的时间远远多于面对面交谈,自己说完一句话后,就会集中精神等待对方回复的“滴滴”声。

一般情况下,幻听在精神压力减小时即可消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手机幻听多是偶然出现,时间短、程度轻,所以一般来讲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如果幻听持续出现,并伴有与现实相距过远的幻觉,那就是疾病的表现了,必须引起重视,并及早治疗。对于轻微的“手机幻听”现象,最简单的应对方法就是经常更换手机铃声,并用一些相对舒缓和轻松的乐曲作为铃声,以便转移注意力,起到减轻心理压力的效果。

消除幻听现象最根本的办法是要学会消除内心的压力,学会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走自己的“慢路”。你可以向身边的朋友或是心理咨询师倾诉,也可以参加一些与你工作完全没有关系的放松活动,如制作陶艺、绣十字绣、安静地看一本智慧书,哪怕是一个人安静地坐一会儿,都是让身心安静下来的有效方法。

颜色也能影响你的心情

张颖和淑娴在同一所大学念书。有一次在书店里,二人看到一本评价很好的畅销书,看了看简介,都认为很适合自己。直爽的张颖马上就决定将这本书买下,而淑娴却又将书放了回去。张颖纳闷地问她:“你不是也觉得这本书很好吗?为什么不买呢?”文静的淑娴摇摇头说:“我不喜欢封皮的颜色。如果是蓝色的,我就买了。”张颖不解地说:“我就是觉得红色很漂亮,所以才买的,要是蓝的,我就不买了,蓝色太沉闷了。”

仅仅由于颜色的差别,就造成了买和不买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对这个颜色有自己的感觉和理解。甚至有时候还会因为颜色影响到自己的心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颜色对人心理产生的影响方面,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也会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有些科学家还发现,颜色能影响脑电波,脑电波对红色的反应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这种人类天生对色彩的敏感被称为“视觉色彩定律”。

不同的人会对视觉色彩定律做出不同的反应,如小孩子往往只对鲜艳的颜色感兴趣,老年人则更喜欢素雅的颜色。通常情况下,一种颜色不只有一个象征意义,如红色除了象征热情外,也象征了危险。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颜色也会做出截然不同的诠释。除此之外,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教育背景,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都会影响到他对色彩的理解和联想。不同的文化体系下,色彩还被设定为含有不同意思的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也完全不同。例如,我们中国人大多喜欢热烈的红色和黄色,这多多少少和中华民族发源于黄土高原有点关系,而在外国人看来代表圣洁的白色,在我们眼中却常觉得不吉利。

从某种角度而言,色彩是人类美好追求的一种表现。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一个人喜欢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就拿买汽车来讲,年轻人一般会选择颜色艳丽的轿车,如红色、黄色、蓝色等,他们认为这样才能彰显年轻人的活力。而上了年纪的人则会选择灰色、黑色和白色,因为他们觉得这几种颜色能够表现自己的沉稳和大方。

“视觉色彩定律”还潜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经常会根据自己不同的心情去选择不同颜色的衣服、饰品等。为了缓解一天的疲劳我们会很自然地在家中放些绿色植物,在墙壁上挂一些漂亮的画作或照片。我们会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颜色的家具、窗帘,用色彩组合来雕琢自己想象中的美好生活。

合理运用“视觉色彩定律”在商业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自然界中不少鲜花、果实和新鲜美味的食品,都呈现出动人的红色,而生活中人们习惯以红色为兴奋与欢乐的象征,所以许多商家都选择红色作为包装、标志和旗帜等的主要颜色。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心情烦躁不安时到公园或海边看看,心情就会恢复平静,这是绿色或蓝色对心理调节的结果。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蓝色或绿色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佳心理镇静剂,这两种颜色还可降低皮肤温度1℃~2℃,减少脉搏跳动4~8次,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因此,当你烦躁时,即使看不到大海,也可以看会儿办公室中蓝色的隔板或窗帘,或是穿上蓝色的衣服,这都会让你的心情畅快起来。

一般来说,浅蓝、浅黄和橙色可令人们精神集中、情绪稳定;白色、黑色和棕色则与之相反。医学研究还发现,淡蓝色可使高烧病人情绪稳定,紫色可使孕妇镇静。终日与黑色煤炭相伴的工人,容易由于视线模糊而导致朦胧心理,若房间涂上明亮的色彩,他们的心理状态就可以得到改善。也许,将你的餐厅换上橙色的桌椅,生意很快就兴旺起来了!

噪声来自你的心底

这世界上比五马分尸、千刀万剐、刀山油锅更残酷的刑罚是什么?也许你没注意到,也许现在你就处于这样的刑罚中,那就是“噪音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的国家就用噪音来折磨战俘。他们将战俘置于高音喇叭之下,当声音超过130分贝时,受刑者大汗淋漓、全身抽筋、大声呼叫,许多人都由于忍受不了而试图撞墙自杀,或者耳膜破裂而昏死。

生活在喧闹而繁华中的人们,几乎每天都被这样那样的噪音影响着,除了每天汽车轰鸣声、隔壁装修时钻头锤子的咣咣声,有的时候还要忍受菜市场这边一个大嗓门儿压倒那边一个大嗓门儿的吵闹声很多人听到这些声音时都会在心中暗暗抱怨,感到厌烦。

是不是只有噪音才会使我们感到烦躁呢?

王老先生是一位画家,这阵子他总因为一件事烦恼——每天从隔壁传来没完没了的钢琴声。尽管弹奏的水平不错,声音也动听,可王老先生仍将其视为噪音。他向人抱怨,每当自己准备调色作画时,隔壁也会在差不多的时间响起钢琴声,令他无法专心作画,有的时候还会因为心神不宁而不得不在中途停止。

原来王老先生隔壁的邻居是一位钢琴家,他对于王老先生认为自己弹奏的音乐是噪音的看法,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我是一名音乐家,难道我弹出的旋律还会是噪音吗?”

看了上面这个例子,也有很多人感到疑惑,甚至有些人会认为王老先生是有点儿没事找事。一位音乐家要是在演出中弹奏一曲,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为之沉醉,希望他能多弹几曲。王老先生每天都可以免费享受这一切,却说那是噪音,真是很难让人理解。

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噪音”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噪音”是一种让人听了感到不愉快的声音。试想一下,当一个人准备集中精力去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耳边出现的任何声音都势必会对他的心情造成影响。即便这种声音很动听,他也会因为自己主观意愿未能达成而产生急躁的感觉,并将其视为是一种“噪音”。

噪音带给我们的伤害不仅仅是刺耳这么简单,据医学研究证明,它还会危及到我们的生理机能,产生多种疾病,甚至在无形中夺取我们的生命。越来越多的都市人都坦言,自己曾或多或少地受到噪音影响而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紧张焦虑等症状。这种由于噪音产生的伤害效应,就是心理学上俗称的“噪音定律”。

不过,有些噪音会随着场合和人心情的变换而变化,如外面锣鼓喧天的秧歌声,对一些人来说听起来是一种享受,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令其焦躁不安的噪音。有的学生说,由于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受到电视声的影响,干脆戴上耳机,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这在很多家长看来是难以理解的——他们认为音乐才是真正的“噪音”,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但是孩子们认为音乐声要比电视声给他们造成的影响要小得多。

家长应该尽量为孩子创建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比如,将家里最安静的那间屋子留给孩子写作业,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把家安在远离闹市的地方,这样既不会影响孩子学习,自己也可以睡一个好觉,为新一天的工作做好准备。

我们的耳朵每天都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该如何减小噪音,将我们不喜欢听的声音屏蔽在耳朵之外呢?

在家里,我们可以装上双层玻璃窗,这样能将外面的噪音减低一半,特别是窗户靠着大街的家庭,这种隔音效果比较理想。可能许多人都不知道,窗帘除了遮光之外还能挡住噪音,所以我们可以将薄纱窗帘换成布的,或者其他软性装饰。另外,房间墙壁也最好不要太光滑,木质家具也有良好的吸音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