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金匮要略(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17069900000079

第79章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2)

[医案举例]

杨某,女,21岁。产后7天,恶露已尽,小腹隐痛,前医治疗无效。现小腹疼痛剧烈,面色苍白带青,痛苦面容,烦躁满闷,不能睡卧,拒按,舌质淡紫,苔薄白,脉沉弦。此乃气血壅结,治以破气散结,和血止痛,投枳实芍药散:枳实(烧黑)、芍药各12克,水煎服。当晚即安,1剂而愈。

[陈明.金匮名医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555]

(三)瘀血内结(下瘀血汤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師曰:産婦腹痛,法當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爲腹中有乾血著臍下,宜下瘀血湯主之;亦主經水不利。(6)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瘀血内结的产后腹痛证治。

语译

老师说:妇人产后腹中疼痛,按常规治法当用枳实芍药散,假如服药后腹痛仍不愈,这是因为有瘀血凝着在脐下,宜用下瘀血汤主治。

阐释

产后脐下小腹或少腹部位疼痛拒按,曾用枳实芍药散治之不愈,知其是由于干血停著,瘀热内结胞宫,胞脉阻滞所致,此时再用枳实芍药散则病重药轻,当改用下瘀血汤破血逐瘀。如因瘀血内结而致经水不利,如闭经、痛经、经行不畅等,亦可用本方治疗。

【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产后脐下小腹或少腹部位疼痛拒按,或呈刺痛,痛甚于胀,恶露紫黯有块,量少不行,甚或恶露不下,兼有口唇干燥,大便秘结,舌淡红偏黯,或边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或弦涩有力。

[病机]

瘀血内结,胞脉阻滞。

[治法]

破血逐瘀。

[主方]

下瘀血湯方

大黄二兩桃仁二十枚蟲二十枚(熬,去足)

上三味,末之,煉蜜和爲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主方分析]

方中大黄人血分,荡逐瘀血,推陈致新;桃仁活血化瘀润燥;廑虫逐瘀破结,擅攻干血;三味相合,破血之力颇猛,为防伤正,用蜜为丸,是缓其性而不使骤发,又可润燥;酒煎是取其引入血分,直达病所。

[注意事项]

(1)服药后如见恶露下如豚肝,是瘀血下行的验兆。

(2)本方先用枳实芍药散,不效再用力峻猛的下瘀血汤,提示临床上常可用试探法,尤其对于使用峻猛方药或病人体虚或辨证有偏颇时,既防止峻药伤正,又可投石问路,根据试探后的反应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3)气虚血弱者禁用。

[比较鉴别]

本方应与枳实芍药散鉴别(表25-2)。

表25-2下瘀血汤证与枳实芍药散证之鉴别方证比较枳实芍药散下瘀血汤症状小腹胀痛,按之加剧,心烦腹满不得安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或弦涩产后脐下小腹或少腹部位疼痛拒按,或呈刺痛,痛甚于胀,恶露紫黯有块,量少不行,甚或恶露不下,兼有口唇干燥,大便秘结,舌淡红偏黯,或边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或弦涩有力病机气血郁滞,壅滞不畅瘀血内结,胞脉阻滞治法破气散结,和血止痛破血逐瘀药物组成枳实(烧令黑.勿太过)芍药等分大黄二两桃仁二十枚虫二十枚(熬,去足)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1)临证加减

①如肝硬化腹水,可合己椒苈黄丸并重用人参、黄芪、白术、车前子等药益气利水。

②溃疡病胃脘痛宜加人参、黄芪托里生肌。

③兼胸闷吐酸喜太息者,可加煅瓦楞、良姜、川朴行气和胃。

④闭经体实者,加泽兰、川牛膝、香附、当归、川芎、赤芍、红花等活血通经;体虚者加党参、黄芪、丹参、当归,扶正祛邪。

⑤痛甚者,加当归、川芎、牡丹皮、益母草、黑荆芥、乳香、山楂、桃仁,以增强活血化瘀,散结定痛之功。

(2)运用范围本方广泛用于消化、神经、精神、生殖等系统的瘀血病证。如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溃疡病、肠粘连、精神分裂症、中风后遗症、急/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痛经、闭经、胎盘滞留、宫外孕、面瘫、长期低热等病证。

[医案举例]

高某,女,初诊。病由1年前小产而起。当时有急性盆腔炎,经住院治疗,急性炎症解除,但后遗小腹内有鸭蛋大包块,腰骶酸胀,小腹坠胀痛。白带多,有臭气。月经不调,四五十天一转,量少色黑有紫块,经前腰酸,小腹胀痛更甚,经后略缓解。大便秘结,五七日一解,粪坚如栗,时有低热,经前或便秘日久则低热更明显。面色萎黄。不耐烦劳,更不能久站,否则腰腹坠胀更甚。脉细弦,按之有力,舌色暗,边多瘀斑,苔薄黄腻。病属瘀阻气滞,疏泄失职,属于瘕积。盖由小产后热入血室,热与血结,瘀阻下焦。观其脉细弦有力,舌暗瘀斑,苔薄黄腻,显属邪实有余。治以祛瘀化瘕,疏泄厥阴。方用下瘀血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药选桃仁、炙虫、制大黄、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当归、川楝子、牛膝、醋炒香附、鲜藕。全方重点是活血化瘀。服药至15帖,大便通顺,月经提前来潮,经前腰酸小腹坠胀减轻,经量亦增多,自感下半身轻松。原方加炒三棱、莪术继进。腹中转气,异常舒适,月经又来潮(两次月经都在25天左右),服至第3个月,大便保持通畅,低热亦退,苔化薄白。妇科检查,包块显著缩小,双合诊仅有白果大小。原方去芍药、牡丹皮、牛膝、川楝,加党参、炙甘草、炒生地,兼顾气阴。至第4个月,月经量多色转红,腰酸腹胀全除,改用归芍六君(去白术)加黄芪、桂枝、桃仁、虫、丹参、香附、鲜藕调理巩固,完全恢复正常。

[江一平等.中医辨治经验集萃·应用下瘀血汤辨治体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40]

三、产后阳虚中风证治(竹叶汤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座後中凰,餮热,面正赤,喘而顼痛,竹菜涝主之。(9)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产后中风兼阳虚的证治。

语译

产后感受风邪,发热,面色红赤,气喘头痛,宜用竹叶汤主治。

阐释

产后正虚,风邪袭表,成正虚邪实之候。其中发热头痛,为中风之征;面红而赤,气喘,乃元阳不固,虚阳上浮,而兼有卫气闭郁,肺气不降之象,治用竹叶汤扶正祛邪,表里同治。

【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产后发热头痛,面红而赤,气喘,恶风,伴身疼乏力,四肢欠温,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无力等。

[病机]

产后中风,虚阳上浮。

[治法]

扶正祛邪,表里同治。

[主方]

竹菜湯方

竹菜一把葛根三兩防風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一兩附子一枚(炮)大棗十五枚生薑五兩

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頸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藥揚去沫。嘔者,加半夏半升洗。

[主方分析]

竹叶汤为补正散邪之方,方中用竹叶、葛根、防风、桔梗、桂枝疏散外邪,以解其外;人参、附子温阳益气,以固里之虚;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全方以竹叶为主药,故名竹叶汤。

[注意事项]

阴虚阳亢见面赤气喘者禁用。

[比较鉴别]

本方与阳旦汤(即桂枝汤)均治疗产后中风,外均有发热、恶风、头痛等太阳中风表证,二者当注意鉴别(表25-3)。

表25-3竹叶汤证与阳旦汤证之鉴别方证比较竹叶汤阳旦汤症状产后发热头痛,面红而赤,气喘,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无力头微痛、恶寒、时发热、胸脘闷、干呕、汗出,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病机产后中风,虚阳上浮太阳中风,营卫不和治法扶正祛邪,表里同治解表驱邪,调和营卫药物组成竹叶一把葛根三两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一两附子一枚大枣十五枚生姜五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1)临证加减

①颈项强,乃阳虚不能温煦,太阳经气不利,用大附子一枚,温阳化气,散寒止痛。

②呕吐明显者,提示脾胃有寒,加半夏降逆止呕。

③如邪犯少阳,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作呕,舌苔薄白,脉弦或弦数,可合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④如属外感风热,症见发热,微微恶风,头痛,口干咽痛,或咳嗽,微汗,苔薄黄,脉浮数,合银翘散疏风清热。

(2)运用范围本方可以治疗流行性感冒、食管炎、支气管炎、慢性胃炎、神经性头痛、淋巴结炎、虚人外感、产后发热、妊娠发热、产后缺乳、带下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