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塞上水乡·宁夏
17071900000033

第33章 回族的武术体育

回族的拳术种类较多,且很有特色。回族练武活动主要以振奋民族精神、强身健体为目的。有很多清真寺都设有练武场。回族拳术的种类主要来自于教门,这也是回族武术发展的特点。如“查拳”,相传是西域回回查密尔所创,后辈便以他的姓氏命名。“回回十八肘”是以肘法为主的短打招法。“汤瓶七式”是以穆斯林净身用的汤瓶为基本招式,再糅进穆斯林做礼拜的动作,刚柔并用,很有特色。“教门弹退”在回族中广为流传。回族老人王子平被国内外公认为弹腿专家。“汤瓶功”是回族武术家根据回族用汤瓶洗大小净的动作和做礼拜的动作创编的一套汤瓶功夫。这套功法除了健身外,还可以发放外气,给人治病。所以现在的回族群众学习这门功夫的人越来越多。还有回族的“穆圣拳”、“八极拳”、“心意六和拳”、“通臂劈挂拳”等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

回族为什么喜欢练武呢?一是回族崇拜的穆罕默德本身就精于剑术;二是西域回回到中国经商,在漫长的商道上需要自卫,商队中本身就有一部分武术家,到中国定居后,世代相传至今;三是为了强身健体、维护民族利益而坚持习武。

回族习武在历史上有很多名将,明代开国元勋常玉春、胡大海、马世龙;清朝时期的哈国兴、吴钟;明末清初的王子平、马龙图、丁发祥等。同心县回族老人马振武,自幼在少林寺学习“十八罗汉拳”。1979年、1980年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先后获得一等奖和优胜奖。宁夏回族武术家王新武,出身武术世家,功底深厚,武术高强,在第三届全运会上获得太极拳冠军。经过多年研究,整理出版了具有回族特色的《十八路弹腿》等书,并被聘为全国武术裁判。

踏脚是宁夏回族独特的一种传统体育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的回族群众酷爱此活动。踏脚活动早在唐朝时,由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传入中国。一部分商人定居长安,在清朝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清朝政府镇压回族群众,一部分回族群众从长安潜入宁夏泾源县,踏脚活动从此代代相传至今。

踏脚只用脚不用手,一人对一人,也可两人对四人,双方对踏,你踏我闪,你攻我守,全靠机智灵活和娴熟的技术取胜。其基本动作可分为平踏、跛脚踏、飞脚踏、连环转等,并伴有“嗨”、“哈”的用气声。踏脚的比赛规则是在长10米,宽10米的正方形场地,不准穿皮鞋和硬底鞋,不准用头、拳、肘、臂进攻对方。踏脚活动从1989年已被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局正式列为正规比赛项目。1991年,在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泾源县踏脚队荣获表演一等奖。

打木球是宁夏回族群众代代相传的一种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当地的回族群众也叫“打篮子”、“打销心”或“赶毛球”。木球是一种硬度很强,不易破裂的木头制作的一种小球,直径约为8厘米。木球的比赛场地长约30米、宽20米,中间有一道中线,两边底线中间各设有一个3米宽、0.5米高的球门,类似冰球门,比赛时间一般在20分钟到2小时左右。比赛时,双方队员各持一根60厘米长的木棍击球,每攻进一球记一分,以进球多少分出胜负。最有意思的是,胜方将球击出后,负方要派出一名队员,从击球点出发时要发出“嗦”的声音,而且声音要洪亮,跑向落球点将球拾回发球点。在往返途中喝嗦声时不准换气,要一气呵成,否则就要受罚,重新再来。有的队员喝跑几次才能成功。打木球很有竞技性,且趣味性很强,已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

回族的掼牛活动,不同于西班牙的斗牛。回族的掼牛,就是靠人的勇敢、机智、灵活的各种动作把牛摔倒即可,不伤牛身。回族的掼牛活动,每年宰牲节都要举行,各村都要派选手,人山人海,十分隆重。回族为什么要在宰牲节期间举行掼牛活动呢?据传,很早以前有一个回回庄,居住着上千户村民,在过宰牲节的时候都要宰上百头大公牛。在一次宰牲节期间,有一个小伙子被牛抵伤,不久“无常”了,乡亲们十分伤心。到了第二年过宰牲节的时候,只见一个年轻人冲向牛群。以最快的速度、最敏捷的动作,将一头大公牛摔倒。乡亲们一片欢呼,赞不绝口,年轻人争先恐后,请他传授掼牛技巧。从此以后,每年到了宰牲节,都有很多身怀绝技的年轻小伙子参加掼牛活动。回族的掼牛活动在1982年的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参加了表演,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受到了兄弟民族和外国穆斯林朋友的欢迎和好评。

在宁夏同心、海原、西吉、固原、吴忠、灵武、盐池等地的回族群众,还特别喜欢下方棋。下方棋很简便,在一块平地上画一个很有规则的,看上去横七竖八的交叉线,就成了42个方、56个棋眼的棋盘了。没有制式的棋子,甲乙双方各选用石子、土疙瘩、柴棍子等即可。比赛规则也很简单,没有裁判,以吃掉对方棋子的多少,堵死对方棋路即可。此项活动经宁夏体育局研究、论证,已列为民族体育比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