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新潮宠物饲养(时尚生活指南)
17073800000045

第45章 观赏鱼的养殖观赏鱼的一般知识(13)

不同的饵料,其投喂方法各有不同。浮游动物等个体微小的饵料,可用吸管从培养容器吸取,连水一起放入水中投喂。水蚯蚓的投喂,最好放入专门的食物台中进行。水蚯蚓具有将头部伸入水中的习惯,因此会通过台底部小孔,自动将身体伸入水中。由于小孔的大小仅容一条水蚯蚓通过,所以食物台中水蚯蚓是逐条从小孔伸出的。热带鱼则在小孔处将水蚯蚓逐条摄食,这样可以避免将一次摄食量的水蚯蚓同时放入水中而造成污染。况且水蚯蚓一旦沉到水族箱底部,就钻人底层沙砾中,使热带鱼无法摄食。配合饲料多制成颗粒状,具悬浮性,可直接投放到水族箱或水池中,让热带鱼自行摄食。如果因事外出,不能每天给食,三五天不投饵料,鱼也不会饿死。但在离开前应按正常情况,投饵料和换清水,保证水质清新,氧气充足,不发生“闷缸”。鱼类虽然较能忍受饥饿,但绝不能因此在日常饲养中,有一餐没一餐,使鱼饥饱无常,营养不良,那是养不好鱼的,并且必将在鱼的生长、体质和色彩上反映出来。发生“鱼浮头”情况时,应立即开动增氧器,也可用换入新水的方法来增氧。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增加水中氧气,任鱼浮头,不会有多久,鱼便会窒息死亡。发生鱼浮头的水族箱,说明鱼的密度很大,以及水质恶化,水温比较高。如果要使鱼不发生浮头,除正常的换水,维持鱼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外,其他措施主要是:①减少放养鱼类的密度;②少放大体形的和耗氧量高的鱼类;③在水族箱中适当多植水草,在没有水草的鱼缸内,移入一些浮游植物,如绿藻,其量以不碍观赏为准,也可保留一处玻璃上的附着藻类。

观赏鱼的疾病防治

引起观赏鱼疾病的主要因素与饲养的水质、饵料和管理等因素密切相连。使用的水草、饵料和工具未经消毒,新买的鱼放入鱼群混养带人病原体,会引起疾病发生;观赏鱼对水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都有一定限度范围,如果超过限度,则也可能导致发病。观赏鱼生活在相对稳定的水温环境中,当水温温差超过4℃以上,当人工投放饵料的营养成分不足,或饵料变质,都会导致疾病发生;当捕鱼、换水等人工操作不慎造成鱼体部分受伤或鳞片脱落时,也会产生疾病。

疾病的防治,主要在于“防”。首先做到鱼池、容器工具及鱼体的消毒。在使用之前都应进行消毒,用3%食盐水或10毫克/升高锰酸钾水泡数十小时,在夏、秋易发病季节,尤其要经常对鱼缸与工具消毒。当新买的鱼放入鱼群或换水时,也要对鱼体进行消毒,以防水毒病、瓜虫病及车轮虫病。用3%的食盐水或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2~3毫克/升呋喃西林溶液将鱼浸泡5~10分钟,当鱼儿出现急游、蹦跳等现象,即把鱼捞出放回鱼缸或鱼池。其次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鱼体受伤。平时换水、捞鱼等操作要仔细,避免碰伤鱼而感染,用捞网捞鱼,要准确下网。当捞网离水时,即用手遮盖网,以防鱼跳跃;当换水时,要避免水冲击鱼体;人工挤鱼卵时,动作要轻柔;挤卵后,对鱼体要及时消毒。第三要保证饵料的质量。因为饵料质量的好坏,影响到鱼的生长发育和体色。有时饵料存放时间过长或发霉了就不能投喂,通常需保持投喂的饵料新鲜、清洁。当投喂活饵料时,应检查活饵料的来源和健康状况,是否携带病原体。投喂应做到定时定量,绝对不能随意投喂。根据家庭中饲养的鱼体大小、生长、季节性气候等状况,确定投喂量及投喂时间,防止过量投喂引起消化不良或极少投喂引起营养不良的现状。

本章按其病因不同介绍观赏鱼的几种常见疾病防治方法。

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由于病毒、细菌、真菌和单细胞藻类均属微生物,该类病又称微生物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一)细菌性肠炎病

(1)病状:病鱼腹部出现膨胀,肛门红肿突出,鳍条损坏。肠壁充血发炎,肠内无食物,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有淡黄色的黏液。

(2)病因:由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引起。

(3)治疗方法:常用大蒜治疗,每1千克鱼用5克大蒜,每天1次,使用3天。或用磺胺胍治疗,如所喂食的鱼的重量为1千克,那么可投喂0.1克药物。

(二)病毒性出血病

(1)症状:病鱼的眼眶周围、口腔、头顶部充血,鳃盖、鳍条也会出血,病重时鱼鳃变白,鱼体表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斑块,主要集中在观赏鱼的腹部。观察内脏部分亦充血。此时病鱼,食欲减少,体色暗淡、苍白;体质消瘦,慢慢死亡。常年发病,最常见季节为6~10月份。

(2)病因:由呼肠弧病毒引起。

(3)治疗方法:用0.5克呋喃西林或适量食盐溶在10千克水中,把病鱼放入药液中浸泡10~2吩钟,隔日浸泡1次。在6~10月份。每半月用1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对水族箱进行消毒一次。

(三)细菌性烂鳃病

(1)病状:鳃丝和鳃盖部有出血现象,鳃丝溃烂,并有白色黏液;严重时,鳃组织受到损伤,导致鱼类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死亡。常年发病,春、夏两季常见。

(2)病因:烂鳃病是由黏球菌感染引起的常见性疾病。

(3)治疗方法:用0.2毫克/升硝酸亚汞和2毫克,升呋喃西林混合液,浸泡病鱼5~10分钟。或用11.5%浓度的氯胺0.5克溶于10千克水中,在药液中浸泡病鱼10~15分钟。

(四)鳞立病,又名竖鳞病或松鳞病

(1)病状:鳞片松脱或鱼鳞张开似球,又称松鳞病,一般是由外伤引起病原细菌感染而致的。严重时,鳍基充血,基部鳞带有聚血的渗透液,腹部膨胀,病鱼卧于水底或水面,游泳迟钝、呼吸困难,经2~3天,停止摄食而死。常见春、冬季节较流行,金鱼和热带鱼均易患鳞立病。

(2)病因:由小型点状极毛杆菌感染而引起。

(3)治疗方法:用1克呋喃西林溶于10千克水中,将病鱼在此药液浸泡15~20分钟。或用1克磺胺嘧啶溶于10千克水中,将病鱼在此药液中浸泡15~20分钟。防治此病主要的是防止鱼体不要受伤,用碘酒擦抹鱼体表。以及调节水质,增加光照,提高水温到20~25℃。

(五)肤霉病

(1)病状:肉眼看见伤口处红肿,侵入的病菌菌丝由外向内生长,分枝于伤口外的菌丝聚生成絮毛状,又称“白毛病”。霉菌侵入鱼体,致使皮肤分泌出大量黏液;接着伤口发炎、充血,肌肉腐烂,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消瘦致死。一般春、冬季或梅雨季节最为流行。

(2)病因:是由水霉和棉霉这两属真菌引起的疾病。由于鱼体皮肤局部受伤或鳞片脱落而易使水霉菌腐生。

(3)治疗方法:用0.3克硼砂溶于1千克水中,将病鱼浸泡3~5分钟。或用0.6克孔雀石绿或0.8克次甲基蓝溶于10千克水中,将病鱼在此浓度的药液中浸泡15~20分钟后剥去菌丝体。也可用5%浓度的食盐溶液每天浸泡1次,每次5分钟。

寄生虫性疾病

寄生虫是指进行寄生生活的低等动物。被寄生虫寄生的鱼体,称为寄主。其种类繁多,有多种寄生方式。

(一)小瓜虫病

(1)病状:鱼体皮肤、鳍条、鳃瓣上有许多白点状的囊泡,又称白点病。其实鱼体上的这些白点是由于小瓜虫在鱼体表面上的钻孔,使鱼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黏液,造成组织增生,产生白色的小囊泡。小瓜虫侵入的成鱼鳞片脱落、鳍条腐烂。此时身体与水族箱壁和底部频频摩擦,食欲不振,鱼体消瘦失去平衡而死亡。水族箱中的金鱼和热带鱼会发生小瓜虫病,初冬、春末常发此病。

(2)病因。是由小瓜虫中的多子小瓜虫所引起的病害。

(3)治疗方法。小瓜虫适宜水温为16~25℃。当水温达到28℃时,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每天用1%的盐水浸泡病鱼5~10分钟。或用0.05毫克,升孔雀石绿和25毫克/升甲醛的混合液,每天2次。

(二)车轮虫病

(1)病状。鳃盖、鳃丝间寄生成群的车轮虫,当有大量的车轮虫寄生鱼体时,患病的病鱼及稚鱼分泌大量黏液,形成一片白斑。鳃片失血、溃烂,患处呈灰黄色,鳃组织被细菌感染,使其腐烂而造成鱼的呼吸困难,最终窒息死亡。夏、秋季节易发病。

(2)病因。车轮虫病是由显著车轮虫和中华杜氏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等寄生引起的。

(3)治疗方法。用8%硫酸铜浸泡10~15分钟,或用5%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也可以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溶于10千克水中,每天将病鱼浸泡在药液中10~15分钟,需3~5次。车轮虫繁殖温度在20~25%,和热带鱼饲养水温相一致,因此饲养时注意预防。观赏鱼发病率最高是在鱼苗阶段。

(三)指环虫病

(1)病状。观赏鱼鳃片浮肿,鳃盖张开,鳃丝失血;严重时,鱼体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而窒息死亡。

(2)病因。由指环虫寄生鱼体引起。

(3)治疗方法。用1克晶体敌百虫溶于10千克水中,将病鱼浸泡在药液中10~15分钟。夏、秋季节是此病易发季节。

(四)粘孢子虫病

(1)病状。鱼体皮肤或鳃丝上有许多灰白色点状或瘤状胞囊,胞囊破裂,孢子虫则进入水体,鳃组织被细菌感染而腐烂,呼吸困难,导致观赏鱼死亡。春、夏季节易患粘孢子虫病。

(2)病因。粘孢子虫病由碘孢虫属和尾孢虫属等种类寄生引起鱼鳃溃烂。

(3)治疗方法。将病鱼放在2%的食盐水中浸泡10~15分钟,也可以用1%敌百虫浸洗5~10分钟或者用8%硫酸铜浸洗15分钟。

(五)斜管虫病

(1)病状。在鱼体表皮和鳃部寄生大量斜管虫,鱼体感染处分泌大量黏液。严重时,皮肤表面有一层灰白色或蓝灰色的黏膜层。当皮肤和鳃的组织受到破坏,被细菌感染时鱼体消瘦,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而逐渐死去。斜管虫繁殖水温10~18℃,冬、春季节易发此病。

(2)病因。斜管虫病是由斜管虫属的寄生虫引起的。

(3)治疗方法。用8毫克/升硫酸铜溶液浸泡患有斜管虫的鱼体。

(六)锚头蚤病

(1)病状。锚头蚤用发达的头部钻入鱼体的肌肉内,引起肌肉增生性炎症。发病初期,鱼的情绪急躁狂游,鱼体被寄生的部位呈现红肿出血现象,在病菌感染处诱发溃疡和炎症,鱼体肌肉组织内出血,组织坏死。使鱼体食欲不振,逐渐消瘦而死亡。锚头蚤繁殖适温为15~30℃,光照条件较差的水族箱中金鱼的发病率较高,流行季节为4~10月份。

(2)病因。锚头蚤病是由锚头蚤寄生鱼体而引起的。

(3)治疗方法。用90%的晶体敌百虫配成0.3~0.5毫克,升敌百虫水溶液,杀死锚头蚤幼虫,病鱼在此浓度药液中浸泡10~20分钟,再用镊子摘去虫的尸体,每半月1次。或用1:50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在杀死鱼体皮肤上的锚头鳋的同时也可杀死水体中的虫体。

(七)鱼鲺病

(1)病状。鱼鲺身体为扁平状,当其在鱼体爬行时,其腹部许多倒刺会钩伤鱼体皮肤,使鱼表现不安而狂游。鱼体表皮伤口受病原体感染,致使病鱼食欲减退导致死亡。一年四季均有,易发病于6~8月份的夏、秋季节。

(2)病因。由鲺属的种类浸染皮肤引起的,如日本鱼鲺。

(3)治疗方法。治疗鱼鲺用90%晶体敌百虫,将水族箱的水配成0.25~5毫克/升的浓度。当水族箱中有鱼鲺寄生时,即用镊子摘除。也可用药浴疗法,用以1~1.5克晶体敌百虫溶于10千克水,将病鱼浸泡10~15分钟,连续4~5次,即可杀死鱼鲺。

非生物性疾病

由于机械、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影响而造成的疾病称非生物性疾病。该类疾病的种类很多而且分布较广,因此,在家庭饲养观赏鱼时应注意做好预防工作。

(一)缺氧

当水体中氧气含量低,使鱼因缺氧而导致大批量的死亡,称为“泛池”、在家庭水族箱中饲养的观赏鱼,如出现凌晨鱼体均要浮到水面呼吸的现象,称为“浮头”。此时应将充氧设备开机,充氧机可以保证水中的含氧量,但仍要注意换水。因为鱼体在其正常代谢过程中放出的二氧化碳废气可溶于水,若不换水,水中的二氧化碳溶解量过高,也会导致鱼类发病。

(二)水泡眼金鱼的水泡充气病

(1)症状。病鱼水泡内的透明液萎缩,其空间被空气所取代而呈透明。因气体的浮力较大。使病鱼浮于水面,并失去向下游动的能力,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免疫力下降,鱼体皮肤及液泡易受细菌感染而发生炎症,则出现溃疡症。严重时,病鱼逐渐死去。

(2)病因。这是水泡眼金鱼特有的一种疾病。因水质不良与气压多变。则体弱的水泡眼金鱼易患此病。因水泡膜组织结构疏松,空气易渗入体质虚弱金鱼的水泡内,透明液萎缩,被气体所取代,使水泡呈透明的气泡状。

(3)治疗方法。调节水中的pH值,根据季节变化而及时升高与降低水位,增强鱼体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对病鱼的水泡中气体用注射器抽取出来,同时用0.5万国际单位青霉素肌注治疗。

另外,鱼类是低等的脊椎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鱼体与水体温度相差仅为±0.1℃。如果水温突然变化,温差超过±5℃鱼就有不正常之感,甚至会得感冒,食欲消退,行动迟缓,逐渐游泳也会不正常,甚至漂浮于水面,渐渐失去活力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