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新潮宠物饲养(时尚生活指南)
17073800000046

第46章 宠物鸟的养殖(1)

人们养鸟的目的多种多样,而鸟有美丽的外形或动人的歌喉可能是其重要原因,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养不同的鸟。画眉鸣声高亢悠扬,清丽的歌喉格外动听,是我国著名的传统笼养鸟。四川鹦鹉适中的体型和果绿色的羽毛,显得格外娇艳、灵巧。澳大利亚的葵花凤头鹦鹉羽毛洁白,头顶黄冠,显得高雅而楚楚动人。加之它们都极善模仿人语,非常受人喜爱。这些鸟类给家庭带来无穷的乐趣,并成了家庭中特殊的一员,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这些鸟我们可称其为宠物鸟。这种能起到宠物作用的鸟种类繁多,在本章中我们仅介绍常见的几种。

鸟的生物学特性

画眉

[地理分布]画眉Garrulaxcankrus(Linnaeus)分布范围为:甘肃、陕西及河南等省的南部以南、四川和云南省的西部以东的华南一带,包括台湾和海南岛。在国外见于越南和老挝等地的北部。

[形态特征]画眉体长260~270毫米,嘴峰长约24毫米、翅长93~99毫米,尾长96毫米,跗踱长约24毫米。画眉的主要特征是眼圈呈白色,在此色的上部向后延伸,犹如蛾眉状,故称之为画眉。上体呈橄榄褐色,头顶至上背有黑色纵纹;下体为棕黄色,腹部中央为灰色。

[生物学特性]

1.一般习性画眉栖息于山丘和村落附近的灌丛、竹林或庭园中,从平地到1500米的高处。在繁殖期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常结成小群活动。性机敏胆怯,平时隐匿在浓密的杂草及树枝间跳动鸣叫。受惊扰时急速沿着树干飞到树木基部,再窜逃它处,不易获见。

2.食物画眉食性较杂,主要以食昆虫为主,尤其是在农作物的生长季节至秋季以后,大多转以植物种子等为食,但昆虫仍占有相当数量。所食昆虫中有蝗虫、松毛虫、蝽象卵、金龟甲以及其他蛾类。植物性食物中有草籽、野果等。

3.繁殖画眉的繁殖季节一般在4~7月间,每年产卵2次或2次以上,每巢产卵3~5枚。卵呈纯宝石蓝、绿色或玉蓝色,有时具有斑点,卵的平均大小为26.1毫米×20.2毫米。卵壳匀净,富于光泽,晶莹美丽。画眉的巢常筑于距地面30厘米至2米左右的茂密草丛、灌丛间,呈杯状。外层粗糙,由树叶、竹叶、草茎、卷须、嫩枝等筑成;内铺以细草、松针、卷须、细根之类,有时还杂以藤蔓、苔藓等。

4.性成熟和寿命一般幼鸟在次年的春季便达到性成熟,寿命一般为10年。

蒙古百灵

[地理分布]蒙古百灵MelanocoryphamongolicaPallos分布于青海省的贵南、同德、青海湖;宁厦的永宁;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盟、林西,中部的伊克昭盟:河北省西北部的张家口、康保以及天津。国外见于蒙古和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偶见于朝鲜。

[形态特征]蒙古百灵体长17.4~19.5厘米。上体栗褐色,具不规则的白色。前额栗褐色。头顶和后颈栗色,头顶中部棕黄色,眉纹棕白,并向后延伸至枕部。耳羽棕褐色。下颏、喉部白色。上胸两侧具有不连贯的黑色带状横斑,向下转为棕白,至腹纯白。肋具栗色斑纹。两翼覆羽为栗红色,羽缘淡黄。两翅外侧飞羽黑褐色,羽缘白色,内侧飞羽污白色,从第7至第14枚飞羽为白色,三级飞羽为棕褐色。尾羽褐色,羽缘和羽端缀白色斑块,最外侧尾羽为白色。尾上覆羽为栗红色,尾下覆羽为白色。

[生物学特性]

1.一般习性栖息于开阔草原上,高飞时直飞入云,在地面上善奔驰。常站在高岗或沙丘上鸣叫,亦在空中习舞时长时间鸣叫。常结成小群活动,迁飞时结成较大的群。

2.食物主要为杂草种籽和其他野生植物种籽,亦兼吃一些昆虫。繁殖季节吃大量昆虫,雏鸟几乎全部以昆虫为食。

3.繁殖繁殖期在5月初至7月末,繁殖盛期在6月中旬。巢由杂草构成,筑于地面浅穴中或草丛内。每窝产卵3~5枚。卵呈白色或近黄色,表面光滑而具褐色细斑,大小平均为23.5毫米×18.5毫米(Wilder,1938)。其孵化期为15天。

4.性成熟和寿命百灵鸟次年春季即达到性成熟并参加繁殖,寿命约10年左右。

葵花凤头鹦鹉

[地理分布]葵花凤头鹦鹉CacatuagaleritaLathanm分布于新几内亚,包括大多数近海岛屿、阿鲁岛;澳大利亚北部、东部;引进新西兰的帕劳岛,还有印度尼西亚的塞拉姆劳特和葛拉姆劳特。

[形态特征]葵花凤头鹦鹉体长约50厘米,嘴蜂长40毫米左右,翅长约330毫米,尾长约210毫米,跗跖长约32毫米。成年的葵花凤头鹦鹉羽毛白色,耳羽和颊及喉羽根部苍黄色;冠毛细而前卷,呈黄色。在其兴奋时,黄色的冠羽沿头顶前竖,犹如葵花的花瓣,故常简称为“葵花鹦鹉”。其飞羽和尾羽的反面带有较浓的黄色。裸露的眼圈呈蓝白色,嘴深灰色。亚成年鸟接近成年鸟,较年幼的鸟头顶、背和翅膀上略带些灰色。

[生物学特性]

1.一般习性在澳大利亚,葵花凤头鹦武常活动于靠近水源的森林、开阔林地和长有农作物的农场。繁殖季节通常成对,在其余时间成群,有时由上百只组成。它们十分警觉,难以接近。当鸟群在地上觅食的时候,有几只单只的鸟一直站在周围的树枝上,当有危险时,这些“哨兵”便飞到空中大声地尖叫,整个鸟群便飞走了。在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北部,葵花凤头鹦鹉主要生活在树上,很少结成大群。每个群体有它的栖息地,很少被遗弃,甚至必须飞到很远的地方去觅食。当太阳升起时,这些鸟吵闹着、尖叫着离开栖木,在附近的水域饮水后飞往觅食地,在那里,它们要呆上一整天。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它们躲在树荫下悠闲地啃下树皮或树枝,傍晚时分便飞回栖息地。有时还为所站的位置推挤和争吵,天黑以后情况好转,尖叫声渐渐消失,最后完全安静下来。

2.食物葵花凤头鹦鹉采食籽种、水果、浆果、坚果、花、叶芽、根和昆虫及幼虫。在谷物生长区,它们是讨厌的害鸟,拣食新播下的种子或偷吃成熟的粮食。

3.繁殖在澳大利亚,葵花凤头鹦鹉的繁殖季节是8月到次年的2月,在北部是从5月到9月。巢穴一般筑在空树干或树洞中,通常在靠近水源的树的高处。此外,巢穴也有筑在岩洞和草垛顶的。一般每年仅产卵一次,每巢产卵2~3枚,卵为白色,大小为46.5毫米×33.5毫米。

4.性成熟和寿命葵花凤头鹦鹉一般3年后达到性成熟,其寿命很长,饲养下有存活100年的记录。

鲑色凤头鹦鹉

[地理分布]鲑色凤头鹦鹉CacatuamoluccensisGmelin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摩鹿加南部的墓拉姆、沙帕鲁阿和哈鲁库;引人阿姆波伊那。

[形态特征]鲑色凤头鹦鹉体长52厘米,嘴峰长约47毫米,翅长约302毫米,尾长约173毫米,跗跖长34毫米。成年的鲑色凤头鹦鹉羽毛呈淡鲑粉色。冠羽宽大向后卷曲,反面为深鲑粉色。飞羽反面根部带有深鲑粉色;尾羽反面带有橘黄色和深粉色。裸露眼圈白中泛蓝,嘴灰黑色。

[生物学特性]

1.一般习性在国外,鲑色凤头鹦鹉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宠物。关于其野外的习性的报道很少,据斯特雷门(Stresemoun,1914)称,在塞拉姆的海岸地区,它们很常见,但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中部山区他只遇见过很少。它们被视为椰子种植园中的害鸟。飞行时翅膀有几次急速的拍打,随后是滑翔,然后是另外几次拍翅。

2.食物鲑色凤头鹦鹉的食物组成有籽实、坚果、水果、浆果,可能还有昆虫及其幼虫。它们常袭击未成熟的椰子,啄穿外壳而得到椰汁和较软的椰肉。

3.繁殖鲑色凤头鹦鹉的巢穴一般都是筑于离地面较高的树洞,巢穴底部是啃咬下来的树皮、木质。每巢产卵2~3枚,大小约为50毫米×33.4毫米。雌鸟在巢中产卵后,雌雄亲鸟除进食以外,总是在巢洞中,从未在同一时间离巢。在孵化期间通常是雄鸟离开巢穴到外面进食之后又很快反回巢中,将食物呕出,喂给雌鸟。其孵化期为30天左右。

4.性成熟和寿命3年后达到性成熟,寿命可达70年以上或更长。

绿翅金刚鹦鹉

[地理分布]绿翅金剐鹦鹉ArachloropteraG.R.Gray的分布从巴拿马东部和哥伦比亚西部的阿特拉托河地区,往东穿过哥伦比亚东部、安第斯山以东和委内瑞拉到圭亚那,往南到巴西的帕拉纳和马托格罗索、玻利维亚北部和东部、巴拉圭和阿根廷北部的佛尔莫萨省。

[形态特征]绿翅金刚鹦鹉体长90厘米,嘴峰长75.5~81毫米,翅长约404~405毫米,尾长约492~495毫米,跗跖长约39毫米。成年鸟体羽红色。中覆羽、较里面的次级飞羽、臂羽和肩羽为绿色;小覆羽未露出根部为绿色。背腰臂部及尾上覆羽和尾下覆羽为浅蓝色。大覆羽和次级飞羽为蓝色;初级飞羽、外甲羽为深蓝色。尾羽为深红色,羽尖带有较宽的红色;尾羽和飞羽的反面为深红色。裸露的脸部呈白色,有红色细羽构成的线道横过。上嘴角黄色,基部较低处带有灰黑色;虹膜呈淡黄色;脚呈深灰色。

亚成年鸟接近成年鸟,但是尾羽较短;下嘴和上嘴基部下方的斑块为浅灰色;虹膜呈褐色。

[生物学特性]

1.一般习性绿翅金刚鹦鹉主要生活在巴拿马东部丘陵地区、哥伦比亚热带地区的森林中。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内陆森林鸟类,常成对或小群而不群集。常在树顶上采食度过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飞翔呈直线,翅振动浅而有规律。

2.食物绿翅金刚鹦鹉的食物有籽种、水果、浆果以及在树顶上获得的植物类。

3.繁殖绿翅金刚鹦鹉的巢穴是在高大的树木的高处,每年仅产一窝卵,一巢产卵2~4枚,卵的大小约为50毫米×35.4毫米;孵化期36天左右。

4.性成熟与寿命绿翅金刚鹦鹉一般要到4年后才达到性成熟,其寿命很长,可能在80年以上。

非洲灰鹦鹉

[地理分布]灰鹦鹉PsittacuserithacusLinne分布于中部非洲。从几内亚湾诸岛和西海岸往东到肯尼亚西部和坦桑尼亚;很可能在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

[形态特征]灰鹦鹉体长33厘米,嘴峰长约35毫米,翅长约242毫米,尾长约86毫米,跗跖长约27毫米。成年体羽为苍灰色;头部和颈部羽毛带有灰白色边;腹部羽毛带深灰色边;腰臀部为浅苍灰色;初级飞羽为深灰色,接近于墨色;脸部带白色;尾羽和尾上覆羽为红色;虹膜呈苍黄色;脚为深灰色。

[生物学特性]

1.一般习性虽然灰鹦鹉到热带草原林地和开阔地区觅食,但它们原本是低地森林鸟类。在尼日利亚和喀麦隆,它们也栖息于海岸的红树林(Maclamn,1952;Serle,1965)。很大的鸟群聚集在栖息地,通常在森林边沿十分高大的树上。在森林中伐去树木的空地或河、湖中的小岛上,是其特别喜欢的地点。清晨,甚至更早在雾散去以前,成对和小群的鸟便离开栖息的树木去觅食地。它们在离树顶很高的空中飞翔,大声地鸣叫。傍晚来临,开始返巢,一直持续到夜幕完全降临以后。它们有固定的路线,飞行快捷,翅膀作直线、迅速、浅浅地拍打。这些鸟十分胆小,难以接近。

2.食物灰鹦鹉的食物组成有籽种、坚果、水果和浆果等47种植物为食,大多数从树上获得。在吃食的时候,灰鹦鹉喜欢从一棵树枝爬到另一棵树枝,而不喜欢飞。它们尤其喜欢油椰的果实。据来自非洲的报告称,它们偷袭玉米,常常造成大量的损失。

3.繁殖灰鹦鹉的繁殖季节似乎不大相同。巢穴筑于高大的树洞中,每巢产卵2~4枚。卵的大小约为39.4毫米×31毫米。据人工饲养下繁殖成功的朗白格(Langberg,1958)报道,孵化期为30天,只有雌鸟孵抱,由雄鸟喂食,此后双方亲鸟都陪伴幼鸟,幼鸟孵出大约10周后离巢。

4.性成熟和寿命灰鹦鹉要3年后才达到性成熟。其寿命较长,人工饲养条件下有存活70~80年的记录。

大绯胸鹦鹉

[地理分布]大绯胸鹦鹉Psittacculaderbiana又称四川鹦鹉,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西北部及云南、西藏等地区。

[形态特征]大绯胸鹦鹉体长37~48毫米。成年大绯胸鹦鹉的额基有一黑纹,向后伸达至眼。自下嘴基部有一对宽阔的黑带直至颈侧,头的其余部分呈灰色。眼先及眼周沾染蓝绿色。后颈与颈侧呈辉亮草绿色。自背、肩至尾上覆羽也呈草绿色,但无辉亮。上背还沾染黄色。两翅表面大部分为绿色。尾羽天蓝色,羽端沾染黄色。喉和胸带为灰蓝色或紫色,腹部两侧沾染绿色。上嘴雄鸟为珊瑚红色,雌鸟为黑色,下嘴均为黑色。脚和趾暗黄绿灰色。雌雄鸟外形相似,只是雌鸟的肩部较蓝,喉和胸较为橙红色,而无灰蓝或紫色。

[生物学特性]

1.一般习性大绯胸鹦鹉常生活于阔叶林中,常常结成大群,飞行疾速成直线,常成群地习往农田袭击农作物,白天以觅食度过大部分时间。其性机敏,受惊后疾速飞到远处高大的树木上。

2.食物大绯胸鹦鹉以谷物、水果、浆果、坚果、植物的幼芽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