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汉韵胡风巴里坤
17077200000021

第21章 民国与新中国时期的汉文化(2)

1936年,中共中央命令红四方面军主力和红五军团约两万人,渡过黄河成立了西路军,艰苦奋战,到1937年4月底,李卓然、程世才、李先念等率领的左支队,到达星星峡。5月7日开进迪化,虽仅剩四百余人,但从此新疆有了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对外称“新兵营”,1937年又正式建立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新兵营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由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代表领导。第一任党代表是陈云,第二任是邓发(化名方林),第三任是陈潭秋(化名徐杰)。

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与盛世才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抽调一批干部进疆,其中有毛泽民、林基路等。共产党人在新疆工作期间,做了大量发动群众、支援抗日前线的工作。除在首府迪化广泛发动群众出钱出物救援外,派一部分共产党员到全疆各地宣传抗日主张,组织群众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被派到哈密的中共党员有张东岳、祁天民、李涛、申玲等。被派到盛世才情报机构“边务处”工作的有杨文先(卓洛泰)、刘庆南(万有林)、王振坤(吴南山)等。

张东岳任哈密行政公署第一科科长兼第三科科长、哈密汉文会委员长期间,曾三次来镇西牧区,召开牧民大会和哈萨克头人座谈会,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和民族政策,动员各族人民群众积极支援抗日救国战争,在镇西建立了维吾尔和哈萨克文化促进会,兴办了维、哈初等教育。

万有林、吴南山也经常来镇西,宣传中国共产党及其各项主张,做了大量宣传、发动群众的工作。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虽然在新疆各地没有建立基层组织,但共产党的活动和作风却造成了很大影响。

但是,盛世才的亲苏、联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一旦感到共产党的各项主张会威胁到他的独裁统治时,他立即撕去民主进步的面具,穷凶极恶地杀害共产党人和要求民主的群众。

特别是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希特勒向苏联境内步步逼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世界上法西斯气焰甚嚣尘上,而蒋介石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盛世才认为苏联靠不住了,中国共产党也很难立足,便公然剥去伪装,投靠国民党中央政府。

1942年8月,蒋介石对盛世才的转变欣喜至极,亲自和夫人宋美龄飞到兰州,又派宋美龄到迪化和盛世才面谈。最终达成四点协议,主要的一是将来新疆的各项工作,全由盛氏决定,二是国民党新疆省党部要重新组建,并建立各级国民党组织,在新疆军队中成立国民党特别党部。

这样一来,盛世才投靠国民党做终身土皇帝的梦想彻底破灭,自封的“伟大领袖”地位被蒋介石代替,到1943年前后,国民党军队大批进入新疆,先后控制了哈密、迪化战略要地。盛世才的负隅顽抗最终不能挽救他的败局,蒋介石调任他为农业部部长,任命吴忠信为新疆省主席。这就使新疆完全落入国民党统治之下,各地区、县的行政长官均由国民党委派。

1946年,王东阳被派任镇西县长。王东阳又名王儒林,1931年参加甘肃靖远地区农民暴动,组织陕甘工农游击队,任第三支队司令。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跟谢子长闹革命,组织西北抗日义勇军,任总指挥。1939年,党组织指示王东阳长期潜伏于马步芳的骑兵五师(后扩充为骑兵五军)。1945年,王东阳随马呈祥所率的骑兵五军进驻新疆。王东阳任县长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镇西中学。王东阳看到汉族居多的镇西县竟无一汉族中学,他一面将情况呈报省教育厅,一面邀请各方人士座谈筹措经费,亲自聘请教师。当年10月9日正式招生开学,并亲自兼任校长。学校办了两年后,新疆省政府才行文承认镇西中学,并拨给经费。

王东阳特别注意民族间的和睦相处,他多次做汉族、哈族上层人士的和解及沟通工作,经常深入牧区与上层头人、宗教人士广泛接触,讲解汉、哈民族关系紧张的恶果,使汉族农民和哈萨克牧民之间的纠纷逐渐减少,时任县警察局副局长的哈台说:“王东阳任县长以来,汉族和哈萨克族之间的斗殴事件少了。”

1947年,镇西大旱,农业歉收,口粮籽种短缺,王东阳不但减免租粮,同时与骑五军联系,请奇台的骑五军驻军购买小麦,镇西县再用马匹交换,两年间共换回小麦四十万斤。1948年初,骑五军打算在镇西抽丁一百二十名,农民听到这一消息,纷纷准备逃往他乡。于是,王东阳亲赴迪化,找马呈祥当面申述,以镇西要组织地方民团不能抽丁为由,答应购送两百匹马了结此事。

1949年9月20日,王东阳得知新疆要和平解放,立即召集会议,请王传铎团长控制部队,让警察局组织力量维持社会治安,迎接解放军进驻镇西。10月25日,王东阳会同国民党驻军副团长、警察局副局长等十四人,携带礼品,以访问乌斯满为名,宣传共产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安抚乌斯满在镇西过冬。11月25日,王东阳又陪同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牧区工作团去八墙子牧场安抚乌斯满。

1950年5月1日,镇西县各族人民代表会议选举王东阳为人民政府县长,这是有史以来真正由人民群众自己选举的县长。

在此之前的1946年末,在新疆秘密工作的中共党员杨文先、刘淑明、王立民等,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势,认为要进一步有效地开展对敌斗争,就要尽快建立一个组织。他们的意见经过苏联驻迪化总领事馆同意后,于1947年初,在迪化成立了情报组,出版地下刊物《先锋》,被称为“先锋社”。

镇西“先锋社”是“新疆先锋社”的一个支部。“新疆先锋社”原名“中国共产党新疆省支部”,因成立时未得到中共中央和地方党组织的委托,其发起人又因种种原因失掉了党籍,所以不能算是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而是进步的地下革命群众组织。

1947年4月,“新疆先锋社”发起人之一的王立民以做生意为名专程到镇西,见到了曾在苏联一块儿学习、后在边务处工作的老战友吴南山(王振坤)和万有林(刘庆南),此二人在盛世才投靠蒋介石后脱离边务处在镇西安家。经共同研究,又发展了镇西电报局局长吴东亚和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张家瑜,建立了镇西情报组。组长由吴南山担任,张家瑜任联络员。王立民代表“新疆先锋社”给情报组布置了三项任务:一、搜集镇西以及哈密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活动情况;二、重视抓武装力量;三、国民党军队如果发动对三区的进攻,要设法组织武装起义。

镇西情报组建立后,先后发展了易承斋(时任镇西中学训育主任)、苏万俊(镇西中学教务主任),当年5月于鸿振从迪化前来协助工作。这时镇西情报组共有七人。

1948年5月,镇西情报组改称“先锋社”镇西县支部,支部书记吴南山,组织委员吴东亚,宣传委员联络员张家瑜。以后又发展了县银行行长于友麟、县医院医生王育三、县法院审判员丁炳南、县一小教师王儒、县警察局警士韩馥祥、原红军战士王义富。到1949年10月共有成员十三人。

“先锋社”镇西县支部积极开展工作并取得很好的成效,做了较广泛的社会调查,收集有关情报,及时完成了新疆“先锋社”交给的任务。

1947年夏,张家瑜担任镇西县国民党党部书记长的职务,他利用工作之便,首先控制了县警察局及其所属的派出所,安排万有林、丁炳南、韩馥祥到县警察局工作,提拔易承斋之兄易午斋为警察局副局长,掌握了镇西社会情况及国民党、青洪帮等的活动情况。

如国民党驻镇西情报电台报务员任赞坤企图利用学英语拉拢青年学生投靠国民党,“先锋社”发现后马上设法挫败了他的图谋。

1948年8月,新疆“先锋社”要求镇西县支部负责在哈密筹建分支部。由张家瑜负责,派吴南山、万有林先后到哈密帮助开展工作,1949年11月,在哈密建立分支部,成员十二人。

“先锋社”通过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争取了群众,孤立了敌人。吴东亚利用电报局局长的身份,把收听到的新华社消息在镇西进行传播;张家瑜利用到迪化开会之机,带回了中国共产党七大的有关材料和《告全疆各族同胞书》等。在解放军到来之前,“先锋社”控制了县警察局,团结和争取了国民党驻镇西的五三三团一部分官兵和自卫队,使顽固派十分孤立。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部队的日益临近,“先锋社”的宣传也随着深入广泛,当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起义的消息传到镇西后,“先锋社”即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庆祝活动,印发《新疆和平起义告民众书》,张贴标语,组织机关、团体、学校和各界群众上街游行,欢呼新疆和平解放。

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和事先掌握武装力量密不可分的。镇西“先锋社”成立,易午斋当上了警察局局长,万有林等到警察局工作后,“先锋社”就基本上掌握了警察局及其派出所,后来根据上级的批示又争取了国民党驻军五三三团团长王传铎,对该团官兵做了大量的策反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县自卫队队长纪富喜也在“先锋社”掌握之中。这样,“先锋社”基本上控制了镇西的局势。有力地维护社会安定,为迎接解放军进驻镇西奠定了基础。

当哈密发生“9·28”黄金抢劫案后,为防止恶性事件在镇西发生,“先锋社”镇西支部主动与县长王东阳联系,由县政府出面,由“先锋社”具体安排,组织了武装巡逻队,保护镇西人民的生命财产、机关单位的财产、文件档案等,为镇西和平解放,为镇西人民免遭战争之苦做出了贡献。

新疆和平解放后,“先锋社”根据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的决定和迪化市委的批示,于1950年1月18日召开了全体社员大会,会上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委员兼中共迪化市委书记饶正锡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先锋社”所做的贡献,作出“先锋社”是进步的革命组织的结论:“是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为党为人民工作的进步的地下革命团体。”会后,原“先锋社”的骨干杨文先、杨天云、刘淑明、张明敬、王立民、唐明中等由刘鹤、高森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没有正式职业的成员,进行登记,安排了工作。镇西“先锋社”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先锋社”所做的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工作,对巴里坤文化的前进发展和为巴里坤文化增添新的文化元素有难以磨灭的功绩。

§§§第3节维护祖国统一的剿匪战斗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二、第六军进疆,9月25日、26日,新疆国民党军政方面宣布和平起义,27日,镇西宣布和平解放。

9月28日,原国民党哈密驻军五三三团发生兵变,引起原国民党驻镇西骑兵团的骚动。骑兵团驻口门子九连连长芮士元串通团部驻县城的四连排长王振华、王延景和二连连长李福堂发动兵变,带两百余名士兵从县城向东,经石人子、奎苏与口门子,一路大肆抢劫。

新的镇西县政府和骑兵团获悉情况,立即组成劝抚组,王东阳亲自出马,答应给王振华以优待条件,加上跟随王振华等叛首的士兵不愿当土匪,只想回老家,怨声四起,王振华等只好回营地。但不久,王振华再次纠集部分人哗变,只能将其歼灭。

10月13日,二军郭鹏、王恩茂写信表扬镇西原国民党军骑兵团长王传铎、县长王东阳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作出的努力。

10月中旬,在美国驻迪化领事马克南的教唆下,原国民党阿山专员乌斯满率部(包括白俄卫队两百余名)共千余人迁移到镇西,原国民党省府委员兼财政厅长贾木尼汗率百余骑武装人员也赶到镇西与乌斯满会合。是年冬天他们龟缩在镇西北山八墙子沟里,召集镇西牧区上层人士三十多人合谋,煽动武装叛乱。他们自以为以镇西为据点,进退皆能游刃有余。

为争取乌斯满及其所部能响应中共和平的号召,防止把新疆再度拖入战乱使人民遭受劫难,11月25日,王东阳、王传铎等陪同解放军工作队前往八墙子牧场安抚乌斯满,转交了王震司令员给乌斯满的信和礼品。乌斯满还给王司令员回了信,假意应承拥护共产党的主张。

12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四十六团先遣大队进驻镇西。随后,大队人马陆续进驻。解放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纪律严明爱护百姓,帮助百姓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树立了崭新的军队形象。当地百姓把他们和盛世才的省军及“萨里亚克”(哈萨克语,黄腿子,即指国民党军)相比,立刻就判别出优劣,老百姓说“自古没见过这样好的军队”,因此十分欢迎和拥戴解放军。因当时正值隆冬,解放军战士衣着单薄,有不少人被冻伤,老百姓为他们缝送棉衣,主动为他们提供好的住宿条件。

1950年3月,蒋介石委任乌斯满为“新疆剿共总司令”,在哈密站不住脚的尧乐博斯带着小老婆和两个儿子等十一人窜到镇西与乌斯满会合,具体部署叛乱行动,正式发动武装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