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图说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活用版)
17077400000010

第10章 情感让人成长也让人困惑(1)

1.我到底爱上了谁

心理需要和安全感

彦涛的感情困扰不像其他人,向来谈朋友都是自己做主,是分是合自己说了算,从来在情场上都是潇洒自如,当彦涛回忆自己的情感历程时有种发自于内心的自豪感。正是因为一向自己掌控的情感,而今出现了没主意的状况,彦涛感到无所适从了,一种莫名的烦恼、不安笼罩了自己。

彦涛21岁,并不是那种长得帅气的男孩,但是从穿着上透着一股个性:头上戴着一顶毛线编织的帽子,把头发遮盖得严严实实,一身俏丽的休闲服配上一条白围巾,没有太多时尚却透着展示的大胆,从这样一身打扮和他暗淡的表情上,我感到一种带着掩饰的不安。

一年前,他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女孩,而后,女孩一直紧紧地追求,两人开始交往,一开始只是女孩特别主动,彦涛甚至不敢相信地说,你爱我什么呢?我长得不帅,脾气不好,既没有工作又没有钱,你真的这么爱我?女孩也说不清爱他什么,可就是离不开他,就像是慢火熬粥一样,越熬越黏糊,慢慢地,彦涛爱上了这个女孩。不过,他说:“我脾气不好,经常对她发脾气,有时候发完脾气我们会有几天互不联系。有一次我跟她吵完架,跟一哥们儿去酒吧喝酒,认识了那哥们儿的同学,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女孩,好像我们俩一开始认识就彼此有好感,那次喝完酒我送她回家,她提出和我交往。这女孩儿特别开朗,很直接……”

就这样彦涛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对感情失去了以往的潇洒,他不知道自己到底爱上了谁,该怎么爱下去。

无论是在感情中来去潇洒还是面对感情无所适从,本质上都来自于内心的不安,一个人隐藏在内心中的不安可以令人在感情上蜻蜓点水,在被别人抛弃之前敏感地觉察被抛弃的气味,从而先将对方抛弃,以保护自己仅有的内心控制感。同样这份不安也会让人准备投入感情时迷茫不知所措,不确信这份即将归属的感情是否可以令人安心。人的心理需要还是安全的需要,人们追求衣食住行,是为了获得生命的安全,追求归属于情感是为了满足心灵的安全。彦涛的取和舍对他都意味着不确定。在心理咨询中治疗内心的不安是提供给来访者一次安全的探索过程,也就是在接纳与理解的气氛下,鼓励来访者去尝试他在感情冲突中澄清感受、作出选择,帮他处理选择时的焦虑、恐惧、逃避。生活中很多人会对自己的情感产生怀疑,这常常是因为我们内心的不安。

爱情中的迷失,常常来自对关系的信任不够,如果一个人在成长中曾经拥有过被父母无条件接纳亲子关系,他会懂得如何去营造爱情中的信任。如果你未曾体验过在某种关系里相互接纳,那么在爱情里也会担心自己不被接纳或者只相信自己某个方面做好了才会被人爱。爱别人不是能力,而是被爱的经验,只有被别人爱过自己才会爱别人。你被别人怎样爱过,就会怎样爱别人。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恋爱意味着建立新的情感系统,每个人都希望在这个系统中获得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安全。这个过程常常是重复亲子关系的过程,在和人的关系中不能有足够的信赖时,只有爱才能化解其中的不安和焦虑。

2.我们俩是爱情还是友情

亲密关系困难

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讲情感时,有个用圆圈儿表示人和人之间情感关系的图示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这个图示形象地展示了两个人的关系可以从刚认识发展到彼此有好感,然后发展到友情再到爱情,但是我的一位朋友却和男友停留在了友情阶段,难以跨入爱情。

这位朋友和男友认识有很多年了,外人看来绝对是天生的一对。她和男友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在同一家公司任职,是3个月前,男友主动追求她,两人才明确要走到一起。在她看来,男友很出色,工作很勤奋,做事踏实,用她的话描述就是,男友是个挺开朗的人,没有一点儿坏心眼儿。多年来他们一直是很好的朋友,男友对她很欣赏,也很关心。要说欣赏,两人是互相欣赏,要说感情,男友是真情,她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真情。和男友在一起工作、逛街、休闲没有问题,问题就出在她不敢和男友像恋人一样亲昵,拉手已经习惯了,可是拥抱还很勉强。

“我很恐惧投入热恋,虽然我们俩相爱,我从内心里喜欢他,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不愿和他亲昵,总是担心我们亲昵令人厌恶,一想到要和男友亲昵就很焦虑,患得患失,自己折磨自己,担心这不好那不好,甚至想赶快逃开。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想和他互相欣赏,彼此理解……难道我只是希望有场柏拉图式的爱情吗?还是我们之间只是友情没有爱情?”

从她的描述我感觉到她对自己的觉察很敏锐,我问她:“你和别人有过亲昵行为吗?”

“没有。”她回答得干脆利索。

“你说自己害怕亲昵行为,是哪些行为你不能有?”

“比如说,调情、亲吻、爱抚等,或者更进一步。”

“你从来没有过吗?”

“有过,和网友啊,随便的朋友啊什么的,我只是一认真地想和人交往的时候就完了,很难在我真实的情感里这么轻松,特没出息吧?”

在真实的情感里不能允许有亲昵的行为,透露的正是自己真实的内心里隐藏着强烈的亲昵需要,只不过它们被压抑在自己真实的内心里而已。朋友所恐惧和焦虑的正是内心里被压抑的亲昵需要,不允许它们在真实的情感里表现和满足。这种对自己内心的压抑通常来自于控制,如果在家庭里,某些心理需要或者情感是不被允许流露和表达的,家庭成员之间潜意识里都会控制某些情感的流露,压抑这些感受。比如在我家,彼此从来不说愤怒的话,发脾气或者说话太直接被认为是失常的表现,家里都是通过忍让表达对他人的爱。所以,如果家里只剩下一块蛋糕的时候,我们一家人会推来推去地说:“你吃吧,我不想吃。”而朋友家里是不允许表达热情的,大家都是客客气气的,从来不说“我太喜欢你这样了”,而是说“你这样做很好,爸爸会很高兴”。彼此都很遵守礼节,而这些礼节不包括拥抱、抚摸。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父母家里默许的心理规则总在影响着我们,在新的情感系统建立起来时,这些潜规则也会随之带入新的亲密关系之中。打破或者维持这些潜在的影响是建立新的情感系统所必须经历的成长。

3.堕胎是因为爱吗

爱情中的心理创伤

爱是美好的,但是很多人在爱中受伤。有位咨询师说过,爱里永远藏着恨。有人说,十对夫妻有九对说自己不幸福,还有一对在说谎。这并不是说爱情有多可怕,而是说在爱情里得到的不仅仅是滋养,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爱伤害。我在一次沙龙里曾听说过一位女士因情感纠葛而堕胎的故事,她说自己在爱中伤痕累累。

我们就称呼她为商小姐吧,她爱上了一位离婚的人。商小姐对自己的爱情一直不自信,她没有谈过恋爱,这是她的初恋。因为自己对容貌缺乏自信,而且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甚至没有任何出色的地方,她不知道有谁会爱上自己,也从来不敢喜欢谁。

可世界上偏偏有奇迹发生,新来的部门经理注意到了她。对商小姐的工作非常肯定,并给予大力支持。巧的是部门经理和商小姐是校友,比商小姐高两年级。经理已经离婚并有一个孩子,刚刚经历了婚姻的破裂。

两人校友兼同事的关系似乎一开始就比单纯的同事关系更紧密,商小姐很快成了经理倾诉婚姻不幸的对象。不知不觉中,他们感情上碰出了火花,爱情迅速发展。

没多久,沉浸在幸福中的商小姐因为一次意外怀孕而打破了所有爱情的美梦。发现自己怀孕后,商小姐问经理怎么办,这让经理陷入矛盾之中,考虑到是自己的孩子,他犹豫不决,于是拖了两个月。商小姐因为经理的犹豫和回避非常生气,不明白经理是什么意思,是否会对自己负责,是否真心爱自己……一连串的担心让他们经常争吵。

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商小姐自己决定放弃这个孩子,去医院做了人流手术。商小姐在医院时心情非常复杂,忍不住给经理打了电话,经理赶到医院后非常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关心商小姐,只是重复地说一定会爱她一辈子,但那一刻,商小姐彻底对他们的爱情绝望了。

商小姐谈论这段经历的时候表情冷淡、语气平缓,听完了她的故事,有人问她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地方,商小姐平静地说:“你们能听一听就够了。”

堕胎是因为爱吗?如果是的话,那也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爱。心理学认为,在爱情里受伤,往往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得到爱,而是因为自己并不爱自己。商小姐并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所以没有爱的时候不敢爱,有了爱的时候害怕没有爱。

在爱情里,人们通常是像商小姐一样因为有另外一个人爱自己,才感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自己是可爱的,自己是有意义的。商小姐感到自己在爱情里伤痕累累,我想她最大的伤害是自己从不知道自己是否值得被爱,到心理上绝望地认为自己不会被爱。这是一种从内心里对自己的不接纳,怀疑是否真的被爱是自己不接纳自己的投射,而选择堕胎也是一种自我惩罚的心理体现。这种自我惩罚的行为也会增加内在的自我否定,形成深度的心理创伤。

在爱情中迷失,常常是丢了自我,无论什么时候,真正接纳自己、爱自己的人才会有足够的爱给别人。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两个相爱的人,在心理上是彼此的依恋客体,在对方身上往往投射出自己的心理需要,以及自己对待自己的态度。就如对自己有很多不满的人,对待爱人也会有特别多的需要,对爱人有很多不满意。

4.一见钟情是注定的缘分吗

心理原型

多年没有和老同学M联系了,听说他一直单身。去年10月我因为骨折而去县城医院,没想到见到了他和未婚妻去医院做婚检。我对他的婚姻大事很有兴趣,关切地问:“什么时候谈的朋友?”

老M说起自己一帆风顺的感情时,脸上满是幸福。原来老M的感情历程进展缓慢,一直没有碰到理想的另一半,通过相亲、介绍等途径也见过不少女孩,但都没有结果。好在老M有信心,相信还没有碰到自己的梦中情人,正是一直有这种信心的支持,老M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老M和现任女友F属于一见钟情的浪漫情人,他们在朋友的聚会上认识,两人彼此都有“触电”的感觉,他们俩感觉相见恨晚,因此相当投缘,感情迅速升温。听着老M的叙述,我心里也很高兴,衷心地祝福他们百年好合。

“一见钟情”的爱情是生活中的男女们向往的浪漫故事,看起来一见钟情似乎更有天作之合的意味。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里都存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原型,内心里的异性原型通常就是我们的“梦中情人”。当然,这种原型在人们的意识里并不是很清晰的形象,它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里,在现实生活里,一旦碰到了与潜意识里异性原型相符的人,就会激发出一见钟情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讲,一见钟情不是偶然的,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自己一见钟情的另一半。

老M和女友F两人一见钟情,这种感觉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所以他们两人决定迅速结婚。不过老M问了我一句:“像我们这样一见钟情的缘分,会让我们的爱情直到永远吗?”

一见钟情是否就能够注定一世的情缘呢?我们只能希望如此,然后为之努力。一见钟情只能说两个人的开始是幸福的,而且这种幸福和钟情的体验主要是依据“第一印象”,这第一印象常常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欺骗性,并非所有的一见钟情都是完全符合潜意识里原型的形象。有时候因为遇到这样一个人,他有某些特点正好符合自己内心里的某种感觉或者期待,因为对这些特点的喜爱,就爱屋及乌地喜爱这个人的其他特点或者忽略了不喜欢的那些特点。这样就会被你误以为遇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

一份稳定的情感,尤其是获得持久的伴侣之间的爱,从心理上来讲,需要摆脱内心里原始的爱。小时候对父母亲的爱和情感依附,并把自己完全交付给伴侣。从这个意义上讲,一见钟情就像一个仪式一样,通过这种仪式把内心原始的情感转移到另外一个和自己没有关系的人身上。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部分异性特质,这部分特质一部分来自群体潜意识,一部分来自心理上对异性父或母的认同。这就形成了一个人内心里所期待的或认同的典型异性形象。

5.我失恋也失去了勇气

客体丧失的情绪反应

春节前收到一位陌生人的来信,向我诉说失恋的痛苦。

“半年前我和女友分手了,我们俩关系一直很好,很少吵架,因为彼此工作都很忙,见面不是很多,半年前她提出分手,我问她为什么要分手,她说不知道是不是爱我,怕伤害我……”

没有哪个人的恋爱是一定成功的,很多人是在恋爱和失恋中成长的。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失恋的痛苦。

“分手后我感到很受打击,全心全意投入的感情刹那间付诸东流,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感到很失落。我想过争取,可是她不肯对我多说什么,我想到放弃,可是我真的放不下,伤心告诉我,我有多么的爱她。我现在很痛苦,虽然有很多朋友想帮助我,但我不想听他们对我好言相劝。我没有任何其他心思,心里面只是希望我们没有分手。”

分手是一种重大的心理冲击,心理上出现失落感、伤心甚至抗拒接受现实,这样的心理反应都是可以理解的,经历一场投入的恋爱,当不得不失去这份恋情的时候,内心里很难受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虽然不愿意接受朋友的劝慰,但是能够通过写信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也是一种对心理压力的宣泄,这是一种非常利于心理健康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