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图说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活用版)
17077400000009

第9章 职业生涯中的心理学(2)

5.我的升职困扰:角色压力

职场升迁本来是人人期待的好事,但身在职场,面临种种压力,升职也需要经过心理调适和适应的过程。从一个职位转到另一个职位,工作环境和内容都随之发生变化,人际关系随角色转换也发生了变化,无论是自己还是同事都需要有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

吴琼在公司默默工作了3年,她自我感觉虽然算不上出色,但是踏踏实实地干工作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办公室主任要退休了,大家都在猜测将来的办公室主任是谁,吴琼也在内心里揣测将来面临着换领导带来的不适应。出人意料的是,她被提升为办公室主任。吴琼自认为业绩平平,无论资历还是学历都不是办公室里最高的,自己怎么就被领导看中了呢?

上任以后,吴琼更是小心谨慎,怀着忐忑的心情坐在主任的位子上。什么事情都尽量亲力亲为,和周围的同事相处起来更是多了几分小心,生怕哪里做得不好而影响同事间的关系。最令她担心的是如何面对原来平起平坐的同事,自己突然坐上这个位子难免引起同事的嫉妒,感到大家和自己的关系已经不同以往,不再像以前一样信任、亲密,自己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渐渐地,吴琼发现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迷惑和不自信,心情也越来越焦躁,有时候常常想发火,但是她想在同事面前还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哪怕咬牙切齿也不会破坏关系。由于无法排解自己的焦虑和工作上的压力,吴琼只好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职位的提升意味着自己需要转换角色,人们对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角色期待,在不同人的心里,都有各自对好领导和坏领导的判断标准,这些判断会表现在对领导角色的期待里和他们与领导的互动中。当你用自己对理想领导角色的期待来要求自己,积极的自我评价又不足时,就会产生心理冲突,造成压力。这种来自他人和自身的角色压力往往使人忽略了事情本身而过于看重他人和自我的评价,这反倒使自己陷入心理困惑的怪圈里走不出来。

升职以后,工作内容不同了,工作方式自然也需要重新调整和适应。在升职初期,不适应新的工作方式是很正常的,也需要给自己一段时间来重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况且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式可以照搬,只能自己摸索。人际关系发生改变也很自然,和同事相处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密也是正常的,并非是由于你自身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自己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同事也需要重新适应你的新角色,这正是自己建立新关系的机会。

无论哪个岗位都会有工作压力,对岗位越适应,那么压力也会随之降低,反之压力将会增大。一旦自己被提拔,以一颗平常心接纳自己和面对的新情况是最重要的。心理学中有一句话: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一些和别人相同的特点,也都有一些别人没有的特点,这都是我们的特点,值得我们自己尊重和接纳这些特点。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社会心理学家观察到,人们对处于某一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方式会产生相似或一致的期望,这种期望称为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是人际互动中非常重要的心理影响因素。

6.小心别被办公室的抱怨淹没

情绪的传递

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复杂,同事之间情绪相互影响是很常见的。有时候一个人的情绪会不知不觉地传染给很多人,比如上级领导如果是容易焦虑的人,通常下属也会经常有焦虑情绪。在职场环境中,工作压力太大的时候,消极情绪就更容易传递,因为面对压力,人们表达情绪的需要就会变得强烈,而强烈的情绪也会更有感染力,很容易引起周围人的共鸣,这时候我们就会感觉被职场里的各种情绪所包围。

彭越在一家网络公司任职,和近30位同事在一间1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一起工作。在网络公司里工作没有太多刻板的规矩,大家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也很个性化。正是非常喜欢这样的工作氛围,彭越工作一直很开心,一切工作都很顺利。

最近,彭越发现自己情绪越来越容易被别人影响。事情起因是这样的:彭越个性开朗,和同事相处得非常好,大家都愿意把彭越当成朋友,所以经常聊聊烦恼、诉诉苦。一时间,彭越感觉到自己被各种各样的烦恼包围了。

彭越发现,周围的人都喜欢向自己抱怨其他人,朋友向自己抱怨妻子或丈夫,同事向自己抱怨领导,妈妈向自己抱怨爸爸、弟弟,自己天天听到抱怨,而且几乎总是那些事情反复抱怨来抱怨去。彭越一向很想得开,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从不婆婆妈妈的,朋友看得很大的事情,拿到彭越这儿根本算不了什么,现在一听到有人抱怨自己就头疼。彭越烦恼的是,现在朋友向自己抱怨,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照顾他们的情绪跟着一起抱怨,大家的情绪都会受到影响,而且不能总是天天抱怨而不去解决问题吧。如果劝别人想开点儿,帮忙出出主意,朋友又说自己不被理解,方法说起来轻松却根本做不到。彭越感到左右为难,不由得抱怨起朋友来,不想再做别人的“情绪垃圾桶”。

心理学认为,抱怨和倾听别人抱怨是同一种心理需要,都是关系欲求不满的表现,通过抱怨和倾听别人抱怨以达成一种人和人的紧密联结的关系。通常人们倾诉抱怨的对象都是让自己感觉到信赖、踏实、安全的人。寻求踏实安全的心理关系促使人们达成抱怨和倾听抱怨的互动关系。

一般人们把烦恼说出来就会感觉到轻松,习惯向别人抱怨自己内心烦恼的人,其实他仅仅需要的是一位听众而不需要导师。烦恼的人一般选择有烦恼的人倾诉自己的心声,因为同样有烦恼的人容易产生共鸣,更容易踏实地诉说、宣泄烦恼,感觉到很安全。

受到别人消极情绪的影响,对于别人的抱怨而感觉烦恼的人,其实是自己内心有烦恼而容易被他人的烦恼所触动。这样的人很容易被选择为倾听对象,同时也容易一起感到“情绪越来越糟”。

应对别人抱怨的影响,最好是不做任何反应,仅仅用一双耳朵就可以了,这样自然就会让抱怨消失。抱怨的人并非不懂得因果得失,只是不甘心而生抱怨,过过嘴瘾就会好。作为朋友,表示一下理解,用倾听稍稍体谅一下他们的不甘心就行了。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每个人都不希望陷入坏情绪中,但是常常很难避免受人影响。如果有人跟我们诉说烦恼,我们不要相信他被烦恼困扰住了,他只是想要表达一下情绪,释放一下压力而已。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远比给他提意见更重要。如果自己感染了别人的情绪,那么只能说明自己也有烦恼,最好找个借口回避。

7.工作霸占了我的生活:隔离

社会越发展,工作狂也会越多。人们总在说生活节奏太快,压力太大。如果让人们放缓脚步,我们可能感觉到更大的压力:收入比别人少、荣誉没别人多等比紧张工作更可怕。究竟是什么在不停地推动着人们加快脚步?答案是焦虑的心。心理学习惯于把人们外在的理由解释成内在心理的投射,比如人们抱怨工作繁忙,实际上是并非工作必须一件紧跟着一件,而是因为我们内心需要把事情堆到一起马上完成,才能缓解内心的焦虑。

章小姐是某咨询公司的员工,喜欢挑战性的工作,加上领导重视,很多工作交给她处理,所以加班是常事,而且忙起来甚至顾不上吃饭和睡觉。章小姐说习惯了工作繁忙,已经不适应无事可做的状态,一旦停下工作就会感觉很无聊,相反地,沉浸于工作中反而感觉到乐趣。

陆先生是某银行的职员,他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学习,几乎没有其他内容。本来银行的工作量就很大,很消耗体力,不过对于陆先生来说,除了工作之外最喜欢的休闲就是泡图书馆。陆先生说,自己很害怕生活迷茫,投入地工作和学习可以让自己很充实。

实际上,沉迷于工作的人对自己的收入满意度与不加班的人比较没有差异,而对于离开工作的感受,习惯于加班的人比不加班的人更容易感觉到不安。心理学认为,勤奋刻苦、上进心强的人,往往是缺乏安全感、信任感、追求完美的人。工作狂背后的心理需要更多的是追求认可。

吴磊变成工作狂不是因为自己需要被认可,也不是完美主义者刻意追求高目标,而是因为工作可以让他保持正常。一年前,他和妻子发生婚变,使他遭受了很大的打击,情绪陷入混乱。吴磊从小就不善于表达情感,结婚以后妻子经常抱怨吴磊不懂得浪漫,吴磊个性倔强而不以为然,夫妻关系也变得若即若离、不近不远。直到有一天,吴磊撞见妻子幽会情人,便发生了争吵,妻子断然要求离婚,妻子不但没有丝毫愧疚反倒愤怒地将吴磊一通抱怨,摔门而去。吴磊一下陷入了混乱的状态,没有朋友的支持,不愿告诉家人只能一人面对,烦躁、压抑、沮丧、委屈、愤怒……所有的情绪一下子涌上心头,一连几天没有上班的吴磊强打起精神回到单位,投入工作后让他慢慢忘却了烦恼。就这样,吴磊变成了一进单位就不愿离开的工作狂。

让自己沉浸于工作,可以把自己暂时和不愿面对的问题隔离开来,避开困扰。生活反映人的内心世界,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的人,生活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工作占据了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成为生活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工作狂共同的特点,放下工作他们会体验到焦虑不安,无聊烦躁是疯狂工作的动机,为了与焦虑的体验隔离而非出于兴趣爱好,心理上不会有更多的幸福感。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抓住和控制一些事情,可以作为我们回避焦虑的一种方法,所以有些工作狂就通过工作对抗内心不安,无论是完美主义还是生活遇到困境,内心失衡才是生活失衡的原因。

8.我盼着退休却担心难适应:丧失焦虑

胡阿姨来北京学习,机缘巧合地到了我们的心理中心并参加了周末的心理沙龙活动。胡阿姨介绍说自己明年就要退休了,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在职学习的机会,自己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大家不禁赞叹:这么大年龄却仍然保持着一份学习热情,实在难得,而更令大家想不到的是,胡阿姨这次学的竟然是企业EAP咨询师的课程。EAP咨询师是指具有企业EAP服务资格的心理咨询师,从来没有接触过心理学的胡阿姨为什么要学习EAP咨询师的课程呢?

原来胡阿姨一直从事高层管理工作,在单位里受人尊敬,眼看自己快要退休了,不免心理上有些担心。一般情况下,对领导或者有一定地位的人,人们都会主动恭维,都会奉承和讨好,自己平时受人追捧已经习惯了,一旦自己从岗位退下来,如果受人冷落总会有些不适应。就这样,胡阿姨想在自己退休的时候有个过渡,不要一下子离开工作岗位,学习EAP咨询师的课程也是为了能退休以后仍然可以在单位里有事情可做。很明显,胡阿姨对于退休,心理上纠缠着复杂的情感,处在这样一个困惑当中,自然会想办法抓住周围的一些事物以维护自己的内心平衡。然而职业谢幕是每个人必须做的课题,只不过有些人接受现实,有些人不敢面对现实。

沙龙里不乏从业的咨询师和时刻找机会练手的实习生,纷纷跳出来讨论胡阿姨的困惑,然而胡阿姨在沙龙里却不愿更多地袒露自己对退休的感受,于是一群人抓住胡阿姨的想法追根究底,令胡阿姨闪烁其词、左躲右闪,好不焦虑。

“你学习了咨询师就可以永远不退休吗?不能接受自己退休的现实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我不是不接受退休,是早做准备,这有什么不好吗?况且……”

“你的感受我理解,因为退休意味着自己不再有能力了,可能被社会、被周围的人抛弃,所以谁遇到这种状况都会感到心理失落的,不过这也是正常的事,还是接纳自己吧,人都有老的那一天嘛……”一位实习生滔滔不绝的一通大道理逼着你不得不承认,退休是很焦虑的,我正在烦恼中。

“我倒是没有这种感觉,我早有准备,很早以前就想退休了,可以过过清闲的日子,我们家生活条件不错,又没有什么操心的事情,早想旅游……”

本来就是不敢面对自己即将失去追捧的人,缺少了接纳鼓励的气氛,岂不让她更觉得失落?

退休其实是一个人重要的生命过渡,尤其是那些一辈子专注于事业的人。很多人像胡阿姨一样在退休“等待期”就开始焦虑,这种焦虑并非真的因为将要失去拥戴和追捧,而是因为内心里失落了寄托。当一个人把情感和关注都寄托在某人或某事上的时候,是一种强大心理能量的投注,一旦失去投注的对象,便很难迅速把这股能量转移或者收回来,就像失恋一样会产生一系列的情绪反应。早做心理准备未尝是件坏事,无论用什么方式,这种情绪总是要找到出口的,参加一些学习、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正可以作为出口释放焦虑情绪。

你可以用到的心理策略

退休不再继续工作,就需要有新的方式和事情替代工作中的心理需要,一个习惯了通过工作享受生活的人,需要寻找到新的享受生活的方式。接纳当事人在这个过渡中的焦虑情绪和不适感,本身就是在帮助他适应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