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心灵收藏
17107500000026

第26章 刺儿墩

我的家乡位于毛乌素沙地(当地人们习惯的称为东山)边沿。记得孩童时的冬闲时节,父亲常和邻居们到山里驮沙蒿柴。每当这时,我和小伙伴们总是站到村口的高处,向刺儿墩(此处距家约有2000米)方向遥望黑褐色的驮柴垛。只要柴垛隐隐约约到了这个地方,小伙伴们立刻蹦蹦跳跳回家报信,家里人着手给驮柴人准备茶饭。

刺儿墩像碉堡样地独立,默默无闻地存在。经过天长日久地风吹日晒,霜打雨淋,它满身的线条、沟壑密布,一半的棱角已模糊不清,墩顶上两蓬白刺在风中神奇地摆动。但它是何时、谁来建造?干什么用?都是从传说中略知一二。对其真正的情由和细节谁也说不清道不明。大概是它的存在与世无争,家乡的人不多谈论。我参加工作后,也没把它当回事,一直深藏心底。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农民开发荒地,从此使它荡然无存。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阅历史书籍,发现了一段文字记载,我才恍然大悟,从此揭开了我儿时心中的不解之秘。原来刺儿墩是古代用来通讯的烽火台。

烽火台,是上古时代的人建造的通讯信号设备。从首都作放射形状,分别通往边疆或各封国,每隔10千米或15千米,建筑一个高大的碉堡。底边大约为3米左右的正方形,高5米左右。碉堡上除了有兵老爷24小时站岗眺望外,还储备有木柴和狼粪。夜间燃起木柴谓之烽火,白天燃起狼粪谓之狼烟。为啥不用其他的燃料而独用狼粪?据说,狼粪的烟比较有凝聚力,直冲天际,不容易被风吹散。如果敌人攻击边界,边界立刻燃起狼烟。于是消息会很快传达到首都,国王即可发兵赴援。如果首都有难,各封国得到信息立刻发兵勤王。

这一严肃而神圣的通讯设施——烽火台,是国家机器运转的组成部分,是古代人类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当时的人们都知晓它的重要性。因而对它的使用上绝不轻举妄动,随意点燃烽火,更不能掉以轻心,麻木不仁。历史的连续性犹如长江的水,后浪推前浪。刺儿墩烽火台和其他烽火台一样,在国家的安全防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进步和人民安居乐业诸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作为今天高科技通讯设施的前身,有它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当代的人们对聪慧、勤劳的先祖们的仰慕崇敬之情定会代代相传,永不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