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舍与得人生经营课
17143200000060

第60章 得的智慧(11)

对领导应先尊重后磨合。无论是哪个上司,既然坐到现任职位,必定有过人之处,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应该对他们的业绩和过去表示尊重。尽管位置再高的上司也不是完美之人。话语得当才能让上司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观点。不过,在提出质疑和意见前,一定要先制定出能够将对方打动的计划。

对同事,应多方理解、慎重支持。同事之间,我们不能在产生误解和争执之时太过苛刻,一定要换个角度、换个位置思考。同时,对工作我们要怀有诚挚的热情,对同事则必须要慎重地支持。因为,支持意味着他人的见解已被你采纳,而无条件的支持只会导致盲从,这样就会有拉帮结派之嫌,所以,一定要慎重支持。

对朋友要经常联络交际。多交一些朋友,对一个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多了路好走嘛。因此,空余之闲给朋友打个电话、发条短信、发个电子邮件,即使只是只言片语,也能让彼此的距离更加靠近。

对下属,应多帮助、细倾听。帮助下属,实质上就是帮助自己,因为员工们的积极性施展得愈好,工作就会愈出色地完成,自己也就赢得了尊重。而聆听更有助于体会到下属的心境并了解其工作中的情况,为准确获知信息、调整管理方式提供大量翔实的依据。

对于自己的竞争对手,应保持微笑。在工作生活中,竞争对手无处不在。当你超越对手时,不要蔑视人家,因为别人也在寻求上进;当别人超过你时,也不要存心添乱找茬。无论对手如何使你难堪,都要保持微笑,这样你才会令人钦佩,就连你的竞争对手,也指不定早已经向你投降了呢。

生活中,会说话的人,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是他们的亮点,《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就是其一。

《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刚进荣国府,王熙凤的几句话就把她“会说话”的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先是人未到话先行:“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还没出场,就让人感到热情似火。然后,又拉着黛玉的手,仔细上下打量了一番,把她送至贾母身边坐下,笑着说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时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一席话,既让老祖宗听着顺耳,心里也舒坦,又叫林妹妹情动于衷,感激涕零。当贾母半嗔半怪说别让林妹妹再伤心时,王熙凤话题一转,连声说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至此,她把初见到林妹妹应有的悲怆之情,淋漓尽致地展之于众。

到了一个新环境中,就要把人与人之间的状况弄清楚,搞清身边每个人的禁忌和爱好,搞清喜欢听什么厌恶什么,讲别人喜欢的话语,讨嫌的话绝对不讲。特别是面对互相矛盾的双方,要会左右逢源,两面讨好。说彼好,能切中要害,令人开心;论彼非,能点到痛处,触及软肋。若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那么,他在这个环境之中就会应付自如。

成功者可能没有较高的学历,但却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机灵的头脑。他要练就人际周旋的硬功夫,就要不怕丢脸,对人要十分谦逊;要保持微笑,不论贫富贵贱,都笑脸相迎;还要有“忍”功,容天下不忍之事;更要有韧性,不怕挫折,勇往直前;若是合情合理,不损害他人利益,他都要千方百计设法得到。他了解人性,摸透了人心,因此能因势利导,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为他所用,创造自己的辉煌。

与他人进一步的沟通才能真正做到见什么人上什么菜,沟通是指信息的传递与理解。首先,沟通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过程。若信息没有被传递,也就意味着没有沟通。讲话者要有听众,正如作者要有读者一样。其次,为了成功的沟通,信息不仅要被传递,更要被理解,若不被理解也谈不上是沟通。双方都能明了信息含意的沟通才是良好的沟通,如果有人与我们的意见不同,不能认为未完全明了我们的看法,只是双方的观点不同罢了,只要让对方明白了自己的想法,就是做好了沟通。

与人结交,说话要靠技巧,而“见什么人上什么菜”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技巧。说话也需因人而异。遇到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话对之,使其符合对方的心理需要,从而获得对方的好感。这样,接下来的谈话就会顺畅很多。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沟通之时,既要表现出对其应有的尊重,又要显示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随声附和,一味地说“是”,若这样,反而会让别人产生反感,认为你缺乏主见。当然,其中肯定要有必要的尊重。例如:当你和老板探讨某个问题时,在他把自己的意见诉说完毕后,你才可把自己的见解讲出来,这样既表达了对他的敬重,又表露了自己的见解。在与比自己位低的人讲话时,要显得端庄大方,不要过于武断。你的话不能太多,说话时切忌漫不经心,不能太过随意,这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你可以给他们一定的自由,但态度要谨慎。因人而异的交谈方式不仅是良好素养的体现,更能让对方在与你的谈话中激起对于你的尊重与信任,所以,千万不要小瞧它。另外,在交往中,要学会赞美别人。只懂得批评别人的人,是不会巧妙地说出别人的错误的。人们或多或少都有自知之明,何况响鼓不用重锤敲!某些时候,表扬比批评更有效,更能保留面子,从而更能激起人的积极性。

提升自身影响力的关键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谈话技巧。具备这一能力,在各种场合或人物面前你都可以展示自我的优点,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对于你结交更多的朋友、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会有很大的帮助。

方圆得当,大智若愚

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两个世界,即身外的大千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人,一生只在做两件事——做事和做人。怎样做事和做人呢?

做人得圆。这个圆不是圆滑世故,也不是平庸无能。它是圆通,是宽厚、智能,是大智若愚,是与人为善,是居高临下、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成熟。不要因为发现别人的弱点而咄咄逼人,也不要因为比别人高明一点儿而盛气凌人,无论何时都不要因为坚持己见而让人感到压迫和惧怕,也不要随波逐流,要感化别人而又不会让人觉得是强加于人……这不仅是做人的高尚境界,也是极大智慧的体现。

牺牲有大小之分,成功也是如此,然而往往牺牲的多少决定了你所获得成功的大小。为了“方”“圆”去承受牺牲的则是小境界;而能做到“方”“圆”的同时又没有认为它是一种牺牲、痛苦那才是大境界;不愿牺牲也无法做到“方”“圆”的则是失败。反之,做事是圆,若你为利而不择手段,什么都敢为,恐怕无法得到别人的好感;做人一定要方,但如果做得刁钻古怪,那么,这个人也不会遭人喜欢。

做事要方,是指做事循规蹈矩,遵循法则,绝不可乱来,更不可越雷池一步,这个道理在中国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古人常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所为有所不为”,说的就是“方”这个道理。

古代“外圆内方”的铜钱,正好与哲学上的一种唯物辩证法相照应,即做人要圆,做事要方。人一生之中,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做人主要是研究与人相处的方式。怎样做人的道理成千上万,然而诚恳待人、不卑不亢,这两条原则是一个人的立身处世之本。社会上为人处世之道往往是十分复杂的,凡精通那些做人之道的人都深沉老练、既能经受失败的煎熬又能享受成功的快乐。最主要的就是要虚心感悟人生,从而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尤其是处在危难时,更应坦然面对。

在“圆”和“方”中,圆的压力最小,而张力和可塑性却最强。这圆好做但又不好做。好做只是因为若人真正有高智慧、开阔的胸襟,真正的坚强自信,平心静气,善良宽容,凡事都朝好的一面想,站在他人立场为他人考虑,接纳他人的弱点,即便是遇见恶魔也始终坚信自己能将其感化驯服,果真能那样,人也就容易做了。

如若不是这样,凡内心孤僻之人必喜虚张声势;心灵弱小的人必好狐假虎威;而心中有鬼的人必爱玩弄伎俩;心胸狭窄的人则必会尖酸刻薄。这样做人就与“圆”擦肩而过了。当然,也不可排除有人为了某种利益和目的不惜忍气吞声,不惜左右逢“圆”。但这种“圆”与那种圆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它是在虚伪和丑恶的伪装下形成的。

小小的一枚铜钱即能体现辩证哲学的统一,做事要方,但是做人要圆。我们常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需要我们做事要讲原则、有规范。然而做人要圆与“正正方方做人,方方正正做事”并不是矛盾的,因为这里所说的圆并不与方正的原则相违背,这种圆是指灵活变通的大智慧,它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句话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也就是讲,对社会上的各种事情都参透了,都是学问;处理人情世故干练而通达,则是文章。

为人应心圆貌方。办事要讲原则,讲立场。并不是把所见到的、听到的不好的事情都讲出来,毫不讲究方法方式,这样做的话,其结果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容易在不经意间伤害自己。其实,凡事只要内心走圆,清静明志,心怀坦荡,那么,在处理非原则性的问题上就大可不必直来直去,非分出黑白不可。这样,既能在大事面前不糊涂,做事规矩,又可以在小事方面讲风格,模糊界限。依情况而定,该糊涂的时候糊涂,该清晰的时候清晰,才能方圆得当,大智若愚,做到自保。

想要以方做人,则需要以方先养心,而圆后修身。身心乃人之主,类似于树与根、果与蒂,关键的一点就是心不能坏。外在市场经济下的中国,社会纷杂,就看你的心放在哪一方面。如果你总是想:只有把事情做大了,才能财源广进,也就有了“人上人”的舒坦。但是这种志向并不见得有多高尚,而且还要弄坏很多事情,究其本质,则会坏了心。如果你的心没有离开“钱财”与“人上人”,许多事情都会被你的心歪曲、践踏,所以,首要一点就应使自己的心地清静而又伟大高明,明确知道心之所想,要正心,而后尚可发觉自己所创造和挖掘的一切奇迹,竟能散发出永无止境的光辉。

人们还能奇胜即圆。真正成功者,不只是成功于他成功的那一刻,而是成功于他距成功很久以前的诸多事宜。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是不会取胜的。要胜用奇,奇胜即圆。动用天下的整个力量是奇,持之以恒,死而后已亦是奇,所以,只有抓住了时机我们便获得了奇!

名副其实的奇胜即圆,是要有竞争的智慧,强者的智慧,成功的智慧。

在处世做人方面,这些“奇”可以得到相关应用,使你勇做强人;把奇用于经商谋利之上,可以使你不受骗,并获得最后的成功。

做人不忘大原则,要圆内含方。做事不要钻牛角尖,要方内容圆。做人心量要圆,做事性格却要方。对己要方,待人用圆。

时都百尺度,百界限“方”“圆”,也不例外。二者各有千秋。太“方”则不柔,太“圆”则无刚。有圆无方则不立,有方无圆则不成。在方中可以安身,而在圆中可以立命。因此,无论做事还是做人,无论对人还是对己,都应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方中做人,圆中归真。

做人做事应有方有圆,大成或缺。圆的不走,方的不滚,做人应方,做事则要圆。为人处世,需要方圆合并。

内方外圆,方可进可退

社会是一个大集体,在这个群体中自然也就避免不了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为人处世是极有讲究的一门学问。

很久以前,古代铜钱的“内方外圆”就被推及到为人处世的领域。充满智慧的祖先早就发明了外圆内方的铜钱,外圆既可减少阻力,又便于流通携带;内方则可一线贯穿,使其井然有序。其实,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尽在其中。做人心中有方,就会方寸不乱,千变万化不离其宗;做事有圆的技巧在手,则会八面玲珑,世事人情一通百通。外圆内方,可谓人生的最高境界。方正做人,就可堂堂正正;圆滑处事,则会处处便利。有圆无方则不立,有方无圆则不成,可方可圆则无往而不利。方是做人的脊梁,而圆是做事的锦囊妙计;方是平天下的气度,圆是步入社会所必需。因此,我们应该牢记古人的谆谆教导,“方圆处事”。

有句俗语,叫“三分知识,七分人情”,就是说一个人的成功,得要三分的知识、七分的处世能力。由此可见,处世能力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我们用“方”处事还是“圆”呢?有人说是“方”——方正不阿、坚持原则;有的人则说是“圆”——圆滑乖巧、八面玲珑。其实,单方面地偏重“方”和“圆”都是不可取的,“方”和“圆”应是与人相交的不可分割的两大策略。

内方说的是:为人要正直、诚实、谦虚、勤奋、质朴、守信、耐心、勇敢、公正,对人必须真诚、友善、宽容、乐于助人、乐于分享。真正卓越的人生,与高尚的品德分不开。在所有的成功的要素中,品德是成功之本。因此,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重视品德的修养。因为人的品质影响了人生成败!低调做人,有利于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