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儿科处方手册
17143600000024

第24章 泌尿系统疾病(4)

(5)鲜蒲公英、鲜紫草、鲜大蓟、鲜小蓟、鲜莲藕各50g。加水煎服。用于湿热下注证。

(6)四季青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用于湿热下注证。

(7)荡涤灵颗粒:每次10g,每日3次。口服。用于湿热下注证。

(8)穿心莲片:每次1~2岁1片,3~6岁2~3片,7~9岁4片,10~14岁5片,每日3~4次。口服。用于湿热下注证。

(9)荷叶丸:每次6岁以下3g,7~10岁6g,11~14岁9g,每日2~3次。口服。用于热伤血脉,而见尿血者。

(10)尿感宁颗粒:每次6岁以下5g,7~10岁10g,11~14岁15g,每日3次。口服。用于湿热下注证。

(11)泌尿宁颗粒:每次1~3岁1/3包,4~9岁1/2包,10~14岁1包,每日3次。口服。用于湿热下注证。

(12)金银花、蒲公英、地肤子、艾叶各20g,赤芍、生姜各10g,通草6g。水煎坐浴,清洗阴部。用于尿频、尿急、尿痛者。

(13)蒲公英、车前草、土茯苓、蛇床子、白鲜皮、金银花、甘草各15g。水煎外洗。用于湿热下注证。

2余邪未清证:小便淋漓涩痛,时作时止,少气懒言,面色不华或潮热出汗,舌淡,苔白或舌红苔少,脉弦细无力或弦数。治宜健脾补肾,佐以清热利湿。

基本处方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0g,黄柏6g,丹皮10g,生地10g,山药15g,龟板10g(先煎),女贞子10g,泽泻10g,茯苓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缩泉丸加减:山药15g,益智仁15g,乌药10g,茯苓15g,瞿麦15g,萹蓄15g,车前草15g,菟丝子10g,桑寄生10g,续断10g。加水煎服。用于肾虚湿热之本虚标实证。

(2)四君子汤合济生肾气丸加减: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山药15g,陈皮6g,牛膝10g,菟丝子10g,车前子15g(包煎),泽泻10g。加水煎服。用于脾肾气虚证。

(3)青宁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用于慢性尿路感染兼有便秘者。

(4)知柏地黄丸:每次6岁以下1~4丸,7岁以上5~8丸,每日2次。口服。用于余邪未净,阴虚火旺者。

(5)碧玉散:每次10g,包煎,每日2次。夏天作茶饮。用于急性尿路感染未愈者。

警示

反复尿路感染患儿应行肾盂造影,膀胱镜逆行肾盂造影,以排除尿道先天畸形或梗阻及反流现象。要做尿酶检查以鉴别是上尿路感染还是下尿路感染,以指导临床用药。要做尿MDI检查,以排除肾盂肾炎。

§§§第六节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是指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多见于4岁以下的儿童。泌尿结石大小不一,数量不等,常发于一侧,也有两侧并存者。以绞痛和血尿、尿痛、尿出沙石为其主要特征,甚者可伴发热恶寒,全身不适等症状。如结石较大,堵塞尿路者,可造成输尿管扩张,发生急性梗阻性肾衰竭。本病属中医学“石淋、“砂淋、“血淋等范畴。

诊断要点

1绞痛、血尿和尿路感染,是尿路结石的三大临床特点。

2小便淋漓涩痛或尿路中断或尿带砂石。

3尿液分析,尿液pH测定,酸性尿有利于尿酸结石形成,碱性尿利于磷酸钙结石的形成。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有时可见盐类结晶。影像学检查,泌尿系B超、腹部X线片、CT检查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有助于确诊。

辨治原则

辨证主要分清虚实,急性发作期多属热证、实证;慢性期以虚中夹实为主。实证、热证主要表现为湿热蕴结膀胱,气滞血瘀,尿痛尿血,甚至尿有砂石,治宜清热通淋、理气止痛、化瘀排石;虚证有脾虚、肾虚等证,治疗应健脾补肾为主,佐以清利。

处方

1下焦湿热证:小便时有灼热感,尿时夹有砂石,兼有腰痛、腹痛,伴有尿血,小便短赤,苔黄腻,脉细数。治宜清热化湿。

基本处方石苇散加减。石苇15g,冬葵子10g,瞿麦10g,滑石12g(包煎),车前子10g(包煎),金钱草15g,鱼脑石10g,威灵仙10g,郁金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猪苓汤:猪苓12g,茯苓12g,泽泻15g,阿胶15g(烊化),滑石15g(包煎)。加水煎服。用于下焦湿热阴伤证。

(2)八正散:瞿麦10g,萹蓄10g,车前子10g(包煎),滑石12g(包煎),栀子9g,生甘草梢3g,黄柏6g,酒大黄6g,灯芯草3g。加水煎服。用于下焦湿热证。

(3)肾石通冲剂:每次6岁以下1/2袋,7岁以上1袋,每日2~3次。温开水冲服。用于下焦湿热证。

(4)复方石淋通糖衣片:每次2~6片,每日3次。口服。用于下焦湿热证。

(5)复方石韦片:每次2~5片,每日3次,5天1个疗程。口服。用于下焦湿热证。

(6)金钱草片:每次4~8片,每日3次。口服。用于下焦湿热证。

(7)复方金钱草颗粒:每次1~2袋,每日3次。用开水冲服。用于下焦湿热证。

(8)净石灵胶囊:每次1~5粒,每日3次。饭后1小时饮水300~500ml,并跳跃运动10~15次,体弱者酌减。口服。用于下焦湿热证。

(9)尿路通片:每次2~6片,每日3次。或遵医嘱。口服。用于下焦湿热证。

(10)结石通片:每次2~5片,每日3次。口服。用于下焦湿热证。

(11)消石片:每次2~6片,每日3次。口服。用于下焦湿热证。

(12)排石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或遵医嘱。开水冲服。用于下焦湿热证。

(13)分清五淋丸:每次6g,每日2~3次。口服。用于下焦湿热证。

(14)八正合剂:每次1~3岁5ml,4~6岁10ml,7~9岁15ml,10~14岁20ml,每日3次。口服。用于下焦湿热证。

2气滞血瘀证:腰腹胀痛,小腹胀满或隐痛,小便不利或尿血,舌有瘀点,脉沉涩。治宜行气化滞,排石通淋。

基本处方少腹逐瘀汤加减。小茴香2g,干姜3g,延胡索10g,没药3g,当归9g,川芎10g,官桂3g,赤芍10g,蒲黄15g(包煎),五灵脂6g(包煎)。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加味四金排石汤:金钱草30g,海金沙、鸡内金、石韦、车前子(包煎)、白芍各15g,郁金、牛膝各12g,甘草9g。加水煎服。用于气滞血瘀兼有湿热证。

(2)沉香散加减:沉香3g,当归10g,赤芍10g,王不留行10g,金钱草15g,海金沙15g,牛膝10g,瞿麦10g。加水煎服。用于气滞血瘀证。

(3)尿石通丸:每次4g,每日2次。口服。用于气滞血瘀兼有湿热证。

(4)泌石通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延长1个疗程。口服。用于气滞血瘀兼有湿热证。

3脾肾两虚证:结石已久,面白无华,倦怠乏力,血尿色淡,时作时止,食欲不振,脘腹胀闷,腰部隐痛,小便不畅或不禁,形寒腹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健脾补肾,温阳化石。

基本处方参芪地黄汤加味。党参10g,黄芪15g,熟地黄10g,山茱萸10g,牡丹皮10g,泽泻10g,车前子10g(包煎),牛膝10g,怀山药10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金水六君煎:当归9g,熟地10g,陈皮5g,半夏6g,茯苓10g,甘草3g,生姜3~7片。加水煎服。用于脾肾两虚证。

(2)补中益气汤:人参10g(另炖),黄芪15g,白术10g,甘草5g,陈皮6g,当归10g,升麻6g,柴胡6g。加水煎服。用于肺脾两虚证。

(3)济生肾气丸: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3次。口服。用于脾肾两虚证偏于肾虚者。

(4)参麦地黄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用于肺肾两虚证。

警示

1多饮水,增加尿液,降低尿中钙盐、尿酸等的饱和度。同时对尿道起到冲刷作用,尿液稀释还可以防止尿黏蛋白的聚合,可防止小结石的形成,促使其提前排走。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项最新研究揭示,成人每天若喝水2300ml,患肾结石的危险降低14%,建议午夜要尽可能饮1~2杯水。

2尽量限制高钙和高草酸食物,若是尿酸结石,则还要限制动物内脏、海产品、花生、红茶、可可、咖啡等的食入量;若属膀胱结石,则要多吃碱性食物,以碱化尿液,促进溶石。

3急性梗阻性肾衰竭处理:祛除梗阻,维持机体酸碱、水、电解质平衡。凡保守治疗无效者,先经膀胱镜逆行输尿管插管解除梗阻。当出现以下情形时,应尽早进行透析:严重水潴留,有肺水肿、脑水肿的倾向;血钾大于等于6.5mmol/L或心电图有高钾表现;严重酸中毒,血浆碳酸氢根离子小于12mmol/L或动脉血pH小于7.2;严重氮质血症,血浆尿素氮大于28.6mmol/L,或血浆肌酐大于707.2μmol/L。

§§§第七节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肾脏在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下短期内肾功能急剧降低,甚至完全丧失,临床表现为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和氮质血症等。尿量显著减少或无尿是急性肾衰竭突出的临床表现,但部分患儿尿量可以不减少,被称为非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本病属中医学“癃闭、“水肿范畴。

诊断要点

1尿量显著减少:出现少尿或无尿。若无尿量减少者,则诊断为非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2氮质血症:血清肌酐>176μmol/L、血尿素氮>15mmol/L。或每日血清肌酐增加>44μmol/L、或血尿素氮增加>3.57mmol/L。

3有酸中毒或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辨治原则

辨证重在辨清正虚和邪实之间的关系,早期实证居多,恢复期虚证为主。本病因脾肾虚衰,不能运化水湿,分清泌浊,致水毒壅盛而成。在疾病过程中常出现不同程度的邪实病理改变,浊邪害清,化热化毒,又可入营动血,也有水湿内盛,射肺凌心,而见心悸、咳喘、尿少等危重症候,甚至产生厥脱。在治疗大法上,一般都采用扶正祛邪法则,扶正以温肾补脾、益气养阴固脱、滋补肝肾为主;祛邪以清化痰热、泻火解毒、活血化瘀、渗湿泻浊、平肝熄风、豁痰开窍为主。

处方

1脾肾阳虚,湿浊内蕴证:面色无华或晦暗,少气乏力,纳差,腹胀,恶心呕吐,腰膝酸痛,畏寒不温,或伴水肿,大便偏稀或不爽,小便量少,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治宜温阳化浊降逆。

基本处方温脾汤加减。生大黄5g,熟附片5g(先煎),陈皮6g,茯苓10g,吴茱萸10g,法半夏6g,厚朴8g,生姜10g,党参10g,干姜9g,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实脾饮加减:熟附子6g(先煎),干姜6g,白茯苓10g,白术10g,木瓜10g,厚朴10g,草果仁5g,泽泻10g,大腹皮10g,生姜10g。加水煎服。用于本证偏于脾阳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