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年少起步正当时
17177200000044

第44章 两都步行街的黄昏

那时去奥地利,还没有直达航班,得由莫斯科换乘。一位熟悉莫斯科的作家,特意提醒我说,到了莫斯科,时间再忙,你一定要干两件事,一是去逛阿尔巴特街,一是买一份《莫斯科新闻》。我们到了莫斯科,因为是短暂停留,时间实在紧迫,好多想去的地方,都没有来得及去,不过,还是去了趟阿尔巴特大街。

阿尔巴特街座落在红场旁,是莫斯科的一条步行街。到莫斯科的当天下午,恰好有一点富裕时间,我们就结伴去了这条街。大街上米黄色的楼宇,碎石铺的花纹路,典雅的方型街灯,别致小巧的报刊亭,在落日余辉的映衬下,都显得异常地宁静。我们刚步入这条街,街口上的几个绘画摊,立刻就吸引住了我们。绘画的画家,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的绘画作品,大都是风景和人物,一件件地摆放在近旁,供人们观赏选购。

在一位老画家的身后,我们驻足观赏,他正在为一个女孩画像。只见他手持粗黑炭笔,用几道粗细有致的线条,在一方长画布上,就勾勒出脸型轮廓。那娴熟的技法,那准确的眼力,仿佛都在告诉人们,这是位以此谋生的画家。当我们走到他的侧位,他暂停画笔微笑着点头,像是表示欢迎,又像表示感谢,显得是那么文质彬彬。我们继续往街的深处走,这样的绘画卖画的地摊,以及出售图书古玩的摊贩,大大小小的还有许多处。这里浓郁的文化氛围,不仅点缀了城市,而且陶冶了人们,难怪那位作家朋友,建议我一定要来这里。

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我国当时驻奥国的杨大使,在欢迎我们的便宴上,他一再说:“你们是文化人,一定要去克恩顿大街看看,最好是在傍晚去,我相信你们准喜欢。”至于为什么要在傍晚去,为什么说我们准喜欢,几乎没有人仔细去想。

依照杨大使的指点,真的在一个黄昏时分,我们来到克恩顿大街。先是在这里的圣斯蒂芬大教堂,观赏了精美的艺术浮雕,仰望了高入云霄的教堂尖顶,而后又到附近的咖啡亭小坐,边饮咖啡边赏悠闲的街景。天渐渐地昏暗下去,灯盏盏地亮了起来,本来就玲珑剔透的维也纳,此时又顿增些许富丽堂皇,使人的感官和心气,越发觉得从未有过的清爽。

正当我们沉浸在惬意的气氛里,忽听不远处飘来小提琴声,那深长忧怨的迷人旋律,分明是我们都熟悉的小夜曲,我们立刻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寻着那琴音的方向走去。到了拉琴人跟前才发现,这时有几位音乐家,正在打琴盒或擦拭乐器,为正式演出做准备。不一会儿又有歌声飘起,唱的是意大利名曲《桑塔露琪亚》,浑厚圆润的男高音,在手风琴的伴奏下,显得极富有磁性,很快就把听众吸引过去。歌者是位中年人,个子不高,略显微胖,满脸的胳腮胡子,乍一看颇像怕瓦罗蒂,只是手中少了一方白手帕。

不一会儿,这著名的克恩顿大街上,琴声歌声此起彼伏,融合在初上的灯光里,使这条古老的步行街,增加了无限的文化色彩。这时我们才一下子明白了,杨大使为什么建议我们,一定要到这条街看看的意图。这条街是维也纳的步行街,更是维也纳的音乐街,它是这座音乐之都的窗口,从中可以领略到奥地利人,对于音乐痴爱到何等程度。

从莫斯科到维也纳,几天之内,逛了两国首都的步行街,在一条街上赏画,在一条街上听歌,愉悦了我们的感官听觉,更激发了我们的思索。谁都知道,俄罗斯的历史上,曾产生过许多大画家,而阿尔巴特街则以画来展示,这实在是太恰当不过了。同样,奥地利的土地上,曾养育过无数大音乐家,而克恩顿大街则以歌来名世,也实在是太有特色不过了。可见把一条街僻为步行街并不难,难的是像这两条街似的有特点,而且这特点又是这个城市,乃至这个国家文化、历史的体现。这样的街给人留下的印象,就不止是没有车辆的表面形式,更多的还是它的古老文化内涵。这正是这两条街的魅力所在。

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你就看他闪动的眼睛,这眼睛是他心灵的窗口;你若了解一个城市的底蕴,你就看他的步行街,这步行街是他的文化窗口,绵长历史,万般风情,都在这或长或短的步行街上。国内的大城市,如,北京的大栅栏,上海的南京路,天津的滨江道,都是著名的步行街,他们无不透着文化味儿。漫步在这些街道上,绝没有浮躁的情感,以及商业浸染的欲望,有的只是对这城市的亲和。

这大概正是人们愿意逛步行街的原因。不过我总觉得,我们的步行街,还多少缺点什么,这一处和那一处,这一条和那一条,逛过后都相差无几。后来仔细地想了想,差的不是别的什么,而是体现城市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