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曰:“龙眠居士作《山庄图》①,使后来入山者信足而行,自得道路②;如见所梦,如悟前世;见山中泉石草木,不问而知其名;遇山中樵渔隐逸,不名而识其人。此岂强记不忘者乎?”曰:“非也。画日者常疑饼,非忘日也③。醉中不以鼻饮,梦中不以趾捉,天机之所合,不强而自记也④。居士之在山也,不留于一物⑤,故其神与万物交,其知与百工通⑥。虽然,有道有艺⑦。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⑧。吾尝见居士作华严相,皆以意造,而与佛合⑨。佛菩萨言之,居士画之,若出一人,况自画其所见者乎⑩?”
——《书李伯时〈山庄图〉后》,《苏轼文集》卷七十〔注释〕
① 龙眠居士: 即李公麟,字伯时,自号龙眠居士。《山庄图》: 李公麟的山水画代表作。
② 这几句意思是: 人们看到了李龙眠的《山庄图》,好像亲入其山,信步向前走,自然就找到了道路。
③ “画日”句: 画太阳的人常常模仿画一个圆饼,当然并非自己忘了太阳。疑,拟。
④ “醉中”几句: 一个人在醉中并不用鼻子饮酒,在梦中也不用脚趾来拿东西,这同自然的本能(天机)相吻合,并不需要努力去记忆的。
⑤ 不留于一物: 指所注意的不滞留于一物。
⑥ “故其神”二句: 所以他的精神与万物相合,他的智慧与百工相通。
⑦ 有道有艺: 既有思想,又有技艺。苏轼把“道”与“艺”确立为绘画的两大原则,重视两者的辩证统一。
⑧ “有道而不艺”几句: 只有思想而没有技巧,那么客观事物虽然在心里留下形象,却不能用手和笔画出形象来。苏轼在这里强调技巧在绘画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⑨ 华严相: 华严宗(佛教宗派之一)的佛像。苏轼认为李龙眠所画的华严佛相,都出于他主观的创造,然而都与佛的面目相合。
⑩ “佛菩萨”几句: 根据佛经中佛菩萨说的话,李龙眠加以描绘,居然画出来的如同一个人,更何况李龙眠画他自己亲历亲见的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