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东坡谈艺录
17217200000005

第5章 以无所得故而得

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①,曰:“以无所得故而得②。”舍利弗得阿罗汉道,亦曰:“以无所得故而得③。”如来与舍利弗若是同乎④?曰: 何独舍利弗,至于百工贱技⑤、承蜩意钩⑥、履狶画墁⑦,未有不同者也。论道之大小⑧,虽至于大菩萨⑨,其视如来犹若天渊⑩,然及其以无所得故而得,则承蜩、意钩、履狶、画墁,未有不与如来同者也。以吾之所知,推知其所不知。婴儿生而导之言,稍长而教之书,口必至于忘声而后能言,手必至于忘笔而后能书,此吾之所知也。口不能忘声,则语言难于属文;手不能忘笔,则字画难于刻雕。及其相忘之至也,则形容心术,酬酢万物之变,忽然而不自知也。自不能者而观之,其神智妙达,不既超然与如来同乎!故《金刚经》曰: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以是为技,则技疑神;以是为道,则道疑圣。古之人与人皆学,而独至于是,其必有道矣。

——《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苏轼文集》卷十二〔注释〕

① 如来: 佛号。《金刚经》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阿耨(nòu)多罗: 梵语,无上的意思。三藐: 梵语,正等觉。三菩提: 梵语,正遍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最高觉悟。

② “以无所得”句: 意思是如来佛在获得最高觉悟时,他体会说:“因为没有什么追求,才有所收获。”句中前一“得”字作“追求”、“目标”讲,后一“得”字作“收获”讲。

③ 舍利弗: 梵语人名,亦作舍利子,佛的大弟子。因系舍利女之子,故称舍利子。《楞严经》称他是“大智舍利弗”。阿罗汉: 梵语,意思是断尽烦恼,可以受世间供养的圣者。舍利弗获得阿罗汉道,他的体会也是“以无所得故而得”。

④ “如来与”句: 如来和舍利弗的体会真是这样相同吗?

⑤ 百工贱技: 泛指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古时士大夫轻视社会上各种从事技艺的人,故称之为贱。

⑥ 承蜩意钩: 承蜩,捕蝉。《庄子·达生》记载: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弯背老人捉蝉,像拾取东西一样容易。孔子问他:“你是技术高超呢,还是懂得大道呢?”弯背老人介绍他专心致志的体会说:“我安置我的身心,像枯树橛;我运臂执竿,像枯树枝。虽然天地这样大,万物如此多,我所认定的只是蜩的翅膀。我不变动,不因任何东西改换对蜩的翅膀的注意,这样我哪能抓不到蜩呢?”孔子称赞弯背老人“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意钩,藏钩游戏中的猜钩。段成式《酉阳杂俎·艺绝》载,举人高映善意钩,十中其九。

⑦ 履狶: 语出《庄子·知北游》:“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意思是: 市令问屠夫,买猪怎样知道猪的肥瘦;屠夫说,检验猪股之间难肥的地方,那里肉厚,其他地方自然就膘厚了。正、获,指司正、司获,即市令。监市,屠卒。履狶,检验猪股脚间难肥的地方。这也是一种非常熟练的技巧。狶,猪。画墁: 在新粉刷的墙壁上涂画。

⑧ “论道”句: 一本作“夫道之大小”。这里的道,指各种事物、各种技艺之道。

⑨ 大菩萨: 佛教指众罗汉修行,得到提高,就成为菩萨,地位仅次于佛。

⑩ “其视”句: 他同如来佛比较起来,还像天和渊水一样有显著的距离。视,比较。

“然及”几句: 如果从“无所得故而得”来看,那么承蜩、意钩、履狶、画墁这种技巧,没有一样是不和如来相同的。

“以吾”二句: 用我已经认识的道理,来推断还不知道的道理。

“婴儿”几句: 一个婴儿生下来之后,教他说话,稍为长大后,教他读书,他张口不想到声才能把话说好,动手不想到笔才能把字写好,这是我所懂得的道理。

“口不能”几句: 张口的时候还不能忘掉如何发声,那么他说话比写文章还难;动手的时候还不能解决如何把笔,那么写一字一画就比雕刻还难。

“及其”几句: 一旦张口忘声,动手忘笔,并且达到了极点,那么用来反映天地万物变化的思想感情、语言文字都忽然而成,自己也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形容,描写。心术,这里指思想感情。酬酢,应对、反映。

“自不能”几句: 从不会的人来看,他高超的智慧和神奇的彻悟,不就已经超乎寻常地同如来一样了吗?既,已经。

《金刚经》: 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金刚即金刚石,它最光明,最坚硬,也最珍贵。它能破坏一切,而不被一切所破坏。般若,聪明智慧之意。佛教认为,般若之体,真常清净,不变不移,像金刚一样坚实。波罗密,是度行、到达彼岸的意思。

“一切”几句: 一切大圣大贤,都以“无”为法,而各有不同。苏轼在这里以“无”解释“无所得”的意思。

“以是”几句: 以“无”来从事技术,技术就会近乎神奇;以“无”从事大道,大道就会近于圣境。疑,近似。

“古之人”几句: 古代的人都进行学习,惟独能达到这种境界者,是必定有道术的。

崇庆禅院: 佛院名。禅院即佛院。禅是静的意思,佛教以清净为宗,故称禅。经藏: 原指佛教的经典,此指寺院收藏经典的府库,也称经堂。本文题目是指苏轼为崇庆禅院新落成的经堂作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