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①。文身断发②,披草莱而邑焉③。后二十余世④,至于允常⑤。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
【注释】
①奉守:恭敬地掌管。祀:祭祀。
②文身断发:古代吴越一带风俗,在身上刺上花纹,削短头发,以避水中蛟龙之害。
③披草莱:除去丛生之草木;开辟荒野。披,开辟。莱,野草。邑:城邑。
④世:代。
⑤至于:到,到了。
【译文】
赵王勾践的祖先,是禹的远世子孙,夏朝少康的小儿子。他的先人封于会稽,负责看守供奉禹的祭祀。他们身上刺着花纹,削短了头发,除去蓬蒿,开辟荒野,建起都邑来。后来传了二十多代,到了允常。允常在位的时候,越侯与吴王阖间发生战争,相互间结下了怨恨,互相攻伐。允常去世以后,允常的儿子勾践即位,这就是越王。
【原文】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n)。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②,三行③,至吴陈④,呼而自刭⑤。吴师观之⑥,越因袭击吴师⑦,吴师败于檇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⑧,告其子夫差日:“必毋忘越⑨。”
【注释】
①兴师:起兵,出兵。
②死士:敢死之士。
③三行:排成三行。
④陈:同“阵”。
⑤自刭:自刎。
⑥观:注视。
⑦因:乘机,趁势。
⑧且:将。
⑨毋:莫,不要。
【译文】
勾践元年,吴王阖间听说允常死了,就起兵讨伐越国。越王勾践派了敢死队去挑战,排成三列,冲到吴国的军阵前,大声呼叫,并一齐刎颈自杀。吴国的军队看得出了神,越国就乘着这个机会袭击吴国,吴国的军队在檇李被打败了。并且用箭射伤吴王阖间。阖闾临死的时候,嘱咐他的儿子夫差说:“一定不要忘记越国!”
【原文】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①,且以报越②,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③。范蠡谏日④:“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⑤,战者逆德也⑥,争者事之末也⑦。阴谋逆德⑧,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⑨,上帝禁之⑩,行者不利。”越王日:“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注释】
①勒兵:辛勤练兵。
②报:报复。
③先吴未发:抢先于吴国发兵之前。
④范蠡:越国大夫,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
⑤兵:武器。凶器:杀人之器。
⑥逆德:违背道义。
⑦争:争夺。末:下策。
⑧阴谋逆德:暗中策划违背道义的事情。
⑨试身于所末:亲身参与战争。末,指争夺。
⑩上帝:天帝。
不利:没有好处。
保栖:守卫居所。
【译文】
勾践即位三年,听说吴王夫差日夜辛勤练兵,将用来报复越国。越国想先发制人,征伐吴国,范蠡就劝谏说:“不可以的!我听说过:兵器就是凶器,发动战争就是违背道义的事,争夺就是处事中的下策。暗中图谋着违背道义的事,喜欢使用凶器,亲身去尝试种种下筻。上帝会抛弃他,那样去做一定没有好处!”越王说:“我主意已定!”于是兴兵去攻打吴国,吴王听到越王出兵的消息,挑选精兵一齐出动还击越国,把越国打败在夫椒。越王只能用残兵五千人,保守在会稽山上。吴王追击包围了他们。
【原文】
越王谓范蠡日:“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①?”蠡对日:“持满者与天②,定倾者与人③,节事者以地④。卑辞厚礼以遗之⑤,不许⑥,而身与之市⑦。”勾践日:“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⑧,膝行顿首日⑨:“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⑩: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日:“夫吴太宰豁贪,可诱以利,请问行言之。”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豁。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日:“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日:“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日:“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注释】
①奈何:怎么,怎么办。
②持满:保守成业。持,守。与天:得到上天的保佑。
③定倾:平定倾覆。与人:即“人与之”,得到人的帮助。
④节事:事事精简节约。以地:得到地利。
⑤卑辞:恭敬谦虚的话。厚礼:重礼。遗(位):赠送。
⑥许:答应。
⑦身与之市:亲身去侍候他,就像把自己卖给他一样。身,本身。市,交易,做买卖。
⑧种:姓文名种。越国大夫。楚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人。行成:求和。
⑨膝行:跪着前行。表示尊敬或畏服。顿首:叩头。
⑩亡臣:亡国之臣。下执事:指下级办事人员。
子胥:即伍子胥,名员(?—前484),吴国大夫。
触战:拼命决战。
太宰:官名,首席大臣。嚭:伯氏,名嚭。
间行:潜行,从小路走。
见(现):推荐,介绍。
尽入:全部送来。入,纳。
悉:尽其所有。
必有当:必定可以取得相当的代价。
以:通“已”。
反国:返回越国。反,通“返”。
【译文】
越王就对范蠡说:“因为不听你的话,才弄到这个地步,现在该怎么办呢?”范蠡回答说:“人生能够保守成业的,就能得到上天的保佑;能够平定倾覆的人,就能得到众人的支持;能够精简节约的人,就能够得到地利。现在只有用谦卑的言辞,送厚重的礼物去给他,若还不获允许讲和,就连你自己也赔给他作随从。”勾践说:“好的。”就命令大夫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用膝盖跪地前行,向吴王叩头说“君王!你之属国的臣子勾践,派了您臣子手下的陪臣文种,大胆地向您手下的执事先生报告:‘勾践请求做您的奴仆,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吴王就想答应他,伍子胥却对吴王说:“上天有意将越国赐给了吴国,切勿答应他!”文种将吴国拒绝的意思回来向勾践报告,勾践就想杀掉妻子儿女,烧毁宝器,然后拼死决战。文种制止勾践,并对勾践说:“吴国的太宰嚭很贪心,可以用财利来引诱,请派我秘密地去游说他。”于是勾践就用美女和宝器,命令文种秘密地去献给太宰嚭。嚭接受了馈赠,就引见大夫文种于吴王。文种叩头说:“希望大王能赦免勾践的罪过,把越国的宝器全部收归给吴国。如果还不能赦免勾践,那勾践将要杀尽他的妻妾与孩子,烧光他的宝器,全部五千人与吴国决一死战,一定可以取得相当的代价!”伯斯劝说吴王:“越已经降服为臣子,如果把他赦免了,会对国家有利。”吴王准备答应赦免越王。伍子胥便进谏说:“现在不消灭越国,将来一定会后悔,勾践是一位贤明的君主,文种、范蠡都是贤良的臣子,如果让他们从会稽回国,即将造成叛乱。”吴王不听他的谏言,终于赦免了越国,停止作战而回吴国去了。
【原文】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①:“吾终于此乎?②种曰:“汤系夏台③,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④,齐小白奔莒⑤,其卒王霸⑥。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⑦?”
【注释】
①喟然:叹息的样子。
②终:完结。
③系:拘囚,监禁。夏台:指均台,传说是夏桀的监狱。
④翟:通“狄”;部族名。
⑤齐小白:即齐桓公(?—前643),姜姓,名小白。
⑥其:他们。
⑦何遽:如何,难道,怎见得。
【译文】
当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上的时候,曾喟然叹息说:“我将死在这里了吧?”文种便说:“汤曾被关在夏桀的台里,文王曾囚在菱里,晋国的公子重耳出奔翟国,齐国的公子小白出奔于莒,他们最后都称王称霸。由此看来,怎见得祸不能转化为福呢?”
【原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②,坐卧即仰胆③,饮食亦尝胆也④,曰:“女忘会稽之耻耶⑤?”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⑥,衣不重彩⑦,折节下贤人⑧,厚遇宾客⑨,振贫吊死⑩,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注释】
①苦身:让自身勤劳受苦。焦思:忧心苦思。
②坐:通“座”;座位。
③仰胆:仰望挂着的苦胆。
④尝胆:尝胆汁。
⑤女:通“汝”。
⑥加:增加,两样。
⑦重(虫)彩:两层华丽的衣服。
⑧折节:降低身份。下:屈己尊人。
⑨厚遇:优厚地对待。
⑩振贫:救济贫困。振,同“赈”。吊死:悼念死者。
治:治理,管理。国政:国家的政事。
兵甲:武装,军事,战争。
镇抚:镇定安抚。
亲附:亲近归附。
举:整个,全部。属(嘱):委托,交付。
柘(这)稽:越国大夫。
质:抵押。弱国向强国派出的人质,一般是国君的儿子、亲属或重臣。
归:放回。
【译文】
吴王既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就回到越国,于是勤劳受苦,忧心苦思,把一个动物的苦胆悬挂在自己的座位旁,坐着卧着时常仰望着面前的苦胆,饮食的时候也尝尝胆汁,并且提醒自己说:“你忘了会稽所受的耻辱吗?”勾践亲自耕种劳作,夫人也亲自织布,食物中肉类并不多,衣着时色彩并不艳,放下架子谦恭地对待贤德之人,对待宾客优厚礼遇,赈济穷人,吊慰死者,与百姓同劳苦。勾践想让范蠡来主持国家的政务,范蠡说:“兵甲作战的事,文种比不上我;至于镇安国家、使百姓亲附,我也比不上文种。”勾践于是把国家政事嘱托给大夫文种,而派范蠡和大夫柘稽,作为求和于吴国的抵押品。二年以后,吴国放回了范蠡。
【原文】
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①,欲用以报吴②。大夫逢同谏曰②:“国新流亡④,今乃复殷给⑤,缮饰备利⑥,吴必惧,惧则难必至。且鸷鸟之击也⑦,必匿其形⑧。今夫吴兵加齐、晋⑨,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⑩,必淫自矜。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勾践曰:“善。”
【注释】
①拊循:抚慰。士民:战士和平民。
②报吴:向吴国报仇。
③逢(旁)同:越国大夫。
④新:最近,刚。
⑤殷给:殷实富裕。
⑥缮饰:整治。备利:齐全。
⑦鸷(至)鸟:凶猛的鸟。
⑧匿:隐藏。
⑨加:进攻。
⑩德:仁义,道德。
淫:满盈。矜:骄傲。
附:依附。
厚吴:巴结奉承吴国。
志广:野心很大。
轻战:随便发动战争。轻,轻易。
我连其权:指越连络齐、楚、晋的势力。权,势力。
越承其弊:指齐、楚、晋攻吴,越乘吴疲劳,就可以打败吴国。承:通“乘”。弊,疲惫。
【译文】
勾践从会稽归国后的七年,一直抚慰越国的士兵和民众,打算向吴国报仇。大夫逢同进谏说:“国家新近遇到流亡的事,到现在才又殷实富裕起来,如果致力于整顿军备,吴国一定会害怕,一害怕,灾难就会降临,况且凶猛的鸟袭击目标时,一定故意藏匿他凶猛的形体。现在吴国的军力正在讨伐齐、晋;对楚、越也结下了深仇大恨,名声虽高过于天下各国,实际上妨碍了周朝的威信,德行少而武功多,一定会骄傲自大。若真要替越国出计谋,不如结交齐国,亲近楚国,依附晋国,厚待吴国,吴国的野心很大,一定会轻易地发动战争,这便是我们联络援助之势的机运,齐、晋、楚三国来讨伐吴国,越国乘着吴国疲惫的时候去进攻,就可以攻败他们。”勾践说:“很好。”
【原文】
居二年,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日:“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①,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②,齐与吴,疥瘫也③。愿王释齐,先越④。”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⑤,虏齐高、国以归⑥。让子胥⑦。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越大夫种曰:“臣观吴王政骄矣⑧,请试尝之贷粟⑨,以卜其事⑩。”请贷,吴王欲与,子胥谏勿与,王遂与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日:“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日:“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王乃大怒,日:“伍员果欺寡人!”役反旺,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日:“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瓠政。
【注释】
①食不重味:不吃两样好菜。
②腹心之疾:比喻要害部位的大祸患。
③疥瘫:犹“疥癣”。比喻小毛病。
④释齐:放弃攻齐。先越:先对付越国。
⑤艾陵:地名。
⑥高、国:指齐国的大臣高张和国夏。
⑦让:责备,责怪。
⑧骄:骄傲。
⑨试尝:试探。贷粟:借粮食。
⑩卜:估计,猜测。
与:给予,授予。
墟:变成废墟。
数(朔):屡次,频繁。议:意见,主张。
忍人:残忍的人,狠心肠的人。
父兄不顾:即不顾父兄。指伍员出逃吴国,他的父亲伍奢和哥哥伍尚被杀的事。
强谏:极力劝说。
已而:后来,不久。
用是:因此。
备:防备,戒备。
托子于鲍氏:伍员把儿子伍丰托付给齐国大夫鲍牧。
寡人:帝王的谦称。
役反:出使回来。
属镂:剑名。
而:你(们)。霸:称霸,做诸侯的盟主。
若:你(们)。
一人:指夫差。独立:自立生存。
报:告诉。
【译文】
又过了二年,吴王将去征伐齐国,伍子胥劝阻说:“不可以的,我听说勾践吃饭时不多加菜,和百姓同甘共苦,这个人不死,一定会变成吴国的祸根,吴国有了越国,是心腹大患;齐国对吴国来说,不过是疥疮癣斑一样的小病。希望王能放弃攻齐的计划,先打越国。”吴王不肯听从,就去征伐齐国,在艾陵打败了齐国的军队,俘虏了齐国的商张和国夏,带着胜利的战果归来,便去责备伍子胥。伍子胥说:“王不要太高兴了!”吴王很愤怒,伍子胥就想自杀,吴王听到这消息就制止他,教他不要自杀。越国的大夫文种说:“我看吴王执政已十分骄傲,请试着去向他借贷粮食,借以试探他对我们的态度,可以卜问出事态发展的契机。”文种就向吴国请求借谷子,吴王想借给越国,伍子胥进谏说不要借,吴王还是决定借了,越国暗自高兴。伍子胥说:“王现在不听我的劝谏,三年以后,吴国将是一片废墟!”太宰嚭听到这消息屡次和伍子胥争论对付越国的策略,借机进谗言害伍子胥说:“伍员这个人表面上忠厚,其实是个残忍的人,他连自己的父兄都不顾,哪里会顾到王呢?王前次想伐齐,伍员极力劝阻,一再进谏,后来伐齐有了功绩,因此反而怨恨王,王如果不防备伍员,伍员一定会作乱。”嚭与越国的大夫逢同串通一气,用这些谗言去迷惑吴王,吴王一开始不信谗言,就派伍子胥到齐国去,不久,听说伍子胥在齐国时,把他的儿子托给齐国大夫鲍牧去照顾,吴王才大怒,并说:“伍员果然是在欺骗我!”待伍子胥完差返回,就派人赐给伍子胥一把锋利的属镂剑,让他自杀。伍子胥大笑说:“我使你父亲称霸,我又立了你,让你即位,你当初要分吴国的一半给我,我不肯受,现在你反而因为谗言要杀我,唉!唉!你孤单的一个人必然是不能独立长久的!”就回答使者说:“一定要挖取我的眼珠,挂置在吴国城东门上,以便看到越国的兵从那边进入!”于是吴国就任命伯嚭主持一切政事。
【原文】
居三年,勾践召范蠡日:“吴已杀子胥,导谀者众①,可乎?”对日:“未可。”
【注释】
①导谀:阿谀,曲意逢迎。
【译文】
又过了三年,勾践召见范蠡说:“吴国已杀掉了伍子胥,阿谀奉承的人愈来愈多,这是可以进攻的时机了吧?”范蠡回答说:“还不可以。”
【原文】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①。勾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习流二千〔人〕②,教士四万人③,君子六千人④,诸御千人⑤,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⑥,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⑦,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⑧。越自度亦未能灭吴⑨,乃与吴平⑩。
【注释】
①惟独:只有。留守:古时帝王离开京城,命太子或大臣驻守,叫留守。
②发:派遣,动员。习流:有两解,进行过水战训练的士兵,即水军。
③教士:受过训练的士兵。
④君子:君王亲近有恩的禁卫军。
⑤诸御:在军中有职掌的军官。
⑥告急:报告紧急情况。
⑦盟:立誓缔约。
⑧厚礼:重礼。请成:请求讲和。
⑨自度(夺):自己估量。
⑩平:讲和。
【译文】
到了下一年的春天,吴王北上黄池会盟诸侯,吴国精锐的部队都随从着吴王,只有老弱残兵与太子留守在吴国,勾践又问范蠡,范蠡说:“可以了。”于是派熟练于水战的兵二千人,训练有素部队四万人,近卫部队六千人,各种在职军官一千人,讨伐吴国。吴国的军队被打败了,就杀死吴国的太子。吴国的使者向吴王告急,吴王正在黄池与诸侯会盟,怕天下诸侯知道这变故,就秘而不宣。吴王在黄池与诸侯订完了盟约,就派人送了一份厚礼,请求与越讲和。越国自己估量也不足以一下子灭掉吴国,就与吴国讲和了。
【原文】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①,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日:“孤臣夫差敢布腹心②,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④’,君忘会稽之厄乎⑤?”勾践日:“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日:“王已属政于执事哺⑥,使者去,不者且得罪⑦。”吴使者泣而去。勾践冷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⑧。”吴王谢日:“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日:“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注释】
①罢:通“疲”。
②布:陈述。
③蚤朝晏罢:意谓越王操劳国事,奋发图强。蚤:通“早”。晏,晚。
④伐柯者其则不远:启发越王,不应失去良机灭吴,其理易知。柯,斧柄。则,法则、道理。
⑤厄:灾难。
⑥执事:范蠡。
⑦不:通“否”。
⑧君:统治。
【译文】
四年以后,越国再度讨伐吴国。吴国的士兵与民众都疲惫不堪,精锐的部队都在与齐、晋的战争中死了,所以越国大败吴国,而留下来围困吴国,围了三年,吴国的军队失败了,越国就又把吴王围困于姑苏的山上。吴王派公孙雄打着赤膊,跪地前行,到越王面前请求讲和,他说:“孤势无援的臣子夫差,冒昧地说出真心的话:从前曾在会稽得罪你,如今夫差不敢违逆天命,使得夫差能与您君王讲和,就回国都。现在您君王高抬贵足,来惩罚穷困的臣子而论罪于孤臣夫差,穷困的臣子对您的命令绝对听从,但夫差私下的心意是希望也能像会稽山赦免对方一样,饶恕孤臣夫差的罪。”勾践有些不忍心,想答应了他。范蠡就说:“会稽山的那件事,是上天要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不接受;现在上天把吴国赐给越国,越国难道可以违逆天意吗?况且您君王每天一早起来上朝,很晚才休息,不就是为了征服吴国吗?谋划了二十二年,一旦将计划抛弃,可以吗?何况天赐给你,你不接受,一定反而受到上天惩罚,《诗经》上说:‘好像砍伐树干的,斧柄的大小模样就在旁边’,您忘记在会稽山上的灾难了吗?”勾践说:“我是想听从您的意见,只是我不忍心如此对待他们的使者。”范蠡于是就击鼓进兵,并宣布说:“越王已将政事交给我来处理,吴国的使者赶快离去,不然就要得罪你了!”吴国的使者流着泪离去了。勾践觉得吴国很可怜,就派人去对吴王说:“我想将你吴王安置在甬东,做一个百户人家的君。”吴王辞谢说:“我已经老了,不能侍奉您君王!”就自杀,自杀时用东西把脸遮盖起来说:“我没有脸面去见伍子胥啊!”越王就安葬了吴王,并且把太宰斯杀死了。
【原文】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口①,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注释】
①胙:祭祀用的肉。
【译文】
勾践平定吴国以后,就率兵向北渡过淮水,与齐国、晋国的诸侯会盟于徐州,并进献贡品给周王室。周元王派人赏赐勾践祭祀用的肉,封勾践为诸侯的领袖。勾践离开徐州以后,渡过淮南,将淮水上游的土地送给楚国,将吴国过去侵占的宋国的土地归还宋国,将泗水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鲁国。在这时候,越国的军队在江、淮以东纵横驰骋,诸侯都来祝贺,号称为霸王。
【原文】
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日:“蜚鸟尽①,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日:“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注释】
①蜚:通“飞”。
【译文】
这时范蠡就离开越国,他到了齐国,从齐国送一封信给文种,信中说:“飞鸟射光了,良弓就会收藏起来;狡猾的兔子猎取光了,猎狗会被煮食。越王这个人脖子很长,嘴尖似鸟嘴,这种人只可以共处患难,不可以同享安乐,你为什么还不离去呢?”文种见到了信,就宣称有病,不肯上朝,有人就进谗言,说文种将要谋反,越王就赐一柄剑给文种,并告诉他说:“你教我七种计策去讨伐吴国,我只用了其中的三种,而吴国已经败亡了,还有四种仍在你那里,请你替我去追随死去的先王,让他也试试你的妙计吧!”文种就只好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