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四季养花一本通(居家生活宝典)
17227800000034

第34章 冬季花卉的科学培育花卉的冬季管理。(1)

冬季管理总则

1.保温防寒

许多喜暖怕冷的品种,一般温度在10℃左右就进入休眠状态,需放在室内过冬,而且既要避免寒风的侵袭,还要有充足的阳光与通风的环境,室温不宜低于8℃,0℃以下便受冻害。许多冬季开花的品种,随着花期的到来,生理活动十分活跃,为使它们能正常地开花及安全越冬,需要放在空气流通的室内莳养,多晒太阳,花期中温度以10~15℃为宜(不能低于5℃)。防冻保温可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1)用细竹条数根,将两端插于花盆四周边缘,使之顶部呈半圆形,其顶部应高于花卉植株10厘米,然后套上塑料袋,在花盆边沿下方将其扎紧。中午可将塑料袋取去片刻,以利空气流通。塑料罩内有水珠并流淌,说明湿度较大,如水珠呈雾状则最为适宜。

(2)将花盆放置在一个较大的空盆内,在种植盆周围的空间和盆面上放些锯末、谷糠或珍珠岩等物,再罩上塑料膜,保暖防寒效果较好。

(3)如盆栽花卉较为矮小,而家中又有大口径的玻璃瓶罐等,可用这些瓶罐将花卉植株罩严实,晴天中午将玻璃罩取下片刻,增加空气流通。

2.多晒太阳

冬天的光照强度不高,花卉却需要多加光照,以利光合作用生成有机养分,使植株的抗寒性提高;对一些冬季开花的花卉,也有利于其枝叶繁茂,花开得更大、更美。

3.严格控制水肥

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多数花卉进入休眠或半休眠期,新陈代谢极为缓慢,要求水肥极少。因此除了秋冬或旱春开花的菊花以及一些秋播的草本花卉,根据实际需要可继续浇水施肥外,一般盆花都应严格控制水肥。对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的花卉应停止施肥,盆土如果不是太干就不要浇水,尤其是放在室内较阴冷处的盆花,更要避免因浇水过多而引起烂根、落叶。冬季室温低或没有加温设备的居室,更应注意减少浇水量和浇水次数,使盆土保持适度干燥,以免烂根或受冻害。冬季浇水宜在中午前后,不要在傍晚进行,以免盆土过湿,夜晚寒冷而使根部受冻。浇花用的自来水一定要经过1~2天日晒后才能使用,因为水温与室温相差5℃以上时,很容易伤根。尤其要注意不能多施氮肥,因为冬季花卉的吸收能力不强,施过多氮肥,会伤害根系;同时,施较多氨肥,会使枝叶变嫩,抗寒、抗病能力下降,不利于越冬。

4.注意增湿防尘

大多数地区入冬后需要将盆花移入室内越冬,时间长达数月之久,由于需要取暖,容易造成空气干燥。这种干燥的环境对于性喜湿润环境的花卉生长或越冬十分不利。文竹、兰花、君子兰、米兰、山茶、龟背竹、马蹄莲等花卉如长期处于空气干燥环境下,不但外表缺乏生气,显得暗淡无光泽,而且常易发生叶子干尖、干边、叶色变黄和脱落等不良现象。增加空气湿度的常用方法如下:

(1)将盆花放在离火炉较远的地方,并注意防煤烟,同时也不宜将盆花直接放在暖气片上。

(2)经常用与室温接近的温水喷洗枝叶。喷水时要注意下列几点:一是喷水量不宜过多,以喷湿叶面为宜,以防盆土过湿造成烂根;二是喷水宜在晴天中午前后进行,若在傍晚喷水,由于夜间温度低,易使花卉受冻害;三是在喷水的同时要注意通风,让室内空气适当流通。

(3)对于一些喜空气湿度较大又较名贵的花卉,例如兰花、君子兰、白兰、杜鹃、山荼等,可用塑料薄膜罩起来,人造“小气候”,既有利于保持和增加空气湿度,又有利于防尘、防寒,使枝叶更加清新可爱。

5.防治真菌

冬季易发病都是真菌病害,如灰霉病、根腐病、疫病等,原因不外乎低温、植株抗寒性下降,所以关键要在降低湿度,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寒性方面下工夫,并以药剂防治为辅。

冬季室内养护的花卉种类

冬季温度低于0℃的地区,室内又没有取暖设施的,室内温度一般只能维持在0~5℃左右。这类家庭可培养一些稍耐低温的花卉,如肾蕨、铁线蕨、绿巨人、朱蕉、南洋衫、棕竹、洒金、桃叶珊瑚、花叶鹅掌柴、袖珍椰子、天竺葵、洋常春藤、天门冬、白花马蹄莲、橡皮树等。

室内温度如维持在8℃左右,除可培养以上花卉外,还可以培养发财树(马拉巴栗)、君子兰、香龙血树(巴西铁)、鱼尾葵、凤梨、合果芋、绿萝等。

室内温度如维持在10℃以上还可培养红掌、一品红、仙客来、瓜叶菊、鸟巢蕨、花叶万年青、变叶木、散尾葵、网纹草、花叶垂椒草、爵床、紫罗兰、报春花、蒲包花、海棠等。

上述花卉在10℃以上的环境中能正常生长,此时最好将花卉置于有光照的窗台、阳台上培养,保证充足的光照,盆土见干后浇透,不能缺水。浇水的同时应注意洒水以补充室内的空气湿度。少量施肥,并应以液态复合肥为主。

冬季常见花卉的养护

梅花

别名:红梅、干枝梅。

原产地:中国长江以南地区。

类型:观花植物。

花期:冬季或早春开放。

日照:喜阳光,宜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处生长,但不宜在风口处栽植。

温度:性喜温暖,有一定的耐寒力。

土壤: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较耐瘠薄土壤,亦能在轻碱性土中正常生长。

水分:对水分敏感,盆土长期过湿,易引起黄叶,甚至烂根落叶;但盆土长期干旱也容易造成落叶。养花要诀栽植

盆栽梅花一般每隔1~2年换1次盆。换盆时间宜在早春花后进行。换盆用土可用腐叶土4份、园土2份、河沙2份、腐熟厩肥土2份混匀配制的培养土。

施肥

梅花不喜大肥,当新梢长到约5厘米时可施1次稀薄的碎骨麻酱水,促使枝条生长健壮。放叶时肥水要充足,一般每月施1次稀薄液肥,以促进枝叶茂盛。待枝条长到20~25厘米时应节制肥水。夏末秋初施2次追肥,以促进花芽分化。每次施肥后都应注意及时浇水和松土,以保持盆土疏松,有利根系发育。

生长季节如发现因缺铁而引起叶片发黄,可结合浇水浇灌0.1%的硫酸亚铁溶液。

浇水

浇水要掌握见干见湿、不干不浇、浇就浇透的原则。雨天及时倾盆,避免积水。当新枝长到20~25厘米时须注意适当扣水,使盆土偏干,抑制新梢伸长,促进花芽分化。伏天浇水是关键,此时若浇水不足容易落叶和影响花芽形成。生长旺盛期每天浇1次水。秋凉后浇水量要逐渐减少,以利枝条充实。

温度、光照

梅花喜欢阳光充足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长期荫蔽。只有给予充足的光照,使其获得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才能取得充分的营养,因而才能生长健壮,开出既多又大的鲜艳花朵。

病虫防治

梅花容易发生的生理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涝害:梅花怕水涝,如根部积水会导致梅花烂根而死亡。因此梅花浇水要适量,同时要防止雨季盆内积水。预防涝害的措施:露地栽种梅花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盆栽宜选用疏松肥沃、透气良好的培养土,雨季注意及时排水和倾倒盆内积水,即可防止烂根。

(2)药害:在防治蚜虫、红蜘蛛、卷叶蛾等害虫时,若使用乐果、敌敌畏等农药,则易发生药害,引起叶子提前脱落:如在伏天落叶,就会影响翌春开花。所以,防治上述害虫时,宜喷洒50%辛硫磷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

(3)中毒:梅花对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光化学烟雾等抗性弱。如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栽种,长势很差,甚至死亡。因此,栽植地点宜选在空气清新处,不能栽种在具有污染源的工厂的下风方向。

整形修剪

梅花开花的特点是在1年生的新枝条上形成花芽。一般的修剪多是从幼苗开始,当幼苗长到25~30厘米高时截去顶端,萌芽后留顶端3~5个枝条作为主枝,当枝条长到20~25厘米时再行摘心,促使花芽饱满。第2年花谢后留基部2~3个芽短剪,发芽后及时剪除过密枝、重叠枝,保留枝条长到约25厘米时再行摘心,促使形成更多的花枝。修剪时应注意剪口芽的方向,一般枝条下垂的品种应留内芽;枝条直立或斜生的品种应留外芽,剪口要平。梅花的修剪很重要,如不及时进行短剪和摘心,则树形杂乱、开花少。第3年以后应根据造型的要求,每年反复修剪,则树形优美、花枝充实、着生花蕾多。

繁殖

(1)扦插法:扦插因操作比较简便,技术不太复杂,同时用扦插繁殖长大的花株可保持原品种的优良特性,所以不少艺花者喜欢采用此法。

梅花扦插的时间一般在早春或晚秋。做法是:先选1年生健壮枝条,从其中下端部位剪取12~15厘米长的枝条作为插穗(如有条件,可将接穗放入植物生长素中蘸一下,促其生根),直立插在苗床里,封上土,上面留一个芽节(2~3厘米)露在表土外面。插后浇1次透水,特别要注意遮阴,不可曝晒。最好要在床面上经常喷水,保持空气湿润,若能搭个塑料棚以保证遮阴及湿润,则可以提高成活率。若未措棚,入冬前,可在扦插苗床上盖些马粪、碎草,并盖上塑料布,以保湿保温。春季时,不可过早揭去防寒物,需到4~5月发芽后,再根据气温情况决定是否除掉塑料膜。第3年春天才可进行定株移栽。扦插的成活率与品种有关,除素白台阁梅成活率较高外,其他品种成活率一般都不很高,能达到30%的成活率就算不错了。

(2)压条法:此法操作比较简便,成活率也比较高,一般在春季进行。操作时,先选好1~2年生根茎萌条,再在压入土壤的部位割开茎皮(不可割得太深,以免伤到木质部);也可在基部用利刀环剥后进行培土压条(不可使芽苞受伤),既要注意保持伤口处的土壤湿润,又不能使土壤太潮、让明水浸入伤口。一般春季做好压条后,夏季即可生根。

花期调节

梅花花芽分化到8月份基本完成,落叶后在较低温度下花芽的生长膨大和花蕾的开放,主要取决于温度,如温度适宜,则12月就可开花。所以要想让梅花在元旦、春节时开花,只需提前10~15天将梅花移入光照较好的室内,并逐步提高温度,使温度保持在10~20℃,并向植株适当喷水,花芽很快就会膨大露色开放。开放后,应移至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否则花会很快凋谢。

如要想让梅花在“五一”节开放,应选花芽较多的盆梅置于温度0~5℃的环境,抑制其萌发,4月中旬逐步提高温度,并接受光照,就会很快开放。

如果想让梅花在国庆节开放,可选择宫粉等品种,于花后将盆梅放置背风向阳处,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新梢生长。在5月中旬逐步减少浇水,使之提前结束新梢生长。6月进行扣水,并增施磷、钾肥,以促进花芽分化。7月中下旬对盆梅逐步降温移入冷窖,保持0~5℃,且要给予一定的光照。8月底将盆梅移出,放半阴处适应一下环境,再逐步增加光照,这时花芽会迅速膨大,9月底就可开放。

腊梅

别名:香梅、黄梅花、香木、腊木等。

原产地:我国中部地区的秦岭、大巴山、武当山。

类型:观花植物。

花期:花期很长,从11月下旬开到翌年3月,盛花期是1~2月。

日照:性喜阳光,怕风,宜种在向阳避风处。

温度:耐寒,-15℃能露地安全越冬。

土壤:喜疏松、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的沙质壤土。

水分:耐旱,但忌水湿。

养花要诀

栽植

(1)地栽。腊梅地植应选背风向阳处,移植时间多在冬、春二季,苗的根部须带土团。栽植前,在定植穴内施足粪肥、厩肥或腐熟的豆饼等做基肥。施基肥后,在肥上盖上一层薄土隔开,再放苗填土。栽植后,要及时浇水并适当修剪。

(2)盆栽。盆栽腊梅,培养土应选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上盆后要及时浇透水,并放在阴棚下缓苗约一个月,再放在庭院内或阳台上阳光充足处养护。

施肥

地栽腊梅管理上可以粗放些。一般每年6~9月份,每隔20天施1次液肥(可用骨粉和饼肥泡水,充分腐熟后施用),这样可以保证枝叶、花芽发育良好。

盆栽腊梅,平时要经常追肥,以促其形成大量花苞,否则开花稀少。一般每年5~6月间每隔7天施1次腐熟的饼肥水,肥、水比可按310配合。7~8月间为腊梅花芽形成期,施肥可每隔15~20天1次,且肥水的浓度应稀一些,肥与水的配比以15为好。这样有助于花芽分化。所施肥料必须充分腐熟,不然会烂根。秋后再施1次干饼肥,以供开花时对养分的需要。入冬后要让盆土偏干一些,不再施肥,否则花期缩短。

浇水

地栽腊梅初冬前浇1次水,花谢后施1次肥,并浇1次水,平时一般不浇水,只有天气太早时可适量浇水。

盆栽腊梅浇水应掌握干透再浇水的原则,不可多浇,盆土不宜过湿;但也不可过干,过干则花开不整齐。

温度、光照

盆栽腊梅,12月份移入室内。如果室温高,元旦前即可开花;但若室温低,花期可延迟到春节前后。花后应移往阴凉处,防止过早抽新梢和叶,影响花芽分化,对来年开花不利。

病虫防治

(1)病害。腊梅在常规栽培过程中,夏季高温高湿易发生褐斑病、叶斑病等细菌病害。防治可用多菌灵500倍液喷洒。另外,还要加强日常管理,做好预防工作。

(2)虫害。侵害腊梅的有螨类、食叶和柱干类虫类。

防治方法:对蛀干类害虫可用综合防治方法,7月初孵幼虫抗药力差,可在树干蛀孔处注射90%敌百虫1000倍液,毒杀幼虫。虫口密度低的腊梅,用毒签塞虫孔。9月成虫羽化盛期,用灯光诱杀成虫。

整形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