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肾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17228700000026

第26章 肾脏病人的心理保健(7)

医学研究表明,我们喝的酒90%以上是在肝脏里面代谢的,肝脏对酒精的代谢能力很强,如果我们饮用50毫升茅台酒,也就是大约30克酒精,肝脏的代谢大约需要46小时。但是,肝脏对酒精的代谢是以损伤自己为代价的,因为在代谢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辅酶I、辅酶Ⅱ和细胞色素C,这些物质的过度消耗会导致肝细胞的坏死,逐渐使肝脏纤维化以及肝硬化。这只是饮酒对肝脏的危害,可以说对全身各个脏器都有危害。长时间的饮酒会导致贫血、血小板功能紊乱,发生各种出血;会导致胃肠吸收不良,营养缺乏导致机体对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利用率降低,维生素B6排出增加;还会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以上这些是对全身的危害,我们知道,肾脏疾病的康复需要有良好的“外周”环境,饮酒对肾脏疾病的康复不利。另外,饮酒对肾脏也有伤害,饮酒会影响机体的氮平衡,增加蛋白质的分解,增加血液中的尿素氮含量,这必然增加肾脏负担,如果是正常人问题还不是很大,但对肾脏病患者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讲,是疾病康复的“拦路虎”。

当然,少量饮酒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如可以加强机体对紫外线损伤的防护能力等,但这里的少量是少之又少,大约一天仅折合成酒精几克,一般饮酒量都不可能这么少,量很难控制,因此,肾病患者最好远离“美酒”。

重视早期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原发性)为我国城乡人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地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特别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更是给人们生活和家庭带来诸多不幸。因此,早期积极防治高血压对减轻器官受损、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的发病率国外比国内高,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变化,其发病率也呈上升势头。据调查,我国1979年大规模普查其发病率为7.8%,1991年全国30个省市调查结果为11.88%,而因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死亡率居我国疾病死亡率之首。

诊断:高血压的诊断十分容易,只要用血压计测量一下血压便知血压是否正常,或是否患有高血压病。目前,我国已采用国际卫生组织的血压判定标准,将18岁以上成人的血压按不同水平分类如表1。

表1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类别收缩压(毫米汞柱)舒张压(毫米汞柱)理想血压<;120<;80正常血压<;130<;85正常高值130~13985~891级高血压140~159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90~942级高血压160~179100~1093级高血压≥180≥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亚组:临界收缩期高血压140~149<;90。

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按两者中较高的级别分类;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服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毫米汞柱,亦应诊断为高血压。

病因: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但通过多年观察研究,目前比较公认的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年龄。统计发现40岁以上者,患高血压人数增多,比40岁以下的人高3.5倍。

②职业与环境。凡注意力高度集中,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者或工作环境刺激性大者均易患高血压。

③家庭遗传。统计发现高血压患者中50%有家族史,故认为与遗传有关。

④食盐过多。有人进行过试验,平均每人每日摄入食盐增加2克。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分别增高2.0毫米汞柱及1.2毫米汞柱。

⑤肥胖。超重者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人高2~6倍。

⑥吸烟。实验证明烟中的尼古丁对血管内皮有损伤作用,可导致血管硬化,发生高血压。

⑦如以每周至少饮酒一次为饮酒,则我国中年男性人群的饮酒率约为30%~66%,女性饮酒率约为2%~7%。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表明,男性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年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加40%。

预防:积极预防是稳定血压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就是这个道理。概括起来说,包括保持情绪稳定、控制体重、少食食盐和不要吸烟等。

治疗:患了高血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不重视,治疗不正规。有的无症状性高血压更是可怕,因为自己无感觉,从不测血压,以致发生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才来就医。有的患者服药不按时,凭自己的症状,有感觉就吃,无感觉就停,造成血压时高时低很不稳定。高血压治疗主要靠长期口服用药,随着药学的发展,新药不断涌现,目前国际公认的有5组一线抗高血压药,它们是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和受体阻滞剂。这些药可选其中一二种或联合用药,但受体阻滞剂不要与钙离子拮抗剂合用。p受体阻滞剂对稳定血压十分有益,可选用氨酰心安25毫克,每日2~3次,血压稳定后逐渐减量,以后用12.5毫克长期服用,如连续3个月血压正常可以停用。该药价格便宜,效果较好。新近出现不少长效降压药,如利压定、洛汀新等,这些药能保持较长时间的血浓度,每天只服1次,但药价较贵。对于血压过高并伴有心衰或脑部症状者应迅速降压,可选用静脉滴注酚妥拉明,待血压稳定后再给口服药维持。临界高血压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不少人正是因为未积极治疗才发展成严重高血压。还有的患者血压偶尔增高,常有某种诱发因素,如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这类患者不一定长期用药,解除诱因或短期治疗即可。建议有高血压病患者的家庭备台血压计,学会测血压,这样就可随时监测,根据血压水平随时调整用药剂量。总之要坚持预防、治疗、监测同步进行,才能保证稳定血压,身体健康。

控制血压以保护肾脏

血压的高低与肾脏病的进展有很大的关系,高血压本身可引起肾脏病,肾脏病亦常伴有高血压。在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60%以上伴有高血压;在病理类型为膜增殖性肾炎和硬化性肾炎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分别为75%和88%;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时,高血压的发生率在90%以上。故许多人都认为高血压是加重肾脏损害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几年,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以及对肾脏内血液动力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与发展,逐渐认识到与全身血压相比,肾内血压的高低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体内分泌的许多使血管收缩的物质都是肾脏分泌的,然后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引起全身血管的收缩,使血压升高,其中如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血管紧张素Ⅱ,由血管紧张素I在肾脏等转化而来,是具有强烈血管收缩作用的活性物质,但通过对肾脏局部的血管紧张素Ⅱ进行测定,发现肾内局部的血管紧张素Ⅱ较血液中高千倍,在肾脏的损伤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临床研究也证实有效地控制血压,可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控制高血压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合适的药物,坚持长期服药、定时服药,千万不可任意停药。有些患者尤其是医学保健知识较为缺乏的患者,感觉头晕、头痛就赶快服药,症状稍好转就停止,时间久了,血压得不到理想的控制,肾脏亦受到不可逆的损伤。有的患者在选用降压药物上,不是听取肾脏专科大夫的意见,而是听取广告使用药物,虽然有时选用多种药物,但配合不合理,结果血压持续上升。有些患者虽然能按医生要求服药,但生活不规律、烟酒无度,亦不能把血压控制在理想的范围。

就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而言,国内外首选的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各种各样的动物实验已经证实其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可防止。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从多种途径阻断多种因素对肾脏的损伤,而且可以保护心脏、血管等。最近的研究提示,不管肾脏病患者有无高血压的表现,都应该服用此类药物,以发挥对肾脏等器官的保护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副作用主要为夜间干咳,文献报道约有8%,但实际发生率高于此,常因干咳不能坚持正规治疗,此时可选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避免干咳的副作用。高血压的治疗临床常选用数种药物联合用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受体拈抗剂等,配合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以共同发挥作用。

乏力可能是肾炎的早期表现

临床上不少肾炎患者尤其是慢性肾炎患者是以乏力作为主症就诊,有的医生仅检查血液常规,血中血红蛋白处于正常范围或稍低,未进行其他检查,给以简单处理,数月后,症状未得到缓解,再检查。肾功能,已出现较明显的损害,失去了早期治疗的好时机。有的农村年轻患者,开始时劳动后有疲乏感,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渐疲乏明显,劳累后经过较长时间的休息得不到缓解,又恐于其他人说自己懒惰,于是更加拼命地干活,当实在难以坚持时,到医院就诊,已有严重的贫血、水肿等,有的肾功能下降很多,已处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由于未能及时治疗,贫血、高血压等难以控制,常需要采用多种药物联合用药,造成经济和健康的损失。就乏力而言,大多由贫血所致,若平素体健,劳累后有疲乏感者,休息数小时就可恢复正常;若不能恢复,或轻微劳动都难以胜任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首先进行血液、尿液的常规检查,看有无贫血,有贫血者要继续确定贫血的原因,检查尿中有无异常,检查肾功能、肝功能的状况。对于暂时未发现问题者,要注意复查,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保护肾功能。

控制高脂血症,保护肾脏功能

血浆脂质中一种或多种成分的含量超过正常高限时称为高脂血症,常表现为高脂蛋白血症。本病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以及某些环境因素(例如饮食、营养和药物等),通过未知的机制而引起的。继发性高脂血症继发于未控制的糖尿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和黏液性水肿、痛风、肾病综合症、胰腺炎、肝内外胆管梗阻,其他肝病如慢性肝炎、脂肪肝、肝肿瘤、肝糖原沉着症、酒精中毒等多种疾病。

诊断:高脂血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其中最主要的是测定血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若血胆同醇超过5.7毫摩尔/针,或甘油三脂超过1.6毫摩尔/针,诊断一般即可确立。结合血清外观、脂蛋白电泳结果以及超迷离心分析等以进一步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