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肾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17228700000036

第36章 肾脏病的中医调养。(1)

银翘活血汤

【药物组成】银花、连翘、地丁、蒲公英、白茅根、茜草各30克,赤芍15克,生地12克,丹皮10克。

加减变化:血尿明显者加紫草、小蓟各30克,生地榆15克,牛膝10克;浮肿甚者加茯苓、泽泻各15克,车前子20克;腹水加大腹皮30克,下肢肿加防己12克;蛋白尿多者加黄芪30克,草薢15克;血压高者加夏枯草30克,杜仲15克,黄芩12克。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下。

配合西药对症治疗,血压明显升高者用降压剂控制,急性左心衰竭用强心剂,水钠潴留时需限钠入量,并用速尿等利尿。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主治急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运用】本组42例,治疗后完全缓解35例(83.3%),基本缓解2例(4.8%),好转5例(11.9%)。其中蛋白尿消失率85.7%(36/42例),减少率(14.2%);红细胞尿消失率83.3%(35/42例),减少率7.14%(3/42例)。

【经验体会】急性肾炎多发生在呼吸道感染及脓皮病后,属中医“风水”范畴。本方清热解毒药控制体内感染灶,祛除病邪,彻底消灭抗原,同时能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抑制非特异性炎症。凉血活血的丹皮、茜草等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有利于肾小球病变恢复。实验证明,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中药对急性肾炎的急性期及恢复期余热未尽,红细胞尿明显者疗效较好,对恢复期余热已消,仍有少量蛋白尿时应减少清热解毒药味,适当增加益气健脾药,对消除少量蛋白尿有利。

黄芪康肾汤

【药物组成】黄芪30克,白茅根25克,生地、黄柏、知母各20克,当归、白术、茯苓、地龙各15克,川芎、防己各10克。

加减变化:感染明显者加大黄柏、知母用量至30克,血尿重者重用白茅根、生地至30克,蛋白尿明显加黄芪40克,地龙15克,经治疗血压下降者加黄芪40克,夏枯草30克。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下。疗程15~35天。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扶正固本。主治急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运用】本组68例急性肾炎患者中,浮肿56例,高血压51例,镜下血尿66例,管型尿33例。治疗后痊愈52例(76.5%),好转15例(22.0%);无效1例(1.5%),总有效率98.5%。治疗后浮肿消退时间4.5±2.45天(M±SD,下同);尿蛋白转阴时间为10.56±4.38天,血尿消失时间为8.27±2.65天。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经验体会】急性肾炎多因正气内虚,湿热蕴结所致。本方既能清热利湿,驱邪以治标,又能补肾养血,扶正以固本,达到标本兼顾的治疗目的。经68例的治疗观察,疗效显著。部分病人1年后的随访证明,远期疗效肯定。方中知母、黄柏抗菌消炎;茯苓、防己、白茅根利尿消肿、降低血管通透性;当归、川芎、黄芪、白术利尿降血压、改善微循环;地龙解痉、抗变态反应。但全方的作用机理尚须深入探讨。

双参肾炎汤

【药物组成】党参、丹参、赤芍、枸杞子、桑皮、茯苓各15克,黄芩、夏枯草、蒲公英、鲜茅根、车前子各20克。

西药:山莨菪碱、消炎痛。

【治疗方法】上药每日1剂(小儿减量),煎成300ml,分2~3次餐前温服。同时配合服用山莨菪碱,成人每次10~20m克,每日3次,餐后服。消炎痛成人每次服50m克,每日3次,餐后服。

对照一组:消炎痛(剂量同上)和潘生丁(成人每次服40毫克,1日3次)。

对照二组:消炎痛和山莨菪碱(剂量及治法同上)。

上三组均以治疗4周为l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渗湿,补气健脾。主治急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运用】治疗组48例,显效31例(64.6%),有效11例(22.9%),无效6例(12.5%)。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值均<;0.01)。治疗组中以急性肾炎疗效最好,显效者占92.2%。治疗组对改善蛋白尿和管型尿的疗效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值均<;0.01),对改善血尿和降低尿素氮的疗效,治疗组也高于两对照组。

在治疗组48例中,有12例(25%)出现腹痛等副反应,但均较轻微。而在两对照组各12例中,分别有8例(66.7%)和7例(58.3%)出现腹痛等副反应,个别病例副反应较重。表明中西药联合治疗较为安全、可靠。

【经验体会】肾炎汤中赤芍清热凉血,丹参活血化瘀。动物实验表明,丹参可降低血液的黏滞性,消除和防止毛细血管内凝血之形成;黄芩清热解毒排毒。车前子与茯苓渗湿利水,两药相伍,既可增加尿量,促进尿素氮、氯化钠、钾及尿酸的排泄,又具有利小便不伤元气的功效,二者与黄芩合用可加强利尿作用。夏枯草、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明目、利尿降压;桑皮疏风清热,消肿利尿;鲜茅根凉血解毒,并可减少、消除尿中的红细胞,促进肾功能恢复;党参、枸杞补气健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可起扶正祛邪之功。

新近研究发现,大多数肾炎病人都有外周微血管的改变,表现为血管襻形态的异常及微循环血流量降低。推测肾微循环亦有类似病理改变。本法中的山莨菪碱可协同丹参等中药,改善肾脏微循环灌流,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并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及补体含量;消炎痛能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对蛋白质的通透性以及抑制肾小球内的血凝现象,从而使蛋白尿消失或减少,肾功能改善。但消炎痛的降蛋白尿作用短暂,停药后可复发,而本疗法中西药合用则无此缺陷。对获显效的31例病人作6个月~3年的追访表明,本疗法近期疗效稳定。对于对照一组无效的7例病人,经用本法治疗4周,结果显效3例,有效2例,似可说明,本法的疗效不是西药的单一作用,也不是偶然巧合,而是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总体作用。

复方车前汤

【药物组成】车前子、地肤子、石韦、黄柏各15克,玉米须、冬瓜皮各20克,瞿麦12克,蝉蜕10克。

加减变化:病势较急,车前子、地肤子可增至20克;血尿明显,瞿麦加至20克;尿中自细胞较多加银花、连翘各15克,黄柏至20克;管型较多加石韦至20克。

【治疗方法】每日1剂,冷水浸泡半小时后煎煮,取汁,分2次早晚温服。

【功效主治】利尿消肿,清热通络。主治急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运用】本组40例,肉眼血尿16例,水肿6例,高血压4例,大量蛋白尿3例。体温39℃以下13例,40℃以上27例。治疗后痊愈31例(77.5%);好转8例(20.2%);无效1例(2.3%),总有效率90.7%。

【经验体会】急性肾炎患者多有水肿、大量蛋白尿、肉眼血尿等症,故利尿消肿。清热解毒,活血凉血使浊阴排出体外,精华得以储藏是治疗的关键所在。复方车前子汤以车前子、地肤子、石韦、玉米须、冬瓜皮等甘淡健脾利尿之品为主,祛邪而不伤正。加黄柏、瞿麦、蝉蜕等清热通淋活络,使肾之开合功能恢复,疾病得以全愈。

昆草茅根汤

【药物组成】昆草、土茯苓各20克,白茅根、金银花、连翘各15克,生地、泽泻、黄柏各10克。

加减变化:湿热型患者加射干、板蓝根、车前子、猪苓各15克;风水型加麻黄、杏仁、桑白皮、黄芩各10~15克;脾气虚者加党参、白术、山药、芡实、茯苓各15~24克;肾虚者加金樱子、女贞子、菟丝子、补骨脂各15克;蛋白长期不消失,采用脾肾双补法,加用黄芪、党参、芡实、金樱子、山萸肉各10~15克。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下。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利湿。主治小儿急性肾炎。

【临床运用】本组42例小儿急性肾炎,查小便均有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15例有颗粒管形。根据“吉林省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42例中治愈15例,显效10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

【经验体会】近年来,临床医学对急性肾炎之发病又有新的认识和研究。他们认为外感邪毒是引起病变的重要因素,因而清热解毒利湿之法是治疗急性肾炎初期的关键,故本方采用了土茯苓、连翘、金银花、泽泻等品。同时,争性肾炎期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毛细血管痉挛及微血栓形成,加入活血化瘀之品,能明显缩短疗程。而病程较长,单纯加用活血之品效果不佳,同时给以脾肾双补,往往收到明显效果。

商陆麻黄汤

【药物组成】麻黄1.5~3克,商陆3~6克,茯苓皮、赤小豆各10克,泽泻6克。

加减变化:发热加荆芥、连翘;扁桃体肿大加牛蒡子、板蓝根;皮肤疮毒加紫地丁、蒲公英;尿血加生地、小蓟。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宣肺利水,健脾理气。主治小儿急性肾炎。

【临床运用】本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最小19月,最大11岁),治愈(症状消失尿检正常)62例,占91.3%;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尿蛋白±)5例,占7.3%;无效1例,占1.4%。总有效率为98.6%。治愈时间最短为8天,最长为24天,平均治愈天数9.6天。

【经验体会】本方麻黄宣散肺气,发汗解表,以去在表之水气;茯苓皮、赤小豆健脾化湿,协同商陆、泽泻以助宣肺利水消肿用之小儿急性肾炎,共获良效。

活血抗敏汤

【药物组成】益母草50克,丹参15克,僵虫、地龙、蝉衣各10克,石韦、地肤子、车前子、白茅根、二花各20克,甘草5克。

加减变化:发热加柴胡15~30克,黄芩12克;血压高加黄芩、草决明10~15克;肉眼血尿或镜检红细胞加大蓟、小蓟各10克。

【治疗方法】水煎服,日服1剂。剂量随年龄及病情调整,5周为1疗程。

【功效主治】活血通络,祛风抗敏。主治小儿急性肾炎。

【临床运用】本组小儿急性肾炎54例,均有蛋白尿,其中有管型尿者18例。服药1个疗程,治愈(每周化验尿常规1次,连续3次正常,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者)50例,无效4例,治愈率92.5%。

【经验体会】急性肾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肾脏络瘀。正如《血证论》所指出的“瘀血化水,亦发水肿”。但肾络初滞,络易通而邪易去。故该方首选益母草、丹参以行血消水,伍以解痉、祛风、抗敏作用的蝉衣、地龙、僵虫等虫类药物增强行血利水作用,石韦、地肤子等清热利尿之品,使邪有去路并改善膀胱气化功能获得满意疗效。此外,笔者认为益母草用于治疗急性肾炎,剂量以50克左右为妥。

肾复康胶囊

【药物组成】土茯苓、生槐花、生茅根、益母草、藿香各适量。

【治疗方法】将上药提炼精制成胶囊,每粒0.3克,每服10粒,于食前或食后30分钟温开水送服。1月为1疗程。

【功效主治】解毒祛湿,活血化瘀。主治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临床运用】本组333例,急性肾炎178例,慢性肾炎急性发作157例。均有尿少、浮肿、血尿或腰痛等;有蛋白尿或血尿;肾功能正常或减退。经治临床痊愈(症状消失,尿常规等化验恢复正常)176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尿常规等化验显著好转)71例;有效(主要症状减轻,化验检查有好转)60例;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或病情加重)26例。总有效率为92.19%。

【经验体会】本方是经验方,胶囊由长春中医学院肾复康研制组精制而成,一般用于风邪客表,水湿不化,湿热不化、秽浊独胃、肝胆实火、风湿客表、膀胱湿热、脾虚湿盛等八个证候。本品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不但疗效满意,而且对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

清肾系列方

【药物组成】①急性期方:益母草、茅根各30克,地丁草、板蓝根各12克,野菊花9克,生甘草4.5克。

②恢复期方:生地、大蓟、小蓟、生地榆各9克,藕节15克,炙甘草4.5克,茅根30克。

加减变化:有感冒加荆芥、防风各9克;血尿明显加琥珀屑1~1.5克或三七粉1.5~3克;浮肿、尿少加猪苓、茯苓各9~12克,车前子10~12克(包煎);血压高加夏枯草、钩藤(后下)各9克;气虚加党参12克。

【治疗方法】以上中药每日1剂,水煎服,疗程平均3月。除中药外,尚加用普鲁卡因青霉素40万U,每日1次,疗程7~10天;少数病例加用利血平0.25毫克,1日2~3片或复降片1片,1日2~3次。

【功效主治】主治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其中急性期方以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消肿为主,于急性期应用;恢复期方重在滋阴凉血止血,兼以利尿,于恢复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