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肾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17228700000037

第37章 肾脏病的中医调养。(2)

【临床运用】随机将125例病儿分成中西医结合组(即用中药加西药)67例、西药组(给予普鲁卡因青霉素及西药对症处理,疗程两组相同)58例。年龄最小2.5岁,学龄儿童为多;病程均在2周以内;发病诱因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淋巴结炎、皮肤感染等。结果:痊愈,中西医结合组59例,对照组40例;好转,中西医结合组8例,对照组18例。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x2=6.893,P<;0.01,表明中西医结合组疗效较好。其中浮肿消退时间中西医结合组为4.6±2.1天,对照组4.9±2.3天(两组比较P>;0.05);血压恢复正常分别为4.3±1.9、4.1±2.1(P>;0.05)。

【经验体会】一般认为,慢性肾炎常有瘀血存在而应采用活血化瘀,然本文作者认为急性肾炎亦存在有瘀血,故治疗亦应注重活血化瘀而选用益母草、茅根活血化瘀;而恢复期则以凉血滋阴止血为主,标本兼顾。且治疗时间比较长,以求彻底治愈。故临床远期疗效比较好。

黄芪益母草汤

【药物组成】黄芪18克,益母草、生地、白茅根各12克,黄柏、小蓟、茯苓、白术、泽泻、滑石各9克。

加减变化:因于疮疡者加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因于风寒感冒者加荆芥、防风、桔梗;因于扁桃腺炎者加金银花、黄芩、牛蒡子。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

【功效主治】补气活血,清热利尿。主治小儿急性肾炎。

【临床运用】本组104例,年龄3~12岁。临床表现均为眼睑、头面浮肿,尿少,血尿等。检查尿中有蛋白,红、白细胞及管型。部分病例可见下肢水肿、腹水,发热等。经治104例全部治愈。一般1~2疗程。少数小儿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复发者,继续服用上方,效果仍然满意。

【经验体会】本病发病前常有感冒、扁桃腺炎、疮疡等毒邪感染病史。多表现为浮肿、精神委靡、尿少、血尿、纳差等症。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活血化瘀治疗本病,能显著提高疗效,故拟黄芪益母草汤。方中黄芪、白术、茯苓补气健中,正气盛,中州健,则水肿、尿蛋白容易消退;生地、白茅根、小蓟凉血止血,茅根兼具利尿之功,且利尿而不伤正;黄柏、泽泻、滑石清热利尿;益母草重用,既能清血热,解热毒,又可利水道,消水肿。

益气活血汤

【药物组成】黄芪、益母草、白茅根各30克,党参20克,茯苓、泽泻、生地各15克,丹皮10克,枣皮5克。

加减变化:全身中度以上水肿者加黑丑、车前子;脘腹胀闷、纳呆者加白术、苡仁;伴高血压者加牛膝;尿蛋白经久不消者加芡实、金樱子、蝉蜕;血尿者加重生地、茅根用量;兼盗汗、五心烦热者加熟地、银柴胡;形寒肢冷者加附片、菟丝子、去生地、丹皮;兼咽喉肿痛者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

【治疗方法】上药水煎2次分服,每日1剂或2日1剂。

【功效主治】本方益气活血,主治慢性肾炎。

【临床运用】本组慢性肾炎45例,经上方治疗后,完全缓解21例,占46.6%;基本缓解者13例,占28.9%;好转者7例,占15.6%,总有效率91.1%。

【经验体会】慢性肾炎的主要表现是水肿。水湿为阴邪,易阻塞气机,伤人阳气,久则阳虚寒盛,寒湿凝滞,则气血流通不畅,导致气血瘀滞。可见气虚血瘀是慢性肾炎病理变化的重要环节。现代医学认为,肾炎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平衡失调有关,而益气药物大多有免疫和促进调节的作用。活血化瘀药能扩张血管,有改善肾血流量,保护肾脏,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旨在增强机体免疫机制,提高机体抵抗力,恢复肺、脾、肾三脏的生理功能,促使和维持体内水液的正常运行,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补肺养阴汤

【药物组成】太子参、黄精、玄参各30克,麦冬、茯苓各12克,生地、丹皮各10克,山药、泽泻各15克,百合20克,甘草6克。

加减变化:气虚重者加黄芩、自术;咽痛加射干、板蓝根;低热加青蒿、鳖甲、地骨皮、功劳叶;血尿加小蓟、荠菜花、六月雪;浮肿明显加黄芪、陈葫芦;尿少加沙参、车前子。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3个月以上。

【功效主治】保肺气滋其化源。主治慢性肾炎。

【临床运用】本组100例慢性肾炎,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18~67岁。病程均在1年以上。治疗前尿蛋白在+++以上者52例,++以上者44例,+者14例。均见气短乏力,咽红口干或咽痛,疲劳,腰酸,或伴低热,浮肿,易汗,唇舌红,苔薄少,脉细数等症。经治(按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制定的《慢性肾炎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定标准》评定)完全缓解20例(占18.2%),基本缓解31例(占28.2%),部分缓解48例(占43.6%),无效11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

【经验体会】凡水液代谢异常涉及到肺的,均可以从肺论治。慢性肾炎水肿不著,但迁延日久不愈,肺虚气阴耗伤者,可用养阴补肺法。这是为了保肺气滋其化源,使水之上源不枯,水之下流得通,此亦是金生水之理。动物实验亦得到部分验证,补气养阴法包含补肺肾和补脾肾两方面。补肺养阴汤对慢性肾炎正虚为主,而夹邪不重的患者取得一定疗效。但如夹邪较重,如夹瘀、夹湿、夹毒较显者,则应攻补兼施,在扶正的基础上加强祛邪,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祛风抗敏汤

【药物组成】荆芥、苏叶、连翘各10克,银花藤20克,乌梅15克,防风、麻黄、甘草各6克,红枣5枚。

加减变化:风寒入侵者去银花藤、连翘、黄芩;外感风热者去苏叶、荆芥、防风、麻黄,加大青叶、板蓝根、蝉衣各10~15克;湿毒侵淫者加黄柏、薏苡仁、苍术、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10~15克;气阴两虚者加太子参、党参、北沙参、黄精各15克;血瘀者加桃仁、红花、丹皮、丹参、益母草、泽兰各10~15克;脾胃虚弱者加淮山药、山楂、谷麦芽各15克。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早、晚饭后服。1月为1个疗程。

同时配合西药对症及支持治疗。

【功效主治】祛风抗敏,扶正祛邪。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运用】5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病程最长30年,最短9天(急性发病天数),治疗后完全缓解(症状和体征消失,BUN、Cr正常,两次尿蛋白定性-~±,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0.25克)19例(35.19%);基本缓解(症状与体征消失,肾功能正常或明显改善,两次尿蛋白定性±~+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5克)34例(62.96%);无效(症状无改善,实验室检查变化不大或加重者)1例(1.89%),总有效率90.15%。

【经验体会】根据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清除抗原及免疫复合体,中和血管活性物质是阻断病理环节的根本治疗措施。这些抗原及复合体均属于风邪疫毒。祛风抗敏汤中荆芥、麻黄、甘草、黄芩、连翘等均有抗病毒、消炎抗敏,消除复合体等多种作用;配合健脾益气补肾中药,可提高T细胞功能,改善免疫功能。须注意的是祛风抗敏汤多为苦寒之品,用量宜小或辅以温肾健脾之品,以获良效。

益肾祛瘀汤

【药物组成】黄芪15克,锁阳12克,蝉蜕10克,木香9克,泽兰、山药各18克,全蝎2.5克。

加减变化:脾气虚弱,湿浊困顿型加白术12克,苍术、厚朴各10克;脾肾气虚,水气泛滥型加白术10克,党参15克,生姜三片,桂支6克,兼脾肾阳气不足,寒水停聚,伴胸水、腹水、形寒肢冷者加白术、制附片各10克,桂支6克,生姜三片,淫羊藿18克;气阴两虚,肝阳偏亢型加龟板、夏枯草各18克,白芍15克,生地12克。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3月为1疗程。

【功效主治】温补脾肾,行气活血利水。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运用】本组47例,男性35例,女12例。年龄3~55岁。病程1~5年。均屡用中西药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者,均有腰痛、浮肿、尿少、尿频等体征。尿常规检查:蛋白多维持在一个+以上,并有红细胞或颗粒管型等。经治疗后,结果完全缓解(主症、体征消失,肾功能、血沉、血液化验正常,停药剧烈运动未复发,追综半年至1年)23例;基本缓解(症状、体征消失,肾功能、血液化验正常,尿蛋白±),尿沉渣阴性,观察3~6个月,运动后不复发)11例;好转(临床表现或肾功能有明显改善,未达治愈标准)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98%。

【经验体会】本病形成的机理为脾肾气虚,三焦决渎失职,水溢肌肤发为水肿;脾肾虚损,固摄无权致精微下泄,形成蛋白尿;久病气阴两虚,阴虚阳盛而见眩晕、头痛、高血压;同时气虚易血滞,脾虚易生湿,血瘀气亦滞,湿凝则水停,气血水相互裹结,阻滞肾络。本方中用黄芪补中益气为主药,辅以锁阳温补。肾气,山药补脾固精,合用补益脾肾之气;以蝉蜕、木香、泽兰祛风、行气、活血、利水、稍佐擅长搜风活络的全蝎引诸药入肾络,促进肾络中气血运行。全方滋补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虚实兼顾,使脾肾正气恢复,三焦决渎通畅,气血调和,水随气化而病愈。

清心莲子饮

【药物组成】黄芩、地骨皮各20克,麦冬、车前子、柴胡、莲子、茯苓各15克,甘草5克,黄芪、党参各50克。

加减变化:兼有咽干咽痛者,党参、黄芪减至15~20克,加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各50克,连翘20克;兼有浮肿者,去甘草,加益母草30克,白茅根、冬瓜皮各50克;腰酸膝软者,加杜仲、女贞子各20克,山萸肉15克,旱莲草50克;尿中红细胞增多者,加蒲黄炭20克,坤草50克,仙鹤草30克,阿胶15克;尿中白细胞增多者,加篇蓄、瞿麦各20克,蒲公英50克,紫花地丁30克。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固本,清热利水。主治慢性肾炎肾病型(无水肿期)。

【临床运用】本组86例,病程最短者9个月,最长者8年。治疗前大都存在高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胆固醇升高等。用清心莲子饮加减治疗后,结果: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明显升高,血胆固醇、尿素氮(BUN)明显下降。临床完全缓解30例,基本缓解22例,部分缓解15例,无变化19例。

【经验体会】经临床观察,本方对于慢性肾炎肾病型具有改善肾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等方面的作用。

肾炎系列方

【药物组成】①肾炎散:穿山甲、海藻、乌梢蛇、僵蚕、龟板各3克,琥珀、血竭、海马各1克。

②肾炎合剂:白术15~60克,黄芪20~60克,太子参、山药各20克;毛冬青30~60克,益母草30~90克,皂角刺、石韦、连翘各15克,干蟾蜍皮3~5克。

【治疗方法】①肾炎散为成人1日量,共碾细末,装空心胶囊,分3次服用,儿童酌减。②肾炎汤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用,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酌情加减。

【功效主治】补脾益肾,活血化瘀。主治慢性肾炎。

【临床运用】本组176例慢性肾炎患者,用肾炎散治疗后,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肾功能恢复正常)106例,占60.2%;基本缓解(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尿常规、肾功能显著好转)38例,占21.6%;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减轻,尿常规、肾功能改善)19例,占10.8%;无效(症状无缓解)13例,占7.4%。总有效率92.6%。

【经验体会】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炎是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伴反复感染和高凝状态,肾炎合剂根据其病理特点,用海马、黄芪、白术、山药、太子参补益脾肾,增强机体抵抗力;穿山甲、毛冬青、海藻、皂角刺、益母草、琥珀、血竭活血化瘀,调整肾脏血液循环;连翘、僵吞、乌梢蛇、干蟾蜍皮清热解毒、祛风抗过敏,抑制免疫反应,龟板滋阴补肾,以防诸多虫类走窜药物伤阴。全方共奏补脾益肾,活血化瘀,清热祛风,改善肾功能之功。

肾炎I号丸

【药物组成】黄芪、党参、枸杞子、五加皮各30克,茯苓50克,白术、车前子、芡实各20克,金樱子、白芍、生地各15克,附子、肉桂、木香各10克,葶苈子7克。

【治疗方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次2丸,每日3次口服,温开水送下,30天为1个疗程。若病情较重,浮肿明显者,改用汤剂,待浮肿消退后再用丸剂,1~2个疗程结束后,再行复查,判定疗效。

【功效主治】温肾健脾,化气行水。主治慢性肾炎。

【临床运用】本组32例(慢性肾炎普通型18例,肾病者10例,肾性高血压者4例),治疗后完全缓解10例(31%),基本缓解6例(18%),好转12例(38%),无效4例(13%),总有效率为87%。其中有10例治前24小时尿量平均为500~600ml,用药1周后,尿量既达到1500~2000ml,用药2周,浮肿基本消退;20例患者治前面色,治疗后17例恢复正常,3例改善。其中1例治前血红蛋白5.5克%,治后恢复到1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