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17232600000014

第14章 中老年人健康运动常识(2)

人与人之间有年龄、性别、遗传以及运动基础、运动习惯等一系列因素的差异,因而每一个人的运动能力都不同。所以中老年人运动:一是要因人而异,二是要符合中老年人的生理、解剖特点,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造成的伤害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当时就会产生的即时运动性损伤,如疼痛;另一种是对心脏等部位造成的潜在性伤害。所以中老年人健身应以安全、健康为原则,在健身过程中了解中老年人运动的宜与忌。

1.应防运动损伤

中老年人运动不宜做急剧的低头、弯腰、踢腿、大甩臂、跳跃等动作。急剧的低头、弯腰、头颈环绕以及跳跃动作,对身体肥胖、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内脏下垂和慢性腰痛者更不适宜。生活中常可见到有的中老年人因运动时急剧地低头、弯腰,造成了运动损伤。特别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如果完成一个突然的不习惯的动作时,最容易引起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

2.忌运动强度过大

为了延缓肌肉的衰老过程,老年人应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但不要进行强度过大的练习,不要做跳跃等震动较大的活动,以防止发生骨折等损伤。在进行力量型运动练习时,切不可进行大负荷运动,这样不仅对发展肌肉力量不利,而且容易造成肌肉损伤。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小负荷练习就足以提高运动系统的功能。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突然进行任何不习惯的动作或长时间过多地重复任何一种动作,都是不利于健康的。

3.忌从事竞技运动

中老年人不宜从事竞技运动,因其可造成血管的紧张度增高,血压升高,心肌缺血,以及其他器官的损害。因此,缺乏运动锻炼基础的中老年人,最好不要参加竞技运动。特别是某些人的心血管系统早已发生微小的病理变化,只是尚未察觉,当感觉到的时候,心血管的病变已经有一定的严重性,而竞技运动往往可以诱发这类疾病的发生。

6.运动后恢复的3个不要

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运动后的保健是科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掌握并了解运动后的一些保健须知,才能做到科学强身,加快体力恢复。运动后有多种保健方式与方法,掌握这些方式方法,是您健康的必要保证。

1.不要立即坐地休息

有些中老年人进行运动锻炼后习惯于坐在地上,或是直接躺下来休息,认为这样可以加速疲劳的消除。其实,这样不仅不能尽快地恢复身体功能,而且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人体在进行运动时,心血管功能活动加强,骨骼肌等外周毛细血管开放,骨骼肌血流量增加,以适应身体功能的需要;而运动时骨骼肌的节律性收缩,又可以对血管产生挤压作用,促进静脉血回流。当人体在停止运动后,如果停下来不动,或是坐下来休息,静脉血管失去了骨骼肌的节律性收缩作用,血液会由于受重力作用滞留在下肢静脉血管中,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造成一时性脑缺血,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会造成休克。因此,对于中老年运动锻炼者来说,运动锻炼后应做一些放松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头晕等症状的发生,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尽快消除疲劳,提高锻炼效果。

2.不要忽视放松活动

①中老年人在任何形式的运动后都应该做一些放松跑、放松走等形式的下肢运动,促进下肢静脉血的回流,防止运动锻炼后心输出量的过度下降。

②中老年人可通过“转移性活动”加速疲劳的消除。所谓转移性活动是指在下肢活动后,进行上肢放松性活动,右臂活动后做左臂的放松活动,通过这种积极性休息使身体功能尽快恢复。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转移性活动确实可起到加速疲劳消除的作用。

③中老年人放松活动的量不要过大,否则又会引起新的疲劳。在进行放松活动时,应当有一种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的感觉。如果运动锻炼本身的运动量不大,如散步等,就没有必要进行放松活动。

④中老年人进行较大强度的运动锻炼后,应当进行全身性放松活动。必要时,锻炼者之间可进行相互间的放松活动。

3.不要即刻进食

运动时胃肠道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消化能力下降,这种作用要在运动结束后逐渐恢复。如果在运动后立即进食,由于胃肠的血流减少,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进入胃内的食物无法及时消化吸收,留在胃中容易牵拉胃黏膜造成胃痉挛。所以运动后忌即刻进食。

7.运动过度的多种身体信号

运动过度的意思就是运动迫使身体过度劳累。如果肌肉与关节感到疲劳酸痛,便无法正常发挥功能。因此持续性的运动过度,会使身体面临更大的受伤风险。时间一久,过度的运动还会削弱免疫系统。

前胸大汗,如伴有心慌、气短,那就有可能是运动过度、心脏受到影响的信号,应立即停止剧烈运动。头晕心慌,眼前发黑是心、脑供血不良的信号,应立即停止运动,坐下休息,降低头部位置,以保证脑部供血。恶心呕吐是运动过度的先兆,应停止运动。腰酸尿多,尤其是夜尿多,是肾虚的表现,应减少运动量。神疲无力要考虑肝脏受损,中医认为,肝为“罢极之本”,有肝病的人应减少运动量。喘息气粗是肺受损的信号,因为肺主气、司呼吸,肺气受损则气粗,肺气虚则喘息无制。四肢无力是脾受损的信号,因为脾主四肢肌肉,如伴有胃胀不食就更应减少运动量。神情抑郁是肝胆受损的信号,肝胆素虚的人,受损则肝气不能到达。失眠多梦是心阴受损的信号,必须减少运动量。遗精带下是肾阴受损的信号,因为肾司二阴,运动过度则可能出现肾虚不固而遗精带下的现象,应调整运动量。

8.运动要动静交替

只静养不动是错误的,只运动不知道好好休息就更不对。正确的养生方法应该是动静相兼,刚柔相济,亦动亦静,缺一不可。东方养生在动养和静养方面都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足够我们汲取。偏于动养还是偏于静养,应因人而异。动则生阳,阳虚者应以动养为主,但不可过于剧烈;静则生阴,阴虚者应以静养为主,但也必须配合动养。总的说来,腹围不大、血脂不高、胆固醇不高,没有这方面遗传基因的人,可以静养为主、动养为辅:反之,腹围大、血脂高、胆固醇高,有这方面遗传的人,就应以动养为主、静养为辅。

9.步行健身可采用2种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最好的运动是步行。”因为人是直立行走的,人类的生理与解剖结构最适合步行。最新科学研究表明,适当有效的步行可以明显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防止冠心病。步行是健身抗衰老的法宝,是唯一能坚持一生的有效锻炼方法,是一种最安全、最柔和的锻炼方式、,步行锻炼有利于精神放松,减少焦虑和压抑的情绪,提高身体免疫力;步行锻炼能使人的心血管系统保持良好的功能,有益于预防或减轻肥胖;步行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食欲,有利睡眠;步行锻炼还有利于防治关节炎。步行的运动量不大,宜于大多数老年人实行当然步行还要适度,以不疲劳为度。

1变速行走法

按一定速度行走,可促进下肢和腹部肌肉有节律地舒缩,双臂的摆动也有助于增加肺的通气量,使肺功能得到加强。每日步行路程为1000~2000米(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而定),行走时须变换速度,如先采用中速或快速走30秒至1分钟,后缓步走2分钟,交替进行。行走时要尽量挺直胸部,配合呼吸锻炼,一般走4步一吸气,走6步一呼气。每天可行走1~2次,早晚进行最好,如果早上有雾则不宜进行晨练。

2.匀速行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