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17232600000015

第15章 中老年人健康运动常识(3)

即每天应坚持行走1500~3000米的路程,行走速度保持均匀而适中,并且不问断地走完全程。可根据体力逐步增加行走路程,每次走完以略感觉疲劳为度。长距离行走主要是训练耐力,有助增强肺活量。此法比较适合于老年体弱者,但须长期坚持(1年或以上)方能取得明显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行走时如出现明显头昏、眼花、胸痛等不适症状时,要暂停锻炼。呼吸道感染或合并心衰的老人,不宜采用以上方法锻炼。

10.增进健康要注重慢跑

慢跑是一种方便灵活的锻炼方法,老幼皆宜,已渐渐成为人们健身防病的手段之一。跑步能促进代谢,控制体重,而控制体重是保持健康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跑步能促进新陈代谢,消耗大量血糖,减少脂肪存积,故坚持跑步是养生和防治肥胖病的一个有效“药方”。跑步能改善脂质代谢。血清胆固醇脂质过高者,经跑步锻炼后,血脂可下降,从而有助于防治血管硬化。跑步能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生命在于运动,经常锻炼,身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慢跑应该严格掌握运动量,决定运动量的因素有距离、速度、持续时间、间歇时间、每天练习次数、每周练习天数等。体弱者开始慢跑时可以先从50米开始,然后逐渐增至100米、150米、200米。速度一般为100米/40秒~100米/30秒。慢跑的次数:短距离慢跑练习可每天1次或隔天1次,年龄稍大的可每隔2~3天跑1次,每次20~30分钟。跑步时脚步最好能配合自己的呼吸,以自然舒畅为宜。跑步时,两臂以前后并稍向外摆动比较舒适,上半身稍向前倾,尽量放松全身肌肉,一般以脚尖先着地为好。

11.练健身球能增进健康

健身球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器械。其操作方法是将一副铁球置于掌首,用五指拨动,使之依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中医认为本项运动能调和气血,舒筋健骨,强壮内脏,健脑益智。因为人体五指之上布有许多穴位,是几条经络的起止点,而经络则是联系人脑神经和五脏六腑的纽带。常练习者,即可通过这些穴位和经络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此外,由于铁球与手掌皮肤的频繁摩擦,也会因静电及热效应的产生,起到增进血液循环、治疗周身多部位疾病的作用。老年人经常坚持练习健身球,对偏瘫后遗症、颈椎病、肩周炎、冠心病、手指功能障碍等疾病,均有较好的防治疗效。

12.健康甩手的方法和3种姿势

甩手是一种十分简易的锻炼方法,对于中老年人、体弱者特别适宜。它有利于活跃人体生理功能,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甩手能防病强身,治疗慢性病症,如咳嗽、胃肠慢性病、眩晕、失眠等。

1.甩手的方法

站立姿势,双腿站直,全身肌肉尽量放松,两肩两臂自然下垂,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肩沉松,掌心向内,眼平视前方。按上述姿势站立,全身松静1~2分钟后,双臂开始前摆(勿向上甩),以拇指不超过脐部为度(即与身体成45度),返回来,以小指外缘不超过臂部为限或再向后甩。如此来回摆动。

2.甩手时手的姿势

甩手时手的姿势大致有3种

①双手向前摆,摆至前臂与躯体成45度角左右收回,收回时不超过躯体的轴线。

②摆回时又向后方甩去,与躯体成45度角。

③是两手手心都朝前方,同时向前甩,又同时收回,连续甩动,就像钟摆那样,其速度大约为每一个来回2秒左右,即大约每分钟甩30次。

13.中老年人可爬楼梯锻炼

中年人一般工作较忙,很难抽出时间安排锻炼,但中年人上班时可以选择爬楼梯。爬楼梯和爬山相似,不但可锻炼身体,而且有助于减肥,的确是好办法。有人调查证实,一星期登5000级楼梯者死亡率比不运动者低1/3。爬楼梯的能量消耗比静坐多10倍,比散步多3倍,比步行多1.7倍,比打乒乓球多1.3倍,比打网球多1..5倍,比骑自行车多1.5倍。跑2~3次6层楼梯相当于跑800~1500米的运动量。上、下楼梯还是一种全身运动,运动时下肢肌肉、骨、关节、韧带都能得到较多的锻炼,使肌肉发达,关节灵活,同时使神经系统的反应更灵敏,可使全身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血脂代谢,避免动脉硬化的发生,并使心脏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

14.中老年人宜练退步走

退步走疗法是以连续向后退步为主要动作,治疗疾病和健身的一种方法。因为退步走是人体的一种反向运动,所以消耗能量比散步和慢跑多,对腰臀、腿部肌肉的锻炼效果明显。人身体的躯干部分是略为向前屈的,倒走则正好相反,这样就使腿、臀、腰得到功能性锻炼。腰部病患者,大多是腰肌、臀肌,特别是外旋肌发生劳损所致。而倒走时,每当足跟提起向后迈步时,由于骨盆倾斜方向和向前走正好相反,这样就可使受伤的肌肉得到充分休息,起到康复和保健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退步走疗法为健身疗法,收效较慢,故患者不能心急,只要长期坚持,可收良效。此法可与其他疗法同时进行,如推拿、药疗等,以增强疗效。退步走健身法,不可在公路上进行,以免发生事故。在公园或树林进行锻炼,一定要注意周围的树、石头,以免,跌倒或撞伤。

15.不同人群运动时问的科学选择

中国人自古就有“闻鸡起舞”的习惯,说明国人喜欢在上午锻炼。按照动则生阳、静则生阴的原理,上午和春夏都属于阳长阴消的阶段,阳主动,动则生阳,所以阳虚的人应该在上午锻炼。上班族可以利用早晨跑步、快走或骑车上班,使上班、健身两不误,又免除了挤车之苦,何乐而不为呢?相反,傍晚和秋冬属阴长阳消的阶段,阴主静,静则生阴,那么,阴虚的人,当然应选择傍晚静养效果更好。所以,究竟是上午锻炼好还是下午锻炼更好,应该因人而异,并根据工作及时环境而定。

16.中老年人傍晚散步益处多

傍晚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光,特别是对那些清晨和白天工作、学习十分繁忙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傍晚进行适当地运动锻炼,既可以健身强体,又利于机体消化吸收。傍晚运动的主要形式为散步,有的地区中老年人在傍晚集体扭秧歌,确实也是一种好方式。傍晚进行运动锻炼的时间可长可短,但一般不要超过1小时,运动强度也不可过大,否则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同时,傍晚锻炼结束与睡觉的间隔时间要在1小时以上,否则会影响夜间的休息。

17.腹式呼吸延年益寿

人的呼吸形式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胸式呼吸时,只有肺的上半部肺泡在工作,占全肺4/5的中下肺叶的肺泡却在“休息”。长此以往,中下肺叶得不到锻炼,长期如此,易使肺叶老化,弹性减退,呼吸功能差,无法获得充足的氧,满足不了各组织器官对氧的需求,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患呼吸道疾病,尤其是秋冬季节,老年人偶感风寒易发生肺炎。肺的退行性疾病多侵犯老年人的中下肺叶,这与胸式呼吸长期造成的中下肺叶废用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胸式呼吸不利于肺部的健康。

我国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腹式呼吸有祛病延年的奇功,并创造了“吐纳”、“龟息”、“气沉丹田”、“胎息”等健身方法。唐代名医孙思邈对腹式呼吸尤为推崇,他每天于“黎明至正午之间行调气之法,仰卧于床上,舒手展脚,两手握大拇指节,距身四五寸,两脚相距四五寸,数数叩齿饮玉浆(唾液)。然后,引气从鼻入腹,吸足为止,久住气闷,乃从口中细细吐出,务使气尽,再从鼻孔细细引气入胸腹。”这种腹式深呼吸,吐故纳新,使人神清气爽。明代养生家冷谦在《修龄要旨》中写有养生十六字令:“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包含了提肛、咽津、腹式呼吸三种保健练功方法,这也是他祛病健身延年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