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上的风景II:没有终点的旅程
17235900000188

第188章 三月七日,星期五

告别西方哲学

这几天本来想重读一遍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但读了前面几章后就无法读下去了,多次昏昏欲睡!海氏之书竟成了最好的催眠读物!海氏虽然在思想风格上突破传统的形上学思维,突破那种主客分离的概念思维模式,着重揭示人的生存结构与存在意义,但是他的思想仍然是概念式的分析,过于思辨化与哲学化,没有活生生的存在体验与人生智慧,更没有一种觉悟者的精神指引功能。他那迂回曲折的思想道路,依旧远离人生的真实境界,更没有意识提升的品质。离开了意识的觉醒,对常人的存在状态的描写并无意义。唯一值得我学习的,不过是深入的现象学直观与现象学展示的能力。

西方哲学大多是头脑的思想游戏,里面没有真理可寻,因为它没有真理得以发生的基础。科学的基础是实验,所以科学可以得到关于客体的知识;宗教的基础是体验,所以宗教可以得到关于主体的智慧。科学和宗教都有真理的成分,它们都有真理之所以可能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是外在的宗教,而宗教是内在的科学。科学离开了实验基础就可能流于玄想,就可能变成伪科学;宗教离开了体验基础就可能沦为信念,就可能变成迷信。而哲学没有真正的基础,哲学的基础是头脑,是理性思考,而仅仅通过头脑的思考哪里也去不了,就好像在梦中无论你如何飞翔,你实际上还是在原地。当然,仅仅是“哲学”这个词并不说明任何问题,每个人都可有不同的用法,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义。如果哲学建立在真正的自我观察与自我工作的基础上,它就变成了宗教;而宗教如果停留于思想的了解和思辨玄学上,宗教就变成了哲学。中国的儒释道三教不是一般意义的哲学,因为其中有即人成圣、成仙与成佛的工夫与境界,它不是解释世界与人生,而是要改造与提升生命的精神境界,所以三教都是宗教,都有其体验的基础。

当然,西方哲学在理性探索的层面也有很高的境界,对于人的思维训练有很大的好处,若具备“转识成智”的能力,则学习西方哲学也可提升我们的智慧。所以本文只是描写自己目前的状况,无意于完全否定西方哲学的意义,望朋友们不要误解。

算了吧,我不想再读下去了。可以说,除了为应付硕士和博士的入学考试而读过几本西方哲学史外,我集中学习西方哲学的时间有两次,一次是在准备博士论文之际(1996-1997),另外就是此次为准备社科基金课题之际(2007-2008),两次相隔十年。其实我对西方哲学从来就没有真正地投入过,没有发自内心的兴趣,因为我的人生境界早已超越了西方哲学那种基于“凡夫状态”下的思辨式的思想。只是因为要超越自己的局限,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开阔自己的学术视野,才勉强自己去读点西方哲学,想在方法论上获得一些启迪,而我也确实从西方哲学中学到了某些很有价值的东西。不过现在,我要告别西方哲学了。今后我就深入佛道经藏之中,关注那些现代的悟道大师的最新作品以及与悟道密切相关的学术进展,像超个人心理学的意识研究等,对于我不感兴趣的书不再勉强自己去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