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道上的风景II:没有终点的旅程
17235900000309

第309章 六月九日,星期三

读《我说参同契》随感

最近读南怀瑾先生的《我说参同契》,此书还是南师一贯的风格,从学术上来讲不够严谨,有时忽略了整体语境而纯从字面上发挥,致使有的地方错解文句,前后矛盾;但也有许多自己的心得之谈,对于真修实证而言颇多启示。《参同契》包括了道家丹道的核心理论,虽其本意或在外丹,然亦通于内丹,是内外丹道共同的理论模型。朱元育的《参同契阐幽》值得注意,他对《参同契》的解释比较通透,体现了一种较为纯正圆熟的内丹学思想。虽然不一定契合《参同契》的原意,但朱云阳的解释自成体系,可以自圆其说。清代一些丹道大家很值得重视,黄元吉、刘一明和朱元育的丹道思想都贯通三教的精髓而又体现了正统的道家修炼路线,有成熟的证道体系。

近有朋友将我与南先生并举,誉为当今中国真修实证的代表人物,大有将我看作后南怀瑾时代传统文化实证派之新代表之趋势。南老是我所推崇的“三大师”之一,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厚修养固非我辈所可及也。若就学术理论方面而言,我可能比南老更系统、更严谨一些,南师讲课比较随意,有时信口开河,逻辑不够严密;但以实证功夫而论,则我尚远不及南老也,南先生的传奇经历与化度事业,更非我等可以望其项背。我虽不能与南老的实证境界相比,但在不重宗教形式不执门户之见而重视修证与理论两者的统一,以及不拘形式地探求真理等方面,我们确有共同的理念,这或许正是朋友把我与南先生相提并论的缘故吧!

修道功夫,不像见地或思想境界,可以看到高远之地,而是非常切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气脉通否?色身转否?烦恼习气转变否?身心能否做主?禅定境界如何?明心见性否?悟境相续否?打成一片否?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功夫境界,非空谈可及也。

吾虽悟解颇深,亦不乏修证体验,然终未彻底,身心未得根本转化,故一直不愿出山弘法,唯愿深入自证,自觉而后觉他。近来随缘而渐参与弘法事业,然不可忘失初衷,仍需以深入自证为根本。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色身命功的彻底转化,唯有真正获得性命双修的证量,才能有弘法度人的底气,才能大举度生的事业!为利众生,愿诸佛加被,早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