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足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17238600000015

第15章 脚的保健与人体健康(15)

【功效】化痰泄浊,活血安神。主治痰淤中阻型心脏病,症见心慌气短,胸闷,痰多,饮食减少或有恶心,舌苔白腻,脉弦滑。可见于风心病、冠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心脏病。

中风后遗症

中风又称急性脑血管病、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管循环障碍疾病。患者可突然(数秒钟内)或迅速(数小时内)出现受累区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以昏迷、失语、偏瘫等症状多见。本病分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隙出血)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血栓形成和局限性脑梗塞)。各病度过危险期后,大多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面瘫、半身不遂、四肢无力、口眼歪斜、感觉迟钝、语言不清、意识障碍等症多见。足部药浴与按摩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有较好的效果。

1.黄芪川芎方

【组成】黄芪30克,川芎15克,归尾15克,鸡血藤50克。

【用法】将以上4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补气养血,行淤通络。主治气血淤滞型中风后遗症,症见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或肢体酸痛麻木,气短少言,懒动乏力,脉细涩,舌有紫气或淤点,苔淡白。

2.人参叶桃红方

【组成】人参叶20克,桃红15克,红花10克,稀莶草30克。

【用法】将以上4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补气养血,行淤通络。主治气血瘀滞型中风后遗症,症见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或肢体酸痛麻木,气短少言,懒动乏力,脉细涩,舌有紫气或淤点,苔淡白。

3.归参赤芍方

【组成】当归20克,党参30克,赤芍20克,干地龙30克。

【用法】将以上4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补气养血,行淤通络。主治气血淤滞型中风后遗症,症见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或肢体酸痛麻木,气短少言,懒动乏力,脉细涩,舌有紫气或淤点,苔淡白。

4.黄芪全蝎方

【组成】炙黄芪30克,全蝎15克,乌梢蛇15克,蜈蚣2条,川芎20克。

【用法】将以上5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补气活血,搜风通络。主治气血淤滞型中风后遗症,偏瘫日久不愈者。

面瘫

面瘫俗称“嘴歪风”,医学上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受风寒而痉挛,面神经管内组织急性水肿,面神经受压,或面神经本身的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损害。慢性中耳炎、带状疱疹、乳突炎也可引起本病。本病大多数急性发作,突然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病侧不能作皱眉、蹙眉、闭目、露齿、鼓颊等动作。闭目不紧,露睛流泪,进食咀嚼时食物常储留在患侧齿颊之间。饮水、漱口时水由患侧口角漏出。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多于女性。左右侧均可发生,常为单侧面神经受累。足疗,尤其是足部按摩对面瘫有较好疗效。

1.白附子全蝎方

【组成】白附子10克,僵蚕20克,全蝎10克,皂角刺20克,冰片2克。

【用法】将前4味药入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冰片,待冰片溶化后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

【功效】祛风活血通络。主治各类面瘫。

2.桃仁防风方

【组成】桃仁15克,红花10克,防风20克,白酒30毫升。

【用法】将前3味药八锅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兑入白酒后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

【功效】祛风活血通络。主治各类面瘫。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短暂剧烈性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确切病因未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为中耳炎、牙病、脑血管病、鼻窦炎、眼病及肿瘤引起,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阵发性、放射性、电击样、刀剜样或撕裂样剧痛。每次疼痛时间很短,约10余秒钟至1~2分钟(疼痛时间较长者称非典型性三叉神经痛),突然发作,突然停止。但可在数日数周内连续反复发作。每次疼痛发作情况相同。疼痛可由口舌运动或外来刺激而引起,如说话、吃饭、洗脸、受风吹等。疼痛常有一起始点或称扳机点。此点一触即诱发疼痛。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缺乏特效疗法的顽固疾病,足部药浴与足部按摩可改善症状,减轻疼痛,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组成】生麻黄20克,制附子30克,细辛5克,川芎15克。

【用法】将以上4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功效】祛风散寒止痛。主治外感风寒型三叉神经痛,症见面部阵发性剧痛,畏寒肢冷,身倦乏力,舌质洪红,苔白腻,脉浮紧。

2.荆芥白芷方

【组成】荆芥20克,白芷15克,细辛5克,全蝎10克。

【用法】将以上4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功效】祛风散寒止痛。主治外感风寒型三叉神经痛,症见面部阵发性剧痛,畏寒肢冷,身倦乏力,舌质洪红,苔白腻,脉浮紧。

3.川芎石膏方

【组成】川芎30克,生石膏(布包)60克,银花藤50克,野菊花30克。

【用法】将以上4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功效】疏肝清热止痛。主治风热侵袭型三叉神经痛,症见阵发性面痛,口干多饮,面目红,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

4.银翘白芷方

【组成】银花藤50克,连翘30克,白芷15克,细辛5克。

【用法】将以上4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功效】疏肝清热止痛。主治风热侵袭型三叉神经痛,症见阵发性面痛,口干多饮,面目红,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

5.夏枯草栀子方

【组成】夏枯草50克,生栀子20克,川芎20克,白芷15克。

【用法】将以上4味药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肝火,泻胃热,主治肝胃实火型三叉神经痛,症见面痛且感灼热,常因情绪波动而诱发或加重,烦躁易怒,口苦口渴,大便秘结,面红,眼睛充血,舌苔黄燥,脉弦而快。

失眠症

失眠症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中枢神经系统失调的一种反应。失眠可以表现出多种多样的情况,如难以入睡、早醒、睡眠中易醒、醒后难以再度入睡、睡眠质量下降(表现为多梦)、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等。每周至少发生3次以上,并持续1个月或更多的时间,又并非脑器质性病变、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症状的部一分,即可诊断为失眠症。俗语说:“睡前洗洗脚,犹如吃补药”。古人早就把“睡前一盆汤”视为养生之道。足部药浴时若能结合熏蒸及按摩足趾、足心,则安眠效果更佳。

1.夜交藤远志方

【组成】夜交藤60克,远志15克,川椒10克。

【用法】将以上3味药同入锅中,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40~50℃温水同入泡足桶中。于每晚临睡前泡足30分钟,同时配合足底按摩。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宁心安神,镇静催眠。主治各类失眠。

2.磁石生龙骨方

【组成】磁石100克,生龙骨60克,夜交藤30克,白酒30克。

【用法】将磁石、生龙骨打碎,入锅加水先蒸30分钟,再放入夜交藤,继续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白酒、开水一同放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临睡前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重镇安神。主治失眠伴心悸、心烦、多恶梦。

3.酢浆草松针方

【组成】酢浆草(酸浆草)100克,松针150克。

【用法】将以上2味药入锅,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临睡前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镇静安眠。主治各类失眠。

4.酸枣树根丹参方

【组成】连皮酸枣树根(鼠李科酸枣)150克,丹参20克,白酒50克。

【用法】将酸枣树根切碎与丹参同八锅中,加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开水、白酒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临睡前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镇静安眠。主治各类失眠。

5.合欢皮香附方

【组成】合欢皮60克,香附30克,橘皮20克,陈醋20克。

【用法】将以上前3味药入锅,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开水、陈醋一同放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临睡前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理气解郁,安神催眠。主治失眠伴精神抑郁、胸闷胁痛、嗳气者。

6.合欢花金橘叶方

【组成】合欢花10克,金橘叶60克,青皮30克,川芎15克。

【用法】将以上后3味药入锅,加水煎煮30分钟,云渣取汁,与开水一同倒入泡足桶中,撒入合欢花。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临睡前1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理气解郁,安神催眠。主治失眠伴精神抑郁、胸闷胁痛、嗳气者。

自汗和盗汗

自汗、盗汗是指除生理因素等情况以外出现的异常出汗、汗量过多的一类症状。临床上可见于神经系统某些器质性疾病。本病属中医“汗症”范畴。凡以反复全身或局部汗出过多为主症,排除天气炎热、衣被过厚、渴饮热汤、情绪波动、劳动奔走等生理因素所致者,即可诊为汗症。按汗出发生的时间可将其分为自汗、盗汗。正如《明医指滨》所说:“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足部药浴与足部按摩对自汗及盗汗有一定疗效。

1.黄芪五倍子方

【组成】生黄芪20克,仙鹤草30克,五倍子25克。

【用法】将以上药入锅,加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与50℃左右的温水同入泡足桶中。泡足30分钟。每天1剂。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主治气虚型自汗。

2.龙骨牡蛎方

【组成】煅龙骨30克,煅牡蛎60克,浮小麦50克,白矾15克。

【用法】将以上前3味药入锅,加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趁热调入研碎的白矾,倒入泡足桶中。每晚泡足3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主治气虚型自汗。

3.桂枝糯稻根方

【组成】桂枝15克,糯稻根200克,麻黄根10克。

【用法】将以上药入锅,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50℃左右的温水一同倒入泡足桶中。每晚泡足3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收敛止汗。主治各类汗症。

4.桃树叶方

【组成】新鲜桃树叶100克(干品减半)。

【用法】将桃树叶入锅,加水煎煮30分钟,与50℃左右的温水同入泡足桶中。每晚泡足3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收敛止汗。主治各类汗症。

糖尿病

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典型临床症状为口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尚有许多患者并无上述症状,仅在体检时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糖尿病主要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1型糖尿病多发于青少年,起病急、病情重,烦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疲乏等症状明显或严重,如果血中酮体水平超出正常10倍以上,则可出现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多发于40岁以上成年人或老年人,多数体型肥胖、起病缓慢、病情轻,可有口干、口渴等症状,不少人甚至无症状。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血糖测定,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足部药浴与足部按摩对轻型糖尿病及血糖偏高的亚健康人群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1.柚子皮玉米须方

【组成】新鲜柚子皮200.克(干品100克),玉米须100克。

【用法】将以上2味药洗净后切碎,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3000毫升开水同入泡足桶中。先熏蒸,后泡足。每晚1次,每次3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生津降糖。主治各类糖尿病。

2.番薯叶冬瓜皮方

【组成】番薯叶200克,冬瓜皮150克,地骨皮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