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汉武大帝刘彻(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17249800000029

第29章 英将冤亡

春色满园,皇宫御花园中百花盛开,武帝正偕李夫人坐在亭中饮酒赏花。

杨得意来报:“皇上,司马迁有紧急情报求见。”

“宣。”

司马迁拿着奏本匆匆忙忙地进来禀报:“皇上,北疆定襄郡守急奏,匈奴单于伊稚斜老贼率几万人来犯,边关告急。”

武帝猛地一击案,站了起来,两道浓眉倒竖起来,说道:“升殿议事。”

“当当当……”宫门外的钟声响起,文武百官迅即赶到未央宫。武帝升坐丹墀台上,一双犀利的大眼扫了一下众臣说:“众爱卿,匈奴又来犯我北疆了,看来只把他们赶走是不行的,这次朕已下定决心,要歼灭他们的主力,永葆我边关平安……”

武帝话还未说完,老将李广早已出列奏道:“启禀圣上,匈奴欺我太甚,末将与匈奴周旋了一辈子,大小战役七十多次,末将这次誓与匈奴决一死战,不达目的,决不回来朝圣。”

司马迁钦佩地看着李广,心想,这次是与匈奴单于决战,武帝一定会让这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老将做大将军了吧!

武帝听了激动地说:“好啊,老将请缨,不愧是我大汉英雄。”

武帝话音刚落,霍去病早已出列禀道:“启禀皇上,末将去病愿再次出征,誓与匈奴血战到底。”

武帝面色潮红,两眼发光。

李广的儿子李敢也毫不示弱,上前奏道:“皇上,末将要求上前线与匈奴拼个你死我活。”

武帝高兴地笑了。

接着公孙敖、公孙贺等将军也都向皇上请战。

只有卫青未出列,武帝便问:“卫青爱将为何不语?”

卫青上前一步禀道:“蒙皇上厚爱,卫青与匈奴已是老对手了,这次老贼又来侵犯,卫青岂能坐视?末将定要擒住贼首来见圣上。”

“好!大将军卫青听令。”

卫青出列伏身跪接。

“朕命你率五万大军前往北疆定襄,消灭来犯敌人,保我大汉江山。”

“末将遵旨。”

武帝又命:“骠骑将军霍去病听令。”

霍去病忙出列跪接。

“朕命你率五万精兵到代郡,歼灭来犯敌人。”

“末将遵旨。”

“皇上……末将定要上前线杀敌。”李广出列着急地说。

武帝说:“老将军年纪已大,本可不上前线,将军既是一再要求,那就再为国效劳一次吧!”

李广激动地立等着。

武帝又说:“着郎中令李广为前将军,太仆公孙贺任左将军,主爵都尉赵食其任右将军,曹襄任后将军,你们全部隶属大将军卫青统领。”

“是。”将军们全部出列领旨。

李广默默退下。

司马迁下朝回到家,妻子替他脱了朝服。青儿迎上来接过帽子问:“老师,今日皇宫敲钟是不是匈奴来犯?”

“是啊,也只有这样的事,皇帝才紧急升殿。”

“那,派谁做大将军?”青儿给司马迁端来了茶水问道。

司马迁接过茶盅,喝了一口,说:“李广老将第一个请缨出征,皇上却点了卫青的将帅。”

“是因为卫子夫的关系吗?”

“那还用说,一朝宠妃一朝臣嘛,本来李广跟匈奴作战了一辈子,匈奴人对他是闻名丧胆,这次理应让他再显一下威风,但皇上却点了卫青,这就是外戚关系嘛,皇上能不赐卫青立功的机会吗?”

妻子说:“我看哪,卫子夫也长不了啦,皇上不是正宠着李夫人嘛,那赵国美女,听说床上功夫好着呢。”

司马迁说:“武帝就是这一点不好,太重色相,不但被美女迷住,就是用人也是只注重相貌,你看在他身边的没有一个不是相貌英俊的。”

青儿说:“听说原来曾有个美男子韩嫣,与武帝同住同行,后来被太后杀了。”

“唉,”司马迁叹口气说,“帝王的通病,咱们管不了。”

大战在即,三军很快便作好了出征的准备,大将军卫青统兵在前,武帝率百官送出城外。

卫青率大军到达定襄,果然见形势十分紧张,匈奴前锋不断来侵扰,就决定自己为中军,公孙敖为副将,从中线追杀匈奴主力,让李广率部下从东线到漠北会合。李广接令后便到大将军帐找卫青。

“大将军,末将李广愿率兵打前锋,誓与匈奴正面交战。”

卫青说:“李将军,右路护卫也不可少,请老将军服从军令。”

李广急得额头青筋直冒:“再说,我是前将军,现在却把我改为从东路出发,我年轻时就与匈奴作战,今天才有机会与单于交手,我愿担任前锋,去取了单于的头颅来。”

卫青还是说:“不行。前面已调了公孙敖将军,你还是到东路去吧!”

李广“哼”了一声,转身就走。

李广走后,卫青拿出圣上给他的密旨看着,上写:“不可使李广面对单于。”叹息了一声。

李广回到营中,儿子李敢问:“父亲,卫青答应了您的请求了吗?”

李广摇了摇头,生气地说:“他把公孙敖调换来做前锋,想让他立功,公孙敖刚被削了封侯,这不是徇私情吗?”

李敢愤愤不平地说:“皇上偏爱他们甥舅,可我们父子也是战功累累,皇上老把战功留给他们,这公平吗?”

“好啦,好啦,军令如山,我们出发吧,向导找到了吗?”

“父亲,向导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他说他也不熟悉路,还说这漠北水草缺少,路途难辨,弄不好迷了路还会渴死在大漠里。”

李广喝道:“出发,我李氏人马难道还怕死不成。”

卫青把李敢调到霍去病军中任副将。

卫青、公孙敖的中军与单于大军在漠北对阵,卫青便命令五千骑兵正面冲击敌人。匈奴用一万骑兵抵挡,卫青又派出两路军从左右两翼包抄单于,准备活捉单于。

汉军十分勇猛,匈奴军也不示弱,双方直杀得天昏地暗,到太阳快落山时,单于怕汉军援兵到达,便坐上六匹骡拉的车子,以几百精壮骑兵保护着往西北方向逃跑了。卫青于是率大军去追击,匈奴兵见主子逃跑了便溃不成军,四处逃散。

卫青率军追出二百多里,没有追到单于,抓获砍杀敌军一万余,最后烧了敌方的赵信城返回营地。

李广与赵食其的部队因为东途迷路未能在卫青攻打单于时赶到。卫青派长史去责问李广,李广看了公文后对部下说:

“大家无罪,是我迷失了道路,这事由我一人承担,我从年轻时起,就与匈奴交战大大小小七十多次了,这次有幸任前将军迎战单于主力,不料卫青却把我调换到东路,去走大漠迂回的路,偏偏又迷了途,难道是天意吗?我李广已六十多岁了,无颜去面对受审。”

说罢,李广便拔剑自刎了。

李广的部将及战士们听到后都哭了,连老百姓都哭了,无论是知道他的,不知道他的,无论是年老的或年轻的,都为他流下了眼泪。

卫青知道李广自杀也叹息不已,深知与自己有关。

且说霍去病率五万骑兵,任李敢为副将从代郡出发,急行两千里后,便遇上了匈奴的又一主力军队——左贤王率领的十多万人马。两军激战,汉军虽然勇猛,但寡不敌众,智勇双全的霍去病便想了个办法,让李敢率大军从正面攻击,他自己带一万精壮轻骑趁夜色绕到敌人后面放火烧营,然后趁乱与李敢合击匈奴。

左贤王以为汉军的增援部队来了,便慌忙逃走,霍去病、李敢率军猛追猛杀,左贤王虽然逃走了,但霍去病军队歼敌七万,李敢还缴获了左贤王的战鼓和帅旗。汉军还俘获了匈奴的屯头王、韩王以及将军、相国等高级将官八十三人。

这次交战,匈奴遭受重创,远迁到了漠西,从此匈奴在很长一段时间无力与汉交战。

喜讯传来,武帝大喜,大军凯旋,武帝率文武百官亲迎城外。

三军快行到城门,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以及众将领都翻身下马,小跑到城门向皇帝叩拜。

“朕的勇士们,你们辛苦了,你们为国立了大功,朕要嘉奖你们。”

“谢主隆恩。”

李敢忽然走了出来质问卫青:

“大将军,我的父亲李广他为何自杀了,是你逼死了他,是不是?”

卫青自知对李广有愧,便低头不语。

“卫青,你还我的父亲。”李敢哭着喊着,被众人拉了下去。

想起李广将军,大家一时沉静下来。

武帝又看了看,出征时有十四五万匹马,现在归来的只有三万匹,叹息道:“打仗嘛,哪有不损兵折将的,我们还是看成绩吧。这次歼灭敌人近十万,匈奴的元气大伤了,我们的西部也可保平安了,朕感谢朕的勇士们。”

鼓乐声高起,人们这才又兴奋起来。

武帝兴高采烈地握住了卫青及霍去病的手向城门走去,正准备进城时,兵将们忽然肃静起来,鼓乐也不响了,武帝正吃惊着,只见一队身着白衣,头上扎着白巾的兵士,抬着棺木走了过来,棺木上覆盖着一面战旗。最使武帝震惊的是后面还跟着不少百姓……

“皇上,这是李广将军的棺木。”

啊,李广将军,只有他才会受到将士们的如此悼念。

乐官李延年见了十分感动,便与宫廷乐队奏起了《战城南》。

音乐悲壮惨烈,似乎再现了一幅幅汉军与匈奴厮杀,前赴后继的场面……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

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人群中发出了唏嘘声……

于是武帝传旨:“暂缓进城,朕要悼念李广将军。”

“圣上传旨,暂缓进城。”

武帝向棺木走去,见将士及百姓们都在哭泣,十分感动,便快步向棺木走近。

“皇上万岁,万万岁!”将士们及百姓全都跪了下去。

“起来吧,你们辛苦了,李老将军的死,朕也很悲痛,李老将军是让匈奴闻风丧胆的飞将军,他一生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这一次虽然有失误,但他保卫汉朝功不可没。”

武帝言毕,向李广灵柩默哀。

将士们都哭着齐向李广灵柩跪泣。

卫青也走了过来,向李广的棺木扑通跪下,泣着说:

“李老将军,您为什么要自裁,我并无责怪您之意,我派人去调查只是例行公务,我没有责怪您呀!”

“算了吧,卫大将军,请收起你的虚情假意,别玷污了先父灵前的圣洁。”

卫青吃惊地转过头……是李广的儿子李敢,便说:

“李敢将军,你听我说……”

“我不要听你说,我要你偿命。”

卫青没有说话,忽然李敢抽出宝剑向卫青刺去,被众人拦住。

“把李敢拿下。”武帝命令。

卫青向武帝跪了下去,求道:“皇上,请赦免李敢,李老将军之死,臣也有罪。”

“请皇上赦免李敢。”众将士也跪了下来。

武帝叹息了一声:“朕就依了你们,朕看在李老将军的面上就饶了李敢。不过,李敢已犯下了军罪,责罚他二十军棍。”

“谢主隆恩。”

站在一旁的霍去病恨恨地怒视着李敢……

悼念毕,武帝坐上了龙舆,大家给卫青、霍去病及众将领们的胸前戴上了红花,扶他们上了马,向城内走去。众将士们都跟在后面,李广的棺木跟在最后。

街上的人先是欢呼雀跃……然后又都沉默起来,他们对李老将军的死,深感悲痛。

武帝在皇宫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会,封卫青及霍去病为大司马,还对众将士论功行赏。宴会上,卫青及霍去病分别坐在武帝左右,武帝转头对霍去病说:“去病,朕要为你建一座豪宅。”

霍去病回道:“皇上,去病不受。”

“为什么?”皇上惊问。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武帝赞赏地笑道:“好,等灭了匈奴,朕一定为你建一座豪宅。”

“谢皇上。”

这天,司马迁和任安、北军守吏司直田仁在一起小酌,三人说起了李广之死,不禁感慨起来。

司直田仁说:“李广在雁门关与匈奴作战时,曾经连人带马落到了匈奴的陷阱里,匈奴人把他放在网袋里用两匹马吊着押送到单于处。李广在麻袋里闭着眼想办法,后来,他趁敌人不注意,就来了个鲤鱼翻身,凭着他平时练就的好功夫,一个跃起,飞到了押送他的一个骑兵马背上,然后趁敌还未回过神来之际,夺了他的弓箭,把匈奴兵掀下马去,然后扬鞭飞奔而逃,李广从此得了飞将军的美名。”

任安说:“是啊,匈奴称李广飞将军,可以说是闻风丧胆,他作战可以说智勇双全。比如,有一次李广只带着少量骑兵,因追赶敌兵而深入敌区,正准备后撤时,却见迎面来了几千骑兵,在这危急之时,李广命大家下马,躺在草上休息,敌兵以为李广后面有伏兵,不敢贸然前冲,天黑后便悄悄撤走了。”

任安又说:“这次李广老将请缨,武帝好不容易答应他出征,他本来是中路前锋,没想到被卫青用他的好朋友公孙敖替换了,把李广遣到东路荒凉地,李广迷路误期,没有按时与中路卫青会合围敌。卫青遣人去责问他,他不愿受辱而自杀,这就是李、卫两家积怨的结果。”

司马迁摇了摇头,说:“这也不能全怨卫青,其实武帝表面答应李广出征,暗中又密令卫青不必重用李广,所以皇上也有责任。一方面,皇上也是犯了用人疑人之忌了。”

司直田仁说:“是啊,皇上也是,用人就不要疑人嘛。”

任安说:“皇上是想把立大功的机会给卫青。”

司马迁叹道:“皇上也太偏袒外戚了。”

司直田仁说:“是啊,卫青是皇后的弟弟嘛!李广爱兵如子,沙漠行军时,找不到水源,战士们没有水喝,他也不喝,找到水源时,他让战士们先喝水,自己最后喝。他还经常把好的东西给士兵们吃,所以大家都爱戴他。”

司马迁叹道:“唉,李广死得太冤了。”

大将军府里,卫青与平阳公主饭后在饮茶。

侍从来报:

“大将军,李敢将军闯进来了。”

“卫青,还我的父亲!”李敢报仇来了。

卫青低头说:“我是有责任,我不该让他从东路会合,那条路太容易迷路。”

“迷路,是你迷了心窍,皇上封我父亲为前将军,你用你的好友公孙敖替换了我的父亲,不让他有立功报国的机会,还加害于他,你……你好狠心!”

李敢说着就冲了上来,挥起拳头就将卫青打倒在地上,平阳公主见状,急呼:

“大胆,来人哪,把他给我抓起来!”

“不,放了他……”卫青站了起来,一挥手。

“夫君,你……”平阳公主惊诧地说。

“是我对不起李广将军。在场的人听着,这事就当没有发生,谁也不许说出去。”

“是。”

“大将军,你也太懦弱啦,你的部下都打到你的头上了,你还不敢做声,你不怕脸面,我还怕呢!”平阳公主气得指着卫青骂。

卫青不回话,走了出去。

平阳公主气愤地说:“你怕他,我不怕,我找皇上去。”

“你不要去找,他父亲死了,他出两口气,就别跟他计较了。”

武帝和司马迁在对弈。武帝心烦,老把棋走错,他把棋盘一推,心烦极了,走到庭院里散散心。

雪松下,武帝仰头望着蓝天白云,问司马迁:“司马爱卿,朕问你,李广为何如此得人心?”

司马迁口无遮拦地回道:“皇上,臣以为李广将军之所以得人心有三,一是李广是文帝、景帝、武帝三世忠将,他的一生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保卫边防,他无愧为朝廷忠将这一称号。”

“唔。”武帝点了点头,“第二呢?”

“二是李广一生与匈奴交战,匈奴闻风丧胆,他保卫了北疆,所以百姓拥戴他。”

“第三呢?”

“三是李广将军体恤下士,沙漠行军缺水,只要有一点水,他就让战士们先喝,所以战士们敬爱他,还有他这一次自刎,将……将士们……”

司马迁看了武帝一眼。

“将士们怎么啦,说下去。”

“将士们都很同情他,认为他死得很冤。”

“你也这样以为吗?”

司马迁毫不犹豫地说:“是的,臣下亲眼目睹了李广将军向皇上请缨的壮志,他发誓要与匈奴决一死战,亲手击毙匈奴单于以了夙愿,但卫青却把他从前锋调往东路,以致沙漠迷路,所以臣下斗胆说一句,李广将军实际上是被卫青害死的。”

“司马迁,你太放肆了,朕不想听你再讲。”

武帝拂袖进屋去了。

司马迁一个人立在松树下……是啊,皇上是想把灭匈奴的头功赐给卫青的,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呀,难怪听了司马迁的话,武帝像被蝎子蜇了一下似的。司马迁见皇帝不理他,便悄悄地告退了。

武帝去上林苑游猎带了霍去病在身旁,李敢、司马迁也去了。

霍去病的眼睛一直斜视着李敢。

李敢正在追一只鹿,霍去病跟在他背后跑了过去,恶狠狠地怒视着李敢,然后张开弓,对准了李敢,一箭射去正中他的后心窝。李敢转过头来,愤恨地瞪着霍去病慢慢倒了下去……

将士们一齐拥了上来,扶起了李敢,他用手指着霍去病,对司马迁张了张嘴便断了气。

“皇上,霍去病射死了李敢。”司马迁说。

武帝过去看了看李敢,又看了看霍去病,问:“你为什么要射死他?”

“他打了我的舅舅。”

武帝没有说话,只吩咐“厚葬”。然后转身说:“回宫。”

为保霍去病,武帝传旨,对李敢的死只能说是打猎时不幸被鹿角撞死。

李敢下葬那天,许多将士都去了,出殡时,霍去病没有去,只是呆呆地站着。

上书房,司马迁问武帝:

“皇上,李敢明明是被霍去病射死的,皇上却说是被鹿撞死的,臣下不知如何写史。”

武帝听了把奏本一砸,喝道:“司马迁你胆子越来越大了,该怎么写,你看着办吧,哼……”武帝气得起身进内室去了,司马迁愣了一下,只好告退。

任安在司马迁府中,两人边饮酒边谈话。

司马迁问:“现在霍去病的势力越来越大,卫青府的人都投归霍府了,你为何还在卫府?”

任安呷了一口酒叹道:“我岂是那等势利小人,再说,我对霍去病也有看法,他是功高,但皇帝也太宠爱他了,以至于他射死了李敢,皇上都舍不得碰他一下。”

司马迁叹了口气,说:“李广父子死得太惨了,他们都是抗匈奴的名将,都是为国立过大功的人,皇上这样做太不公平了。”

“是啊,李敢杀敌很勇敢,霍去病取得了大胜利和李敢当他的副将是分不开的,他怎么忍心把他置于死地呀!”

司马迁问:“听说李敢还用嘴帮伤员吸吮伤口的脓血,真有其事吗?”

“是真的,他的父亲李广对将士都很好,所以对儿子有良好的影响。霍去病就不行,骄奢极了,他出征时,皇上专门为他配备厨师,用几十辆专车为他拉肉及各种食物。他从不给将士们吃。回师的时候,剩余的肉都臭了。有一次,粮草不够,兵士们都饿得走不动路了,可他还在一旁玩踢球。”

“皇上也太宠他了。”司马迁摇了摇头。

“李广就不一样,皇帝赏他的,他就分给将士们吃。在沙漠里行军,找到水时,他先让战士们喝,遇到缺水时,他自己一口都不喝。”

“难怪李将军死后,认识他的、不认识他的都流了泪。”

“卫青这个人也很忠厚。”任安说。

“那为什么要逼得李广自杀?”

“这也不能全怪他,他也有他的苦衷,卫青不让李广当前锋,其实是皇上的旨意。”

司马迁不平地说:“皇上既封他为前将军,又不让他与匈奴对阵。”

“想让外戚立大功嘛,你不要忘了,卫青是皇后的弟弟。”

“皇上啊,他太重裙带了,早晚要栽在外戚这层关系上。”司马迁感叹地说。

司马迁府上,司马迁的老母病重,全家人都跪侍在榻旁,老夫人睁开了眼,看着跪在榻旁的儿孙们泪如雨下……

“母亲……一您有话就说吧。”司马迁哭着说。

老夫人看看司马迁夫妇,又看看孙女司马琼,还有跪在后面的青儿,悲咽地说:“迁儿,珍儿……母亲就要走啦,要去上天见你们的父亲、祖父去了。今后,你们夫妇俩要担负起全家生活的责任……”

老夫人喘息了一会儿,又望着司马琼说:“琼儿……过来。”

司马琼走了过来,老夫人拉住她的手说:“本想给你找个如意郎君,只恨我的病来不及了……琼儿,你自幼喜欢文史,要协助你爹爹完成你祖父的遗愿。”

“祖母,琼儿记住了,琼儿不出嫁,要在家协助爹爹写史。”

司马迁夫人站起来到外屋把药端了来,说:“母亲,喝了药再说吧。”

老夫人摇了摇头,喘息了一会儿说:“不喝了……没……没用了。”

老夫人对她说:“文珍,别忘了给琼儿找个知书识礼的好人家。”

王文珍点了点头:“母亲放心,文珍记住了。”

老夫人又望着跪在后面直抽泣的青儿说:“青儿,你过来。”

青儿跪行到床前,老夫人说:“青儿,你是他祖父捡来的,但我们从没有把你当外人……我走后,只有一件事不放心,就是你的婚事……”

“不,老夫人,为报答先师及老夫人教养之恩,青儿已发誓要终生侍候迁兄,青儿誓死不成家。一定要协助迁兄完成先师遗愿。”

“你让我怎么过意得去……”

青儿哭着回道:“老夫人,您就是我的亲娘,老夫人放心,青儿要永远协助师兄完成先师遗愿。”

一阵痰涌,老夫人喘了起来,司马迁忙上前拍抚母亲的背。

“母亲……把痰咳出来。”

“不行了……吐不出来了,迁儿拉住母亲的手。”

“好,母亲。”

“迁儿,无论遇到任何千难万险,你都一定要完成父志,把史书写好……写……”又一阵痰涌,痰堵住了喉管,老夫人挣扎了一下,痰咳不出来,于是眼一闭,头便歪了过去,脸也变青了……

“母亲……”

“祖母……”

“师娘……”

司马迁的母亲过世了。

任安也来了,他帮着司马迁全家把老母和司马谈合葬在一起。

司马迁跪在父母墓前泣道:

“父母亲在天之灵在上,孩儿在墓地对天发誓,一定遵从父母遗嘱,今生今世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恶,都一定要写好史书,完成父亲遗愿。”

青儿也跪了下去,泣道:“先师父母在上,青儿发誓,为报先师父母养育之恩,青儿永远不离开师兄,一定要协助师兄实现先师您的遗愿。”

司马迁感动地握住青儿的手,泪花闪闪……

“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