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汉高祖刘邦(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17250900000016

第16章 聚义起兵(6)

这次不期而遇,对刘邦、对张良都是一种特殊的机遇!在中国的古代,虽然有所谓“君择臣,臣亦择君”的名言,但是,由于人们活动范围的狭小和眼光的短浅,选择受到很大局限。

在相当程度上,一个人的成败要取决于机遇,或者说“命运”。正由于这种特殊的机遇,使张良有幸投靠杰出的政治家刘邦,而不是刚愎自用的项羽,或者是徒有虚名的其他人物。

从此君臣相得,如鱼得水。一个是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另一个则是聪明天纵,屡画良谋。

刘邦与张良相遇后,兵合一处,刘邦感到若攻打丰乡的雍齿,兵力仍嫌不足,于是同到项梁大营,乞求援兵。

项梁深明大义,慨然帮助刘邦这一反秦义士,他知道与荣俱荣,与损俱损的道理,于是发兵相助。

刘邦得到项梁的帮助后,杀回丰乡。

盘踞丰乡的雍齿看到刘邦带回大队人马,着实吃了一惊,若与刘邦开战无异于以卵击石,自投罗网,便趁黑夜悄悄撤出丰乡,投奔魏国。

刘邦、张良与雍齿的第一次交锋到此结束。

这是刘邦、张良、雍齿三者之间错综的关系第一次绞合在一起。日后,在刘邦分封功臣时,三者的关系又有一次十分精妙地绞合,进而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

刘邦吓走了雍齿,重进丰乡。

为使丰乡永不易手他人,刘邦改丰乡为县邑,并高筑城墙,多设固垒,留得力之将、精干之兵扼守。

为扩充地盘,刘邦与更加强大的项梁、项羽的部队联手,共抗秦军。

与此同时,最先举义旗反秦的陈胜惭渐陷入困境。

以陈城为总部,被称为陈王的陈胜,想乘势一口气攻灭秦朝。于是,他提拔楚国的军师周章为将军,命令他攻击秦都咸阳。周章的军队在进击途中,吸收各地的反叛军,很快地成为数十万的大军。

翌年(公元前208)正月,直逼邻近咸阳的戏城(陕西省临潼)。

东方群雄群起叛秦的消息,早已传到二世皇帝胡亥的耳朵里。然而二世皇帝并不觉得事态严重,而将前来通报的人都监禁起来。

结果,事实的真相都被扭曲了……

“有成群盗贼作乱,但都被地方官逮捕了。”

“盗贼很快地被军队扫平了,请圣上不用挂心!”

被蒙在鼓里的二世皇帝,仍毫无戒心地过着他荒淫的生活。

但是,在陈胜军队逼近咸阳东郊时,朝臣们都吓得狼狈慌乱,不知如何是好。

二世皇帝于是紧急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章邯进言说:

“贼徒已经逼近,而且兵多士众,声势强大。现在我们即使召集各县军队,也来不及了!幸亏建造骊山陵时,征用了许多囚犯,请皇上赦免他们,让他们携带武器打退贼徒,将功赎罪吧!”

章邯是秦朝的一位名将,勇猛而且足智多谋。二世听了他的话,立即赦免所有的囚犯,命章邯为讨伐叛军的将领。

数十万的陈胜大军,本是一群不甘忍受暴政的乌合之众。他们多为农民、不满分子和无赖之徒,缺乏战斗的训练,而统率他们的又是缺少作战经验的周章。

所以一旦正面对阵,他们就吃了败仗,同时周章也被迫杀。

接获这个捷报的秦二世,便乘胜增强军力,派遣司马欣和董翳,去帮助章邯扫荡叛军。秦朝数十万的大军,便大举进攻陈的总部。

在各地的混战中,吴广在荣阳被属下将领所杀,陈胜则于下城父(安徽省蒙城)被驾车的车夫杀死。

陈胜和吴广的起义,虽只经历六个月即被平息。但是他们起义抗秦的意识,却成为项羽和刘邦等群雄举兵的导火线,使秦帝国步向灭亡。

因此,陈胜、吴广两人,得以在历史上留下不朽之名。就在陈胜作最后拼搏的时候,项梁与项羽统领的部队也连连受挫。

项梁率七万大军,从下邳挥兵向西,攻击秦将章邯的军队,却反而被章邯所败,而逃亡至薛(今山东滕县)。

在此时,传来了陈胜战死的消息。

抗秦武装必须联合起来才有出路。项梁审时度势,得出这一正确结论。

项梁便召集诸将,商量以后的战略,并传递公文,要各地诸将赶到薛来帮助他。沛公刘邦、陈的吕臣、楚的宋义等,都陆续到来。

出生于居剿(安徽省巢县)的范增,当时已年逾七十。他精通天文,善用兵法,是百世难得一见的奇才。以前他自知个性不适合当官,于是隐居山野,对于秦的暴政,十分不满。他听说诸侯群集在薛开会,觉得时机已到,便也赶来了。

会中,范增向项梁进言道:

“陈胜失败是必然的结果。秦帝国所征服的六国之中,以楚国人恨秦最深,所以他们并没有被彻底地征服。秦王曾卑鄙地诱骗怀王,又将他软禁起来,不让他回楚国。因为这件事,使得楚国人对秦的恨意始终未曾消失。楚国人坚信‘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胜在谋反成功后,并没有立楚王的子孙,却自己称王,这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现在阁下自江东举兵,起于楚国各地诸将,都争先恐后地加入阁下的阵营,这是因为阁下出身于代代均为楚将的名门世家。他们期待着类似阁下的人物来领导,使楚国再兴,以达成拥立楚王子孙为王的宿愿。”

“反抗秦朝暴政的反叛军,并非暴徒,他们是高举着正义之旗,将百姓的期待与力量再度集中,企图消灭暴秦的一群有志之士。”

听了范增这些条理井然的分析,项梁以及诸侯都觉得很有道理。

于是,项梁命令部下找回正沦落为牧羊人的楚王后代,为了纪念怀王,仍称他为怀王,奉为共王。并建都盱眙(今江苏省盱眙东北),任命陈婴为上柱国,负责怀王和都城的护卫,又亲迎范增为军师,准备与秦决战到底。

项梁在盱眙备战妥当后,就带着项羽、刘邦率领全军出击。先攻北边的亢父(山东省济宁南),再攻东阿(今山东东阿南),大败秦兵。

占领东阿的项梁,将军队一分为二。项羽和刘邦率军进军城阳(山东濮县东南),项梁则亲自率领吕臣、宋义等攻打定陶(山东省定陶西北),再度大破秦兵。

接二连三的胜利,使得项梁得意忘形,逐渐产生了轻敌的情绪。这种情绪影响了军队的士气,士兵们也都有了这种倾向。

宋义向项梁谏言行事必须谨慎,但是项梁并不理会。

终于,秦朝集结兵力反击。章邯率领秦朝大军,乘机奇袭,大败楚军于定陶。

由于身边护卫的怠慢,项梁不幸在此战役中被秦兵斩杀了。

项羽和刘邦的军队,攻破城阳,追赶秦兵,攻占濮阳(河南省濮阳南)、雍丘(河南省杞县),进击至陈留内部。

在战场上,项羽极为勇猛善战,经常率先攻入敌阵,如虎入羊群一般,眼看着就要攻入秦都咸阳了。

项梁战死的噩耗,很快地传到项羽的耳里。项羽和刘邦认为这对士气影响很大,于是忍着泪,撤回军队。

他们后退到左边的彭城(江苏省徐州)。项羽在彭城之北,吕臣在彭城之东,刘邦在砀(安徽省砀山南)布阵据守,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秦将章邯看出楚军不足以为忧,突然改变方向,转攻北边的赵。

在盱眙的怀王,惊闻项梁的死讯,连忙迁都彭城。

楚军集结于彭城,以怀王为首,正在商讨反击的对策,忽然从赵飞来了快马来报:

“巨鹿城被章邯的三十万大军包围了,危在旦夕,迫切需要援军!”

这时赵歇为赵王。当秦军攻打首都信都(河北省邢台西南)时,赵王带着宰相张耳与少数兵士逃到巨鹿城;另一方面,由将军陈余率领数万兵卒镇守巨鹿北边,这就是史称的“河北军”。

秦将章邯将三十万大军分为两支。一支由部将王离、涉间和苏角带领,包围巨鹿城;自己则率着另一支部队,守护军队的粮食补给线,并准备截断赵的援军。

当时战争的胜败,和近代战争不同,谁先斩下敌将的首级,谁就获胜。或是截断敌军的军粮补给线,迫使对方投降。这种动员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力的军队,如果大将被杀,便会群龙无首而溃不成军。

章邯知道赵王歇和宰相张耳守在巨鹿城里,因而并不急于和赵军一决胜负,而采取断粮的策略。

巨鹿的粮食逐渐缺乏,张耳再三地想派陈余出兵诱敌,但陈余却按兵不动。陈余知道自己的军力薄弱,绝非秦军的对手,所以一直观望不前。张耳非常气愤,于是派张超和陈泽去责备陈余。

张耳和陈余同为魏国大梁(河南省开封)人,过去一直是知心的好友。但自从这件事以来,两人之间感情完全决裂,并互相敌视。

张耳知道陈余不肯伸援手,于是转而派遣快马,请求齐、燕、楚等诸侯的援助。

在楚地的怀王,立即召开会议商讨对策。因为如果赵国打败的话,章邯的军队可能进击彭城,情势十分危急。

这时,范增进言:

“应该立即派遣援军救赵!”

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封项羽为鲁公,并任命他为次将,而范增则当末将,组成救援军去解救赵的困境。另一方面要刘邦率军向西攻打秦都咸阳。

在出发之前,怀王召集诸侯,对他们说:“谁最先进入咸阳,平定关中地方,谁就是关中王。”

他希望各将都能信守这个约束。

关中是指函谷关(河南省灵宝西南)以西的渭水盆地,秦都咸阳就在关中的中心位置。盆地和周围的地形,形成了天然的屏障,那儿土地肥沃,是我国文化极发达的地方之一,古时有“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之称。

得关中,便制天下。

听了怀王的承诺,诸将都奋勇地全力以赴。

其中只有项羽非常不服气。他无法忘怀叔父项梁被秦所杀的仇恨,他下定决心要亲手灭秦。但现在自己却被编入救援军,而刘邦却得幸被派往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