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汉高祖刘邦(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17250900000017

第17章 聚义起兵(7)

项羽对怀王的分配极力表示不满,再三要求能和刘邦一起进击关中。

他的这种态度,使得怀王和在座的诸将都感到极为不安。

在项梁还没被杀之前,曾命令项羽攻打襄城(河南省襄城)。襄城的守卫固若金汤,项羽久攻不克,经过了接二连三的恶战苦斗,好不容易才能把襄城攻下。

他攻入襄城后,便活埋襄城的敌军和当地的居民。后来,他对于顽强的抵抗者,一律革杀,毫不宽容。他的这种作风,逐渐暴露了他暴虐的本性。

怀王和诸将最害怕的就是这一点。如果把先头部队交给项羽,民众心里一定很不服气。所以,不愿项羽加入攻秦的军队,是大家一致的见解。

怀王未答应项羽的请求,项羽只得率军北上援救巨鹿城。

公元前208年闰九月,项羽和刘邦的咸阳争夺战在联合抗秦的旗帜下揭开了序幕。

5

由彭城出发,前往巨鹿的宋义和项羽的援军,不久到达了安阳(山东省曹县东),但上将军宋义却在安阳驻兵不动。经过了四十多天,粮食逐渐缺乏,士兵们开始不满,其中尤以项羽最为愤怒。他质问宋义说:

“巨鹿城现在就像风雨中的灯烛一般,我们为什么反而把援军留在安阳不动呢?请快发布攻击的命令吧!”

宋义回答说:

“俗话说:‘打牛身上的虻,不能同时杀死虮和虱’,如果将章邯比喻为虻,那么秦就是虱。在这里即使能击败章邯,也无法灭秦,这岂不是徒劳无功吗?现在秦兵攻赵,秦军即使胜利,士兵也一定会陷于疲惫的状态,我们不如等秦兵疲惫时再去攻打,这不是更好吗?然后我们再一举向西占领秦的根据地。所以,现在没有出击的必要。若是与敌军对阵相搏,我力不及你,但在运用战略上,我就比你强多了。”

宋义不理会项羽的质问,反而发布命令:

“擅自行动者斩首!”

然而宋义却私下违反自己所发布的命令,想将自己的儿子宋襄送到齐国去,且正在与齐相频频交涉中。宋义忙于贿赂宴请齐的使者,根本无心举兵出击。

阴历十一月的华北,天寒地冻,兵士们都因饥寒而恼怒。项羽终于下定决心:

“今年收成不好,百姓贫困,军粮缺乏,兵多粥少,而宋义却长此逗留,并日夜豪饮,浪费食粮。说是要等秦兵疲惫再进攻,然而新组成的秦军,军势强大。赵将败北是明显易见的事。等赵惨败后,秦军必然更加强大,我们哪有乘虚而入的机会呢?几个月以前,楚败于秦。怀王痛心,寝食难安,于是倾全国之力,将一切都委托给宋义,楚国的兴废,就在此一举了。而这可恶的国贼不顾国事,却积极谋虑自己的私事!”

第二天早晨,项羽借着与宋义见面的机会,在营里一刀砍下宋义的头,并喊道:

“上将军宋义与齐密谋,企图叛楚,楚王命我杀他!”

诸将立刻俯身于项羽面前,大家都由衷地佩服项羽,很高兴看到宋义被杀。于是项羽临时代理上将军的职务。

项羽并立即派桓楚到怀王那儿,报告诛杀宋义的始末。怀王即正式任命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立刻带领援军,向巨鹿进击。

项羽首先以二万精兵组成先锋队,由黥布率领。他们渡过漳水抵达巨鹿,朝着重重包围巨鹿城的秦军猛攻。然而因为兵力众寡悬殊,素有猛将威名的黥布也未能获胜。黥布苦战的消息,传到项羽那里。

“我自己来!”项羽愤怒地站起身来。

不久,他亲率部队渡过漳水,并立即下令击沉所有的船只,只留下三天的粮食,锅、釜等炊具也全部烧毁。

这么一来,大家既不能逃回去,也不能滞留原地,只有拼死奋力向前出击。

他们立誓要得胜,否则再也不回楚境。

于是项羽率领楚军,截断了秦兵的粮食补给线,发出震天的厮杀声,杀向围城的秦军。

突击,后退,再突击,又后退,与秦军激战九次。面对决死拼命的楚军,军势浩大的秦军也招架不住了。苏角被项羽当头一击而毙命,涉间自杀,王离被掳,失去大将的秦兵,纷纷向四方逃逸。

章邯闻讯赶来,却也抵不住势如破竹的楚军而撤退了。

项羽率领楚军在巨鹿展开激战。先前来救援巨鹿的诸侯军,为数颇多,但他们虽诚心想救赵,却畏惧秦军的强大战力,只在巨鹿的四周布阵,不敢轻举妄动。

此时,他们在壕沟中观战,秦、楚的激烈战斗,使得观战的诸侯们紧张至极。楚军的厮杀声,惊天动地,以一当十,最后终于战胜。诸侯们被这种紧张的情势震慑得不知所措。

战后,项羽接见各诸侯、将军,他们都无颜正视项羽。

项羽的勇武,因为这一战而更加出名,使得诸侯们佩服得五体投地,都愿意跟从他。

秦将章邯干巨鹿败退后,就转而镇守棘原(河北平乡南),隔着漳水与项羽的联军对峙。

这段期间,因为项羽军队的压迫,使他节节后退。

秦军在巨鹿大败的消息,很快地传到咸阳。

暴怒的秦二世,即派遣使者严责章邯的失误,章邯也怕被处罪,立即派司马欣向二世请求将功赎罪的机会。

司马欣到了咸阳,投书想谒见秦二世,但是掌握实权的赵高,却因嫉妒章邯,而未安排章邯的使者谒见二世。因此司马欣就在宫殿外围的司马门空等了三天,仍未获准朝见皇上。机警的司马欣猜到自己会有危险,就急忙沿着原路返回军中。

果然不出所料,赵高不久即命令部下追捕司马欣。

司马欣脱离虎口回来,向章邯报告说:

“朝廷里,赵高掌握着政权,其他人毫无插手的余地。即使你现在打了胜仗,赵高也一定会嫉妒你的功绩;万一打了败仗,那更是必死无疑。将军,这一点请你仔细三思!”

这时陈余劝章邯投降的书信也送达了。内容是:

“白起、蒙恬都是秦的名将,功绩辉煌,但最后却都被奸臣所谋害。秦虽颇能起用干才,但等到他们功成利就时,就以某种不实的罪名将他们处死。将军现在的处境正是如此。将军率领大军离开都城已快三年了,这期间,损失的将士为数不少,而诸侯的举兵却有增无减。秦帝国的朝廷里,由赵高掌握着实际政权,面临国家存亡的大事时,他为了避免被二世诛杀,便会将罪过转嫁于将军。这样一来,将军无功会被杀,有功也难逃厄运。不管如何拼命为秦效力奋战,生命都无法长存,这点将军应该甚为明白。在内蒙上叛逆的污名,在外成了亡国的将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与其如此,倒不如和关东诸侯联合攻秦,然后分地自立为王,这才是将军聪明的作法。”

看完这封信,章邯起先举棋不定,其后仔细思量自己的处境,终于决心投降项羽。

于是章邯派遣使者到项羽那里,传达秦军投降的旨意。

随后项羽询问诸将的意见说:

“我军粮食也已缺乏,这时我接受章邯的投降,各位应该没有什么异议吧?”

诸将均表赞成。

过去几次转战于关东各地的名将,陪同项羽和章邯,在殷墟(河南省安阳)见面,订立盟约。项羽为了安抚章邯,封他为雍王,使章邯不禁感激涕零。

这么一来,章邯所率领的秦朝远征军,全部隶属在项羽的帐下。

增添数十万兵力的项羽,意气更加昂扬,他大声地说:

“我要一举灭秦!”

于是项羽挥军西进,开始朝咸阳进击。

项羽进军到新安时,军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楚和秦原是宿敌,楚人对秦的怨恨非比寻常。所以,章邯投降之后,要双方军队联合行动真是煞费周章,问题重重。楚、秦两军之间的协议,似乎只是项羽和章邯二人的事情,兵士之间仍然存在着很深的隔阂。

向西进军时,楚的诸侯和士兵们回想过去被迫参加劳役或兵役,饱受强秦的欺凌,不禁怨由心生,于是对秦兵采取报复的:行为。秦兵极为不满,悄悄的议论着:

“将军章邯诱骗我们投降项羽,将来进入函谷关后,能够灭秦最好,如果不能,项羽一定会将我们俘掳到楚地,并杀害我们的父母和妻儿。”

有一位将军听到了这番话,立即去密告项羽。

项羽对于士兵之间的问题,确实煞费苦心。当秦军投降时,项羽把章邯安排在楚军里,另派司马欣代为上将军,率领秦兵前进。其用意在直捣秦的根据地,并避免兵士之间的隔阂。

当他获悉秦兵有反叛的思绪时,他再也无法坐视不顾。于是,项羽找来黥布和几位将军,共同商议道:

“秦兵似乎并未诚心归顺,我们都快到关中了,如果这时他们不听命令,那么后果实在不堪设想。我决定留下章邯、司马欣和董翳三人,至于兵卒,则通通除掉。黥布,此事就拜托你了!”

黥布应允后退下。

这天晚上,当秦兵正在熟睡之际,有一支武装部队悄悄地包围了秦兵的营帐。他们并未将四周完全包围,而故意留下一边的出口。

“杀!”

指挥者一声令下,划破了静寂的天空。

“冲呀!”

武装的士兵缩小包围的阵线,发出厮杀声。

秦兵因白天行军疲乏,正处于熟睡的状态,突然遭到袭击,都忘了抓武器,就狼狈地落荒而逃,他们冲向没有被围的唯一出口。

“哇!”

士兵们发出一阵阵惨叫声,迅即消失于黑暗中。

我国西北部黄土高原一带,土壤为黄褐色粉状的黄土。富含促进植物成长的矿物质,只要雨量充沛,农产品就可丰收。然而,黄土的抗水力很弱,黄土曾因为水的侵蚀作用,产生地缝,深坑遍布。这些坑洞有的广达十多公里,峻峭得像是用刀削成一般,深度有的达数十米。

这些秦兵就是掉落在这些深坑内惨死的。

只一夜之间,二十万具尸体堆积如山,情况之凄惨令人不忍目睹。项羽这种大屠杀比起始皇帝的坑儒,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