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商之道
17270200000031

第31章 为了经商

赚钱,什么都能忍受在杭金衢高速公路诸暨市境内,有一块广告牌很是醒目,上面的几个大字是:“越王卧薪尝胆地,诸暨工业创业园”。这块广告牌尽管是诸暨人立的,但其表达的创业心态则是全浙江人的。勾践成就其伟业的人格动因,是一个很现实、也很刻骨铭心的目标,那就是复仇,打败吴国。“勾践精神”深深影响了浙江人,为了经商赚钱他们什么都可以忍受。吃别人没吃过的苦,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干别人没干过的事,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浙江人凭着一股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个成功的创业事例。

1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

浙江人的确很厉害,朱鎔基总理曾经充满热情地评价温州商人:“他们既能睡地板,又能当老板。”幽默的背后是温州商人吃苦耐劳、长于经营的优秀品质。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目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浙江商人已经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创富集团。

“吃苦敬业”是浙商精神的突出表现。20年前,很多省市地方的批发市场还在萌生的时候,浙江人就先人一步过来了,他们有的卖水果、卖扣子、卖打火机,有的擦皮鞋、销服装、销电器……他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但他们很快克服了语言、生活、资金等方面的种种困难,生意逐步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

“能做老板,能睡地板。”如今已是大家公认的名言。大名鼎鼎的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和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当年来上海学艺的时候,就是挤在小阁楼里睡地板的。现在这个谚语有其更深一层含义,有些人就未必真懂:就是当了老板之后,必要的时候,照样能够脱下西装,睡在地板上。

杭州市温州商会副会长、温州泰顺商会会长、被誉为石材市场大王的杭州鹏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程飞鹏,早在1995年就已拥有几百万资本。那时程飞鹏在杭州的居住条件相当简陋,不足30平方的工棚房,成为他一家三口的栖息地和四个民工的安身之所。既没有空调,也没有卫生间、厨房,睡觉是“排排睡”,生活的不便可想而知。别的老板实在是看不顺眼,对他说:“你老程赚的钱究竟干什么用?你忍心让老婆孩子挤在一起吗?”程飞鹏听了也只是笑笑,每月只需100元房租的小房他也舍不得再租一间,这样在工棚房中一住就是一年多。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如何继续生存下去。

在当地的小商业圈子里,程飞鹏的“吝啬”是出了名的。1994年的冬天,有一个顾客在傍晚时分打电话给他,要求送两块石材。从陶瓷品市场到武林路有很长距离,员工已经下班,运输车叫不到,对方说可以租50元“货的”。但程飞鹏第一个念头却是隔壁老板新买了一辆三轮车,借用一下可以为顾客省掉50元运费。主意既定,便花了半个小时骑三轮车强化训练,然后便上路了。

当时正是晚上6时左右,上下班高峰,车挤人拥,程飞鹏技术不好,三轮车一头栽进了臭水沟,石材和三轮车压到他身上,只露出满头是泥的“黑头”,幸亏民警、群众把他及时救上来。经此一事,说起来程飞鹏也感到自己的做法好笑,然而却拒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守财奴、吝啬鬼。他帮助过许多的失学儿童及弱势群体,对每次社会上发起的公益事业活动更是积极参与和捐赠。他认为:把创造的财富反哺给社会是做人的道德,而把血汗凝结的金钱用于奢侈则是造孽。

在严酷的竞争中,浙江人培植起一种生存能力,他们凭本事养活自己,走南闯北做生意,修钟表、擦皮鞋、裁衣服、弹棉花、补鞋子、磨豆腐等等。只要能够糊口的职业,几乎都可以见到浙江人的身影。他们什么苦都能吃,什么脏活、累活都愿干,从事起各种别人瞧不起的“下等活”。这种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勾践精神”,是浙商的真正内核,是浙商精神有别于其他区域企业家精神的地方。

2历经千辛万苦,何惧皮肉之苦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说:与其他沿海省份的人相比,浙江人能吃苦。民间流传有浙江人的“四千”精神:“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这是浙商能够吃苦和忍耐致胜的写照。

很多成功的浙商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发展历程,其中充满了苦难和艰辛。创业之初,往往没有什么资金投入,开创者只得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一点一点的积攒,此外难有别的选择。皮肉之苦还不算苦,最苦的是人格之苦。浙商的成功必须以忍受人格之苦为前提,当时的浙商没人看得起,甚至是侮辱,但是浙商可以忍受,为了自身的事业,为了赚钱,什么都可以忍受。

中国成语里有一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还有一句“筚路蓝缕”,意思都是说做事不易。不易在哪里呢?首先是要忍受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折磨。肉体上的折磨还好办一些,挺一挺就过去了,能忍受精神上的折磨需要超凡的毅力。

郭广昌说:“外人觉得我们发展很快,好像很轻松,其实每一步都做得很苦。这种苦不是劳其筋骨,而是劳其心智,全身心地、呕心沥血地去体会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要,怎么用创新的方式去贴近市场,抓住市场。这种用心旁人很难体会。”

南存辉的故事是许多温州企业家的缩影。南存辉的父亲是温州乐清柳市镇人人皆知的老鞋匠。南存辉13岁初中刚毕业,父亲在一次劳动中脚被水泵砸伤,卧床不起,拉扯弟妹、养家糊口的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在消瘦的母亲和作为长子的南存辉身上。从此,校园里少了一个学子,人们的视野里却多了一个走街串巷的小鞋匠。这位眉清目秀、心灵手巧的少年鞋匠手艺还不错,他每天挑工具箱早出晚归,一晃就是三年。在南存辉的补鞋生涯中,有一件事令他终生难忘。

那是一个十分寒冷的冬天,西北风卷起沙尘朝人们扑面而来。南存辉像往常一样在一张矮板凳上,替客人补鞋。在寒风的侵袭下,他那双手拿着针锥和细线的手显得有些僵硬。此时,他多想双手暖和一下啊,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不愿让客人多等一分钟,这样的天气,多等一分钟实在是一种受罪。当时由于天气实在太冷,鞋底又滑,突然,锋利的锥子深深地扎进了南存辉的手指,他想要拔出锥子,可拔不出来,因为锥子里有个钩。

这时,鞋摊附近店里有人,赶紧去告诉南父。南父知道要转着拉才能拉出来,他狠狠心帮儿子一下子拉了出来。锥子拔出来之后,南存辉用一张破纸包住正在淌血的手指,疼痛使原来有些僵硬的手更不听使唤了,但他仍咬着牙十分艰难地补完了鞋。这次他没有把鞋补得很漂亮,尽管客人对他报以善意的微笑,可他却没有为此而原谅自己。南存辉回忆起这段“非常经历”时,脸是还流露出了一些得意。“修鞋那阵子,我每天赚的钱都比同行多,我就凭自己的速度快,修得用功一点,质量可靠一点。”

在修鞋时南存辉就发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机会。当时温州柳市有很多供销员在全国各地跑供销,他们带回了很多信息。由于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工厂卖出的都是整机,并且大多是成批量卖的,机器的一个零件坏了往往很难买到。具有商业头脑的柳市手工业者抓住市场需求,把坏机器拆掉卖零件,不少先行者开始制造机器零件,慢慢地柳市出现了装配作坊。

16岁的南存辉再也沉不住气,他找了几个朋友,一起四处借钱,最后在一个破屋子里建起了一个作坊式的“求精”开关厂。四个人没日没夜地干了一个月,赚来的第一笔钱只有40元钱。三个合作伙伴都沮丧极了,而南存辉却兴奋异常,因为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财富的路子。他安慰伙伴们:“放心吧,我有秘密武器,跟着我大家会有钱挣的。”其实南存辉的秘密武器很简单,就是他从修鞋得来的体会:质量至上。

80年代初的温州,低压电器假冒伪劣成风,南存辉时刻不忘父亲经常讲给他听的一句话:即使蜈蚣有千只脚每次也只能走好一步路,做事要踏踏实实。南存辉没有跟风顺势捞钱,他不惜血本,几乎倾尽所有请来了上海人民电器厂的工程师。当这些工程师来到“求精”开关厂时,他们都大吃一惊,在他们眼里,它比作坊还不如,什么东西都没有,好多工程师来了以后都回去了,因为这里没有工作模具。但终于有几个工程师被南存辉的真诚的信念所感化而留了下来。

1989年,南存辉领取了由国家机电部颁发的低压电器生产许可证,在柳市他第一家。在要发证的时候,省里发证组要下来,机械部的要下来,都要验收,当时南存辉心里的紧张是没法形容的,毕竟柳市镇的电器产品已是恶名远扬啊!“求精”开关厂能否鹤立鸡群,南存辉心里实在没有底。他一个人忙,没有时间睡觉,实在吃不消了就在沙发里睡20分种。那些工程师们被他感动了,在大伙的齐心协力下,南存辉终于带领“求精”开关厂闯过了难关。

后来,南存辉的生意越做越大,“求精”开关厂脱胎换骨,成为现在影响很大的正泰集团,南存辉从昔日的补鞋匠南存辉一跃成为声名显赫的大老板。

现在大家都知道南存辉是千万富豪、亿万富翁,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是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呢?谁知道南存辉这样一类创业者是怎样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的呢?他们在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的道路上,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忍受了多少别人不能够忍受的屈辱、憋闷、痛苦,才获取与他们今天一样的财富?

3顽强如沙漠玫瑰,负重像沙漠骆驼

著名策划人王志纲曾经赞许过浙商的顽强:“浙商就像这沙漠玫瑰,严酷的生存环境让这些草根人物炼就了摧不垮、锤不扁、打不烂的强健生命力。”如果说南存辉所代表的低学历、出身“寒酸”的浙商是沙漠中生命力极强的“玫瑰”的话,那么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浙江籍儒商也大都能像沙漠骆驼一样,忍辱而负重。

浙江康莱特集团董事长李大鹏,是一个以历年捐赠超过1亿元而名列“中国大陆十大慈善家”之一的浙商。李大鹏1976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学的专业是西药,但他自幼迷上的却是中医。1985年,李大鹏向国家投标进行制剂和临床的研究。当时,一些好心的人劝他搞口服制剂。李大鹏认为,口服液显然容易搞,但如果知难而退,中药提高就无从谈起,外国能搞我们也能搞,外国没有的我们更要搞。

但是困难像山一样堆在了李大鹏面前:没有钱,狭小的实验室连一只最普通的排气扇都安装不起,夏天像蒸笼,冬天像冰窟。1989年夏天,一个炎热的中午,李大鹏正在艰难地做实验,1万毫升的易燃易爆化学溶剂因高温突然爆炸喷发……经检查,李大鹏全身烧伤面积在Ⅱ度以上的占65%,其中Ⅲ度烧伤占40%,10个手指全部失去功能,四肢曲形,嘴唇、鼻子、耳朵都烧焦了,肾功能恶化衰竭,肝功能严重损伤,抢救中几度濒临死亡。

肉体上近乎崩溃的打击过后,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折磨又接踵而至:报考母校研究生的机会错过了,出国继承财产、当现成老板的机遇放弃了。极度痛苦之中,前妻又给他致命一击:未待他整形就提出要和他离婚。李大鹏凄然接受这样的事实。离婚后,重伤的李大鹏和老母以及一个未成年的小女孩一起开始了艰难地生活。

在病床上度过了整整两年零八个月的艰难日子后,坚强的李大鹏终于站了起来。在浙江中医学院一位院长的帮助下,他坐着轮椅回到了阔别近三年的实验室。在重建实验室的日子里,李大鹏用颤抖的手歪歪扭扭写下了“拼搏自强,苦战100天”的口号……付出总有回报,1992年底,李大鹏向卫生部申报了重要二类新药。1993年5月,时任浙江中医学院药物研究室主任的李大鹏领头举债创建了“杭州康莱特实业有限公司”。两年之后,康莱特注射液获得卫生部新药证书,正式取得了生产许可证。就像不死鸟,李大鹏不仅战胜了死神,还拖着伤残之躯,“出生入死”地创立了事业的基石。

“沙漠玫瑰”与“沙漠骆驼”是浙商精神的写照。面对重重险阻,浙商仍坚定信念,不断努力奋斗的道理。商界的特殊环境,使得从商之人面对的困难险阻要比常人更多,当面临困难险阻时,是放弃还是坚持,是普通人与成功者的不同选择。真正的成功者会坚信“苦难是对人的最好的磨炼”。

许多人停下前进的步伐,丧失生存的勇气,追根究底是因为心理上的恐慌和绝望。企业的发展遇到不顺时,如果经营者在这个时候懂得坚持的意义,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坚守和承担自己的责任,而责任会让坚守者得到最后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