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与环境知识丛书:绿色未来,人人有责
17291000000023

第23章 普通民众:书写(2)

从一个普通的农民环保人士到全国人大代表,陈飞的当选折射出整个社会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变化,也透射出公众参与环保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3.6岁开始环保行动——袁日涉

袁日涉,1993年3月出生在北京,第九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环保学生。6岁时开始回收废电池。7岁时成立“一张纸小队”,传播节约用纸的理念。8岁,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用奖金开通了袁日涉红领巾环保网。9岁,组织“救救什刹海”活动。11岁,她组织迎奥运,种植2008棵树的活动,在北京延庆种植“少年先锋林”。14岁,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袁日涉最早的环保行动是从回收废旧电池开始的。6岁多的时候,袁日涉的爸爸给她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位多年在中国学习生活的德国阿姨,每次回国总要带回废旧电池,因为她在中国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扔掉这些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垃圾,在德国,这些东西都是有专人进行回收的。还有爸爸讲的一张报纸上的提法“一节纽扣电池污染60万升水,不能饮用。一节一号电池,令一平方米土地受污染而绝收”。爸爸故意讲这些让袁日涉幼小的心灵受到启发。

1999年11月19日,袁日涉第一个向中国儿童中心交废电池,一共是130节。到2002年12月她和同学们共回收了10万多节电池。关于电池回收是否有必要,在中央电视台做过节目,清华大学教授的意见,认为集中回收集中了毒性。可以分散和垃圾一起处理。可是其后袁日涉请教过北京科技大学环保专家认为有回收的必要和资源再利用的价值。专家的不同看法,使她决定,不再主动宣传,但是继续回收,可是就不再统计数量了。

袁日涉7岁时看见有同学把一面用过的纸随手扔掉,甚至用新的纸折成飞机,就觉得很浪费,于是袁日涉在老师的帮助下于2000年3月12日植树节那天成立第一个“一张纸小队”。在大队辅导员赵老师的帮助下,很快推广到全校每一个小队、中队。他们把学校里积压的好多用过一面的废纸订成环保本,把环保本送给全校每一个同学,让全大队都参加“一张纸小队”的活动。他们还在学校周围的许多单位宣传“一张纸活动”,在人教社、求是杂志等单位设立了一面纸回收箱。他们按照再生纸的方法计算过,节约5000张纸就是保护一棵3米高的大树。北京许多学校,也发展了一张纸小队、一滴水小队、弯弯腰小队、白鸽小队、环保沙龙等,还发展到了包头、石家庄、重庆、上海、郑州、哈尔滨、宜宾、烟台、安阳9个城市,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有9万多名红领巾参加,回收废纸已达65万多张,相当于保护了130棵3米高的大树。

在2001年度福特汽车环保奖中,袁日涉以“一张纸小队”的活动,成为唯一获奖的小学生,颁奖理由写着:袁日涉只有8岁,她创意的“一张纸小队”活动很新颖、很有现实意义。该项目充分展示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道理,并传达着“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朴素理念。这些活动由一个只有8岁的小学生发起,难能可贵。

袁日涉在街头参与宣传活动

2002年9月10日教师节时,袁日涉通知了全国9个城市的“一张纸小队”,大家都行动起来用环保卡片在教师节的时候赠送给老师。袁日涉代表全国9个城市的“一张纸小队”和100万参加双面用纸的小学生向全国一亿小学生和全国人民发出倡议:行动起来,做环保贺卡,向不环保的行为宣战。

2000年,为支持北京申奥,袁日涉发起向北京环保少年征集节水建议的活动。3年来,袁日涉和同学们共收集了12000名北京环保少年的节水建议10万条,从中精选整理家庭实用措施27条。本来是向全市征集并在全市推广的,可是容易征集不容易推广,2003年袁日涉开始正式在自己家里落实。提倡家里人节水、节电、绿色出行等活动,严格执行后并向大家推广。2007年,在北京的许多公交车站都可以发现一幅环保公益广告,广告的主角就是袁日涉,标题是:小袁家的27条节水“军规”。

截至2009年,“一张纸小队”已有138万成员。袁日涉发起的“绿色银行”、“少年先锋林”、“中华青少年林”、“节能减排碳汇林”、“环保贺卡”、“环保博客”、“保护什刹海”、“绿色出行”、“人工鸟巢”、“限用塑料袋”等活动。遍及了全国,并产生了巨大影响。

4.在沙漠中植树——米启旺

米启旺,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南端毛乌素沙漠地带的麻黄套村里住着的一位农民,24年来,他带领全家治沙造林1800公顷,已控制流沙面积达到2466.7公顷,他把所有的精力和绝大部分收入及贷款都用在造林治沙项目上,先后投入近50万元人民币,欠外债10万元人民币,治沙造林不仅没有致富,反而让米启旺的家境陷入困境。尽管如此,他仍不改初衷,坚持治沙到底。米启旺造林治沙事迹惊动了国务院和地方各级领导,成为鄂托克草原上家喻户晓的治沙英雄。

鄂尔多斯市西部(包括鄂托克旗大部和鄂托克前旗、杭锦旗的部分)总面积约2.1万平方千米,占鄂尔多斯市总面积的24%以上。该区地势平坦,起伏不大,海拔高度1300~1500米。这里气候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在200毫米左右,属典型的半荒漠草原,部分地区有不少风积沙。

米启旺居住在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南端毛乌素沙漠地带的麻黄套村,那里居住环境恶劣,十年九旱、沙进人退,米启旺决定治沙造林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1985年,米启旺把鄂托克前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交界处的466.7公顷沙地承包下来开始,他带领全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治沙造林。到了1986年春天,他种下的柳苗有80%的发芽抽绿。在劳动实践中,他不断总结和摸索,寻找到了既省力气,又提高效率的新方法。

后来,国家农村金融政策调整后米启旺贷到9000元人民币的贷款,他把全部的贷款都投在上了造林上。就这样,米启旺和家人含辛茹苦的劳动没有白费,流沙控制面积已有2466.7公顷,实际造林面积已扩大到1800公顷。昔日的荒沙已经变成了绿洲,而且已有三四万株的成材林,有力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然而,20多年来,生态环境虽然改变了,但米启旺一家人不仅没有因为植树造林致富,反倒因为植树投入欠债近10万元人民币。市林业局领导和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高锡林考察完后指出:米启旺这种植树造林行为对他本人来说,只有付出没有回报,这是一场只有生态效益而没有经济效益的劳动,我们各级政府一定要给予积极的关怀和支持。副市长杨占林望着米启旺已经成林的绿洲和那破烂不堪的住房感慨地说:“老米的这种精神,不仅要宣传,而且还要从物力和财力上支持他。”

而米启旺无怨无悔,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思考,找到了一条合作治理、互助发展的新路子。总结多年的经验和教训,米启旺深刻地意识到在产生环保效益的同时,必须产生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实现良性循环,让投入与产出成正比,真正为未来项目的扩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后来,米启旺组织注册了二道川乡启旺治沙协会,在自身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依然无偿提供树苗给加入协会的农民,带动当地群众共同治沙,治沙协会已拥有会员200多户,扩大造林面积达4000公顷。在整个内蒙古,米启旺种植的树木有效地保持了其所承包沙地的水资源储备。因地制宜,以林促林,以林促牧,如今米启旺的成材林不仅面积可观,而且沙柳等植物的经济收益也指日可待。

他获得首届“中国民间十大环保杰出人物”奖,由于米启旺因地制宜种植各种树木,成活率较高,初步控制了“沙进人退”的局面,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了地表水资源。以林促林,以林促牧,项目规划较为科学,具有可持续性。2005年又获得第六届“福特汽车环保奖”自然保护类三等奖。

5.投身公共环保教育——李皓

李皓,1957年9月出生。我国著名的公众环保教育工作者,国际环境影视公益机构(TVE)中国项目协调员。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1986年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派往德国,在德国从事免疫生物学研究,德国人对环境保护的热切深深教育了她。到德国没几天,李皓的手表没电停了。李皓顺手将卸下来的纽扣电池扔进了纸篓,德国同学大惊失色,跳起来质问她:“你怎么能把废电池扔到纸篓里呢?你是学科学的人,你难道不知道,废电池里面的重金属如果进入自然界,会污染环境吗?”李皓赶忙把纽扣电池从纸篓里捡出来,面红耳赤。李皓从未想过,小小电池会造成污染!这是她第一次听到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这类概念。更让李皓震惊的是,她带毕业实习生时,她所带的一个金发女孩,学习十分刻苦,但就在毕业前夕,得了不治之症,而病因正是污染所致。李皓从大量的事实中明白,现代污染是多么可怕。过去的垃圾多是烂菜叶、炉灰渣,而现代化生活产生的垃圾是塑料、废电池、废金属等许多对人体及动植物有害的物质。

她在德国时,洗碗的方式就像在国内大学食堂一样,水龙头开到底,哗哗地冲水。一个德国女孩非常严肃地跟她讲,你这样洗碗,我们城市的水会很快就枯竭的。她很羞愧,从此便改变了洗碗方式。

德国人都是随时备一个白色购物布袋,购物时让售货员将东西直接装入袋中,在年轻人举办各种野餐会、聚会和晚会时,大家不再使用过去流行的一次性塑料餐盘和杯子,而以使用瓷盘和玻璃杯为荣。人们选购鲜花时拒绝用塑料膜做包装,选择玻璃瓶装的饮料而不是塑料瓶装的。一次,李皓和德国同学谈论起欧洲灰蒙蒙的天空,她骄傲地对德国朋友说:“我请你们去中国的首都北京玩,北京的天空瓦蓝瓦蓝的,人们出去买东西都是自己带网兜,许多散装的商品包装用的是草纸,没有塑料皮,既简单又不污染环境。”

然而,1995年,李皓回国后,看到的却是铺天盖地的废塑料袋和一次性泡沫餐盒。而且,北京的天空也已经灰蒙蒙的了,星星也看不到几颗了。后来,她在北京医科大学免疫系做博士后,准备研究中草药成分的免疫调节作用,但工作的一年多里她发现欧洲曾经出现的环境问题几乎都在中国重演,医院里经常送来患有古怪病症的儿童。更让她吃惊的是,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常常将实验用过的药品未经任何处理就倒入下水道、垃圾道内。李皓非常气愤,因为有些药品具有放射性和毒性,而楼下就有人在捡垃圾!

李皓还发现,儿童糖尿病也在中国出现了。当时学校里流行的带夜光的恐龙画册,α射线超出国家规定十几倍,很可能诱发儿童白血病,中国当时众多的白血病患者可能就是像这样不知不觉中被放射性物质侵害的。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李皓感到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她认为,提倡环境保护是时候了,因为病都出现了,社会对污染显得那么无知,如果家长们有一点知识,就绝不会给孩子买那种恐龙玩具了。

麦当劳仍然是中国大城市的孩子最爱吃的食品,李皓便告诉中学生们麦当劳是纯粹的垃圾食品,不仅没有营养,从生产到消费都是最不环保的。在德国,麦当劳的洋葱可能是西班牙的,西红柿是法国的,牛肉是巴西的——他们把热带雨林砍掉建牧场,整个生产是远距离冷藏运输,而且连锁店的各种餐具都是一次性的,都非常非常消耗资源。李皓说,这些都是一个德国孩子告诉她的,所以她必须再把它们告诉中国的孩子。因为他们是绿色中国的希望。一些中小学生接受了她的劝告。

这一切都让李皓为中国的环境状况感到极度担忧,她决定放弃医生的本行。医学告诉她,最有效的办法是预防而不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