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与环境知识丛书:绿色未来与新思维
17291300000013

第13章 《食物的背后》

作者:[美]克雷格·萨姆斯

译者:黄又林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克雷格·萨姆斯,1944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尔顿商学院毕业后,定居英国伦敦。他起初经营民族服饰和进口业务,1967年与兄弟创办主营有机食物的公司,并在英国和欧洲大陆积极推动有机生活运动。

他著有《有关长寿饮食法》、《糙米烹饪法》等与饮食有关的著作。

食物是人们每天都会面对的,然而究竟多少人对所接触的食物有所了解?多少人真正理解健康和饮食的关系?受“吃啥补啥”的错误观念的引导,快餐文化、速食品革命的到来,人们的健康状况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食物的背后》是由经营食品公司的专家倾心打造而成,其中所提及的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注意“你”的饮食。全书分为一般性问题、食品与企业的问题、食品与农业的问题、食品与营养的问题、对现实生活中食品的思考五个部分。作者运用恰当的事例来作依托,通过多方面的探讨,展现了这样的事实:食品制造商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品需要、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导致大量缺乏营养和不安全的食品出现。他们在食物中加入很多饱和脂肪、糖、盐,以及各种添加剂,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伤害,也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然而许多人并不了解真相。在食物的背后,化肥农药的使用、土壤的污染、水的污染等方面的影响,加之个人错误的观念、不良的饮食习惯等的“指引”,人们的健康问题出现了危机。本书教导人们担起自己应当担负的职责——在了解食物背后秘密的基础上,在保持绿色环保的前提下,学会选择健康营养的食物,从而更加健康地生活。

本书各章篇幅虽短小,但字字珠玑、切中要害,行文逻辑严密,结构安排合理,定会使读者获益不少。

《食物的背后》是一部全球性的健康指导书,该书让读者逐步了解食物,真正认识到食物对于健康的重要意义。如今,更多的人在如何选择食物、如何正确饮食、自己种菜、拒绝食用对生态环境有危害的食物等方面达成了新的共识。

在20世纪60年代,全球沉浸在一片饥荒警告的惶恐之中,博洛革培养出一种“神奇的小麦”品种,提高了世界上一些最易遭受自然灾害国家的小麦产量。

绿色革命的兴起依赖于一种短茎小麦和短茎水稻。自然界的谷类作物一般有几英尺高,由强壮的根系结构来支撑。和野草相比,高大的作物在采光方面占有优势,谷物的茎能为牲口提供垫圈的稻草,为人提供建屋顶用的稻草以及其他用途。博洛革培养出来的是一种新型杂交品种,秆茎很短,根系也很有限,使植物能够集中精力结穗。只要给田间施用足够的除草剂和肥料,就能获得丰收。机械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

在印度一度预告将要发生粮食短缺时,这种新型作物品种传到了该国,使印度的谷物产量大增,并且开始向美国出口。然而,好事有时会引发出一种不愉快的结局。在绿色革命进行得轰轰烈烈的1970到1990年间,世界上的饥民数量从5亿3600万上升到5亿9700万。世界现有的粮食不够所有人食用。如果产量确有上升,作为两大粮食出口国的美国和印度就不会发生饥荒。贫困是造成饥饿的一个原因,可耕种土地的减少是另外一个原因。

我们继续说印度的情况。绿色革命的各种做法对于小规模经营的农民来说很难实现,因为他们买不起新种子和所需的化肥,当大农场兴旺发达之际,他们却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土地。化肥取代了劳动力,弱小的农民和农场工人加入了失业与饥饿的行列。土壤的肥力和腐殖质下降。土壤肥力的下降意味着印度农民要想保持相同的产量,每年都要施用更多的化肥。问题不仅在于要花更多的钱购买更多的化肥,还在于产量的提高将导致价格下降,农民的利润也随之减少。

营养不良的印度儿童

由于土壤肥力和矿物质含量的降低,农产品中包含的铁、锌以及维生素A的含量也同时下降,导致贫血和营养不良的现象日益增多。这些损失使得任何碳水化合物获取量的增加都变得意义不大了。人们对于蔬菜、水果以及豆类蛋白的消费也出现了下降。在绿色革命开始以前,孟加拉国在稻田的夹缝中,种植了100多种其他绿色植物,这些繁茂的植物提供大量的食用胡萝卜素、铁质以及叶酸(维生素B)。除草剂的使用,杀死了大量此类植物。水稻产量上去了,但由于食物中缺少这些营养,出现了失明、贫血以及生育缺陷。每年有600万的儿童死于营养不良,印度和孟加拉国占了其中的很大比例。

绿色革命到底值不值得进行呢?1993年,一份针对印度南部农场的研究结果发现:那些奉行“生态政策”的农场,在生产率和获利率方面,与那些实行绿色革命、使用大量化肥的农场旗鼓相当。很多人都能分享“生态农场”创造的利润。

绿色革命宣告失败。诺曼·博洛革把希望寄托在基于基因工程的“第二次绿色革命”之上,他希望有一天基因工程能够实现作物改造,在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情况下提高产量。经过基因处理的作物在盐碱地里生长也是梦寐以求的目标之一。博洛革的建议受到了很多大型化学公司,如孟山都(Monsanto)、诺华(Novartis)、杜邦(DuPont)公司等,以及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机构的热烈支援。他们声称,饥饿和饥荒可以通过这些生物技术工具加以消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因工程所期望的所有奇迹,全部都建立在“可能”两个字之上。对于印度每天都有5000个儿童死于营养不良的事实来说,这一安慰却显得过于渺小。

《食物的背后》教我们更加健康地生活。

——美国生物学家阿尔曼·迈多杰斯

食物到达我们手中之前究竟发生过什么事情?食物的营养成分是不变的吗?什么样的食物才是健康的食物?所有的一切疑问都会在《食物的背后》中找到答案。

——英国科学家多切尔·斯福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