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与环境知识丛书:绿色出游,绿色假期
17293600000003

第3章 乘着火车去西藏(3)

在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西藏这个对全球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的“世界屋脊”,是受污染最少的地区之一。今天的西藏依然拥有最纯净的空气,最蔚蓝的天空。曾经有数不尽的藏族古老的诗歌和民谣,赞美过这世界最高处的阳光,以及这片阳光普照下的山川河谷。但是这几年随着西藏的过度开发,西藏原本纯净的空气和阳光饱受负荷。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美丽但又亟待保护的西藏。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发展,人们在建设西藏的同时,也给西藏的环境埋下了隐患。那个曾经的人间天堂,在逐渐褪去它的“贵族气”。近几年,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前人烟稀少的西藏,现在日益嘈杂了。如果不能尽快地加强保护,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不再是一片净土。

藏羚羊生存受威胁

藏羚羊主要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是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经过漫长的自然演替和发展,该物种种群曾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且数量巨大。但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该物种遭受了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盗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藏羚羊身材矫健,奔跑如飞,被称为“高原精灵”。藏羚羊是历经数百万年的优化筛选,淘汰了许多弱者,成为“精选”而成的杰出代表。许多动物在海拔6000米的高度,不要说跑,就连挪动一步也要喘息不已,而藏羚羊在这一高度上,可以60千米的时速连续奔跑20~30千米,使猛兽望尘莫及。藏羚羊具有特别优良的器官功能,它们耐高寒、抗缺氧、食料要求简单而且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疾病所表现出的高强抵抗能力也已超出人类对它们的估计。它们身上所包含的优秀动物基因,囊括了陆生哺乳动物的精华。根据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还培育不出如此优秀的动物,然而利用藏羚羊的优良品质做基因转移,将会使许多牲畜的基因得到改良。

藏羚羊

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是藏羚羊的主要栖息地。有关专家研究称,大群的藏羚羊为瘠薄的高原土壤提供了有机肥料,它们对牧草的适度践踏又起到分蘖作用,使牧草长势旺盛。它们产仔后遗留下来的大批胎盘及老弱病残者,又为狼、秃鹫等许多肉食动物提供了食物,因此藏羚羊在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如果没有了藏羚羊,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将会急剧恶化,许多野生动植物也将面临灭顶之灾。

藏羚羊浑身是宝,其纤细柔软的绒纤维被称为“软黄金”,用藏羚绒制成的“沙图什”披肩在国际非法贸易中十分走俏,“高原精灵”因此遭到疯狂屠杀。

被猎杀的藏羚羊

虽然藏羚羊分布区是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的高寒地区,但近10年来盗猎者手持武器、不断涌入藏羚羊栖息地或守候在藏羚羊迁徙路线上屠杀藏羚羊。根据有关部门近年来查获的藏羚羊皮、绒数量和各有关单位在藏羚羊分布区发现的藏羚羊尸骸情况分析,每年被盗猎的藏羚羊数量平均在20000头左右。盗猎使藏羚羊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此外,由于盗猎活动的严重干扰,藏羚羊原有的活动规律被扰乱,对种群繁衍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一批批藏羚羊在呻吟中死去,而盗猎者、加工者和贸易者却仍在部分国家和地区通过走私、非法国际贸易等形式获得了浸满藏羚羊血的巨额利润;一些消费者为追求时尚,仍在麻木地作为帮凶而加剧了对藏羚羊的残杀。

高原上的守护

环保守护高原

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原始、独特而脆弱。在青藏铁路建设前,就有人提出,铁路建设必然会严重影响到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不过,实际的情况却是,只要采取环保的手段,是可以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的。青藏铁路在高原蜿蜒前进,铁路两侧路基绿草如茵,与周围的草原浑然一体。为了这些,建设单位没少耗资费力,施工前要对原始地貌拍照,把草皮移植到旁边,建好后再把草皮移植过来。如果经过的地方植被少,还要人工种草。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沿线冻土、植被、湿地环境、自然景观、江河水质等,都得到了有效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未受明显影响。铁路沿途除了桥涵、车辆通道外,还有一些专为野生动物布设的通道。全线共布设了33处不同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电子监测证实,大批藏羚羊通过铁路沿线的野生动物通道自由迁徙。这说明,人类可以一方面满足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也可以实现对高原的守护。

藏羚羊穿越青藏铁路动物通道

其实,在西藏进行的各项重点工程,都是将环保看得最重的。罗布莎、香卡山铬铁矿资源开发项目中,生态环保成为资源开采的重点环节。羊卓雍抽水蓄能水电站从项目的确定、设计到施工建设,均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要求。该电站运行以来,并未因发电而造成湖水水位下降、影响羊卓雍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国家投资12亿元的“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综合开发项目,经过十多年人工造林种草、改良草场和沙漠化整治,林地面积显著增加,气候环境得到改善。

江河源头的保护

西藏江河纵横,湖泊密布,湖水清澈如镜。西藏位于长江、雅鲁藏布江等重要河流的源头和上游,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湄公河、伊洛瓦底江的上源都在这里。近年在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压力下,西藏江河源头地区的冰川退缩、草场退化、湿地萎缩、水土流失等现象日益加剧,导致了源头地区水源涵养、调节等生态功能明显下降。

为了保护好西藏的碧水蓝天,充分发挥西藏的生态屏障作用,维护西藏地区生态安全,西藏自治区政府制订了相应的保护计划,他们对十几条河流的源头及周边地区的植被采取生态功能恢复措施,保护重要湖泊地区的生态环境,同时还对珠穆朗玛峰等冰川区实施了水源涵养功能保护工程。

藏羚羊的保护

中国为保护藏羚羊做出了巨大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面临重重困难,这需要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共同行动。

可可西里是世界上仅存的古老、原始而又完整的生态环境之一。这片人迹罕至的青色山脉,本是藏羚羊的乐园。每年六月,成群结队的藏羚羊翻过昆仑山山脉和一道道冰河,历经艰险,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为了保护藏羚羊,1998年,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成立。从此,可可西里有了忠实的守护卫士。在4.5万平方千米的雪域荒原上,“高原精灵”藏羚羊正是在这批守卫者的悉心呵护下,以它特有的速度、坚韧继续述说着“生命禁区”的奇迹。

然而,藏羚羊保护仍面临着重重困难,盗猎行为总是极不和谐地出现在这片土地上,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中国境外存在着利润巨大的藏羚羊绒及其织品贸易。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藏羚羊绒及其织品贸易并未得到有效打击和制止,而这恰恰是盗猎分子疯狂猎杀藏羚羊的根本原因。

盗猎分子猎杀藏羚羊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藏羚羊绒。被逮捕的所有盗猎分子的供词都证实了这一点。另外,由于藏羚羊肉寄生虫很多、藏羚羊皮制革性能差等原因,还不存在对藏羚羊肉、皮、头骨、角等的贸易性开发利用,中国境内也没有藏羚羊及其产品的需求市场。在所有盗猎藏羚羊现场都可以看到大量遗留的藏羚羊尸体、头骨、角,而取绒后被丢弃的大量藏羚羊皮则在其他许多地方被发现,可充分证明获得藏羚羊绒是引发大肆猎杀藏羚羊的根本目的。藏羚羊绒贸易给盗猎分子带来巨额利润。大量藏羚羊被猎杀取绒后,一部分绒被走私分子藏夹在棉被、羽绒服中或藏匿在汽油桶、车辆和羊绒中,蒙混通过中国西藏的樟木、普兰等口岸出境;而另一些走私分子则人背畜驮到边境秘密交易点进行交易。在中国境外,1公斤藏羚羊生绒价格可达1000~2000美元,而一条用300~400克藏羚羊绒织成的围巾价格可高达5000~30000美元。如此高额的利润,进一步刺激了盗猎分子欲望,并使他们有条件获得更有效的武器和装备,用于大肆屠杀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

当今社会已经普遍认识到,不受控制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国际贸易,势必严重损害某些野生动植物种的自然发展,甚至危及物种的生存;而对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国际贸易进行控制和对某些物种实行保护,仅依靠某一个国家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

目前,一批批藏羚羊在呻吟中死去,那些盗猎者、加工者和贸易者的非法行径,不仅是对许多国家相关法律的对抗,也是对《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蔑视和对全人类保护野生动物意愿的践踏。因此,对藏羚羊的保护,除了中国自身的努力以外,还需要国际社会一道进行合作,共同延续“高原精灵”的神奇和壮丽。

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加大对藏羚羊的保护力度,同时加大对高原环保工作的投入。目前,西藏境内藏羚羊种群数量逐年增加,2009年藏羚羊的数量达到了15万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