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人类危机之温室效应
17294200000043

第43章 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林

世界上共有森林面积为38.6亿公顷,占世界陆地面积30%左右。森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美洲、亚洲北部和东南部、赤道附近。其中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巴西。

中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2.7%,在世界上居第120位。这与“四化”建设和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极不适应。应根据国家森林法,加快造林速度,加强森林保护。

地球的大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气。氧气是人类和地球上一切动物、植物生命不可缺少的东西。那么地球上的氧气是从哪里来的呢?

科学家发现,森林在阳光作用下,叶子的光合作用,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这样就产生并且不断地补充氧气,使地球表面大气中氧气含量保持在21%。

根据实验测定,每公顷森林,在阳光作用下,每天可以吸收大约1000千克的二氧化碳,同时产生730千克的氧气。地球上有了茂密的森林及其他绿色植物,才能保持氧气与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量是非常巨大的,据科学家估计,地球上60%以上的氧来自陆地上的植物,特别是森林。地球上的植物每年吸收人类排出的二氧化碳高达936亿吨,同时产生700亿吨氧气,所以人称森林是天然的绿色氧气厂。

人们发现凡是有绿色的地方,城市绿化的人工林、行道树、草坪,甚至家庭绿化,都能改善调节小气候。为什么绿色植物会降低气温,调节小气候呢?

森林有宽大的树冠,当太阳照射时,有25%的阳光被树冠反射回大气中,有60%的阳光被树冠截留,余下的15%的阳光才照到地面,这时地面温度很明显要低于阳光直照的地面的温度,而且低很多。

同时森林树冠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造成凉爽感觉。根据测算,一公顷阔叶林夏季每天可蒸发2500吨水,比裸露的地面高20倍。科学家认为,城市绿化覆盖率每增加1%,就能使城市的气温下降0.1℃,当覆盖率达到50%时,城市气温将达到理想水平。

许多树木具有吸收各种有毒气体的作用而净化大气。据测算,一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千克二氧化硫。空气中有各种细菌随风传播,闹市上空大气的细菌数目要比绿地上空多7~10倍以上。据测试,在森林外,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菌量为3~4万个,而在森林内每立方米空气中只有300~400个。因为森林的吸尘作用,可以减少细菌的传播,而且植物本身还能分泌出许多杀菌素,对大气中的细菌起着消毒和净化作用。一亩松树林,一昼夜能分泌出2千克杀菌素,能杀死肺炎菌、白喉、痢疾等病菌。一公顷柏树一昼夜能分泌出30千克杀菌素,可以清除一个小城市的细菌。

森林还可以降低粉尘对大气的污染。森林的吸尘能力比裸露的地面大70多倍。因为森林的树叶表面粗糙不平,甚至有绒毛密布,有的还能分泌油脂和黏液。这样就可以阻挡、吸附、粘着粉尘,加上茂密的树林中风速减小,大颗粒粉尘就落了下来,空气就净化了。

在城市,一棵树一年可以贮存一辆汽车行驶16千米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一公顷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夹竹桃、银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当城市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时,大气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气湿度,一株成年树一天可蒸发400千克水,所以树林中的空气湿度明显上升。据计算,城市绿地面积每增加1%,当地夏季的气温可降低0.1℃。

城市林带、绿篱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宽30米的林带可降低噪音6~8分贝。林区每立方米大气中有细菌3.5个,而人口稠密缺少绿化的城市可达到3.4万个。有树木的城市街道比没有树木的城市街道大气中含病菌量少80%左右。城市防护林具有减缓风速的作用,其有效范围在树高40倍以内,其中在10~20倍范围内效果最好,可降低风速50%。

在农田林网内通常可减缓风速30%~40%,提高相对湿度5%~15%,增加土壤含水量10%~20%。据测定,林冠可截留降水20%左右,大大削弱了雨滴的冲击力;地表只要有一厘米厚的枯枝落叶,就可以把地表径流量减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减少到裸地7%以下。一公顷林地与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一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蓄水量达100万立方米的水库,而建造这样一个水库需要投资千余万元。

有专家预测,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约有450万个生物物种将不复存在,陆地上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人类面临严重水荒。森林的丧失使许多地区风速增加60%~80%,因风灾而丧生的人就会上亿。

森林作为一种生态系统,包括各种树木和森林中各种动物以及其他植物,最典型的如热带雨林,是全球陆地上基因资源最丰富的宝库。森林是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轻空气污染,美化环境。因此,保护森林具有重要意义。

对森林资源保护,最重要的是提高民众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强化人类生存环境意识,此外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健全森林法制,加强林业管理

要管好林业,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林业机构;二是加强林业法制宣传教育;三是严格森林采伐计划、采伐量、采伐方式;四是严格采伐审批手续;五是重视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防治;六是用征收森林资源税的方法,加强森林保护。

(二)合理利用天然林区

利用森林资源,一定要合理采伐,伐后及时更新,使木材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衡。同时要提高木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

(三)分期分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

在21世纪前20年使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应分期分阶段和分不同地区来实现。

(四)营造农田防护林,加速平原绿化

我国应尽快建立起西北、华北等地区的农田防护林,发挥森林小气候作用,抗御自然灾害。积极推广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生物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同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改善土地和环境条件,减少水土流失。

(五)搞好城市绿化地带

城市应大力植树造林,把城市变为理想的人工生态系统。我国城市绿化面积很低,上海市仅为人均0.5平方米,距国家人均10平方米的差距很大,和国外差距更大。

(六)开展林业科学研究

重点开展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关系研究。特别是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意改善生态状况,力求生态、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相对协调发展。

(七)控制环境污染对森林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酸雨及酸沉降等都能明显对森林产生不同伤害,影响森林的生长、发育。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随着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也将对森林产生影响,控制环境污染的影响有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独树成林”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我国的热带雨林集中在西双版纳地区,为了保护这片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早在1958年就建立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联合国生物圈网络成员。保护区是中国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生物资源极为丰富、面积最大的热带原始林区。保护区地跨景洪、勐海、勐腊一市两县,由互不连接的勐养、勐仑、勐腊、尚勇、曼稿5个子保护区组成,总面积24.17万公顷,占全州土地面积12.63%,森林覆盖率高达95.7%。2000年,国务院又批准纳版河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理念建设的保护区,扩大了热带雨林保护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