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人类危机之温室效应
17294200000044

第44章 保护生命摇篮——海洋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母亲,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20世纪,港口成为诸多大中城市发展的助推剂,海洋国土意识成为我们的共识。

保护海洋是指保护海洋环境,包括保护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物环境是一个包括海水、海水中溶解物和悬浮物、海底沉积物及海洋生物在内的复杂系统。海洋中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等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宝库,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

保护海洋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使之不致衰竭,以供人类永续利用。特别要优先保护那些有价值和濒临灭绝危险的海洋生物。据联合国有关部门调查,由于过度捕捞、偶然性的捕杀非目标允许捕杀的海洋生物、海岸滩涂的工程建设、红树林的砍伐、普遍的海洋环境污染,至少使世界上25个最有价值的渔场资源消耗殆尽,鲸、海龟、海牛等许多海生动物面临灭亡的危险。预计随着海洋开发规模的扩大,有可能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更大的破坏。

海洋保护的任务首先要制止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其次要保护好海洋生物栖息地或生境,特别是它们洄游、产卵、觅食、躲避敌害的海岸、滩涂、河口、珊瑚礁,要防止重金属、农药、石油、有机物和易产生富营养化的营养物质等污染海洋。保持海洋生物资源的再生能力和海水的自然净化能力,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证人类对海洋的持续开发和利用。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我们的海洋观必须从过去的一味追求商业利益的资源观转化为生态文明的、体现“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的“蓝色家园”观。其次要完善法律制度,依靠法律和制度管理海洋。第三,要实施科技兴海,做到高效微创。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在取得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小环境创伤,做到海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鱼与熊掌兼得。第四,要控制陆源污染。具体说来要控制流域排污;加强陆域生态建设,减少水土流失;沿岸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适度集中、深度处理、离岸排放;加强海陆协同,实施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此外,还要加强海洋生态恢复与建设。实施围填海供给海域面积的总量控制和重点自然岸段的恢复与保护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建设,重点保护滨岸湿地、红树林、珊瑚礁及濒危珍稀物种;注重流域中下游水工建筑与河口生态需水相协调,坚持海域使用论证评估制度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适度控制养殖密度与规模,实施清洁化生产和循环经济等。

巧用海洋遏制

在海平面上升的灾难面前,沿海居民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两种选择:要么从海岸撤离,要么挡住海水。

20世纪以来,人类在征服海洋斗争中似乎获得了一种信念,即人类的智慧可以驾驭任何一种自然力,其中有着“低洼之国”之称的荷兰可谓是向海洋主动挑战的英雄,其精心维护的数百千米的堤坝和天然沙丘使低于海平面的1/2以上的国土免遭海水的吞噬。

美国正花费高达320~3090亿美元加固加高防波堤、墙,修建新的堤坝以对付海平面上升1~2米所带来的巨大威胁,并停止在海岸线建立新城及工业、旅游、疗养设施和海滨低洼公路。

由此看来,这些经济雄厚的国家和地区也是在全力为防止海岸性灾难而制定了行之有效的防护计划和措施,表明了其无意撤离海岸的决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专家们认为,修建防波堤虽然只是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但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要比几十年后“临时抱佛脚”便宜90%,能把损失和灾难降低到最低限度。

出席中国海平面变化及对策座谈会的专家一致建议,作为发展中的中国,不能听任海平面上升灾难的摆布,为了使海平面上升的可能性损失大大缩小,从现在起,就要教育人民增强海洋意识,树立防灾观念,要根据中国国情,贯彻“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方针。沿海城市要尽量减少开采地下水,搞好回灌,以减轻减少地面沉降;在重点地段建筑防护堤坝预防海水入浸;在地势低洼的岸段新建工程要考虑海平面上升的防范措施,加高起始高度。专家们还一致提议,因海平面上升可能被淹没的地区,从现在起要尽量避免将沿海低地作为新的经济开发区或高技术开发区。据报道,泰国、印度等国政府和组织大都采取放慢发展本国经济的应急措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防护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