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让青少年学会感恩的故事
17294700000015

第15章 爱让我们学会感恩(4)

夜色漆黑一团,到处都阴森森的,我们完全被一个陌生的、似乎是充满危险的世界所包围。我拉着女儿的小手,走在漆黑的路上,深一脚浅一脚。我在心里不断犯嘀咕:这么晚敲陌生人的门要东西,是否太打扰了呢?是不是自讨苦吃?

女儿倒是比我有信心。她穿着粉色衣裙,背上有一对翅膀,一副小天使的样子,自告奋勇地按第一家的门铃。那扇门一打开,屋里灿烂的灯火顿时撕开夜幕,仿佛是天堂对她打开了门。夫妇两人见了她就心花怒放:“哎呀,我的小天使、小宝贝,你真漂亮、真可爱!”他们一边招呼我们进屋,一边要把一小篮子巧克力倒在女儿手中的篮子里。我急忙拦住,说她实在要不了这么多。主人兴致未尽,不停地问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喜欢什么、住在哪里,这一下我心里不仅放松许多,而且开始分享女儿的喜悦。

再往前走,女儿变得越来越勇敢,见一栋房子就自己冲上去按门铃。那家只有女主人在。她见了孩子,高兴地说:“我自己的女儿已经上大学了。她像你这么大时,也这么漂亮。”我随口问一句:“她在哪里上大学?”

“哈佛。”我眼睛一亮,马上问:“她中学在哪里上的?”心里想的是自己的女儿以后去哪里读书。女主人看出我的心思,又知道我们初来乍到,马上找笔给我留电话,说她在这一带的学校做社会工作,关于当地学校的问题一定要来问她。还说等她女儿回来,要请我们来家里吃饭,好好聊聊。临走又翻自己的书架,找出3本5岁孩子的儿童读物要我们带走。

女儿的情绪自然越来越高涨,她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得宠的人。很快,手中篮子里的糖太多、太重,已经拿不动了,只好提前回家。回到家洗漱完毕,倒头就睡了,不过睡前说了一句:“今天我有这么多的快乐!”

看着她那张熟睡的小脸,我突然对自己住的社区和邻居们产生了由衷的热爱。同时,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成长的经历,也一下子领悟到万圣节的意义。

最令我感动的是这次打扰的最后一家。主人是个盲人,生活全靠一只导盲犬。我开始还觉得给她找了太多麻烦,女儿首次看到是个盲人,也有些害怕。可是,盲人热情地在桌子上给孩子摸糖,嘴里不停地说:“你的声音像个天使。”

我赶紧说:“我们每天上学都经过你的房子。”她听了越发高兴,一个劲儿地说:“看来我们早就是朋友了。”我看着她准备的整整齐齐的一桌子糖,实在想不出这么一个生活不便的盲人,为招待素不相识的孩子要花多少时间,而在漆黑的夜里对陌生人敞开大门,又是多么大的信任!看来,一个生活颇为不幸的人,也本能地懂得自己对陌生人的责任。

穿在自己身上

4年前,我在读大二,暑期社会实践时,我被分到市电视台的一个法制节目组,整日和警察、罪犯打交道,忙得不亦乐乎。

一次,我跟着记者老赵来到刑警队,采访一位据说屡建战功的张大队长。那天,我们还没来得及架好摄像机,队里就接到紧急命令,说有两个持枪歹徒劫持人质,需要刑警队火速支援。机会难得,老赵马上向台里请示,希望参加抓捕拍摄,很快得到了许可,前提是:绝对保证自身安全!

战前会的气氛非常凝重,张队长布置完任务,拿出了7件防弹衣,把其中的3件交给我、老赵和保护我们的一个刑警,面无表情地对那个刑警说:“我们马上就要进入战斗状态,你要绝对保证两位记者的安全!”

我和老赵都明白,张队长对记者参加拍摄有抵触情绪。也难怪,子弹不长眼睛,如果我们出了问题,他可无法交代。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让我对张队长的印象大打折扣。

此时还剩4件防弹衣,张队长抓起一件放在自己身边,又把余下的3件递给副队长,轻声说:“给几个干部留着。”他的声音很轻,别的刑警听不见,但是我就在他近旁拍摄,这句话如此清晰刺耳。

任务完成得非常漂亮,不到两个小时就把歹徒全部擒获,人质安然无恙,只是张队长和一位指导员在近距离抓捕中挂了点彩,都无大碍。事后刑警队受到市局的嘉奖,我和老赵的拍摄也被评为全台的优秀节目,我还被学校表彰。

这些荣誉却不能让我高兴。人性是多么不堪一击,在生死考验面前,任何缺陷一览无余!这位受人尊敬的刑警队长,也不过如此!

新学期开学不久,正好赶上“全市十大杰出青年事迹报告会”来我校演讲。碰巧,张队长也是十大杰出青年之一。说实话,光听他的发言,的确让人感动,但是一想到那天他的所作所为,我的心就凉到极点。说什么不怕牺牲,爱护战友,都是口号,骗人的!我写了一张纸条递到台上。

我清楚地看到张队长打开纸条后,表情凝重。他沉声说:“有同学问,如果面对持枪歹徒,只有一件防弹衣,你会不会和战友抢着穿?”此时的会场一片肃静,大家一起等待。张队长有些停顿,肯定是说到他的痛处了吧。

“如果只有一件防弹衣,我一定要穿在自己身上。”张队长平静地说。台下一片哗然,同学们议论纷纷。“你倒很诚实,看你如何往下讲!”坐在台下,我居然有些幸灾乐祸。

“对于刑警来说,穿上防弹衣就意味着敢于牺牲,无论眼前发生什么,都要冲在最前面。在我们队里,永远有一件防弹衣是为我准备的。”张队长的话刚说完,台下已经掌声如潮,唯独我一个人呆呆地坐在那里,脑海里闪现出刑警队长抢留防弹衣的情形,还有那句话:“给几个干部留着……”

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年,我也成为一名正式的新闻工作者,在电视台主持“警方热线”节目,每天仍和警察们打交道。每当我看到一个个身穿防弹衣、出生入死的警察时,心里总是无法平静。对于普通人来说,穿上防弹衣意味着生,对于警察们来说,穿上它却肩负起一种特殊使命,潜台词就是:面对危险,让我先上。

花开的声音

杰夫瑞医生是位非常著名的耳科专家,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让失聪者恢复听觉的耳蜗移植研究。杰夫瑞医生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将耳蜗移植恢复的成功率从50%提高到了接近70%。在他的帮助下,许多生活在沉寂里的失聪者重新获得了聆听世界的机会,其中有些失聪者的听力甚至从零恢复到了大抵正常的程度。于是,失聪病人们视杰夫瑞医生为救星;媒体称赞他是创造奇迹者;一些机构授予他奖章;杰夫瑞自己也感到很骄傲。

有一年,6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从西班牙山区来到杰夫瑞医生所在的慕尼黑,他们是得到慈善机构的捐助前来接受耳蜗移植治疗的失聪孤儿。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领队是个叫露茜的年轻修女,她生得瘦小单薄,但性情温和开朗。杰夫瑞医生分别为6个孩子进行了耳蜗移植,其中的3个听力恢复迅速;另外两个经过配合治疗,也逐渐有了进步。只剩下一个叫丹的男孩,杰夫瑞医生先后为他做了3次耳蜗移植,尽了一个医生最大的努力,但丹始终不见有丝毫的起色。

冬天过去,春天也过去了,到夏天来临的时候,杰夫瑞医生只得带着深深的遗憾告诉露茜修女:“非常抱歉,丹恐怕就属于那30%永远都无法恢复听力的失聪者。”

露茜修女也很难过,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怀着同样的希望而来,现在却有一个失望而归。很快,那个叫丹的男孩也似乎意识到了自己不妙的境况。他开始郁郁寡欢,时常把自己关在病房里,并且有意回避另外5个已经跟自己“不一样”的同伴。

小男孩的状况让杰夫瑞医生的内心备受煎熬,他能够理解丹的痛苦,却又无能为力。而且,出于医生的责任,他还必须把残酷的真相告诉丹。

宣布治疗结果前夕,善良的露茜修女跟杰夫瑞医生商量:“是不是可以换个方式告诉他呢?也许在一个适当的场合说出真相,孩子会容易接受一些。”是呀,成年人都会无法承受这个现实,何况他还是个孩子。杰夫瑞医生点点头,说道:“什么场合告诉他比较好一点呢?”露茜修女略微想了想,说出了一个地方——茵梦湖。

茵梦湖是慕尼黑所在的巴伐利亚州的一个美丽湖泊,地处阿尔卑斯山中。四周山林环抱,湖水宁静清澈,而且,每到夏天,湖中会开放一片一片美丽的睡莲。

在一个晴朗的清晨,杰夫瑞医生和露茜修女带着6个孩子前往茵梦湖。因为长期从事耳蜗治疗,杰夫瑞医生也懂得一些聋哑人手语。在路途上,他看见露茜修女用手语告诉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去听一听睡莲花开的声音。”她用的是个很明确的“听”,而不是“看”。真是奇怪,难道她不明白可怜的丹什么都听不到吗?

夏天的清晨,站在湖边,能看见微红的晨曦从天边一点一点泛起来。湛蓝色湖水里渐渐呈现出岸边树林的倒影,偶尔有几只早起的鸟儿掠过湖面,啾啾的叫声在空明的水天之间格外清脆。露茜修女选了一片临岸的睡莲,那些圆圆的绿叶贴着湖水,上面还带着零星剔透的露珠。而一朵朵白色的花蕾俏皮地点缀其间。6个孩子依次排开蹲下,露茜修女让每个孩子将手轻轻抚在花蕾上,她自己也挑了个能抚摸花蕾的位置,然后向孩子们做了几个手势——指指心,指指耳朵,闭上眼睛。于是,6个孩子顺从地照露茜修女的吩咐,安静地合上眼睛抚着睡莲花蕾。

不一会儿,太阳升起来了。一旁的杰夫瑞医生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些睡莲竟是在阳光照耀的瞬间绽开的。在静谧的环境里,他甚至能听见花瓣开时的“叭”、“叭”声,那是一种很轻微的震动的声音。如果不用心去“听”,即使正常人也可能忽略掉。

孩子们抚摸着的花蕾一朵一朵地在阳光里绽开来,虽然闭着眼睛,但杰夫瑞医生肯定他们都能清晰地感觉到花开的瞬间。果然,那些孩子们惊喜极了。他们先是睁开眼睛仔细端详那些盛开的花朵,然后抑制不住争相打着手语欢快地交流,连丹也不例外。

这时,露茜修女站起来,微笑着朝孩子们打着手语,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绝望的心就一定可以听见。”比画完,她特别用眼睛盯着丹。

丹回应了露茜修女一个热烈的手势,激动地扑过去和她拥抱。接着,另外5个孩子也围拢过去,抱成一团儿。

是的,丹或许因为无法恢复听力有一点点难受,痛苦很快就会过去,更重要的是他真的“听”懂了睡莲花开的声音。

目睹一切的杰夫瑞医生静静地站在一边,许久都没有动。作为医生,他已经看惯了太多的伤心、无助乃至绝望,但现在,他却感慨得泪流满面。人们习惯于把他看做创造奇迹的人,而实际上,这位平凡的露茜修女才是创造奇迹的人,她创造了医学无法达到的奇迹。

能给予就不贫穷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老师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

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板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

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10天。

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学生送他这双“鞋”的理由。

“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一定会买一双真皮鞋给老师穿的。”

这是一个不足10岁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他看到了她正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布鞋不一样。

于是有了下面的问答。

“爸爸在哪里上班?”

“爸爸在家,下岗了。”

“妈妈呢?”

“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看她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感受出这双布鞋的分量。

她问:“老师你家里也穷吗?”

他说:“教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

“同学都说我家里穷。”她说。

他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很高兴,你高兴吗?”

她笑了。

“和老师穿一样的鞋子,高兴吗?”老师问道。她用力地点点头。

他带她来到教室,他问大家:“老师为什么穿布鞋呢?”有的同学说,好看。有的同学说透气,因为自己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因为自己的爷爷打拳的时候都穿布鞋。很奇怪没有人说他穷。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格,透气,舒适,有益健康。

后来这位老师告诉同学们,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最后一美元

20年前那个雨雪霏霏、北风猎猎的季节,刚刚中学毕业的我,带着对音乐的狂热,只身来到纳什维尔,希望成为一名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

然而,我四处碰壁。一个月下来,口袋里差不多空空如也。幸而一位在超级市场工作的朋友用那里准备扔掉的过期食品偷偷接济我,我才勉强度日。最后,我只剩下一美元,却怎么也舍不得把它花掉,因为上面满是我喜爱的歌星的亲笔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