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让青少年学会感恩的故事
17294700000016

第16章 爱让我们学会感恩(5)

一天早晨,我在停车场留意到一名男子坐在一辆破旧不堪的汽车里。一连两天,汽车都停在原地。而那名男子每次看到我都温和地挥手。我心里纳闷,这么大的风雪,他待在那干嘛?

第三天早晨,当我走近那辆汽车的时候,那名男子把车窗摇下来。我停住脚步,和他攀谈起来。交谈中,我了解到,他是到这来应聘的,但因早到了三天,所以无法立即工作。口袋里又没钱,只好呆在车里不吃不喝。

他忸怩片刻,然后红着脸问我是否可以借给他一美元买点吃的,日后再还我。然而,我也是自身难保。我向他解释了我的困境,不忍看到他失望的表情而转身离去。

刹那间,我想起了口袋里的一美元。犹豫了片刻,我终于下了决心。我走到车前,把钱递给了他。他的双眼顿时亮了起来。“有人在上面写满了字。”他说。他没有留意到那全是亲笔签名。那一天,我尽量不去想这珍贵的一美元。然而时来运转。就在当天早晨,一家电台通知我去录节目,薪金500美元。从那以后,我一炮打响。成为正式的节目主持人,再不用为吃穿发愁。

我再没见过那辆汽车和那名男子。有时候,我在想他到底是乞丐,还是上天派来的使者。但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这是我人生碰到的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我通过了。

牵挂的力量

詹姆斯曾是千万富翁,后来他的公司破产了,他的财产和房子都抵押给了银行,他的妻子因此忧郁成疾,不久便病逝了,他的合作伙伴史蒂文也精神失常住进了医院。

只有6岁的女儿和詹姆斯相依为命了。他和女儿搬到了贫民社区。那里垃圾成堆,房间内阴暗潮湿,唯一的好处是房租便宜。

拉里是詹姆斯的大学同学,当得知詹姆斯的情况后,很为他担心。一天早上,经过多方打听,拉里终于找到了詹姆斯的住处。隔很远,拉里便看到詹姆斯背着一个包,准备出门。詹姆斯背的是推销员常用的那种背包,詹姆斯很有可能在外面跑推销。

詹姆斯没走出多远,便被他的女儿喊了回去。那是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可能是屋里光线太暗的缘故,她将一张小桌子搬到屋外做作业。詹姆斯走到小女孩身边,小女孩突然将詹姆斯的双手抓住,放在自己的嘴边轻轻地吹了一口气,口里还说:“爸爸,凯琳的这口气会保佑您平安的,您一定要早点回来,凯琳在家等着您呢!”

这时,拉里看到,詹姆斯满脸绽开了自信的笑容。看着詹姆斯轻松地挎上背包一路远去的背影,拉里的眼睛湿润了。

拉里走到小女孩的身边问:“你每天都要在爸爸的手里吹一口气吗?”小女孩得意地笑了:“是的,妈妈说,每天在爸爸的手里吹一口气,就可以温暖爸爸一整天。”

望着小女孩的笑脸,拉里突然明白,詹姆斯为什么能从这么多苦难中挺过来了。那靠的是牵挂的力量!

爱中有天堂

两个小男孩是最好的小伙伴。在欢乐的童年时光,他们一起唱着歌曲长大。后来,两人一起升到了同一所小学,仍然形影不离。

那一天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他照样去找小伙伴一起上学,却发现小伙伴家家门紧闭,空无一人。听邻居说,小伙伴得了一种急病,已被家人送到了医院。他二话没说就背起书包往医院跑,一直跑到筋疲力尽,他终于看到了躺在床上的小伙伴,小伙伴全身虚肿,痛苦不已。他问小伙伴还上不上学去,回答他的是不知所措的哭声。

他一个人去了学校。失去了小伙伴的他开始变得有些闷闷不乐。小伙伴患的是一种无法直立行走的病。他幼小的心灵并不太懂得忧伤,只是替小伙伴感到惋惜和难过,小伙伴不能走路而且失去上学的机会,他该有多么伤心和寂寞。

他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每天背着小伙伴上学跟放学回家。只为了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欢乐和乐趣,只为了小伙伴能够上学并且开心。父母反对,因为怕他承担不起,更是怕影响他的学业。小伙伴的父母反对,因为他们承受不起,他们也担心会影响他的学习和生活。只有小伙伴高兴,两颗童心的碰撞简单而且纯粹,少了世俗与顾虑,仅仅因为他们喜欢和乐意,他们真心真意地想在一起。

他开始背着小伙伴迎来日出,送走晚霞。为了背小伙伴上学,他必须绕远路去小伙伴家中接他上学。他拒绝了所有同学的帮助,用他瘦弱的身躯去背负因为患病而肥胖许多的小伙伴。小伙伴也拒绝让别的同学背,因为小伙伴认为只有他背更安全更可靠更值得信赖。

从小学到初中,无论风霜雨雪,他从未间断接送小伙伴的任务。他从来都认为他在做一件很普通很平常的事,几年里的路程,洒落多少汗水,他从未想过要求小伙伴家中为他做些什么,而小伙伴也从未向他表示过感谢,并且一如既往地做他最要好的朋友。

然而有一天,他得了白血病,急需许多钱和大量血液。小伙伴的父母起初也送了一些钱给他家中,但是后来不见病情好转,就不敢再花钱了。小伙伴得知他需要输血时,毫不犹豫地把胳膊向前伸去,说:“把我的血输给他。他病好后还要再背我上学呢!”一句话说得父母大为惭愧,拿出了所有积蓄为他治病。

对爱的最高奖赏

多年前有一个鞋匠,在小城一条街的拐角处摆摊修鞋,寒来暑往,也说不清有多少个年头了。

有一个冬天的傍晚,他正要收摊回家的时候,一转身,看到一个小孩在不远处站着。看上去,孩子冻得不轻,身子微蜷着,耳朵通红通红的,眼睛直愣愣地盯着他,眼神呆滞而又茫然。

他把孩子领回家的那个晚上,老婆就和他怄了气。对于这样一个流浪的孩子,有谁愿意管呢?更何况,一家大小好几张嘴,吃饭已经是问题,再添一口人就更显困窘。他倒也不争执,低着头只有一句话:没人管的孩子我看着可怜。然后便听凭老婆唠唠叨叨地骂。

尽管这样,这孩子还是留了下来。鞋匠则一边在街上钉鞋,一边打听谁家走丢了孩子。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并没有人来认领这个孩子,孩子却长大了许多,懂事、听话而且聪明。鞋匠老婆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孩子,家里再拮据,也舍得拿出钱来为孩子买穿的和玩的。街坊邻居都劝他们把孩子留下来,鞋匠老婆也动了心思。有一天吃饭时,她对鞋匠说:要不,咱们把他留下来当亲儿子养。鞋匠闷了半晌没说话,末了,把碗往桌上一丢:贴心贴肉,他父母快想疯了,你胡说什么?

鞋匠还是四处打听,他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孩子父母的找寻。他求人写下好多寻人启事,然后不辞辛苦地贴到大街小巷。风刮雨淋之后,他又重新再来一遍。甚至有熟人去外地,他也要让人家带上几份,帮他张贴。他找过报社,没有人愿意帮这个忙,电视台也没有帮助他的意思。他把该想的办法都想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找到孩子的父母。

终于有一天,孩子的父母寻到了这个地方。他们只是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就急匆匆地带着孩子走了,鞋匠并没有计较什么,只是一起摆摊的人都揶揄他,说他傻。他总是呵呵一笑,什么也不说。

生活好像真的跟鞋匠开了个玩笑,这之后便再没有了孩子的任何音信。后来,他搬离了那座小城,一家人掰着指头计算着孩子的岁数,希望长大了的孩子能够回来看看他们,但是,没有。再后来又数次搬家,直到他死,他也没有等到什么。

若干年后,一个有德有才的小伙子因为帮助寻找失散的人成了名,他在互联网上还注册了一个专门寻人的免费网站。令人惊奇的是,网站竟然是以鞋匠的名字命名的。进入网站,人们看到,在显要位置上,是网站创始人的“寻人启事”。他要寻找的,就是很多年以前,曾经给过流落在街头的他无限关爱和帮助的那个鞋匠。

快乐墓地

在非洲一个叫撒拉的小镇上,有一位叫布基的老人,他的一生过得很不快乐。问其原因,那就是他有好多的人生目标没有实现。布基在临死前觉得:人应该这样活着,不论什么情况,都不应该以牺牲自己的情绪为代价。

但是他的认识为时已晚,因为他得知自己已没有多长时间可以活在这个世界上了。于是布基觉得在临死前还能做些什么呢,他不希望世上的人活得像他一样的不开心。他想啊想,最后终于想到要为后来的人们留下一些文字。他决定在自己的墓碑上这样写:我是一个本应该快乐的人,虽然我的一生也遇到了许多的坎坷,但我相信,这一切挫折不严重。我却因为这些个并不严重的原因,而一生不愉快。我是多么的傻啊!我希望还活着的人们不要像我。不要总是让自己处于烦恼和不快乐之中,自寻烦恼,应该是人生最大的冤枉。你何必要冤枉自己呢?绝不要这样。

布基没有想到,就是他墓碑上的这一段话,给后来的人们多么深刻的教育,因为这是一个死者对活人的忠告。

后来又有好多人向布基学习。他们在临死前,纷纷要求死后葬在布基的左右,与布基为伴,做他的邻居。他们留下的遗言,也都和布基一样,告诉活着的人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和热爱生命。

这些遗言中有的写着:笑口常开,知足常乐,使我活得很开心。学我吧,我只有两亩沙地,一片不成材的树林。一生除了饼子和粥,我没吃过什么,但我每天都在说笑中度过。我总是对自己说,就这么快乐地活着吧,活着真好,快乐真好。有了快乐,我不知道我还缺点什么呢!

有一块是这样写的:我的前半生,应该是富裕的,但是为了更加地富有,我一天到晚地拼命工作,还总为一些小事情发愁苦恼。后来,我想开了,放弃了很多可以争取的东西,于是我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其实人生在世,真的不要在乎你干了些什么,或者成功,或者失败,都不值得你去耿耿于怀。快乐是最实在的。

还有一块这样写的:我活了近百岁,长寿的秘诀,就是心胸开阔。其实人啊,越活越是懂得,在生活中干什么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但没有过不去的坎。淡然处之是我人生的最大发现,淡然了便少了好多的烦恼。快乐才是人活着的根本。

所有的墓碑上,都是这种普通人朴实的语言或者是对人生的一些体会。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叫做“快乐墓地”。很多人愿意驱车几百里,到这里来转一转,换一换心情,聆听一下死者的教诲!

上帝的妻子

假若我们不能成为上帝,就做上帝的妻子吧!只要我们能和他一样博爱,做他的孩子,或者做他的仆人,都好。

纽约,在寒冷的圣诞夜里,一个大约10岁的小男孩站在百老汇一家鞋店的门前,他光着脚,隔着橱窗呆呆地往里面看,身子因为寒冷而颤抖。

一位女士走近男孩,问道:“小家伙,你这么认真地在看什么?”

“我曾经请求上帝赐给我一双鞋子,我想知道这里面有没有。”男孩回答。

女士牵起他的手,走进店内。她让店员给男孩拿来半打袜子,然后她又问店员,可否打来一盆热水,再拿一条毛巾。店员欣然照办了。

她把小家伙带到店堂后面,脱下手套,跪着身子将男孩的脚放进热水里,为他洗脚,然后用毛巾擦干。

这个时候,店员拿着袜子回来了。女士取出其中一双为孩子穿上,又为他买了一双鞋,再把剩下的几双袜子包起来交给男孩。

在鞋店门口,女士拍着男孩的头说:“小伙子,你现在觉得舒服点儿了吗?”

当她正要转身离去的时候,小男孩在后面拉住了她的手,抬头注视着她的脸。他的眼中含着泪水,用颤抖的声音问这位女士:“你是上帝的妻子吗?”

装满爱的银行卡

她10岁时母亲因病去世,13岁时开长途货车的父亲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从此,她跟着二叔一家生活。

她是个懂事的女孩儿,学习成绩不错,待人有礼貌,每天尽可能帮婶婶做家务,辅导堂弟学习,决不给大人添一点儿麻烦。

日子一天天过去,18岁那年,她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可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她突然对二叔说:“我不想去上大学了,想尽快找份事情做。”二叔家并不富裕,开出租车的二叔一个月只有1000多元收入,婶婶是做家政的,月收入也就五六百元,要供她和堂弟两人吃穿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她想,自己若上大学,光学费就是一笔巨大的支出,叔叔婶婶养了她5年,这已让她感激不尽,怎么能再给他们增加负担呢?

二叔听到她的决定后吃了一惊:“人家想考还考不上呢,你考上了却不读?哪有这样的道理!”见她沉默不语,二叔笑了,“你是不是怕我们拿不出你上大学的费用?钱的问题,你不用操心。你父亲出车祸后,人家给了6万元补偿费。那也算是你爸妈给你留下的一笔遗产吧。这笔钱一直由我们保存着,一分钱也没动,专供你上大学用。”

“真的?”她一阵惊喜,用探询的目光看着婶婶。

婶婶看看二叔,点了点头。

二叔还拿出银行卡来让她看,说所有的钱都存在里面。

她悬了很久的心彻底放下了,她又恢复了以往的自信。前往大学报到时,二叔为她办了一张银行卡,说好每个月按时往卡里给她打入生活费。

一开始,她在大学的生活过得很节俭,她把自己每月的消费定在400元以内。她认真算了一笔账,如果在生活上节约点儿,4年大学读下来,父母留下的那笔钱不仅够用,还能省下一些。她大学毕业时恰好赶上堂弟进大学,她要把省下来的钱给堂弟做学费,也算是她对叔叔婶婶养育之恩的一点报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