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与环境知识丛书:公共道德、知识与责任
17295200000007

第7章 社会生活(3)

经典语录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林肯

责任感常常会纠正人的狭隘性。当我们徘徊于迷途的时候,它会成为可靠的向导。——普列姆昌德

(九)懂得感恩和包容

感恩节期间,有位先生垂头丧气、毫无生气地来到教堂,坐在牧师面前,他对牧师诉苦:“都说感恩节要对上帝献上自己的感谢之心,如今我一无所有,失业已经大半年了,工作找了十多次也没人用我。我没什么可感谢的了!”牧师问他:“你真的一无所有吗?上帝是仁慈的,神依然爱你,你没觉得?好,这样吧,我给你一张纸,一支笔,你把我问你答的记录下来,好么?”

牧师问他:“你有太太么?”他回答:“我有太太,她不因我困苦而离开我,她还爱着我。相比之下,我的愧疚也更深了。”

牧师问他:“你有孩子么?”他回答:“我有孩子,有五个可爱的孩子,虽然我不能让他们吃最好的,受最好的教育,但孩子们很争气。”

牧师问他:“你胃口好么?”他回答:“呵,我的胃口好极了,由于没什么钱,我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我的胃,常常只吃七成饱。”

牧师问他:“你睡眠好么?”他回答:“睡眠?呵呵,我的睡眠棒极了,一碰到枕头就睡熟了。”

牧师问他:“你有朋友么?”他回答:“我有朋友,因为我失业了,他们不时地给予我帮助!而我无法回报他们。”

牧师问他:“你的视力如何?”他回答:“我的视力好极了,我能够清晰看见很远地方的物体。”

于是他的纸上就记录下这么六条:我有好太太;我有五个好孩子;我有好胃口;我有好睡眠;我有好朋友;我有好视力。

牧师听他读了一遍以上的六条,说:“祝贺你!感谢我们的上帝,他是何等地保佑你,赐福给你!你回去吧,记住要感恩!”

他回到家,默想刚才的对话,照照那久违的镜子,说:“呀,我是多么凌乱,又是多么消沉!头发硬得像板刷,衣服也有些脏……”

是的,我们要懂得感恩。感恩并不仅仅是对别人给予自己的重大恩惠的回报,感恩还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小事中。

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父母是我们生命的赐予者,父母给予我们一个温馨的家,同时父母也养育了我们,因此父母之恩是我们最应该感激的。对父母的感恩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遵从父母的教诲,即使父母有时是错误的,我们也要心平气和地和父母讲,不要和父母顶嘴,惹父母生气;在家帮父母多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帮父母做饭、洗碗、打扫家庭卫生等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做,不要事事劳烦父母,如自己的房间自己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品自己整理……

这些不仅是孝敬父母的表现,也是对父母怀有感恩之心的表现。

对老师怀有感恩之心。老师是我们精神的启蒙者,老师教育我们,关心我们,在我们身上付出的关心不亚于父母,因此老师的教育之恩也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在心的。对老师的感恩,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课堂上,一道坚定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表明了你全身心地投入,你在专心地听课;下课后,在走廊里看到了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礼貌地说声“老师好”;放学了,向老师招招手,说上一句“老师再见”;在考场上,认真应试,仔细答题,严守纪律;在教室里,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营造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在寝室里,把寝室打扫得窗明几净,给室友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校园的小径上,看到地上有纸屑、果壳,能够毫不犹豫地将它们拾起来,丢进垃圾桶;当我们坐公交车时,看到有老人、孕妇上车了,能够毅然地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他们;当我们出行游玩时,捡到了游人掉落的财物,能够不假思索地将它们归还给失主……这些都是我们对老师辛勤教育我们的感恩之心的表现。

对身边的朋友怀有感恩之心。因为是他们在我们寂寞时陪伴我们,在我们有困难时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等等。

对那些曾帮助我们的人怀有感恩之心,因为是他们在我们最无助时给予我们帮助。

对那些曾伤害过我们的人怀有感恩和包容之心。也许正是他们的一次嘲笑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使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也许正是他们的一次嘲笑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经典语录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尼采

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洛克(十)学会拜访礼仪

某学生大学毕业后,到英国剑桥大学继续学习和从事研究工作。他的导师非常欣赏他的学识和勤奋,师生关系一直很融洽。一天,导师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并且把他引入自己的书房。这位留学生一进书房,就开始独自环顾书架,并且没有经过老师的同意就从书架上拿起书来翻看。从那以后,导师再也没有邀请他到自己的家里去,也没有与他一起出席过任何国际会议和社交活动。

由于登门拜访不注意细节,这个留学生失去了许多学习机会,那么拜访时有哪些礼仪要求呢?

做客有不同的情况,或初次登门拜访,或应好友之邀赴约,或有事求于他人,因而礼节也略有不同。但无论何种情况,身为客人要为主人着想,尽量避免给主人带来不便,以不影响主人的正常生活为基本原则。

拜访应事先预约:

到别人家做客,如果是自己主动前往就要事先设法联系,提前预约,尽量不做不速之客。要知道,除非是主人非常想见的人,否则不速之客是不受欢迎的。预约可通过电话、书信或口头方式,说明拜访原因与时间。预约应以客随主便为原则,主人提出的方案应优先考虑。

拜访应如期而至:

作为客人要守时、守约,应准时或稍提前一会儿到达,以示尊重。过早抵达,主人尚未准备好,觉得尴尬;迟迟不到,会让主人久等而显失礼。有特殊情况不能准时赴约,应想办法通知对方。如果不能及时通知对方,也要事后主动向对方说明情况并表示歉意,无声无息地取消预约是极不礼貌的。

拜访应穿着整洁:

一般的拜访,穿着应整洁、大方,不必过于讲究。蓬头垢面、衣冠不整的形象不仅会使别人不愉快,也是对主人的不敬。即使是拜访好友或邻居也不能穿背心、拖鞋或睡衣等,否则会使主人或其他来宾难堪。青少年随父母拜访亲友时,应特别注意穿着的整洁、朴素、大方,这不仅体现出对主人的尊重,也反映出我们的生活态度。

进门时寒暄应尽量简短:

进门前应轻轻叩门,或者轻按门铃,即使门开着也要敲一下,经主人允许后再进入。大门打开后,当然应问候对方,但在此处的寒暄应尽量简短,也不要在大门口反复鞠躬,说明拜访的理由,以及询问对方的近况便可。因为,如果让大门一直开着,受访者也会感到困扰。再者,拜访时你手上通常会拿着礼物,在这种状态下长时间地交谈,自己也会觉得极不自然。

鞋子不要随意乱扔:

进门时,有些人将鞋子脱下来后,就随意扔在一旁。如果是在自己家里这样做还情有可原,要是进别人家做出这番举动,容易受到别人的质疑,怀疑你是否具备基本礼仪。因此,进门时,应将鞋子脱掉,然后,以斜对着大门,避免背对着主人的状态,将鞋放好。此时,脱下的衣物也要朝着反方向放好,而鞋子则应放在角落里。

拜访时坐姿要文雅:

坐在沙发上时,不能因为感觉坐在座垫上舒服,而将身体倚在靠背上,并深陷地坐进去。应使臀部挨着靠近沙发前端的地方,并浅浅地坐着。如果是女生应挺直脊背,并拢双脚并偏向一侧,这样显得较为雅观。再者,最好不要翘起“二郎腿”。

言谈应有礼貌: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如果谈话中提及主人的家庭情况,只做些一般性的了解和关心即可。关心过度,反复盘问,就显得粗鲁无礼了。若随父母拜访,父母与主人交谈正事,不要随便插嘴,更不能对大人的谈话加以纠正。长辈问自己问题时要大大方方地回答。

拜访时间应把握好:

拜访时应把握好拜访的时间。一般性拜访,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之内起身告辞为宜。做客时间太长,聊起来没完,就可能会成为不受欢迎的客人。

告辞时机应把握好:

作为客人应选择时机告辞,最好是在话题结束之后,在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谈时。但不要在主人刚说完话就立刻告辞,这样既不礼貌,还可能令主人产生误解,如果主人有疲劳感或有家人提示有急事要办等情况时,适时告辞较为得体。

告辞时言谈举止应彬彬有礼:

告辞时应对主人及其家人的款待表示感谢,如果主人家有长辈,别忘了向长辈告辞。若主人家还有其他客人,也应礼貌地向他们告辞。主人送出门时,应劝主人留步。分手时要适时回头,并向主人挥手示意,以示最后的谢意。“一去不回头”是失礼的,会让主人感到失望。

经典语录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弟子规》

解读:当主人问我是谁时,要把自己的姓名告知对方。如果只回答“我”,对方就弄不清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