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与环境知识丛书:公共道德、知识与责任
17295200000008

第8章 社会生活(4)

(十一)知晓接待礼仪

王某在上高二的时候,全家搬迁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王某也不得不转入一所陌生的学校读书。上学第一天,王某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到不知所措。幸运的是,最后一节课,老师给他介绍了一个搭档,并对他说:“你刚来,还不熟悉学校的环境,下了课,你和我还有我的朋友一起去餐厅吃饭吧!”听老师这样说,王某的心踏实了很多。因为老师一个简单的招呼,给了王某莫大的慰藉,让他没有了孤独感。慢慢地,他开始喜欢上这所学校,王某也和老师以及他的搭档成了最好的朋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主人,当有客人来时,不管是提前预约的,还是不速之客,都要热情接待。青少年也要掌握一定的接待礼仪,向客人展示自己的真诚、友好和礼貌。

客人到访,应提前做好准备。主人的穿着要整洁,自然大方。蓬头垢面,或穿着睡衣、短裤会客是不礼貌的。家庭布置要干净美观,水果、点心、饮料、烟酒、菜肴等要提前备好。如果是正式宴请,如婚礼、寿诞等,还要预先送请柬或电话邀请,确定宴请时间、场所,排好座次,落实宴请形式、规模、档次。如果要留客吃饭,事先要了解客人的习俗、爱好和年龄,以便备好饭菜原料。如果事先获悉客人要留宿,最好让客人单住,并把客人的房间及床铺等用品收拾得干干净净。如果是远道来客,必须事先掌握来客乘坐的交通工具抵达的时间。特别是初访的客人,对地形不熟悉,一般要尽量远迎一些,以免客人走错路。

迎客时要热情问候,让进屋内。如果客人手提重物,应主动帮忙接下。对长者或体弱者可上前搀扶。进入室内后应把最佳位置让给客人坐,如果客人是初次来访,应该给家里其他人介绍一下,并互致问候。若有他人在场,应予相互介绍。客人进门时,可接过其衣帽、雨具或示意放置位置,但不要去接客人的手提包,然后热情地给客人让座。

如果是天气炎热的夏季,主人可递给客人一块凉手巾,擦脸消暑,或递上扇子,或打开电扇、空调,并送上一杯冷饮。如果是寒冷的冬天,则应把客人请到暖和一些的房间,倒杯热茶。如果客人远道来,要问问是否用过餐,要不要马上用饭。

如果来客不是自己的客人,而是父母、爱人、兄弟姐妹或子女的朋友、同事、同学,也应主动招呼、接待,这样既是对客人表示全家都欢迎他的来访,也显示了你的家庭和睦。如果来客要访的亲人恰好不在,你应主动向客人说明情况,并询问有什么事需要转告或代办。对家庭其他成员的客人态度冷漠、怠慢不理,会引起客人的不快,是不礼貌的。

如果来访者是“不速之客”,即客人是不约而来,使你毫无准备,这时也应将房间里杂乱的物品赶紧收拾一下,使客人有干净的坐处,并向客人表示歉意。“不速之客”有时会给你的生活、学习、工作诸方面带来不便,这也不足为奇。切不可将客人拒之门外,或面带悻悻之色,使来客陷入尴尬境地。此时应尽快了解客人来访的目的,以便见机行事,妥善处理。如果有人在你确实感到不便时来访,比如客人来时,你恰好有事要外出,你最好有礼貌地说:“我刚好要出去,真对不起。”向客人说明情况,另约个时间交谈,并致以歉意。但最好的做法是将客人邀请进屋,予以接待。作陪时间长短,当然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决定了。

主人应先请客人落座后方可坐下,落座后要及时与客人交谈,并送上饮品或点心。交谈时要专注,不宜不停起身,或一边看电视一边交谈,或经常暗示时间。为客人倒水时不要倒满,如果为客人准备的是带包装的饮料,应去掉包装,倒入杯子,2/3杯即可,不要倒满。大人谈话的时候,青少年应该在一旁安静倾听。如果来的是同龄人,应该热情地打招呼,开一些玩笑,说一些悄悄话并拿一些这个年龄的人喜欢吃的零食。如果来的是一位长者,更应彬彬有礼,招待周到。应先敬上一杯茶,再问候一些适当的话,如果人家没有坐下,我们千万不可坐下。人家问什么要照实回答,同时态度要亲切、随和、友爱,不令访客有拘束不安之感。和老年人交谈,尤其要注意态度应诚恳、谦逊,多让老人说,多谈些老年人关心的话题。对有特长的老人,可以向他们请教,以此打开老人的“话匣子”。或者可以先扯一些家务事,使气氛融洽后再转入正题。老年人平时活动范围较小,他们对晚辈、年轻人的招待如何往往比较看重和敏感。对他们周到体贴,他们会感到欣慰。如有先后两批客人来访,应一视同仁,不可冷落一方。彼此若互不相识,应适时为他们互相引见。当客人散席或准备告辞时,主人应婉言相留。客人要走,应等其起身后,主人再起身相送,家人也应微笑起立,亲切告别。若客人来时带有礼物的,应再次提及对礼物的感谢或回赠礼物,并不忘提醒客人是否有东西遗忘,或有什么事需要帮忙。送客应送到大门口或街巷口,切忌跨在门槛上向客人告别或客人前脚一走就“啪”地关门。如果客人是初次来访,主人应主动指路或安排车辆接送;远方来客则应送至火车站、机场或码头,并说祝福话或发出再来的邀请。

经典语录尊客之前不叱狗。——《礼记·曲礼上》

解读:在客人面前,主人不可以训斥狗,否则会让客人认为自己不受欢迎。

人人都有受尊重的要求,不要听对方说请留步,就真的不送了。——卡耐基

(十二)“礼”尚往来

礼物一位医学教授到偏远的山区进行实地调查时,治好了一个贫病交加的老人,分文未取。那个老人回家后,砍了一捆柴,走了三天的路才走到城里,把那捆柴放在医生脚下。我们也许会觉得好笑,笑他不知道现代人的生活里已经没有“烧柴”这个概念了,他的礼物和他的辛苦白费了。事实却不然,在爱面前没有什么是徒劳的。那位教授后来向人讲述这个故事时总是说:“在我的行医经历中,从来没有收到过这样贵重的礼物。”

一捆柴,一捆荒山中枯去的老枝,由于蕴含着感谢者至诚的心意,而成为教授记忆中不朽的财富。青少年无论是送礼物,还是接受礼物都要牢记:一颗至诚的心才是最珍贵的。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接受礼物而不赠送礼物,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在长辈、同学、朋友过生日时送上一件代表自己心意的礼物是有礼貌、有教养的行为。

礼物首先要根据场合和时节而定。欢庆节日应备礼相赠,表示美好的祝愿。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西方的圣诞节、母亲节等都可以作为赠送时节。同样,在喜庆之日,如生日、获奖等,都可以选择适当的礼物表示祝贺。探望病人,应带上礼物,比如送上几束鲜花,给病人带来春天的气息,使病人获得精神上的安慰。临别送行,送上一份礼物或几句赠言,表示自己的惜别之情。曾受过他人帮助而摆脱了困境,事后应考虑送点礼物表示感谢。一般来说,在大庭广众之下,宜送高雅、大方、体面的书、花束一类的礼物。在私下,也可以送点与衣食住行有关的生活用品作为礼物。

礼物最主要的在于表达情意,而不在于贵重。礼物只是一种形式载体,它也许只是一张卡片、一束鲜花、一本书甚至一盒点心,但真正的意义在于是否蕴含着送礼之人的真实情感。因此,我们在选择礼物时要考虑受礼者的情趣、爱好、年龄以及环境等因素,精心挑选具有特色或特定意义的礼物。如果能做到赠其所需,会使受礼者觉得你的礼物非同寻常,倍感珍贵。

应当亲自将礼物送给对方,以示诚意,不要默不做声地将礼物放下或让别人转交。接受礼物时,不要过分推让,大方并愉悦地接受礼物并表示感谢,是对送礼者最好的回馈。没完没了的表示“不好意思”,反而会让送礼者难堪。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要等客人走后再拿出来仔细欣赏。在接受他人赠送的礼物时,不要询问礼物的价格,问价格是不礼貌的。一般情况下不要随便拒收别人的赠送,但也并非来者不拒,对有些礼物要持谨慎的态度,比如不熟悉的人送的礼物。

送礼物时也一定要大大方方的,不要偷偷摸摸、一声不响地塞给人家,或者放在不起眼的地方,这样会引起对方的误会。别人送给自己的礼物,即使是不喜欢,也应表示感谢。如果是亲人,可以直接告知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是客人,就不要这样了,但是一定要道谢。

经典语录送礼物要送好,不要华丽包装,不要昂贵价格。只要真心诚意,即使粗糙简单,对方肯定也喜欢。

与其皱着眉头送人一件贵重礼品,不如面带笑容送人一件小礼物。

遵纪守法篇

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保持安定有序、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作为社会的一员,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行为准则。但仍有一些公民法律知识欠缺,守法意识淡薄。公民首先应该遵纪守法,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守规矩、合法度。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也是发展中的大国,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对于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实现长治久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更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有关的纪律和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