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与环境知识丛书:关注明天的阳光
17295600000020

第20章 水危机(2)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100个国家缺水,26个国家严重缺水,全球有11亿人生活缺水,每年有310万人死于不洁饮用水引发的相关疾病。其中,约有1/5的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有30亿人没有干净的用水卫生设施,全世界的医院有一半挤满了因此患上各种疾病的病人,每年有220万人因缺水或者不干净的水源传染的疾病而死亡,其中主要是儿童,因为缺水导致卫生条件恶劣,由此流失的生命更是难以统计。过去10年,痢疾杀死的儿童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有战死的军人人数还要多,这种肠道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就是没有干净饮用水。1998年在非洲有超过30万人死于内战,但是同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痢疾,是前者的6倍多。印度每年用于治疗痢疾的医疗费用已经构成这个国家健康体系的沉重负担。

全球面临严重的淡水缺乏危机,在非洲、阿富汗、印度和亚洲的其他国家,女人和孩子们每天面临这样的困难,在感到渴的时候,他们必须拿起容器,步行至少两个小时到一口井,打满水之后再步行两个小时回家。试想经过这样的艰苦劳动,他们还剩下多少精力可以做家务、做饭、照顾孩子。这是数亿人每天必须面临的艰难问题,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中南美洲的一些地方。地球上还有太多地方缺水或者水源被污染,在这些地方,无一例外是当地居民自己去寻找安全水源,无论距离远近或者路途困难,通常每天打水的步行距离是6千米。

缺水地区的人排队打水

在很多国家,缺水是人们无法摆脱贫穷的主要原因,而在解决水源这个问题上,女人和儿童承担了不成比例的重任,每天为一个家庭收集用水的时间平均超过6个小时。缺水造成了贫穷,而相对有钱的人当然可以用金钱来解决问题。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有超过25%的家庭购买比自来水贵得多的饮用水,极端情况下这笔开支占整个家庭开销的1/4。

三、缺水影响农业生产

水资源缺乏会严重威胁农业发展,影响整个世界的食物供给。缺水使全球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危及粮食的供应,长此下去势必导致粮食价格上涨,进一步加重贫困人口的负担。全球灌溉农业养活着24亿人口。农业用水约占全球淡水用量的70%,在发展中国家甚至达到90%。1997年9月,国际水源协会在蒙特利尔召开圆桌会议,一致认为,缺水已成为全球粮食生产的关键性因素,目前大约10亿人口没有足够的食物,到2050年全球将有一半的人生活在缺水地区,粮食供应将成为更严重的问题。

缺水对我国的粮食生产也构成巨大威胁。我国大约64%的耕地位于北方,北部的农业生产为我国的粮食自足政策提供了支持,我国超过50%的小麦、蔬菜和水果,以及1/3的玉米生长在该地区。然而,我国北方的水资源却只占全国的18%,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要求。现在,北方主要种植地区的谷类、棉花、蔬菜和水果生产都受到了缺乏清洁水的威胁,这可能改变我国自给性的粮食自足政策,需要加大食品进口。

2008年6月,美国农业部发布了一份关于我国水资源情况与农业发展关系的报告,该报告中说:“目前水资源使用过度,超过了可持续的水平。如果缺水情况加重,政府可能会取消有关最低支持费用,并放宽食品安全政策,从而增加了进口需求。”“农业面临来自工业和城市消费者对这些有限的水资源越来越多的竞争。”报告说:“虽然政府实施的用来防止工业进一步造成水污染的政策可能会减缓用水的增加,但来自城市消费者的需求预计会大幅增长。”该报告还指出,我国的人均水供应量处于世界最低水平,因为我国有全球20%的人口,却仅有世界大约7%的水资源供应。

除了我国,非洲国家因缺乏水资源而导致农作物减产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据有关专家介绍,非洲因为缺水而导致每年农作物减产23%左右,以至于各种粮食作物在未来的几年内必须进口3500万吨粮食才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干旱的土地

非洲的人口目前仍在不断增加,每个家庭对于日常饮用水的需求也在日益的膨胀,所以非洲国家需要迅速做出解决人口饮用水困难的计划与措施。

非洲一些土地贫瘠的国家诸如埃塞俄比亚、乍得和毛里塔尼亚等必须面对缺水的现实。在这些国家进行耕作的农民还得随时外出寻找水资源以防止农田的歉收减产。与此相反,非洲另一些降水丰富的国家诸如民主刚果、赞比亚和南非则要增加劳动设备来保护耕地资源不被浪费,还要加强水资源管理以防止最近几年来洪水泛滥影响到邻近的一些周边国家诸如肯尼亚和莫桑比克等。

四、缺水影响世界和平

目前,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与邻国分享河流和湖泊水系的国家里。水资源之争已成为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原因,成为地区或全球性冲突的潜在根源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当然,并非所有水资源问题都会影响国际安全并导致国际冲突,水资源短缺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对国际安全的影响是不同的,它受到地理、政治、经济、种族、人口等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水资源对国际关系和国际安全的作用可能更大,引起冲突的可能性也更大。

国家和地区范围内缺水越严重,越容易引发战争。尽管全球面临淡水资源缺乏的潜在危机,但由于水资源的分布不同,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陷入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一些国家的水资源可能不很宽余或刚刚够用,另一些国家则属于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在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年人均淡水量有的达到10万立方米以上,如美国年人均淡水占有量为9900立方米,加拿大为12万立方米。所以在美国和加拿大这样的国家,基本上是不可能会发生因为缺水而导致的战争的。

而在一些缺水的国家和地区,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阿尔及利亚、布隆迪、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的人均淡水量在600~700立方米之间,以色列、突尼斯等国为400~500立方米,而像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约旦、也门等国家年人均淡水量仅有100~200立方米。对这些国家来说,水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这些国家也容易因水资源问题与他国发生争端,或爆发因水资源纠纷引起的战争。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曾说,如果公路通向文明,那么,水就通向和平。反映了缺水地区受到的威胁以及水与安全的关系。

拥有同一水资源的国家之间容易发生冲突,并且拥有同一水资源的国家越多,越容易发生水冲突。地球上有214个河流和湖泊水系跨越一个或若干条国界。其中有148个水系经两个沿岸国家或地区,由于水资源供应和分配不均匀,已有大大小小140个地区出现了紧张形势。如非洲的尼罗河流经布隆迪、卢旺达、扎伊尔、乌干达、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苏丹、埃及等10个国家;约旦河流经黎巴嫩、叙利亚、以色列和约旦四国;幼发拉底河是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三国的重要水资源。在这些流域地区,国家间的冲突和纠纷长期存在。

咸海问题在苏联解体之前属于一个国家内部问题,现在咸海以及阿姆河、锡尔河都变成了国际共有的水资源,涉及5个独立的国家,因此中亚国家如何解决面临的水资源匮乏问题已经引起有关水资源专家的关注。中亚地区人口多,水资源又不足,过度用水已经使世界第四大淡水湖咸海的面积缩小40%,水容量减少67%。此外,南亚的恒河、美洲的亚马孙河等,都是国际性的河流。由于流域内国家多,且政治、经济利益不同,在水资源的分配、利用、管理等方面容易发生纠纷和冲突。

拥有共同水资源国家的差异越大,越容易发生水冲突。一些河流虽为若干国家共有,但如果这些国家在历史、政治、宗教、文化等背景方面差异不大,可能不会因共同拥有的水资源而发生严重冲突。如果拥有共同水资源的国家在政治、种族、宗教等方面原本就存在尖锐的冲突,那么,各种冲突将相互影响,水资源必然成为冲突的一个方面,中东地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中东地区存在尖锐的民族冲突、宗教冲突,同时又是严重的缺水地区,因此水资源一直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阿拉伯国家与非阿拉伯国家之间争夺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以及人口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引起同一流域内国家在水资源上的冲突。

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国内水分布特征也是影响水冲突的一个因素。有的河流虽然流经多个国家,但它的流量不大,对沿岸国家水资源没有产生重大影响,围绕这类水资源的争夺可能不很激烈。但有些河流同是若干国家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这种分布使冲突的可能性增大。

一些国家所需要的水资源主要来自境外,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的水资源在其他国家的控制之下,有的是在被认为有敌意的国家控制之下,对这类国家来说,水资源问题是个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敏感问题,它们可能担心其他国家因种种原因而切断自己的水资源供应,担心水资源被用做战争的工具。据水资源专家分析,1/3的水资源来源于境外的国家,发生水纠纷的可能性更大。像亚洲的柬埔寨、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及欧洲的匈牙利、德国、比利时、捷克和斯洛伐克等国家50%以上的水资源来自境外,其发生因水而起的冲突的可能性很大。

人口发展速度过快会增加水资源冲突发生的可能。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其人口尚未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水资源危机也许并不急迫,此时国家往往没有将水问题提到日程。一旦人口迅速发展,与之相应的农业、工业发展起来,对水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水则变得越来越缺乏,这时水资源问题将日益突出。在一个国家范围可能发生地区间的水纠纷,在国家间则可能导致争夺水资源的冲突。

在政局动荡、对抗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水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的影响更大。在相对和平的政治气氛和环境下,水资源纠纷比较容易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但在冲突严重的地区,即便冲突不是水资源引起的,水资源也往往成为冲突的一个方面,而且以水资源作为威胁对方的手段或战争工具的可能性也更大。链接:世界水日、世界水论坛和中国水周

为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并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第47次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考虑到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很快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国情,在这一天举办一些具体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世界水日”活动

历年世界水日的主题分别为:

1994年,关心水资源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1995年,女性和水;

1996年,为干渴的城市供水;

1997年,水的短缺;

1998年,地下水——正在不知不觉衰减的资源;

1999年,每人都生活在下游;

2000年,卫生用水;

2001年,21世纪的水;

2002年,水为发展服务;

2003年,未来之水;

2004年,水与灾害;

2005年,生命之水;

2006年,水与文化;

2007年,应对水短缺;

2008年,涉水卫生;

2009年,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

为了提高最高政治决策层对水问题的关注及扩大社会影响,1996年,由水问题专家学者和相关国际机构组成的世界水理事会成立,并且决定在世界水日前后每隔3年举行一次大型国际会议,这就是世界水论坛会议。

第一届世界水论坛于1997年3月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召开,来自63个国家的500名代表与会,国际水领域中的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社会高官出席了论坛。在世界水理事会会议上,有关代表向理事会建议应促进通过多领域一体化的手段包括工程、生态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措施,解决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本届论坛上,提出了世界水理事会制定21世纪水、生命和环境蓝图的设想。

第二届世界水论坛于2000年3月在荷兰海牙举行,来自156个国家的5700名代表出席会议,114个国家的部长出席了部长级会议,世界水蓝图也在这次会议上问世。会议提出“世界水展望”的观点。本届论坛确定了“从展望到行动”的主题。第二届世界水论坛的目标与21世纪水、生命和环境展望和行动框架紧密结合,论坛为公众对展望和框架畅所欲言提供了一个平台。本届水论坛致力于倡导政治力量承诺解决面临的水危机,并呼吁政治高层重视实施世界水展望和行动框架。

第三届世界水论坛于2003年3月在日本的京都、大阪和滋贺召开。本届大会参加人数大大超过了前两届,达到2.4万多名代表。本届论坛的特色是论坛全面公开,由各方合作共建,其中虚拟水论坛和水之声计划等创新之举得到了广泛好评,并得到了积极响应。130名部长级代表出席了本届会议。第三届世界水论坛的主要议题是实行“具体行动和承诺”,会议达成了“部长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