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认识海洋系列丛书: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
17305300000003

第3章 多棘的海胆

海胆,像略扁的圆球,又像盘、像心、像饼干,浑身长刺,活像带刺的紫色仙人球,俗称海刺猬或刺锅子。全世界有850多种,我国沿海有100多种,常见的如马粪海胆、大连紫海胆、心形海胆、刻肋海胆等。它们喜栖息在暖水区域,海藻丛生的潮间带以下的海区,躲在石缝中、礁石间、泥沙中或珊瑚礁中。海胆的整个身体被关闭在坚硬的上千片整齐排列的石灰质骨壳中,以身外向四周突起的许多棘刺防御敌害。它们安静地生活在海底,昼伏夜出,五行细微透明的管足由壳上的小孔伸出来,沿着海底缓慢地爬行。如心形海胆每小时可移动8厘米,口部朝下觅食各种藻类或浮游生物。民间有一谜语称:“身披褐针毯,貌奇甚小胆,遇到敌害来,慌忙把身潜。”反映出海胆的特性。

海胆

海胆的棘有长有短,有尖有钝,种类不同,棘的结构也不一样。海南岛珊瑚礁中盛产一种石笔海胆,状如盛开的花,俗称烟嘴海胆,因其棘甚粗壮,可做烟嘴用。有的种类棘甚长,可达20多厘米。

生长3年的海胆达到了它的成熟阶段,开始履行繁殖后代的重任。它们是群居性动物,一旦有一只海胆把生殖细胞,无论精子或卵子排到水里,就会像广播一样把信息传给附近的每一个海胆,刺激这一区域所有成熟的海胆都排精或排卵。这种习性被人形容为生殖传染病。海胆的繁殖能力相当惊人,一只成熟的雌海胆能产4亿个卵,雄海胆能排上千亿精子。卵子在水中受精后成为合子,像浮游生物一样随水漂动,几天以后发育成早期长腕幼虫,有着长长的纤毛状腕,用来运动和捕捉浮游植物吃。经过几天或几个月,变态发育成后期长腕幼虫,长腕渐被身体吸收,以后发育成幼海胆,只有1毫米大,有少数棘和管足,但它生长发育很快,不久就发育得像一个成体海胆的雏形了。

海胆棘有毒海胆是雌雄异体。虽然雌海胆能终年怀卵,一年产卵数次,但以夏秋季节生殖腺最成熟饱满。生殖腺在壳里排列成五角星形,这是可供人们食用的美味食品,尤以马粪海胆、光棘球海胆和大连紫海胆的生殖腺为佳,称作海胆黄或海胆膏。海胆黄约占海胆全身重量的8%~15%,每100克海胆黄含41克蛋白质,327克脂肪及大量维生素A、D,多种氨基酸等,营养丰富。日本、地中海沿海地区和南美等地习惯用海胆卵制成海胆酱,在国际市场上一吨海胆酱价值1~2万美元。在日本每千克海胆卵约值5000日元,价值居海产品之冠。海胆卵可用做实验生物学的材料。有人将海胆卵放到宇宙飞船上去太空遨游,以探索宇宙射线及宇宙空间对有机体的影响。海胆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当然并非所有海胆都是美味佳肴,能吃的仅10多种。还有一些海胆棘有毒,如环刺海胆等,人若不慎被刺,会引起皮肤红肿、心跳加快、全身痉挛等,需加注意。

尽管海胆浑身有刺,但有些海洋动物例如绿鳞纯还是愿意以海胆为食。这种鱼只有26厘米长,口很小。吻颇钝,上下颌各有8个门齿状大牙,用以对付软体动物的坚硬部分和把大的食物切成小块吃,它的脸颊是粗糙的革质,可以抵御海胆的棘刺。在捕食时先是用口叼着海胆的一根棘,把它从海底提起来然后再扔下去。海胆一般是口面朝下的,但经鳞纯一提一扔,很容易将身体翻转过来,口面朝上,鳞纯立即咬住海胆柔软的口区,由外而内一口一口吃掉。一种嘴长长的呈钳状的蝴蝶鱼,也很爱吃海胆。

海胆的再生能力也很强,无论棘刺断脱,外壳破损或其他外部器官伤残,它都能一一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