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认识海洋系列丛书: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
17305300000068

第68章 小小发光者

对于如此绚丽的海火,我国古书上早有记载。过去人们对此一直困惑不解。直到20世纪初,人们才解开这海火之谜。原来这放“火”者竟是一些海洋生物。能发光的海洋生物很多,从发光细菌、藻类、鞭毛虫、海蜇、甲壳类动物到一些鱼类,几乎各主要类群都有一些能发光的成员,无论分布于海洋上层、中层或底层的生物都有,尤其深海鱼、深海乌贼、深海甲壳动物最能发光。海洋发光细菌多见于热带和温带海洋中。搅动海水产生的海火,有一些就是发光细菌发出的光。细菌体内有两种与发光有关的物质,一是荧光素,一是荧光素酶。有了氧气,荧光素酶促进荧光素氧化就发出光来。细菌虽小但发出来的光却很强。若用离心机沉淀出02克发光细菌,再用1万倍海水稀释,发出的光能供离光源1米处的人阅读书报。

科学家们对发光细菌进行人工培养,即用透明瓶子盛入1升水,加入3%食盐,1%的胃蛋白酶和05%的甘油,将乌贼身上的发光细菌放入,培养两三天后即能发出相当于40支烛光的柔和的青白色光,只要氧气供应充足,光亮可以几个月不变。海洋发光细菌除独立生活于海水中者外,还有的是以寄生、共生或腐生的方式,栖于鱼、虾、贝、藻类体上,使其能发光也成为发光生物。由于发光细菌的腐生,人们买来的鱼、贝、乌贼等海产品,一时未来得及下锅,其新鲜度欠佳,夜间往往会像自燃一样发出幽幽的荧光,使人困惑甚至有时难免有些紧张。发光细菌的腐生会使鱼虾等腐败变质,有些无脊椎动物如小虾等被发光细菌感染也会发光致病、死亡,但它不能感染温血动物,所以人吃了洒有发光细菌的培养液的肉并无任何患病效应。

另一类产生海火的生物是数量很多、肉眼难以看清的浮游生物,如腰鞭毛虫和夜光藻、膝沟藻、梨甲藻等单细胞藻类。它们都是细胞内发光。无论航船犁破海面,或风吹浪卷使海水受到搅动,甚至海水化学或压力的变化等,都会刺激它们发出幽幽的蓝绿色光。当它们数量多时,在热带、亚热带海面上,常使海水呈乳白色,甚至船上用海水冲洗厕所,也会使它们发出耀眼的光。据报道,19世纪初,荷兰人在新几内亚建立殖民地,夜间常遭当地人袭击,站岗的士兵常会发现海滩上有一串闪光的脚印,这使他们非常惊慌,以为袭击者是海妖。一天夜里一个荷兰人去海边检查船只,身后就留下闪光的脚印,当局以为他就是私通海妖的内奸,于是派人跟踪,以便取证处死。结果发现跟踪的人身后也有发光的脚印,不论谁夜间在海滩上走都会留下发光的脚印,终于怀疑解除了。经研究知道,由于上述单细胞藻类被海水冲上沙滩,留在潮湿的沙子里,当人在沙滩上行走踩上沙子时,就会使它们发光,形成发光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