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认识海洋系列丛书: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
17305300000082

第82章 巧捕食各显其能

富饶的大海,以它丰富的鱼虾贝藻为海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美味食品。大批海鸟在泥泞的海滩、在喧闹的海滨、在波涛滚滚的大洋、在昏暗的水下,追逐快速游泳的鱼,捕捉动作缓慢的贝,征服舞爪弄螯的虾蟹,摄取随波逐流的浮游生物。不同的海鸟在不同的海区捕捉不同的食物。

海鸟都很贪食。因为空中飞翔、潜水游泳、搏风击浪,海鸟比陆上活动消耗能量要多,加之它们体温高,平均体温42℃,飞翔时体温可升高到45℃,所以代谢率就高,所需的食物就多。如一只滨鹬一天要吃450个沙蚕、蠕虫。一只海鸥每天要吃3000多只磷虾。当然不同海鸟、不同大小的个体摄食量也不同。据调查,小型海鸟每天消耗35~65克食物;中型海鸟每天消耗100~200克食物;大型海鸟如大海雀一天吃200~300克食物,南美鸬鹚一天吃430~495克食物。因此它们整日忙碌。常言道“鸟为食亡”,反映出它们捕食的艰辛。不同海鸟,各采用不同的捕食方法,真可谓百鸟临海,各显其能。

飞翔中水面捕食许多海鸟以高超的飞翔技巧,在贴近水面快速飞行中,将发现的食物摄取而去。如某些小型鹱、暴风海燕、贼鸥、海鸥等都是如此。它们捕食动作灵活,或食物很小可以囫囵吞下去,或较分散,在飞行中捕食更有利。南方暴风海燕用长腿拍着水,用嘴捕起小的食物或吸入浮游生物。有些海鸥用脚捕捉食物。有些海鸟用嘴捕食,用脚挡风或帮助起飞和加速。南极的鹱被称作“水上飞艇”,有时贴着水面伸开双翅低飞,用嘴滤取食物。

尖嘴鸥也是用这种方法捕食的高手。这种鸟身体不太大,体长有52厘米,但翅长可达42厘米,腿也很短。它的喙与其他的鸟迥然有别,下颌大大长于上领,闭嘴时下颌的边缘恰好嵌入上颌的沟内,两颌边缘扁薄如刀,越向基部喙越宽,因此而得名尖嘴鸥。捕食时双翅紧贴水面快速飞行,宛如一架水上飞机沿水面低空飞行一样。嘴张开,长长的下颌斜插入水中,在平静的海面上犁出一道深深的波纹,仿佛在沃野上耕耘的犁耙。下颌一旦碰到了鱼,上颌就立即与下颌合拢,将鱼死死咬住,然鸥后头一抬,将鱼举出水面吞咽入肚,下颌又立即插入水中,迎接下一次的收获。它们常是白天休息,早晨、晚上,趁浮游生物浮上水面时,它们就忙忙碌碌地在海上耕耘。

游泳中水面捕食有些海鸟在空中盘旋飞翔中一旦发现食物,特别是相对较大的食物,就降落水中朝猎物游去。这些猎物游速较慢,难以逃脱海鸟的追逐。腐食性海鸟也常采用这种方式。许多不能潜水的海鸟如海燕,喙上有瓣膜,上下颌一合,犹如网一样,在游泳中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吃。还有些海鸟如瓣蹼鹬和一些海鸥也常采用这种方法。

企鹅

潜水捕食许多海鸟的食物栖于水下,如海底的底栖动物、中层的鱼和头足类等,水面上根本不露踪影,所以海鸟必须潜游水下,才能捕到食物。但空气和水这两种介质差别很大,海鸟必须都能适应才行。鸟类游泳的方式有三,即用翅、用腿或二者兼用。多数海鸟主要用翅游泳,这以企鹅为最典型。它们像海豚一样,一会儿跃出水面,换一口气后瞬即又向前扎入水中,潜入和浮出的速度是每小时7~10千米,短程出击的速度可达每小时36千米。动物潜水游泳比在水面上游泳省力。据计算,以每小时9千米的速度游泳时,浮在水面上所需的能量为水面以下游时的2倍,每小时18千米的游速时是5倍,每小时27千米的游速时是10倍。企鹅水下潜游,其肌肉的活动强度可以减少5~10倍,这对它水下捕食很有利。企鹅种类不同,其潜水深度也不同,主要因其所捕的食物分布深度不同。企鹅一旦到达可以捕到猎物的范围内就猛冲过去,用有力的武器将猎物处死。它的舌上布满钉状小刺,加之上下颌强而有力,一旦捕到猎物,无论它是被鳞的鱼、有角质壳的节肢动物,还是全身滑溜溜的乌贼,都休想逃脱。长冠企鹅先用喙把猎物击昏再吞食,麦氏环企鹅的“V”形喙能给任何被猎捕的鱼以致命的打击。有人发现一只巴布亚企鹅胃里有960只磷虾,一只小企鹅胃里有双亲喂的369条乌贼,足见其食量很大。在南极海域以磷虾为主要食物的企鹅,每年要捕食磷虾1200万吨。

鸬鹚

鸬鹚也是潜水捕食。它们主要以鱼和甲壳动物为食。有时鸬鹚的身体一部分露在水外,头颈钻到水里向前伸着追逐猎物。鸬鹚在岩礁或海藻丛生处主要用脚游,在清澈水域或砂质地区也能脚和翅并用。在能见度低的水里,往往采用偷偷接近猎物的方式,到一定距离时,突然伸长脖子,猛然一击,即使活动多么灵敏的猎物也难以逃脱。人们发现盲眼鸬鹚也生活得很好,表明听觉在捕食中起一定的作用。鸬鹚捕到鱼后必须把鱼拖出水面吞咽,所以我国和印度的渔民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把它们训练成捕鱼的助手,即让它们下水捕鱼前,在它们的脖子上拴上一个皮圈,就可防止它们捕到鱼后把鱼咽下去,只能交给渔民。古时称鸬鹚为“鸟鬼”。杜甫诗曰:“家家养鸟鬼,顿顿食黄鱼。”足见它在人民群众中影响之大。鸬鹚很贪吃,一昼夜要吃15千克鱼。一条长35厘米,重190克的鱼,它也能一吞而下。

高空跳水捕食有些海鸟在空中侦察,一旦发现猎物,立即像高台跳水运动员一样,从高空直插水中抓捕,如鹈鹕就常用这种方法捕食。这种鸟体魄粗壮,有17米长的身体,展开近3米的宽而圆的翅膀,洁白而漂亮的羽毛。它们成群结队,或姿势优雅地飞于蓝天,或此起彼伏地游于大海,或忙忙碌碌地活跃于繁殖场地。巨大的长喙挂着巨大的喉囊,有近40厘米长,喙比它的尾巴长1倍多,显得有些头重尾轻。游泳时伸着长颈,巨大的喙向前伸着,飞翔时头缩到肩部,喙就托在颈的前部。捕食时在水面盘旋飞翔,一旦发现水面游泳的鱼,立即收拢双翅骤然而降,从15米左右的高处像一颗飞弹直插水海燕中,将鱼捕获,溅起高高的浪花,那响亮的溅水声半千米以外都能听得到。一群这样的大鸟在海中捕食,堪称海上一大景观。捕到鱼后它们往往是尾先露出来,装进鱼的喙和喉最后才蹒跚而出。鹈鹕也相当贪食,每只鹈鹕一昼夜要吃2千克鱼。有些海鸟如憨鲣鸟和鲣鸟也是从20~30米空中直插水中,可潜到27米深处追逐猎物。

在空中抢劫食物有些海鸟虽贪吃鱼虾的味美,却躲避下水的辛劳,虽常在海上转,却从来不湿毛。因为它们尾脂腺不发达,一旦落入海中毛被浸湿后就飞不起来了,只得浪荡海空,见机行事,干起了不光彩的“拦路抢劫”的勾当。这以军舰鸟为最典型。这种鸟身体很轻,翅膀很长,黑色的羽毛闪着绿紫色的金属光泽,是海鸟中最优秀的飞翔能手之一,飞行时速可达153千米,在风大浪高的日子里,军舰鸟常像箭一样从高空快速降临水面,嗖嗖地穿过浪谷,靠喙的敏捷动作摄取水面的鲱鱼、鳕鱼、水母及其他可以发现的食物。军舰鸟更重要的食物来源是“拦路抢劫”。当鲣鸟、鸬鹚、海鸥或海燕等海鸟在海里饱餐而归,或携带着食物急切地往回赶要去喂养其饥饿难耐的小宝宝时,军舰鸟一旦发现就立即追上去,进行空袭。有时一只军舰鸟单干,有时雌雄军舰鸟共谋。其他海鸟很难抵御这种飞翔快速、动作敏捷的袭击者。若不赶快吐出食物,想侥幸逃脱,被军舰鸟追上时,咬住尾部或其他部分的羽毛拼命摇晃,或用带钩的长喙猛的一啄,就可使鸟的一个翅膀脱臼。受害者也往往有这样一种习性,通过吐出捕获的食物来减轻体贼鸥重,增加灵活性以逃脱敌害。所以这些鸟在被军舰鸟追上之前就“哇”的一声把食物吐出来,军舰鸟就像技艺高超的杂技演员一样,巧妙地将食物一一接而食之。

在陆上偷取食物

以贼鸥为最典型。这种海鸟被称作“南极之鹰”,它们除吃腐肉外,还偷吃企鹅蛋和袭击小企鹅。在企鹅繁殖场上,大企鹅对自己的卵一时看管不好,就会给贼鸥以可乘之机。正在孵卵的企鹅出于母性的本能,会奋力和来犯的贼鸥搏斗,而且有能力对付一只贼鸥的进攻,但若遭一对贼鸥前后夹击,就使它难以招架了。此时一只贼鸥在前方恐吓,另一只贼鸥在背后袭击,使企鹅首尾难顾,迟早会露出破绽,一只贼鸥就趁机冲进去,将卵抢劫而去。贼鸥袭击小企鹅时,会受到大企鹅的激烈抵抗,拍打着鳍翅驱赶,而贼鸥对这一套并不惊惶失措,而是沉着应战,一而再地对小企鹅发起冲击,一旦小企鹅被吓得跑出窝来,失去了亲鸟的保护,就会成为贼鸥的果腹之物。贼鸥可以一连几天盯住一只生病的小企鹅,因为迟早必享得一顿美餐。一个有10万只阿德利企鹅的繁殖场能养活10对这样的凶猛捕食者。

鞘嘴鸥样子像白色的鸽子,也偷吃照看不好的企鹅蛋和小企鹅。它们还常打扫企鹅不当心撒在地上的磷虾等食物吃。最高明的一招莫过于当大企鹅从嗉囊中反吐出食物喂养小企鹅时,一旁窥测的鞘嘴鸥突然在两者之间起飞或是飞落在正要接食的小企鹅背上,使大企鹅吐出的食物撒落一地,被这无赖一扫而光。

靠打劫行为获取食物的海鸟还有不少,如海鸥直接从捕食的鹈鹕嘴里抢鱼吃,鸬鹚从正在滤食的须鲸嘴里抢食吃,也常见两只鸟共抢一块食物,其中一只从另一只嘴里把食物抢过来。在海鸟的繁殖场上,常见海鸥甚至海燕守候在那里,从捕食回来喂养小鸟的大鸟嘴里抢夺食物吃。

合作捕食许多海鸟为了捕食成功,常采取联合行动。如鹈鹕捕食时成群结队排成一行,边游泳边把猎物往前赶,到某个时候一起潜入水中捕食。有些鸬鹚也常排成队游泳驱鱼,并一起潜水捕食。同时潜入水中捕食的还常见于一群憨鲣鸟和鹈鹕,常是后者中一个成员发出一声短的口哨,就像是命令或信号,整群鸟就开始潜水。由于鱼等动物不大容易逃脱这种集体追捕,鹈鹕就排成一队把鱼往浅水赶,或堵住海湾的出口,喧嚣着不让鱼逃走,而鸬鹚在其后也排成一条线,潜到水下往前赶,然后共同在浅水处捕鱼吃。若鸬鹚捕到的鱼很大咽不下去,鹈鹕就把它抢而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