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
17311300000062

第62章 口若悬河

【书证】

唐代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三国演义》:“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若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解释】

原意为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一样奔流倾泻。形容能说善辩,说起来没完。后多为贬义。

【故事】

晋朝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湖南人氏。他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才华出众。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问题,总要刨根问底,弄清其中的道理。他既能留心观察,又能细心思考。因而他的知识很渊博,对于事情也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很有收获,对于老子和庄子的学说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由于他的学识很丰富,分析和说理的能力很强,谈论起来有条有理,所以,无论什么事情,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口才很好,很会说话,而且,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到他滔滔不绝的谈论时,都会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他十分欣赏郭象的学识和口才,称赞郭象说:“听郭象谈话,就好比悬挂着的大河,水不断地奔泻下来,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