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细微的声音
17320600000031

第31章 教子

到了阴历十月初三,儿子就满满当当三岁了。不知不觉间,儿子已有了听故事的欲望,一看到我闲下来,立即颠着屁股跑过来,搬来小凳,拉我坐下,然后自己就用手支着下巴坐在我对面,两眼不眨地等着我开讲。

我于是就拿腔捏调地点上一支烟。

刚开始时,我有些激动,便倾尽自己所有,将那些诸如“孔融让梨”呀、“司马打缸”呀之类传统的故事讲得天花乱坠,有声有色,并企望儿子在听了这些动人的故事后能真正得到一些启示,或者启发。可讲着讲着,我就有些泄气,因为对于一个未满三岁的孩子来说,他注重的只是那些热闹,而对于故事所含的意义之类却并不在意。

我为此很是伤了一阵子脑筋。

稍后,翻了翻儿童读物,又看了一些心理学之类的书籍,在大致摸准了一个三岁孩子在听故事方面的愿望需求之后就又开讲了。这一回,讲的是《小猫钓鱼》,是小学课本上老早就有了的故事。

我讲道:“有一个老猫,领着个小猫去钓鱼,当他俩走到河边上的时候……”

这时候,儿子果绝地打断了我的话,“爸,河在哪搭呢?”我一愣,立即明白他需要一种想象的空间,于是又静下心来向他解释:“这是故事,故事是虚构的,虚构的东西本来就不存在,要靠自己的想象才能领会……”

儿子听得云里雾里。

接下来再讲时,儿子仍然停留在“河在哪搭”这个问题上,我于是就兴味索然,觉得给一个未满三岁的孩子讲故事,乃是世界上最苦最累,也最难做的事情。

接着讲《风伯伯的故事》。

接着讲《狼来了的故事》。

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已自觉取消了意义,而把儿子最感兴趣的那些情节,如“风的吼声”呀,“狼的嗥叫”呀描绘得声情并茂。果然,儿子乐了,他一边听故事,一边还跟着我学那些动物们瞪眼伸爪子的动作,一副憨笨而又非常可爱的样子。

后来,我竟然发现,儿子也能给其他的孩子讲故事了,尽管语无伦次,漏洞百出,但讲的仍然是那个《狼来了的故事》。

儿子讲道:“两个狼,眼睛这么大……”

其余的四个孩子顿时睁圆了眼睛。

当讲到狼要吃小羊的时候,儿子竟模仿着我的样子,叉开五指,瞪大双眼,张开嘴巴……“哇”的一声,旁边立即有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女孩放声大哭起来。

儿子走过去安慰她:“不哭不哭,耍着呢,狼没来,我是哄你呢。”

我禁不住心里“咯噔”一跳,之后悄悄地想:我以前还给儿子讲过一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