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细微的声音
17320600000048

第48章 《村庄的语言》后记

很长时间,我都是在生活的旋涡中打转,用“疲于奔命”来形容虽说有些过,但顾此失彼的事确实是在时常发生。

我所说的生活,其实包括写作。

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生活状态决定写作。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至少它对我来说再恰当不过。

一段时间,我其实是陷在一片焦躁与迷茫之中的。身边的现实和内心的不安总是在打架,打来打去,打得自己焦头烂额。我总是有意无意的被生活所同化,深陷其中,便失去了判断的感觉与标尺,看不到本质,摸不到核心,耳闻目睹的充其量也只是生活的一堆碎片和光影。有时候,甚至来不及梳理和捡拾便被生活的烦琐弄得支离破碎,甚至一塌糊涂。幸好,写作可以帮助我。

让写作回归内心,这其实是我在一直努力为之的。

出这本小说集,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给自己鼓劲,加油,当然,也有检验和小结自己写作的意思。

记得若干年前,我还曾经写文章嘲笑过急于出书、胡乱出书的人,看来,谁都会经历这样一个尴尬的阶段。人总是这样,有时难免要说些自打耳光的话,好在自己当时并无什么恶意。

收在这个集子里的作品,是从自己以往发表过的五十余万字中挑选出来的。闭一闭眼,就能回想起当初写作和发表它们时的情形,那些一笔一画抄写好又变成印刷品的东西,最是自己的珍爱也是最令自己心动的。想想这些东西被收在一处,将又以另一种形式出现,自己还是禁不住有种兴奋或快慰的感觉。

契诃夫说,大狗叫,小狗也叫。这话其实是暗示世界上每一个人都需要发出声音,而这声音的大小与本质毫无关联。

二茵茵五年夏天某日,我和同样正在准备出书的书法家尹文博热谈,谈纸张、版式、封面设计,最后,就谈到我们即将问世的这本书的命运。这时我们都缄默不语。因为我们马上想起了近几年许多人所出的书的命运。其实,许多书刚一出来就变成了收废站里的“商品”,而且一些书连作者所赠书页的签名都未撕,被人们戏称为“文化垃圾”。我们是不是也在制造垃圾?垃圾必然造成污染,而我们的书会不会像劣质化肥一样一经出笼就杀死庄稼又板结了土地,让真正守望田园的人引颈浩叹?

怀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又翻看了各自的书稿,直到我们坚定了信念也树立了信心。

其实,谁知道呢?

耕田人的心中永远是一幅青葱的图景,他总认为自己种的庄稼才是好庄稼。他唯一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的田里少一些稗草,多一些穗实罢了。